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3例回顾分析

章萍;王岳松;钱钧;郭向阳;梁明明;方永华

关键词:射频消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摘要: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3例行RFCA的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8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消融总成功率89%.随访20.6±24.7个月,AVNRT消融复发率16.7%,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5.3%;AVRT消融复发率3.6%,永久性Ⅲ度AVB发生率1.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PSVT安全、有效;熟练的心导管技术、仔细的电生理检查、耐心地寻找满意的靶点图以及合适的消融能量和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及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31例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治疗无死亡的体会,介绍十二指肠营养管在吻合口瘘的预防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3例再次手术,28例保守治疗,28例利用术中预置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定期滴注营养液.结果均治愈.结论对少数早、中期胸内吻合口瘘患者可二次进胸,行瘘口修补或吻合口切除再吻合.多数患者则应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中的关键措施是及时发现,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十二指肠营养管具有简便、有效、安全、可靠等优点,在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施开炯;赵璐;王衡;高从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缓解率、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白血病缓解率,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完成初次诱导缓解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成缓解组,未缓解组、早期死亡组对影响缓解率、早期死亡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x2检验分析认为FAB分型,初诊时白细胞数、血乳酸脱氢酶水平,年龄是影响缓解率,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FAB分型中ALL(L3),MDS转变的AL,慢粒急变,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缓解率低,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PLT<30×109/L,LDH≥1 000 U/L,粗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上述高危因素要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选择较为强烈的化疗方案以降低AL的早期病死率,提高诱导缓慢率.

    作者:严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3例希恩综合征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23例希恩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其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自1997年至2003年收治的23例希恩综合征临床发病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断数据及临床治疗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有产后大出血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病因并发病时间明确,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典型,激素替代治疗有效,预后也较好;有7例在我院门诊误收其它科室,及时确诊而转入我科治疗;2例在基层医院难以确诊而转入我科就治;有7例入院时酷似精神病样发作,及时予以强的松、甲状腺素同时合用,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1 000 ml+黄芪注射液30ml,患者精神症状1~2天内缓解;4例在常规激素剂量治疗过程中,诱发了严重精神障碍,经小剂量镇静剂应用,精神障碍症状缓解;有9例垂体危象病例,其中感染型2例,低血糖型合并有低血钠5例,水中毒型昏迷2例,经积极控制诱因,针对缺什么补什么原则,6例完全纠正,3例在治疗中途自动出院,但在出院后,又在我科门诊随访;感染型1例,在治疗过程中考虑激素过量,继发了霉菌感染,及时予以抗霉菌治疗,调整激素用量.结论对有生育史妇女,不论年龄大小,一旦发生原因不甚清楚的昏迷、休克、精神病样发作和低血糖时,要警惕有希恩综合征存在,若能早期诊断及早期激素联合替代治疗,可预防垂体危象发生.

    作者:吴向梅;汪四虎;吴盛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硫酸镁微泵给药治疗儿童喘息性肺部疾病

    目的观察硫酸镁微泵给药治疗儿童喘息性肺部疾病的疗效.方法对喘息性肺部疾病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25%硫酸镁每次0.05 g/kg加入10%葡萄糖30ml中微泵维持静脉给药3h,喘憋严重者以0.05 g.kg-1.h-1的速度持续微泵维持3~5 h,对照组给氨茶碱4~6 mg/kg平喘,两组抗感染,对症处理相同.结果硫酸镁组喘憋改善天数、肺部罗音消失天数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微泵给药治疗儿童喘息性肺部疾病疗效肯定、安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顾安丽;钱庆燕;孙礼宾;马勇;朱儒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的体重指数与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不同体重指数(BMI)范围的高血压患者其胰岛细胞早期分泌相的改变.方法选取2003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0例,将其按体重指数分为3组:A组BMI<25,B组BMI 25~30,C组BMI>30;通过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观察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改变.结果B组与A组相比,空腹胰岛素(INS)和C-肽(C-P)均明显升高(P<0.01),C组与B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L-ARG刺激试验后,B、C两组峰时延迟;B组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的INS和C-P比空腹增加值之和(△∑)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体重指数越大,高胰岛素血症就越严重,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就越差,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就越大.

    作者:孙向东;付丽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准确、灵敏的ELISA法在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深圳安群ELISA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直接检测294例腹泻患儿大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在294例小儿腹泻的新鲜粪便中,检出158例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其阳性检出率为53.7%.结论该法对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检测具有方便、快捷以及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易于应用、推广.

