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肌钙蛋白Ⅰ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价值

张曙;王明生;倪祝华

关键词:心脏肌钙蛋白Ⅰ, 不稳定心绞痛, 危险度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价值.方法对42例UA患者于入院后行系列采血,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cTnI,根据患者血清cTnI水平正常或增高,分组比较临床相关因素和冠脉造影情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42例UA患者,17例(40.5%)cTnI增高,25例(59.5%)cTnI正常.cTnI增高组属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Ⅲ级者13例(13/17),发生心脏事件9例(9/17);cTnI正常组属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Ⅲ级者5例(5/25),发生心脏事件2例(2/25).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cTnI增高的UA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研究,以及脑缺血性动物模型建立并应用溶栓制剂能迅速有效的溶解早期的血栓凝块,从而促进了受损的神经机能恢复,同时也发现了诱发症状性脑出血的潜在危险性.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颅脑CT、MR、DSA等相继问世,更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研究提供佐证.

    作者:尹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进展

    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idiopath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多见于动脉瘤破裂.脑实质出血及破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SAH;由于血液病等原因引起者称症状性SAH,其中外伤引起者称外伤性SAH,本文仅就特发性SAH治疗进展作一文献综述.

    作者:汪银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卵巢甲状腺肿1例报告

    一、临床资料患者徐某,女,65岁,住院号:127597.绝经18年,发现下腹部肿块伴间断性腹痛8个月,于1998年4月26日入院.

    作者:朱贝利;姜宏;石砳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超对先天性肛门闭锁的诊断价值

    目的应用B超对先天性肛门闭锁进行定位诊断.方法肛区直肠部位作矢状切面探查.合并会阴瘘和舟状窝瘘患儿经瘘管插管向直肠内注水,再观察直肠盲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结果B超检查24例患儿直肠盲端距肛区皮肤距离,误差≤0.5 cm20例,>0.5 cm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结论B超能准确诊断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能测量直肠盲端与皮肤间的距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育华;李美光;徐兵;王忠荣;湛秀兰;常德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我院1996年3月至2000年3月,分别应用奥曲肽及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目的是进一步观察奥曲肽治疗该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方益红;程海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关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就其与病程、尿白蛋白排泄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在病程<5年、5~10年、10~15年和>15年的患者中,周围感觉神经电生理异常的发生率随病程的延长而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运动神经病变早期多不明显,仅在病程>10年的患者中其神经传导速度才明显减慢;②在正常、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感觉神经电生理异常的发生率随尿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而增加,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周围运动神经波幅明显降低,传导速度显著减慢;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显著升高,P<0.01;在病程相同的组内分析,与无神经病变者相比,伴神经病变者HbA1c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病程、尿白蛋白排泄和血糖控制有关.

    作者:叶山东;李素梅;陈超;任安;杨静;邢学农;莫蔚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艾滋病16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及部分流行病学资料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分析16例AIDS患者的临床和部分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其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本组病例以血液途径传播为主,占80.1%.其临床表现以腹泻、咳嗽、发热和明显消瘦为常见表现,并发症发生率高,以消化道霉菌感染(3/16)、呼吸道感染(9/16)、肠炎(7/16)、皮肤粘膜损害(5/16)多见.AIDS常常合并其它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乙肝病毒(HBV)感染4例,丙肝病毒(HCV)感染8例.结论AID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果患者有采供血、输血(或血制品)史、冶游史、一但出现持续发热、咳嗽、腹泻、口腔及肠道霉菌感染、明显消瘦等表现,都应及时检测HIV抗体,以早期发现艾滋病.

    作者:鲁朝晖;洪海鸥;章秋霞;徐少保;马良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维尼安在绝经后妇女中的临床应用(附53例分析)

    本院从1992年3月开始应用维尼安治疗绝经后出现症状的妇女,并进行随访初步探讨该药对控制更年期症状的效果和长期服用对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影响.

