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中线脂肪瘤的MR诊断及意义

朱丹红;苏小方;吴哓鸣

关键词:诊断, 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中线脂肪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11例患者采用MR平扫及脂肪抑制技术扫描成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病灶均为单发,MRI平扫表现为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信号,脂肪抑制扫描信号被抑制降低,在各序列上均与脂肪组织信号相同.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结论颅内中线脂肪瘤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MRI不仅可以在活体上做出定性诊断,并可显示颅内中线脂肪瘤的全貌及伴发畸形,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动脉灌注碳酸氢钠和维拉帕米提高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对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术(TAE)中,经动脉灌注碳酸氢钠和维拉帕米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评价对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α 2 b)和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等药物的增效作用.方法38例肝癌患者在进行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术时联合碳酸氢钠、维拉帕米、IL-2 IFN-α 2 b介入治疗.Seldinger技术穿刺经股动脉进入肝动脉血管,药物按一定比例稀释后灌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肿瘤位置、大小、回声情况、肿瘤周边及内部血供情况,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全程跟踪上述新的治疗方法,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疗效.同期肝癌患者TAE治疗未加碳酸氢钠和维拉帕米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动脉灌注碳酸氢钠和维拉帕米治疗肝癌患者部份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肝癌肿块减小,肿瘤内部及周边动脉血供和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α-FP下降,生存时间延长.结论肝癌患者行TAE治疗时向肿瘤组织灌注碳酸氢钠、维拉帕米可提高IL-2、IFN-α 2 b、ADM、MMC等疗效,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上述新的TAE的疗效和预后提供重要指标,给下一步重复治疗提供依据,是目前肝癌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前后良好影像学检查.

    作者:张玉洁;王莹;朱亦俭;薛如英;柯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内淋巴瘤

    目的探讨血管内淋巴瘤(intravascularlymphoma,IV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1例伴神经系统表现的淋巴结IVL的临床、病理观察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31岁,不明原因高热伴双下肢乏力、消瘦50天,右腹股沟直径1 cm淋巴结1枚,双下肢肌力Ⅱ~Ⅲ级,B超示肝脏轻度增大,血LDH明显升高(1070 U)伴ESR及转氨酶轻度升高,外周血WBC 3.3×109/L,骨髓像、多种病原及各肿瘤抗原检测均无异常.病理活检:腹股沟淋巴结大部分破坏,代之以大量扩张的中小血管,腔内充满大量异型淋巴样细胞,局部伴管壁、管周浸润并累及结外脂肪组织.瘤细胞免疫表型LCA、UCHL-1、CD3阳性,CK、CD68、CD79α、CD2o、CD31、CD34均阴性.行CHOP化疗后症状缓解,现仍在随访中.结论IVL是一罕见非何杰金淋巴瘤,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其他部位少见,B细胞型多见,T细胞型罕见,临床表现有一定提示性,确诊靠组织学,对化疗敏感,预后差.

    作者:余锋;汪银洲;李淮玉;王国平;胡向阳;龚西騟;孟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97例临床分析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传统的腹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1].本研究采取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兼有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 切除术的优点,但又避免了其缺点,值得临床推广.现将我院自1999年5月~2003年12月共施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97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荣;高群;王世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病人恢复期促醒护理

    我院脑外科2001年至2003年从收治颅脑损伤的病人中,选择1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恢复期促醒康复护理,以缩短昏迷期,尽快解除和避免植物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根据病人情况及意识状态制定一套促醒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病毒唑雾化吸入佐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童呼吸道常见病,起病急,表现重,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我院对ARI采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标;顾安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误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有时以急性腹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较易误诊为急腹症.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

    作者:姚莉;王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TCA+CS术后鞘管留置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PTCA+CS术后鞘管留置时间,减少留置鞘管期间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不适.方法根据病情、术后是否继续使用肝素,将4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2.5 h、3 h、4 h、5 h、6 h、≥10 h≤24 h拔鞘管,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h、4 h、5 h拔鞘管的病人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零,而2.5 h拔管的病人,拔管后立即发生股动脉出血;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后6 h拔管,拔管后出现穿刺部位小量出血.无一例发生拔管综合征.结论单纯心绞痛、单纯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合并脑梗死、心绞痛合并高血压但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的病人于术后3~5 h拔管是安全的.

    作者:秦玉霞;韩晓萍;叶祺;陈凤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预防硬膜外吗啡镇痛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预防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产生的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剖宫产妊妇,随机分为三组:地塞米松组(A组)、氟哌利多组(B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用吗啡作为镇痛药,但各组所使用的抗呕吐药不同.手术结束后使用PCA泵,并分别记录24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皮肤瘙痒等.结果A、B两组抗恶心呕吐作用明显高于C组,其中B组病人出现嗜睡较多,各组间VAS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椎管内单次注射地塞米松可显著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较氟哌利多更为优越.

