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虹;方向宏;丁美精;杨爱兰;沙爱萍;周丽虹
目的总结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了31例年龄在2~12个月(6.7±3.4)的VSD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存活30例,近期死亡1例.并发症以呼吸系统多,如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等;心律失常次之.随访1~19个月,29例心、肺功能良好;1例残余分流、慢性心功能不全;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只要掌握其特点,VSD在婴儿期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丁力;胡英超;张峰;王玉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名较多,有人称为闭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浆细胞腺乳炎.直到1956年Haagensen和Stout对本病作了深入的研究,才阐明本质,确切地提出了乳腺导管扩张症这一可代表实际病理变化的名称(1).我院自1986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3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作者:朱祖俊;沈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中线脂肪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11例患者采用MR平扫及脂肪抑制技术扫描成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病灶均为单发,MRI平扫表现为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信号,脂肪抑制扫描信号被抑制降低,在各序列上均与脂肪组织信号相同.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结论颅内中线脂肪瘤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MRI不仅可以在活体上做出定性诊断,并可显示颅内中线脂肪瘤的全貌及伴发畸形,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朱丹红;苏小方;吴哓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系统的康复治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利用多种物理因子,结合运动疗法,中药薰洗及心理疗法,对30例手外伤后功能障碍,造成手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康复治疗.结果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采用拇指运动功能评价;示、中、环、小指Boye方法评价和英国医学研讨会标准进行手部皮肤感觉障碍的评价,手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结论系统康复治疗的及时介入能较好地改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胡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6年7月~2003年4月,我们收治了56例经常头痛而检查中发现鼻中隔偏曲的病例,手术矫正鼻中隔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善青;束东山;刘志军;汪文正;周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TCA+CS术后鞘管留置时间,减少留置鞘管期间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不适.方法根据病情、术后是否继续使用肝素,将4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2.5 h、3 h、4 h、5 h、6 h、≥10 h≤24 h拔鞘管,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h、4 h、5 h拔鞘管的病人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零,而2.5 h拔管的病人,拔管后立即发生股动脉出血;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后6 h拔管,拔管后出现穿刺部位小量出血.无一例发生拔管综合征.结论单纯心绞痛、单纯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合并脑梗死、心绞痛合并高血压但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的病人于术后3~5 h拔管是安全的.
作者:秦玉霞;韩晓萍;叶祺;陈凤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1].现将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的243例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GCS评分8分以下的重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遵海;俞燕生;左治强;苏满仓;甘泉;姜红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的表达情况,比较产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来源痰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114株,首先采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AmpC酶以及3种不同表型的AmpC酶产生情况,然后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产酶菌株与不产酶菌株耐药性.结果在1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AmpC酶菌79株(69.5%).产AmpC酶的菌株表现为3种表型,高产高表达型61株(53.5%)、低产高表达型33株(27.5%)、低产低表达型43株(37.7%).高产高表达AmpC酶菌株明显多于低产高表达型和低产低表达型.3种不同AmpC酶表型的菌株,低产低表达型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T)、哌拉西林(PI)、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亚胺培南(IMP)的敏感率均明显高于低产高表达型和高产高表达型.结论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产生率高,可能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敏;王中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心肺疾病条件下机械通气的特点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2例小儿根据心肺疾病不同分三组,无心肺疾患组18例,月龄11.2±7.5.严重肺部疾病组10例,月龄14.3±6.5,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用呼吸机支持的患儿74例,月龄20.3±9.3.监测方法:呼吸机应用1小时后患儿安静状态下采取动脉血气标本,并记录即刻PetCO2,计算出PaCO2与PetCO2差(a-ETCO2).结果三组患儿的paCO2与PetCO2均有显著相关性(r1=0.583,r2=0.786,r3=0.790,P均>0.05).而三组间a-ETCO2有组间差异,其中第3组与第1组差异显著.结论PetCO2可用于判断小儿机械通气状态下PaCO2的变化,PetCO2是一种有用的无创性指标.
