学术投稿

经直肠超声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价值

许松;廖福苑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 后尿道结石, 诊断, 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后尿道结石患者采用经直肠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45例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后尿道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及经直肠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后尿道结石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率28.89%,p<0.05.经直肠超声可见后尿道内强回声团伴声影,尿道完全梗阻者可见尿液流至强回声团处不再流动,不完全梗阻者尿液流至强回声团处尿液变细.结论:经直肠超声对后尿道结石诊断率明显较高,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线照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消毒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影响.方法:将50例已确诊为白血病化疗患者分为2组,其中25例行常规护理,未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25例除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比较2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可明显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作者:姜欣;于蕴言;于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 测血象细胞异常的报警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象细胞异常的报警功能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站进行血液检测的儿童200例,病例全部应用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以血涂片观察所有病例的细胞形态,比较分析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与血涂片结果比较得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灵敏度达100%、特异度为78%、阳性预测值为66%、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率为82%、假阳性率为34%.结论: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象细胞异常的报警功能良好,且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佳的优点,降低了临床血涂片复检频率,提高临床检验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坚实后盾和理论科学依据,但存在假阳性率较高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新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56例指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与克氏针组,各28例.克氏针组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组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相比,微型钢板组(96.4%)显著优于克氏针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微型钢板组(3.3%)远低于克氏针组(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指骨骨折患者予以微型钢板治疗,疗效较为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马俊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痉挛治疗仪联合中药热敷和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痉挛治疗仪联合中药热敷和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痉挛治疗仪+常规运动治疗方案+中药热敷,30例)、观察组(痉挛治疗仪+常规运动治疗方案+强化肩胛带训练治疗组+中药热敷,30例),分别于入组实验前及治疗后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估(FMA)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组患者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治疗仪联合中药热敷和强化肩胛带训练,能很好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能力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德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化设备维修体会与心得——日立7600-110E生化设备维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医院检验中作用较大,其维修涉及到液流管路,气压路、电路,机械,生物化学等知识,在维修故障时思路要清晰,理清思路之后,再决定工作顺序,以尽快修好设备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

    作者:罗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应用药物与微波仪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宫颈炎治疗中药物与微波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微波仪治疗,观察组应用药物与微波仪治疗,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炎患者应用药物与微波仪治疗相对于单一微波仪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淑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0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观察组温针灸针刺患者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百劳、大杼、肝俞、肾俞等.结合中药组方治疗,对伴其他病症者酌情增减药剂;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消炎止痛药物,并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片,两种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作者:马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对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对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间来本院诊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与合并子宫局限性收缩患者68例,其中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34例作为肌瘤组,合并子宫局限性收缩34例作为收缩组,对比两组超声检查情况.结果:应用超声检查后,肌瘤组RI指数及大小相比收缩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部位、数量、回声、形态变化、边缘、结构关系也各有不同.结论:通过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得两组疾病的诊断更加清晰,减少混淆的可能.

    作者:潘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术后恢复室患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对苏醒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恢复室患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对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常规吸入纯氧,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麻醉气体吸附器.记录两组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即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异氟醚浓度及其达标时间,以及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在不同时间的异氟醚浓度及其达标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时间上,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3.67±2.43)min,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26.14±3.46)min,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处于手术恢复室的患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更快的使异氟醚浓度达标,从而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作者:李宝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TKA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置管,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2h、4h、8h、12h、24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优于神经刺激仪,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祁向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6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统计术后即刻疗效、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心肌梗死、胸痛复发、出血、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支架植入血管分别为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左室后侧支;罪犯病变狭窄程度(87.46±6.75)%;病变处平均MLD(小管腔直径)(0.25±0.03)mm;平均参考血管直径(2.65±0.08)mm;平均靶病变长度(33.15±1.72)mm;平均支架长度(21.89±5.12)mm,植入支架平均个数(2.03±0.58)个;支架植入后直径(2.65±0.04)mm;残余狭窄(1.68±0.07)%;住院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6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年随访,4例复查造影,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者出现心绞痛,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需重建冠脉血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白兴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采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且术后造影结石均无残留,结石清除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52±4.23)min、手术出血量(21.53±7.0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0.16±6.85)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2.32±6.21)min、手术出血量(75.86±8.65)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70.84±7.02)h,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12.5±25.3)min与对照组(120.3±24.2)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进行治疗,恢复快,创伤小,而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紫外线处理微弧氧化种植体的早期成骨分析

