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宇
对尿液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泌尿、循环、肝、胆、内分泌等疾病进行预防、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目的.文章从产品说明书、产品技术要求、临床评价等方面对尿液分析试纸条与尿液分析仪在技术审评中的要点进行简要概述,旨在帮助注册申报人更好地把握产品的技术要点,有效指导注册申报工作.
作者:甄辉;杨俊;杨辉;杨笑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486例,其中392例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时报警提示,94例无报警提示,与此同时对标本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WBC、RBC、PLT、Hb、MCV镜检阳性符合率较高;无报警提示标本显微镜检测结果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与分析仪结果相符,差异不显著(P>0.05),嗜碱性细胞与分析仪结果不相符,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能检测出较高阳性率,弥补单独使用时的不足,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杨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定制式医疗器械对于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该类产品设计生产的特殊性,常规的检测手段和评价方法很难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因此,该类产品,尤其是高风险定制式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对高风险定制式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相关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如人员、设计控制、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文件管理、可追溯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张世庆;闵玥;孙嘉怿;王爱君;刘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2016年10月~2017年3月)为观察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经气管镜微创介入联合化疗治疗),各50例,对比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明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80%,40%,P<0.05).结论:采用经气管镜微创介入联合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患者,具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作者:韩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呼吸暂停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38例.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PaO2、PaCO2、SpO2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减少并发症,可临床推广.
作者:孙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医学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的效益及发展.鉴于医院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装备实时定位等方面.它可以取代传统的粘贴式设备标签,实现设备维护信息的完整记录和及时更新.文章介绍了RFID技术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及应用现状,并简析了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作者:吴海翔;盛亚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尼龙绳套扎与金属止血夹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7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金属止血夹治疗为对照组,给予尼龙绳套扎与金属止血夹联合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转外科手术概率、即时止血概率以及再次出血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为94.29%,转外科手术、即时止血概率分别为2.86%、100.00%,再次出血概率为2.86%,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尼龙绳套扎与金属止血夹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析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宫颈锥形电切治疗,观察组行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上,对照组均远不及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25%,96.88%,P<0.05).结论: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小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微切口及超声乳化技术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搜集白内障手术患者362例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非超声乳化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组、超声乳化组微切口组并超声乳化仪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超声乳化组手术后视力恢复程度高于非超声乳化组,超声乳化组术后并发症低于非超声乳化组.结论:微切口并超声乳化仪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使用超声乳化仪进行微切口治疗白内障更安全、更高效.
作者:刁慧杰;刘芳;邹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鼓膜治疗仪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22例2014年2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对常规治疗以及加用鼓膜治疗仪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77.05%,93.44%;37.70%,72.13%);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4.92%,26.2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治疗仪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韩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就诊的2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MSCT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变部位位于肾上腺21例,肾上腺外4例;大部分呈椭圆形或类圆形(19/25),部分呈分叶状(6/25),直径为1.9~12.0cm;MSCT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准确率为92.0%.结论:MSCT对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配合多平面重建能显示肿瘤与周边血管组织的关系,有助于疾病诊断.
作者:宋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和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对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和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95.71%,诊断符合率为94.29%;明显高于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的68.57%和51.43%.两种方法检查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检查表现为包块型占比为83.58%,不规则形占82.1%,边界不清占55.4%,后方回声正常占67.9%,纵横比<1占82.1%.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检查表现为包块型25例,占比为52.08%,图像呈现出不规则形占44.0%,边界不清占64.0%.结论: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相较而言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及准确性要高于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
作者:张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的4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病例分析显示:40例患者经CT平扫显示:结节状且边界清楚影像学病灶31例,小片状且边界模糊影像学病灶9例.CT增强扫描:选择药物优维显100mL经患者的肘静脉以3.0mL/s的速率注射,在注射药物优维显1、2 min时,经CT增强扫描的病灶达到大强化值20~60 HU,这时的影像学显示完全性强化患者33例,周围性强化患者7例;在注射药物优维显4min后,CT增强扫描的病灶CT值逐渐降低,呈现出抛物线状的强化时间密度曲线.结论:CT灌注影像学检查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中的一项,但CT增强扫描过程中,对CT值的改变及强化时间密度的曲线的变化应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已确定肺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王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牙周刮治器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重度牙周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所有患者均知情的情况下,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龈上洁治术后,参照组34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采用牙周袋内壁刮术治疗,实验组34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采用好孚迪刮治器进行治疗.对比2组重度牙周病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和牙周出血指数(BI).结果: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56±1.24)分、PD为(3.22±1.42)mm、AL为(1.21±1.41)mm、BI为(1.20±0.55)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好孚迪刮治器治疗重度牙周病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有效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的心脏超声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50例),选取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病例均来源于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扫描,对比二者心脏超声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和E/A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室间隔/左室后壁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可显示患者的心脏结构产生改变,左心房扩大,同时患者的生理状态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作者:陈继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6例,所有患者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行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3.91%,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1.74%,差异无显著(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1.30%,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进行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中准确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结合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腺性膀胱炎,以促进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作者:余卫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选取100例疑似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超声诊断,且分析超声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特异性、敏感性.结果:100例疑似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中,90例患儿已确诊,超声检查对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正确率为97.44%(38/39),对髋关节半脱位诊断正确率为96.30%(26/27),髋关节完全脱位诊断正确率为95.65%(22/23).同时超声诊断对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特异性、敏感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0.00%、96.67%、3.33%、10.00%,其诊断结果和确诊结果无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患儿诊断正确率较高,且利用价值性较高.
作者:朱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搜集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科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腮腺肿瘤患者60例,进行检查,调整参数,静脉团注碘海醇,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及CT成像重建.①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CT扫描表现;②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CTA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共有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15例.CT扫描的特点为,良性肿瘤多位于浅叶,常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强化度多为轻中度、无囊变、无淋巴结肿大;而恶性肿瘤则多位于深叶,常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强化度多明显、有囊变,可有淋巴结肿大.良恶性肿瘤CT平扫结果中各项特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T血管成像中发现,良性腮腺肿瘤多无血管包埋、破坏,病灶区多为单血管供血,且供血血管直径较小;恶性腮腺肿瘤则多有血管包埋、破坏,病灶区多为两只或以上血管供血,且供血血管直径较大.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A比较,各项特征所占比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T对腮腺大多数典型的良性和恶性病变可以做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大保留组织和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高长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采用X射线对原发性纵隔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65例纵隔肿瘤患者,采用X射线进行临床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纵隔肿瘤X射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提升确诊率.结论:利用X射线对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但若需进一步确定纵隔肿瘤类别,还需要采用CT或MRI进一步检查.
作者:胡俊;侯新民;方心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定制式医疗器械因其种种优势,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增材制造是其主流技术手段,但与标准化生产产品相比,其安全有效性评价尚未完善.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FDA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技术考量指南相关内容,并就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临床评价等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作者:张世庆;闵玥;孙嘉怿;刘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