    作者:卜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47例报告)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4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以下简称CSDH)病人行手术治疗,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何旭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用HA型灌流器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HA型灌流器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对照组(n=22).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HA型灌流器灌流(HP).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阿托品总量降低(P<0.05),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辅助以HP,可提高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翁云龙;白友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咽窝与前臂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佳内瘘手术方式.方法15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鼻咽窝组78例,于手背鼻咽窝处0.6~1 cm切口,应用9个零无损伤尼龙线行桡动脉远端头静脉近端端端吻合8~12针.前臂组75例,于左前臂腕纹上3 cm纵形切口2~5 cm,用9个零无损伤尼龙线间断作桡动脉头静脉两近心端端端吻合.手术1年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吻合口血流量;记录透析血流量;以及1年间充血性心衰发生率与内瘘并发症.结果78例鼻咽窝组内瘘吻合口血流量与透析血流量均较理想,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背鼻咽窝处应用9个零无损伤尼龙线行桡动脉远端头静脉近端端端吻合建立血透通路为佳选择.既不诱导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又不增加远期内瘘并发症,且能满足常规血透的血流量要求.

    作者:王成付;洪永刚;余家福;何晓旋;杨海燕;张慧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提高对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995~2000年间21例严重肝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愈18例,死亡3例.用凝胶海棉填塞,术后发生膈下脓肿,并发胆汁胸膜瘘2例.结论严重肝外伤的手术基本原则是充分暴露破裂部位,控制出血,彻底清创,不遗留死腔,可用大网膜填塞创面,不用凝胶海棉,腹腔引流.

    作者:李克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急性肾衰竭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我院20例鱼胆中毒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对1998年7月~2005年2月期间的20例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的症状、血尿素氮、肌酐、尿蛋白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评价血液透析的效果.结果20例患者经血液透析后,临床症状消失,尿量增加,肾功能明显好转.结论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急性肾衰竭疗效可靠,抢救成功率高.

    作者:张璟;韩久怀;苏安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5例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方法10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并电切术治疗.结果105例BPH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降低23.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下降2.7分,随访3个月~1年疗效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UV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齐秋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影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术以6个月时Barthel(BI)评分作为疗效标准,分为二组,预后良好组BI>60分,预后不良组BI≤60分或死亡,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蒋鸣坤;袁良津;周力军;方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髋关节股骨假体中心化25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中心化分析,寻找股骨假体偏移中心位置的原因,探讨临床避免假体柄偏移中心的方法.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X片的股骨假体位置进行测量,对术中股骨假体柄植入遇到的问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假体柄术后X片观测,假体柄末端发生移位10例,发生率40%,术中假体柄近端发生移位7例.结论股骨假体柄的中心位置关系到术后假体松动、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选择大小合适的柄,以及术中对柄近端的中心位置把握所采取的措施有助于股骨假体中心化.

    作者:郑曙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时对鼻腔相关疾病处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同时处理鼻腔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0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中,对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进行矫正处理(处理组);另选60例鼻窦炎病人(对照组),有解剖变异本应处理而未处理.在术后对这两组病人就其解剖形态的恢复、鼻窦炎的疗效、粘连的发生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处理组中解剖形态恢复正常150例(88.2%);鼻窦炎治愈146例(85.9%);粘连的发生率18例(10.6%).对照组中鼻窦炎治愈22例(36.7%);粘连发生28例(46.7%).结论在鼻内镜手术中同时处理影响鼻腔功能的解剖变异,对于提高鼻窦炎治愈率,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粘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昆;胡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167例乳腺肿块的临床病理分析

    本文对我院2 167例的乳腺肿块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组资料来自我院1986年至2003年5月病例2 167例,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女2 108例,占97.28%,男59例,占2.71%.年龄大者75岁,小者11岁,平均年龄35岁;乳腺非肿瘤性疾病977例,占总数的45.08%,乳腺良性肿瘤827例,占总数的39.82%,乳腺恶性肿瘤327例,占总数的15.09%.

    作者:朱祖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单侧经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总结单侧经鼻中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4年8月收治的8例垂体腺瘤临床资料,均采用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垂体腺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2例.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改善.结论单侧经鼻中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有效、可靠的一种方法,具有切除彻底、创伤小、危险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黄录茂;雍成明;杨代明;宣家龙;徐兵;胡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内单发空洞CT、病理、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肺内单发空洞的CT表现,提高对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经过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肺内单发空洞的CT资料,结合病理、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空洞16例,癌性空洞、肺脓肿各7例,真菌性空洞5例.结论螺旋CT能真实反映肺内空洞的大小、形态、壁特征、灶周、肺野的各种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空洞的诊断与鉴别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韦树华;赵家年;李军;蒋惠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3例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采用非开腹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巨结肠;7例1~14岁患儿采用Ikeda[1]手术治疗;2例成人采用胃肠吻合器应用Ikeda手术治疗.结果9例Ikeda术式中,发生炎症性肠梗阻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无其它手术并发症,随访5个月~4年,排便恢复正常,无便秘、污粪等现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巨结肠可采用不同的术式,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为选择标准.对婴儿的短段型、常见型病例首选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对大龄儿童及成人,则优先选用Ikeda法.

    作者:余一平;徐冰;潘力生;稽成祥;宋玉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的临床应用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手术大多采用股动脉途径进行,患者术后需肢体制动,卧床24小时,对心肺功能不全或高度抗凝等患者极为不利.采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ans-v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笔者在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和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CAG)、PTCA和支架治疗,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王晓晨;杨大严;周文兵;孙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