    作者:徐晓雁;袁丽芳;邓立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院内呼吸道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自1996年至2000年来院内呼吸道感染情况,加以分析,加强控制.方法对医院5年出院病历作回顾性调查,并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有慢性原发病50岁以上的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机会大,痰培养以G+球菌、G-杆菌、霉菌为主.结论有原发基础病,住院时间长,抵抗力低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和化疗药物;治疗性侵袭操作等,是造成院内呼吸道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此外,医院的环境因素对院内感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结我院1997年4月至2000年5月门诊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探讨二维及彩色普勒血流显像诊断DVT的价值.

    作者:童清平;罗福成;连娟;裴红;毛萍;陈训;叶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总动脉结扎的探讨

    目的探讨通过颈内动脉回流压的测定,预测大脑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方法对6例行颈总动脉结扎或切除的病人术中测量颈内动脉回流压.结果颈内动脉回流压在64mHg(8.8kPa)~85mmHg(11.33kPa)之间,6例术中、术后均无大脑并发症.结论颈内动脉回流压在一定水平,结扎或切除颈总动脉是可行的.

    作者:胡燕明;叶非常;周全藩;王明善;刘认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研究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肝豆)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脾切除的手术指证及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124例肝豆合并脾亢患者脾切除病例,比较术前与术后2周外周血细胞变化.结果术后全血细胞明显升高(P<0.05~0.001).结论肝豆合并脾亢行脾切除治疗适应证明确,术后疗效满意.持续驱铜和加强围手术期保肝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喻宗繁;于庆生;侯勇;张福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全血和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观察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大聚集率(PAgR).结果FCM测得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阳性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PAgR,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PAgR与CD62p和CD63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1=0.382,r2=0.329,P均<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及PAgR的测定对判断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提示在血管病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素梅;叶山东;莫蔚林;邢学农;戴海明;陈若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上肢瘢痕畸形皮瓣治疗的护理

    应用皮瓣修复上肢功能部位瘢痕畸形可重获良好的功能及外形,手术中皮瓣的设计及转移极为重要,但术后精心细致的观察护理也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我科自1997年9月~2000年7月采用任意皮瓣治疗上肢瘢痕畸形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振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1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皮下包块伴发热两月,左面颊部肿胀20余天,于1999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8月中旬臀部出现数个包块,体温38℃~39℃,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数天后全身出现多个皮下结节,为明确诊断收住本科.既往无特殊病史.

    作者:瞿尔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高度恶性淋巴瘤(附2例报告)

    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术,治疗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疗效肯定,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已越来越多的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目前仍有争议之处.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7月采用APBSCT治疗2例晚期恶性的非何杰金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长路;孙自敏;庄建生;王祖贻;林新民;胡冰;季楚舒;丁建;刘会兰;刘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分水岭梗死

    一、概念与定义广义的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I)又称边界区梗死(borderzone infarction),是指在脑、心、肾器官内,相邻的、较大的复数(二条或二条以上)动脉由于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流压同时降低,使灌流交界区(arterialbroderzone)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惹致梗死.尽管心、肾等器官也可发生WI,但以脑易出现,称脑分水岭梗死(CWI),它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其发病率约2.6%~16.6%.

    作者:杨任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肺癌组织学类型的价值探讨

    临床上,常常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友镜)活检所取小标本来诊断肺癌,为探讨纤支镜活检小标本组织学类型的准确性,笔者收集了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间33例经纤支镜诊断的肺癌组织学类型与后期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的组织学类型相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汤森;金红;陈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肝损42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为内分泌科一较常见疾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以一特殊临床症状为表现而就诊时较易造成误诊.本组统计了近年来门诊和住院病人甲亢伴肝功能损害42例,就其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卜东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加强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对策

    近年来,医院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不仅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同时,也使护士们身心疲备与焦虑,从而影响和干扰正常的工作.分析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和制定防范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郭琼;刘海燕;邵燕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