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4例青年出血性卒中临床及DSA分析

孟庆森;王立乾;李晓民;刘临;江四清;于成;赵德明

关键词:青年, 脑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 探讨DSA对青年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及DSA检查结果.结果 14例患者DSA检出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4例,占全部病例64.29%;主要危险因素: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结论 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脂血症、家族史与脑出血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梦牵青川大爱无边

    大巴车驶出金子山,进入绵广高速,青川就在身后了.回首再望一眼连绵起伏地群山.我们黯然神伤.青川,我们匆匆的来,我们又匆匆地走.美丽的青川,你真的病了吗,你究竟痛的何处,你究竟伤在何处,我们该如何为你疗伤.

    作者:凌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ASA Ⅰ~Ⅱ级无呼吸、心血管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择期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Ⅰ组(用艾司洛尔)和Ⅱ组(未用艾司洛尔).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一阿曲库铵进行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l min、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标.结果 Ⅰ、Ⅱ组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时的MAP、HR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艾司洛尔能够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姚建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 探讨应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应用超声引导对41例肾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中4例穿刺失败的3例改开放手术,1例放弃并自动出院,37例患者成功建立皮肾通道,32例行Ⅰ期碎石,5例Ⅱ期碎石.结石直经1.5~6.9 cm,平均手术时间104 min,结石处理时间为15~150 min.完全清除结石22例,15例有残余结石.清石率59.5%.结论 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鹏程;许全超;陈德刚;彭家武;葛庆生;桑士仿;詹翔;李超;李增稳;徐鸿儒;项举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改良颞下一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目的 探讨改良颞下一经小脑幕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膜瘤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在传统颞下一经小脑幕人路的基础上,离断颧弓切除Labbe氏静脉前颞下回脑组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肢体轻瘫2例.面神经和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各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8~36个月,2例恢复良好,4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 改良颞下一经小脑幕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中上斜坡脑膜瘤手术,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作者:徐善水;江晓春;李真保;戴易;孙克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断指再植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大地震震惊世界,随着救援工作的不断展开,大量的手外伤患者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其中很多患者需要进行断指再植术,5月23日一名参与灾后重建的志愿者拇指受伤断离,经过6h的艰苦手术,伤员断指再植成功.由此手外科学与断指再植在地震灾区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黄俊;江蔚;吴建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胃癌51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5例)和肠外营养组(26例),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肠内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肠外组高,但患者均能耐受,术后并发症明显较肠外组减少.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姚远;张正涛;张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软组织挤压伤的康复

    早在1944年Bywaters[1]观察了伦敦大轰炸中从倒塌的建筑物下幸存的伤员后,对挤压损伤作了详细的描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市发生8.0级地震,震后幸存者挤压伤的救治与康复成为国内医学领域的一大热点.

    作者:吴建贤;徐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目的 采用胰岛素泵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方法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 CSII治疗后血糖、HbAlc均明显下降、C肽呈双峰状态,第一高峰出现在餐后30 min,第二高峰出现在餐后2 h,且第一高峰值高于第二高峰,HOMA-IR,I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迅速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恢复胰岛素早期及晚期分泌高峰,减轻B细胞的负担并促进其修复.

    作者:孙向东;陈文实;张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微创血肿清除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亚低温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做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即给予亚低温治疗的综合方法.结果 本组42例,存活35例(存活率83.33%),死亡7例(病死率16.66%);其中恢复良好(ADL 1级)10例,好转17例(ADL 2级14例,3级2例,4级1例),死亡7例,因经济等原因未愈出院3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 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为一简单有效的方法,大程度地减少了由于手术损伤造成的再次加重病情和致残因素,相对提高了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方经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的调查

    目的 调查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的情况,并分析其中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480例(男 1013例,女性467例;平均年龄61.6±13.7岁)正在予以药物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病史、学历、家族史、有无症状、医生建议、血压等级与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的相关性.结果 总知晓率为42.1%,性别、年龄、病程、学历、家族史、症状、医生建议与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显著相关,血压等级(P=0.124)与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无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为42.1%,必需加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宣教.

    作者:刘伏元;许明生;洪海鸥;李红旗;崇爱国;严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62例AM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77.4%).首发症状为胸痛、胸闷21例(33.9%),上腹痛16例(25.8%),呼吸困难15例(24.2%).误诊率(33.9%)和病死率(19.4%)均较高.溶栓治疗仅7例(11.3%),使用β受体阻滞剂32例(51.6%),ACEI 39例(62.9%).结论 急需提高基层医生对AMI症状的警惕性,应重视溶栓治疗和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的使用.

