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培;朴惠善;陈兰仙
目的 做好辖区儿童预防免疫工作,了解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保证儿童健康.方法 采用金卫信儿童信息化平台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辖区建卡儿童强化免疫活动0-3岁登记儿童数808人,其中流动儿童82人,占登记儿童的11.29%,第一轮常住儿童应种726人,实神701人,接种率96.55%,第二轮常住儿童应种726人,实种708人,接种率97.52%.第一轮流动儿童应种82人,实种70人,接种率85.36%,第二轮流动儿童应种82人,实种67人,接种率81.70%,两轮强化免疫共发现零剂儿童233人,占应种常住儿童3.20%.第一轮发现115人,其中小于1岁儿童62人,占53.91%.第二轮发现118人,其中小于1岁儿童54人,占45.76%.两轮服苗零剂次儿童主要分布在小于1岁儿童.占49.78%.结论 流动儿童及零岁以内儿童是免疫接种的重点,同时进行有效的强化接种是预防和消灭脊灰的有效控制手段,并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
作者:黄晓倩;肖晓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益胃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采取自拟汤治疗,对照组25例用西沙比利治疗,两组均以常规西药降血糖,均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药自拟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满意.
作者:杨林林;郭梁洁;厚问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疥疮是疥螨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一般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患者使用的衣物等间接传染.挪威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疥疮,又称“角化型疥疮”或“结痂型疥疮”,是一种严重的疥疮.其病原体亦为人型疥螨,但微量成千上万,传染性极强,常继发感染.临床上多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智力不全、个人卫生很差者,皮肌炎、念珠菌感染、艾滋病患者亦可发生.此病的特点是皮肤干燥、结痂、感染化脓严重,尤其指端有大量银屑病样结缔组织病等.本病临床罕见,误诊率高,多数亦是在医护人员继发感染疥疮后方确诊.
作者:蒋伯燕;马洁浩;王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部X线彩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5例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归纳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结果 X线主要征象有:ARDS早期为间质性肺水肿期,出现于发病后12~24小时,表现为(部分病例可无异常)肺纹理增粗、模糊,尤以肺门部明显,有时可见小片状阴影或“面纱征”.ARDS中期为肺泡性肺水肿期或渗出期,表现为两肺广泛的斑片状模糊阴影.ARDS后期为纤维增生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肺野可见少许索条状影.结论 床旁胸部X线平片在ARDS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云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与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抽取63例川崎病患儿与42例门诊体检正常儿童的空腹静脉血进行免疫吸附实验比对研究.结果:KD组与对照组患儿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KD患儿CAD组与NCAD组间C反应蛋白、D-二聚体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表达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及病情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可为川崎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范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尤其在西北农村女性中的发生率较高.究其病因,多为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伴发治病菌生长繁殖所致.患者因长期的溢泪,导致眼睑皮肤潮湿粗糙,压迫泪囊区,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由泪小点溢出,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作者:张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关节是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节的慢性挫伤是关节疾病中常见且具有研究意义的题材.这里主要以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谈谈踝关节慢性挫伤的治疗和保健.
作者:张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钩虫病( Ancylostomiasis)呈世界性分布状态,大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西北少数地区外,该病在我国各省均有流行,南方高于北方.在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则以十二指肠钩虫占优势,大部分地区为两种钩虫混合.据2005-200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大陆2个省市、自治区有钩虫感染者1.94亿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4.8%.近年来,对钩虫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妊娠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如果妊娠合并钩虫病,可对孕妇和胎儿造成较大的危害.
作者:张演镇;周先明;王文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湿敷产后会阴伤口预防水肿、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68例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4例.产后即用2%的利多卡因纱布湿敷处理者为实验组,传统硫酸镁湿热敷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天会阴切口肿胀疼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预防水肿、减轻疼痛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多卡因纱布湿敷方法效果明确、操作简单,且经济方便.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热敷.