    目的:紫外线处理微弧氧化种植体的早期成骨分析.方法:本实验于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选取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大白兔6只)进行观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将纯钛种植体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将其植入实验动物胫骨内,观察组将纯钛种植体经微弧氧化进行处理后,再采用灭菌灯照射后植入实验动物胫骨内,观察组两组进行种植后的成骨方式.结果:对照组实验动物两个骨环均伴有较大范围的密度影,靠近胫骨表层的第一个骨环其成骨密度显著大于第二个骨环.观察组实验动物近胫骨表层的第一个骨环其成骨密度显著大于第二个骨环,第二骨环也均具有相应成骨,其无明显的大范围阴影.对照组骨环内可见深蓝色的肌肉组织、纤维组织、骨细胞,其次为较为明显的红色骨组织,但其所有组织和种植体表面均具有距离,不是完全接触种植体表面,观察组实验动物骨环内清晰可见种植体表面和骨环斜面紧密接触的蓝色肌肉组织、纤维组织、骨细胞以及分化的红色骨组织,其骨组织和骨细胞与其种植体表面密切接触.结论:紫外线处理微弧氧化种植体能显著增强表面亲水性,在植入种植体后,利于其成骨细胞黏附,促进骨环周围骨质生长,使种植体接触成骨,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

    作者:王岩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清洗方法对动力工具的清洗效果观察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动力工具各部件的清洗效果,为提高其清洗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接收的电动工具90套,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套.A组采用手工清洗,B组采用机洗,C组采用超声+机洗,观察比较3组清洗效果.结果:清洗后通过目测、放大镜、ATP检测3种方法观察钻头夹、锯头、钻头及锯片的清洗质量,采用目测、放大镜检查C组合格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C组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采用ATP检测,C组合格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工具复杂部件在常规多酶浸泡后,采用超声+机洗方法可提高动力工具的清洗质量,保障灭菌质量.

    作者:魏渝湘;蒋松云;彭奎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通过置入PICC导管进行化疗治疗肺癌患者60例,观察其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全60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了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10例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肺癌患者采取PICC置管治疗时,操作正确,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

    作者:闫敬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瘤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管瘤诊断的结果.方法:回顾分析50例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并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血管瘤的检出率为100%,对于不同的血管瘤在血流指标、声像图特点、血流信号的分布等具有明显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符合率为88.0%.两者具有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管瘤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疾病确诊率较高.

    作者:刘维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FIGO分期诊断结果提示:Ⅱb期以下的患者共计41例;经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41例患者的检出率为78.05%(32/41),9例患者未检出;检出的32例患者中,判断完全准确25例、高估4例、低估3例.另Ⅱb期及以上的9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提示:检出率100.00%且分期准确.结论:64排螺旋CT在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整体准确率较高,但是分期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低,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作者:李海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听诊法评估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设备准确性的要点分析

    血压测量准确性评估是国内行业标准和产品注册对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设备的要求,听诊法是采用的主流评估方法.本文对听诊法评估的适用仪器、总体设计、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分析、判定标准、评估报告等要点进行分析.

    作者:许晓萍;吴林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失的慢性牙周病患者47例,行单纯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62颗.结果:所有牙周病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发生上颌窦炎症,窦底提升后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明显增加,种植体周围骨整合良好.结论: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效果显著.

    作者:陈爱和;邓秋明;李惠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寻找出延长留置时间的措施.方法:分析936例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出现41例脱管、68例外渗、33例堵管、23例静脉炎造成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的原因分析.结果:穿刺部位、穿刺血管的条件、输入药液的性质、患儿及家长的配合程度是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为减少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出现的脱管、外渗、堵管、静脉炎的现象,应加强留置针的管理,以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陈小燕;赵锦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