作者:金丹群;毕良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评价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56例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56例中,肿瘤复发4例,暂时性面神经损伤9例,涎瘘7例,耳颞神经综合征9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体积的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孝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脑外科2001年至2003年从收治颅脑损伤的病人中,选择1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恢复期促醒康复护理,以缩短昏迷期,尽快解除和避免植物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根据病人情况及意识状态制定一套促醒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老年人高血压病46例,为掌握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组46例,男37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4.1:1,年龄60~89岁,平均70.2岁,高血压病史6个月~40年.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32~58岁,平均50.1岁,高血压病史3个月~20年.两组96例均符合1998年WHO诊断标准.
作者:程颍谯;吴金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自2002年6月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工作,现累计治疗18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曲虹;方向宏;丁美精;杨爱兰;沙爱萍;周丽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传统的腹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1].本研究采取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兼有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 切除术的优点,但又避免了其缺点,值得临床推广.现将我院自1999年5月~2003年12月共施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97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荣;高群;王世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心包积液原因较多,如积液进展快、积液量大,可发生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心包穿刺管既可作为治疗亦可用于病因检查,但反复穿刺检查增加手术风险.我们对3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光辉;程自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方法对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局部切除肿瘤和部分乳腺组织,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探查胸肌间淋巴结.术后CMF(CerbB-2阳性则用CAF)方案化疗加放疗(残乳50Gy/25次,肿块位于内乳区另作胸廓内照射).ER阳性者服用TAM 5年.结果全组随访1~66个月,均无瘤生存,乳房外形优良率达90%.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保留乳房是切实可行的,术后要正规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作者:施开德;朱际飚;李启信;孙劲松;杨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并配合宫腔注水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疾病的经阴道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52/56).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频谱RI平均0.58±0.02;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多丰富,血流显示率高,RI平均0.35±0.08.结论经阴道彩超配合官腔注水声学造影对子宫内膜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玲;张新书;姜凡;郑慧;张敬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手术100例,年龄24~3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两组:连硬外组(n=50),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负荷剂量为吗啡1 mg+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至10 ml;PCA泵配方:吗啡4 mg+0.75%布比卡因20ml+氟哌啶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给药为恒速2 ml/h.对照组(n=50),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病房常规以哌替啶止痛.哌替啶100 mg于术毕8~12 h肌注1次.观察两组病人阴道出血量及术后宫底高度、止痛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阴道出血量及宫底高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硬膜外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也较少.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对子宫收缩无不良影响.
作者:肖敬波;王娴;王胜斌;慈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淋巴瘤(intravascularlymphoma,IV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1例伴神经系统表现的淋巴结IVL的临床、病理观察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31岁,不明原因高热伴双下肢乏力、消瘦50天,右腹股沟直径1 cm淋巴结1枚,双下肢肌力Ⅱ~Ⅲ级,B超示肝脏轻度增大,血LDH明显升高(1070 U)伴ESR及转氨酶轻度升高,外周血WBC 3.3×109/L,骨髓像、多种病原及各肿瘤抗原检测均无异常.病理活检:腹股沟淋巴结大部分破坏,代之以大量扩张的中小血管,腔内充满大量异型淋巴样细胞,局部伴管壁、管周浸润并累及结外脂肪组织.瘤细胞免疫表型LCA、UCHL-1、CD3阳性,CK、CD68、CD79α、CD2o、CD31、CD34均阴性.行CHOP化疗后症状缓解,现仍在随访中.结论IVL是一罕见非何杰金淋巴瘤,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其他部位少见,B细胞型多见,T细胞型罕见,临床表现有一定提示性,确诊靠组织学,对化疗敏感,预后差.
作者:余锋;汪银洲;李淮玉;王国平;胡向阳;龚西騟;孟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加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加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加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1),在改善下腹疼痛、腰骶胀痛、附件增厚压痛及骶韧带增粗压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灌肠加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口服中药加西药治疗.
作者:李伟莉;李大剑;陆耘;周军;李赟;徐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