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中成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诊疗中的运用

陆莹

关键词:社区, 卫生中心, 临床, 中成药, 运用
摘要:中成药历史悠久.在依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一般安全性较高.因此,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诊疗中应用广泛.合理使用包括正确地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方面,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慢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寻找更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0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为西医治疗组;二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三组为西医治疗+健康教育组;四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健康护理教育组.一组(西医治疗)给予氟康唑150mg口服,2%-4%的碳酸氢钠溶液800mL冲洗阴道后,达克宁栓1粒纳入,均1次/d,7d为1疗程;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氟康唑150mg口服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三组、四组分别在中一组、二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护理教育.治疗一月后随访.结果:四组(中西医结合+健康护理教育治疗)在慢性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上的疗效优于其他3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结合健康护理教育,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巧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拉莫三嗪替换传统药物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替换传统药物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使用传统药物治疗,病情无法得到控制的癫痫病患者62例,对其加用抗癫痫新药拉莫三嗪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2名患者中,病情得到完全控制的有14例,显效的18例,有效的14例,无效的14例,恶化的2例;3名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但不影响药物使用.结论:拉莫三嗪替换传统药物治疗癫痫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治疗此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病程发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儿按照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机械通气疗法,为研究组患儿在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对照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10例,治疗有效的有1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在研究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15例,治疗有效的有2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90.0%.研究组患儿的PaO2及PaO2/Fi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CO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肺表面物质配合传统机械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可基本消除此病患儿呼吸窘迫的症状,显著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数,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付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

    抽取我院115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和X现表现;本组患者有一半出现表现异常,临床症状显示为肺间质性病变、肺实变、心脏增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总体来看,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并不单一,临床上正确对待和及时确诊病变因素对相关器官的保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手术患者100例,划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对照组不行术前访视;实验组术前24h至病房行术前访视,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并发症:实验组为2例,占4%;对照组6例,占12%.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实验组49例,占98%;对照组36例,占72%.两组满意度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顾慧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赖诺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赖诺普利及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血压下降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1%,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诺普利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相当.

    作者:曹佳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83例老年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主要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评估患者的护理结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7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护理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11例,护理有效率为72.5%.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于向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目的:观察补骨脂酊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将167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治疗组给予补骨脂酊外搽,同时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19 %,显效率为48%,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痊愈率为12%,显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6.63,p<0.05).结论:补骨脂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

    作者:吴平梅;徐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社区慢性阑尾炎患者29例的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阑尾炎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慢性阑尾炎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这29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均被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在手术过程中或后续治疗中得到明确诊断,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慢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且病程较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避免发生盲目手术的情况,为患者减少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黄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三项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以及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收治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与50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的IMA 、cTnI与血浆中D-二聚体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MA是ACS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优于D-二聚体和cTnI.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莉;石彬彬;吴亮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组结脑患儿的心理护理探讨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严重的病型,是原发结核早期合并症.不同年龄段患儿,心理特点各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建立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于敬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长春市南关区2010-2012年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出生缺陷是一组出生前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吉林省从2006年10月1日起开展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长春市南关区是监测点之一,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结果监测期长,弥补了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造成的偏倚,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为进一步探讨致畸物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故监测数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南关区2010-2012年出生的胎婴儿进行分析,为该地区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

    作者:董嘉丹;李瑞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进行常规甲亢治疗,选取抗甲状腺药物、放射碘进行治疗,观察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积极补钾.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周期性麻痹伴随甲亢时,必须合理选取抗甲状腺药物及放射碘,同时还要及时补钾,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尽可能地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红燕;郭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超检测单侧输尿管积水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单侧输尿管积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单侧输尿管积水患者按仰卧位或侧卧位侧腰部作冠状切面,行俯卧位脊柱肾区纵向扫查,仰卧位下腹部探测,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空腹及排便后检查,探头频率为3.5 MHz,检查时先找到积水的肾盂,沿肾盂找到输尿管,并向下追踪观察至膀胱.结果:本组42例单侧输尿管积水患者,输尿管结石30例,其中,输尿管第一狭窄部结石11例,第二狭窄部结石10例,第三狭窄部结石9例;输尿管单纯不同程度积水12例,其中,输尿管狭窄3例,输尿管肿瘤2例,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上段不同程度积水,未探到结石及其他异常回声6例.结论:B超检查单侧输尿管积水的阳性率高,且能针对引起积水的原因做出病因诊断.在患者出现肾绞痛时行急诊检查,其确诊率更高;可动态观察病情,可重复性强,对患者无损伤;无痛苦,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优于X射线检查等.

    作者:张青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例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致急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救治体会

    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丰迪)是新型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其作用机理为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其作用点随菌种而变化.本品抗菌谱广,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葡萄糖菌属、肺炎球菌、链球菌等.本品不良反应包括痉挛、意识障碍,尤其是肾功能障碍者更易发生.

    作者:章丹;赵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80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治疗组发作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降低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减少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高文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旨在为制定一套科学的门诊护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探讨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并根据我院门诊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目前,在我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门诊患者数量多、人群复杂、疾病种类较多、工作人员少、岗位多、工作内容繁琐、诊疗时间短、诊疗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门诊护士年龄普遍偏大等特点.结论:细化门诊岗位、优化门诊服务态度和接诊流程、开展门诊优质护理、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尼麦角林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尼麦角林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抗聚、改善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尼麦角林联合羟苯磺酸钙.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评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麦角林联合羟苯磺酸钙,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申斌;于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信息化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众多领域,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在护理工作中普及信息化管理技术,其在提高护理工作的细致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对信息化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做一讨论.

    作者:郭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 (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淑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