    作者:储六生;李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度颅脑损伤预后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某些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ICU 1997年元月~2003年元月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早期血压、血糖、Glassgow评分等三个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低血压组病死率高于非低血压组(P<0.05),24h随机血糖≥11.1 mmol/L组病死率高于<11.1 mmol/L组(P<0.05),GCS分值愈低,病死率愈高(P<0.01).结论早期血压、血糖、Glassgow评分均可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作者:方向群;姚建华;张牧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 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TNF 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CHF患者36例,健康对照者20例,空腹取静脉血,检测血清TNF α.结果CHF组与对照组比较,TNF α水平明显增高(P<0.01).CHF的亚组中,心功能Ⅱ、Ⅲ级组、Ⅳ级组的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P<0.01).结论TNF α是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之一.CHF患者TNF α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有关.

    作者:施有为;杨静;殷丽琼;刘江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可调钠透析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应用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预防血透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标准钠透析(透析液Na+浓度138 mmol·L-1和可调钠透析(Na+mmol·L-1由148阶梯下降至135 mmol·L-1),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透析中血压的变化.结果标准钠透析与可调钠透析在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8.5%和6.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可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不增加病人钠负荷、不引起病人口渴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

    作者:阚明;陈雷;胡淑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56例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56例中,肿瘤复发4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9例,涎瘘7例,耳颞神经综合征9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体积的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孝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段切除术加纤胆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总结肝段切除术为主综合手术加纤胆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外科在1997年5月至2002年4月间采用肝段切除术为主加术中和/或术后纤胆镜联合治疗43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肝内结石的分布:左右双侧肝叶泛发22例,左半肝10例,左肝外侧叶9例,右半肝2例,合并胆囊结石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5例,其中已有1~4例次胆道手术史14例.结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中,肝段切除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术中和/或术后纤胆镜探查取石,是防治残余结石的重要手段.肝段切除术为主的手术加纤胆镜联合应用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理想方式.

    作者:叶世进;余庆胜;汪革新;徐杰明;沈宗义;笪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闭合性胰腺外伤的诊治(附17例报告)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2年共收治的17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胰瘘3例、胆瘘1例、肠瘘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死亡1例.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困难,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胰腺损伤的手术方式较多,应根据患者胰腺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发生.

    作者:潘力生;张从雨;王宜龙;徐冰;汪进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31例诊疗体会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名较多,有人称为闭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浆细胞腺乳炎.直到1956年Haagensen和Stout对本病作了深入的研究,才阐明本质,确切地提出了乳腺导管扩张症这一可代表实际病理变化的名称(1).我院自1986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3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作者:朱祖俊;沈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进一步认识糖尿病肾病(DN)的死亡原因,从而提高一体化综合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DN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在DN的死因中心血管病变占首位(33.7%),其次是多脏器功能衰竭(18.5%),慢性肾衰竭(14.8%).死亡原因与并发症、糖尿病病程、年龄、血糖水平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干预DN的进展,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伤后手功能障碍的系统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系统的康复治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利用多种物理因子,结合运动疗法,中药薰洗及心理疗法,对30例手外伤后功能障碍,造成手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康复治疗.结果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采用拇指运动功能评价;示、中、环、小指Boye方法评价和英国医学研讨会标准进行手部皮肤感觉障碍的评价,手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结论系统康复治疗的及时介入能较好地改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胡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小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心肺疾病条件下机械通气的特点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2例小儿根据心肺疾病不同分三组,无心肺疾患组18例,月龄11.2±7.5.严重肺部疾病组10例,月龄14.3±6.5,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用呼吸机支持的患儿74例,月龄20.3±9.3.监测方法:呼吸机应用1小时后患儿安静状态下采取动脉血气标本,并记录即刻PetCO2,计算出PaCO2与PetCO2差(a-ETCO2).结果三组患儿的paCO2与PetCO2均有显著相关性(r1=0.583,r2=0.786,r3=0.790,P均>0.05).而三组间a-ETCO2有组间差异,其中第3组与第1组差异显著.结论PetCO2可用于判断小儿机械通气状态下PaCO2的变化,PetCO2是一种有用的无创性指标.

    作者:金丹群;毕良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咪唑安定、哌替啶辅用于硬膜外阻滞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和哌替啶辅用于硬膜外阻滞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于痛觉阻滞平面出现后,Ⅰ组咪唑安定3.0 mg和哌替啶50 mg;Ⅱ组氟哌利多2.5 mg和哌替啶50 mg静注.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牵拉胆囊和术毕4个时点BP、HR、SpO2值,及牵拉反应和胆-心反射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麻醉后、牵拉胆囊和术毕BP、HR均降低,其程度Ⅱ组大于Ⅰ组.术中Ⅰ组较Ⅱ组牵拉反应轻、胆-心反射发生率低.结论咪唑安定和哌替啶合用于硬膜外阻滞下胆囊切除术,有循环影响小、牵拉反应轻和胆-心反射相对较少的优势,但呼吸抑制应予以重视.

    作者:肖勇;方梦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复杂性肾结石的开放手术治疗(附102例报告)

    复杂性肾结石的处理为临床难题之一,治疗以开放手术取石为主要手段.我院自1992年1月~2003年10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0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丁方成;黄金国;王翔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