    作者:万延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57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所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病情进展快,均有体温的异常,手、足皮疹,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多见,呼吸频率、心率增快,血压增高,WBC和PLT升高,血糖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的改变,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增高,危重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本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的治愈率为87.71%,死亡率为7%.结论 早期筛查出重症病例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重症病例治疗原则是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李秀勇;韩明锋;冉献贵;陈晓枫;孟晓林;单南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手术室封闭的环境,长时间连续的工作,多种有害因子,使手术室护士成为职业损害的高危群体.为大限度保护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提高其自身保护意识,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孙桂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肾组织自动活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B超引导下肾组织自动活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肾下极近外缘皮质较厚部位,在B超引导、监视下进行肾组织活检术,并对常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4例肾活检术中,一针穿刺成功215例,有9例恐肾小球数不足而穿刺二针.均取出肾组织.平均肾小球数10~24个,总体成功率100%,满足三镜检查的需要并作出完整的病理诊断;发生肉眼血尿21例(9.4%),肾周血肿11例(4.9%),尿潴留14例(6.3%),腰部不适16例(7.1%),术前伴有高血压症状、肾功能不全、患者配合不熟练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肾组织自动活检术是一种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的方法.术前医患双方良好沟通、控制血压、强化屏气训练等,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许家岭;连娟;刘萍;陈永超;童清平;罗福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是由地震、车祸、坠落、运动和其他原因所致头颅部位及脑组织的创伤.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1].

    作者:程金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单侧鼻蝶入路切除垂体巨腺瘤术后鞍上脑池积血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经单侧鼻蝶人路切除垂体巨腺瘤术后鞍上脑池积血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鞍上脑池积血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此6例患者术后出现意识障碍.经头颅CT发现为鞍上脑池积血.2例行单侧鼻腔蝶窦入路血肿清除术,1例死亡,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4例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均痊愈.结论 术中肿瘤塌陷过快牵拉瘤壁血管,导致肿瘤的异常供血血管破裂,可能是垂体巨腺瘤术后鞍上脑池积血的原因;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德坤;王斌;程宏伟;孙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谷氨酸诱导后Smac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是否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加入30mmol/L谷氨酸培养后,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用PI/Annexin-V双染法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0、10、30、50 mmoL/L谷氨酸组)凋亡细胞的比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经30 mmoL/L、50 mmol/L谷氨酸作用24 h后Smac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培养的B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发现:CD29,CD44和CD105表达阳性,CD45.CD14和CD34表达阴性,具备BMSCs的特征;经谷氨酸培养后,可见BMSCs细胞核皱缩,边聚,双核状;谷氨酸诱导组较多细胞呈凋亡改变,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的百分率也相应地增加(分别为14.24%、30.72%、93.31%);RT-PCR法发现经30和50 mmol/L谷氨酸作用后,BMSCs Smac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Smac基因表达也相应增加.结论 BMSCs经谷氨酸培养后Smac基因存在高表达,它可能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的BMSCs凋亡调控.

    作者:余佩英;郑治秀;蔡智玲;臧竟红;姚小飞;江莉;陈吉庆;陆超;管亚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疗法和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7 d,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肺动脉压、低氧血症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同时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飞;刘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物嵌塞应用Esthet·XTM充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使用Esthet·XTM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食物嵌塞的治疗结果.方法 选择86例食物嵌塞的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选磨法,另一组使用选磨和Esthet·XTM复合树脂充填法进行3个月和9个月的疗效比较.结果 选磨法3个月和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7.5%,选磨和Esthet·XTM复合树脂充填法3个月和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5.7%和87.0%.结论 食物嵌塞的治疗在选磨法的基础上使用Esther·XTM复合树脂充填比较有效.

    作者:汪世超;何爱民;郭凤芹;葛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

    目的 应用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避免术后因肺功能不能代偿而导致手术失败.方法 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进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评估手术范围,术前根据公式计算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预测值PFEV1.0,并与手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根据99mTc-MAA肺灌注显像结果计算所得PFEV1.0与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前预测值为1.61±0.7 L(n=21),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8±0.6 L(n=21),术后12个月FEV1.0实测值为1.59±0.4 L(n=19),未发生术后肺功能不能代偿病例.结论 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方法可靠、准确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于肺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尤为必要.

    作者:赵永胜;赵丛雯;秦光明;雷勇;李成继;翁准;黄铁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