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导管扩张症31例诊疗体会

朱祖俊;沈宁

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炎, 病理证实, 病理变化, 浆细胞, 闭塞性, 手术, 名称, 粉刺
摘要: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名较多,有人称为闭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浆细胞腺乳炎.直到1956年Haagensen和Stout对本病作了深入的研究,才阐明本质,确切地提出了乳腺导管扩张症这一可代表实际病理变化的名称(1).我院自1986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3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误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有时以急性腹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较易误诊为急腹症.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

    作者:姚莉;王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心电图(ECG)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临床分析病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97例ACS患者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部位、狭窄程度的联系.结果97例ACS患者CAG显示多支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中重度狭窄占总数69%(67/97),无明显病变占13.4%(13/97),分别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X综合征,EC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诊断符合率较低,结论ECG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与相应冠状动脉有关联,故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作者:方向宏;曲虹;张其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加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加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加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1),在改善下腹疼痛、腰骶胀痛、附件增厚压痛及骶韧带增粗压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灌肠加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口服中药加西药治疗.

    作者:李伟莉;李大剑;陆耘;周军;李赟;徐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阑尾炎合并结肠癌22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在阑尾切除术中探查右半结肠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右半结肠癌(cancer of right hemicolon,CRH)临床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本组行阑尾切除术3 986例,术中探查发现CRH 22例,占0.60%;其中盲肠癌13例,升结肠癌8例,肝曲癌1例,腹腔内无远处器官和淋巴结转移,全部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均为腺癌.结论在阑尾切除术中,注重探查和扩大检查范围,是有效防止CRH漏诊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胡圣良;荚从正;刘飞;刘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56例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56例中,肿瘤复发4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9例,涎瘘7例,耳颞神经综合征9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体积的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孝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频超声彩色血流成像技术在游离筋膜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0年3月开始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协助骨科在游离筋膜皮瓣移植的设计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周晓纯;郑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特征,提高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综合、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其中阵发性房颤4例,频发房早6例,频发室早6例.所有病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瓣膜性疾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对16例患者均做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有效地降压治疗逆转左心室肥厚,酌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是改变其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认识该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包积液心包腔内置中心静脉压导管35例临床分析

    心包积液原因较多,如积液进展快、积液量大,可发生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心包穿刺管既可作为治疗亦可用于病因检查,但反复穿刺检查增加手术风险.我们对3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光辉;程自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超配合宫腔注水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并配合宫腔注水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疾病的经阴道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52/56).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频谱RI平均0.58±0.02;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多丰富,血流显示率高,RI平均0.35±0.08.结论经阴道彩超配合官腔注水声学造影对子宫内膜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玲;张新书;姜凡;郑慧;张敬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的内外科治疗方法变化的分析

    目的了解近20年消化性溃疡的内外科治疗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2 165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484例(GU 251例;DU 233例)、内科治疗1 681例.结果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选择外科治疗方法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总体的差异显著性(P<0.01),特别在1996~1999年段与上一年段相比(P<0.005).结论通过内科的抑酸、抗HP规范治疗、内镜治疗及维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手术率.

    作者:汪文生;李敏;陈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体会

    我院自2002年6月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工作,现累计治疗18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曲虹;方向宏;丁美精;杨爱兰;沙爱萍;周丽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度颅脑损伤预后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某些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ICU 1997年元月~2003年元月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早期血压、血糖、Glassgow评分等三个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低血压组病死率高于非低血压组(P<0.05),24h随机血糖≥11.1 mmol/L组病死率高于<11.1 mmol/L组(P<0.05),GCS分值愈低,病死率愈高(P<0.01).结论早期血压、血糖、Glassgow评分均可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作者:方向群;姚建华;张牧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分析

    近年来,鼻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有文献报道.我们应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手术方法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具有出血少、组织损伤少、骨孔大小易于控制、骨孔创缘光滑、造孔处不易有肉芽生长、造孔上皮化时间短等优点.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3年3月完成此项手术25例28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金旺;李谋元;程芳;吴思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状腺单侧结节手术方法的探讨(附62例报告)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2例术前拟诊良性病变的单侧甲状腺结节者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不离断颈前肌;初期11例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结节摘除术,后期51例根据术中探查结果3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21例行腺叶切除术;灵活掌握甲状腺手术步骤,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切口皮内缝合或粘合.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无一例发生大出血、甲状腺危象;术前诊断单发结节55例中,术后病理证实多发结节8例;初期手术2例复发,后期无复发病例.结论对单侧甲状腺结节慎用摘除术或腺叶部分切除,而应选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手术技巧性强,应微创化操作.

    作者:章礼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全身肿瘤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全身肿瘤的神经系统病变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3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全身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全身肿瘤患者神经系统表现多样而复杂,首发症状以头痛、呕吐、肢体运动障碍、脑神经麻痹、癫痫样发作为常见,原发部位肿瘤症状隐蔽或不表现,容易误诊.脑脊液细胞学、骨穿、头颅CT/MRI、胸片及或胸部CT、胃镜、颅底平片等可帮助确诊肿瘤病灶,必要时可行脑活检术以协助诊断.结论对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老年患者,一般情况差,经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行全面检查以除外全身肿瘤,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尹长林;尹世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头痛症状疗效分析

    1996年7月~2003年4月,我们收治了56例经常头痛而检查中发现鼻中隔偏曲的病例,手术矫正鼻中隔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善青;束东山;刘志军;汪文正;周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高血压病46例临床分析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老年人高血压病46例,为掌握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组46例,男37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4.1:1,年龄60~89岁,平均70.2岁,高血压病史6个月~40年.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32~58岁,平均50.1岁,高血压病史3个月~20年.两组96例均符合1998年WHO诊断标准.

    作者:程颍谯;吴金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实验性肺气虚证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为掌握中医肺气虚证的本质特征,对实验性肺气虚证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实验性肺气虚证大鼠气道改变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烟熏方法造模,对照组仅向大鼠气管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采用气道形态计量及气道病理观察指标与评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差异,并重点观察模型组大鼠气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的症状、体征符合肺气虚证的证候特点.气道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显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病变.模型组大鼠气管壁厚度及腺体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气道病变的病理积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性肺气虚证气道病理改变采用形态计量及观察指标评分法,是肺气虚证本质研究客观量化指标之一.

    作者:窦红漫;王元勋;蔡圣荣;方志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可调钠透析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应用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预防血透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标准钠透析(透析液Na+浓度138 mmol·L-1和可调钠透析(Na+mmol·L-1由148阶梯下降至135 mmol·L-1),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透析中血压的变化.结果标准钠透析与可调钠透析在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8.5%和6.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可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不增加病人钠负荷、不引起病人口渴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

    作者:阚明;陈雷;胡淑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抗血小板抗体测定临床意义

    近年以来,我科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进行血清抗血小板抗体测定,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血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而且其中部分明显高于正常,对该类病人加用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疗效明显,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解悍东;杨桂斌;张夏;时新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