作者:刘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咸安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状况及仍存在哪些问题,以提高消毒工作的质量.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咸安区共286家医疗机构,采样和检测的合格率为91.9%.其中区直单位合格率为96%,乡镇卫生院合格率为94.1%,个体医疗点合格率为89.2%.结论:咸安区医疗卫生系统消毒状况总体较好,但紫外线灯、空气细菌总数检测合格率偏低,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在此方面加大监督力度,促其改进.
作者:胡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205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5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5例次,感染率为3.1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64.62%,其次为泌尿系和胃肠道感染.结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黄丽萍;张一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六味地黄丸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成药,本文用叙述和总结服用成药六味地黄丸的注意事项,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泛用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本文就是从这一点出发来浅析成药六味地黄丸.
作者:梅花;林鸿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观察肿瘤标志物在胃癌出血患者中的异常率,分析患者未能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结果:1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道溃疡出血61例(占33%),胃癌出血1 2例(占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4%;其中男性分别占85%(52/61)、67% (8/12)、8/8.胃癌患者癌胚杭原异常率为33%( 4/12).8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未明的原因:患者或家属拒绝胃镜检查48例(占54%),因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不宜行胃镜检查7例占8%.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其次为胃癌出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类出血患者均男多于女.内科保守治疗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曾连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病因.总结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入院的胎盘早剥患者6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为发生胎盘早剥主要病因.孕周<35周,出生体重<2kg者,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科学分析处理,去除诱因,尽量延长孕周.增加胎儿出生体重,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据WHO预计,大概到2020年左右,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将会在我们国家达到“流行”的顶峰.我国该种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这是有关心脏病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的.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是因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郭萍;李鸿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舒溶地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毒川芎嗪和舒洛地特.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时间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在临床上能更有效地改善稳定性心绞痛.
作者:庹田;顾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钝性膈肌损伤多有膈肌附着的胸廓下部骤然变形和胸腹腔之间的压力梯度骤增引起的膈肌破裂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围手术期抗休克,应用抗生素、膈肌修补术和呼吸机维持治疗.结果:本组9例患者,治愈8例,死亡1例(死于严重的肺挫裂伤合并ARDS及多发性损伤).切口感染1例.结论:钝性膈肌损伤多有膀肌附着的胸廓下部骤然变形和胸腹腔之间的压力梯度骤增引起的膈肌破裂.早期诊断,及时修补膈肌和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彦业;白卫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是免疫性、呼吸道性共同参与病理过程的疾病.所病理改变是是机体由于外界的过敏原及非过敏因素及体内多种细胞参与炎症,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而导致高气道可逆性的痉挛、狭窄,引发临床反复发作性喘息,喘憋、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特点不易治愈易反复发作,并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等并发症,提倡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有效治疗都利于疾病的转归及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余宗亲中为医者素多,耳濡目染,余幼年即略知医之一二.中有名震乡里者,余曾询其学医之道,乃出其珍藏医书一册,曰熟读背诵可也.此书名《医学实在易》,乃中医歌诀名著,为清代医家陈修园所著,该书以诗概要,易记精效,“浅”易”二字乃是其亮点所在.问世以来,读其书而业医者不计其数.余曾同家族亲朋中之年龄相近者,诵读陈氏之书.其中多有熟背者,至今不忘,操之屡效,颇受其益.乃确信歌诀医著,简明扼要,易诵易记,犹若门径指南,其用大焉!
作者:郭选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56例,以同期未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55例为对照,观察两组患儿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家长满意率方面的差异,同时观察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头皮静脉留置针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5.4±1.2)天,平均穿刺次数(1.2±0.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6.9±1.7)天和平均穿刺次数(5.8±1.4次);而家长满意率99.36%(155/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5%(3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中,有5例(3.21%)出现局部皮肤泛红,有23 例(14.74%)患儿出现渗漏,有7例(4.49%)出现堵管,有2例(1.28%)出现静脉炎.结论:头皮静脉留置针有效地降低了患儿输液时渗漏及肿胀率,对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丽云;冯炜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