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明;李海燕;李凯
目的 研究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予以RGP矫正视力,对照组则佩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视力矫正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配镜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矫正视力分别为(4.33±0.31)、(4.52±0.47)、(4.76±0.29),均高于对照组的(4.19±0.30)、(4.33±0.40)、(4.4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0%(40/59),高于对照组的43.14%(2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100.00%(59/59),高于对照组的90.20%(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P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矫治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更容易为患儿所接受.
作者:董玉红;霍敏;张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目前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机体内细胞免疫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和氧化应激作用等方面,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平衡状态的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该文就近年来ITP发病机制研究中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萍;唐吉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150例OSAHS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6 h、1 d、2 d疼痛情况.结果 术后6 h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 d疼痛情况(3级34.7%比12.0%,4级17.3%比5.3%)和术后2 d疼痛情况(2级61.3%比34.7%,3级18.7%比9.3%),观察组疼痛情况均比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病人行UPPP术后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减轻其术后疼痛,也可以减少病人因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而产生的恐惧、不安、困惑、烦恼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潇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病人中抗谵妄和降低应激水平的作用.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病人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镇痛,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应激反应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目标镇静所需时间较长[(16.87±4.13)比(18.56±4.39)min,P=0.038],但谵妄发生率更低(30.36%比10.71%,P=0.010),首次谵妄出现时间更晚[(4.32±1.42)比(5.83±1.32)d,P<0.001],谵妄持续时间更短[(13.41±8.56)比(5.34±3.23)h,P<0.001],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更短[(59.65±30.82)比(14.76±6.74)min,P<0.001].在应激反应比较中,观察组第18小时(P=0.001)及第24小时(P<0.001)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病人应激反应水平,减少谵妄发生,且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孟文勤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对指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指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人21例,采取指动脉顺行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并与池州市人民医院以往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病人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张力性水疱及皮瓣远端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月,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5.38%,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1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月,观察组术后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促进指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礼府;廖士平;李思玮;谭靓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纤维化病人150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鳖甲煎丸治疗,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变化情况;肝功能相关指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白蛋白/球蛋白(A/G)的变化情况;肝纤维化和炎症的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A[(313.78±50.69)vs.(90.39±25.41)μg/L]、IV-C[(139.16±30.97)vs.(63.38±19.34)μg/L]、LN[(180.16±34.05)vs.(102.29±1.24)μg/L],明显降低,对照组病人血清HA、Ⅳ-C、LN值也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血清ALT、AST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病人血清AST、AL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肝纤维化和炎症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病人肝纤维化和炎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鳖甲煎丸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疗效,有助于抵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
作者:张文富;黄晶晶;黄鸿娜;王振常;林才志;於丽丽;潘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的发生和发展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方法 对老干部住院次数、不同年龄段住院构成比及不同年度病人疾病谱进行比较.结果 2015—2017年超过2次住院的超过了50%,多的达到10次,80~89岁住院构成比高;3年的前10位疾病基本相同,主要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始终居前2位;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结论 对老干部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前干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改善老干部身体素质、安度晚年的良好效果.
作者:黄培;钱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北省任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且为首次剖腹产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常规缝合方式,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方式.评估手术1年后两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发生例数(8例比2例)、肌层厚度[(6.03±0.88)mm比(7.51±0.96)mm]及憩室容积[(0.42±0.05)mm3比(0.31±0.04)mm3]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法优于分层缝合法,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借鉴.
作者:周少静;关俊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大隐静脉曲张(GSVV)是一张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常合并溃疡、湿疹、静脉炎等.由于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使静脉主干和皮肤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导致皮肤皮下缺血缺氧和营养缺乏,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皮下脂肪硬化、皮肤萎缩,终形成静脉性溃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创治疗方式应用于GSVV,该文就GSVV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宋均飞;殷世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超声诊断特征,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现并部分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引产后尸检随访证实的12例TAPVC胎儿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指导意义.结果 超声诊断11例TAPVC胎儿中,心上型5例,心下型2例,心内型3例,混合型1例.产前超声漏诊1例,产后诊断为心内型TAPVC.4例为单纯性TAPVC,8例合并复杂性先心病或心外其他畸形.典型二维超声表现为:胎儿四腔心观右房稍大于左房,左房后壁光滑,无肺静脉开口,左房与降主动脉间距离增大,于左房后方见共同肺静脉干,追踪共同肺静脉干走形可显示垂直静脉及引流途径.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诊断TAPVC,提示引流途径梗阻情况,为产前咨询及产后处理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孔子珍;刘俊;朱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损伤对颅脑外伤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病人的早期诊治提供切实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2例颅脑外伤病人,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对不同损伤部位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2例病人中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67.81%,其中不同部位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丘脑组发生率高90.63%,额叶组次之89.19%,而小脑组发生率低36.67%.不同组别之间MoCA总分、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语言、记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额叶组的执行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叶组、顶叶组、丘脑组和基底节组显著低于其他组的记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组注意与集中评分、语言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部位颅脑损伤对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差异明显,MoCA认知功能评定对指导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琼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08例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6.1%,其中足月儿为30.5%,早产儿为67.7%,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足月儿(P<0.05).喂养不耐受发生时间多为生后4 d内,其症状表现以呕吐、腹胀、胃潴留及血便为多见.早产儿腹胀及胃潴留发生率高于足月儿(P<0.05);足月儿呕吐及血便发生率高于早产儿(P<0.05).结论 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时间多在生后4 d内,在此期间应严密监测,对相关临床表现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
作者:马丙南;林菁;朱炜春;闵宇懿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某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评价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指标和合理用药情况,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门诊处方2400张进行点评,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2400张门诊处方中结核诊断处方1913张,占79.71%,非结核诊断处方487张,占20.29%;在1913张结核病处方中,含有护肝药物的处方占结核病处方的61.58%,含有其他辅助用药的处方占结核病处方的15.58%.2400张门诊处方中,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08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310.24元,基本药物使用率55.28%,处方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分别为6.92%和4.67%.2400张门诊处方中,合理处方1969张(82.04%),不合理处方431张(17.96%);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320张(74.25%),用药不适宜处方111张(25.75%),超常处方0张(0.00%).结论 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病种相对单一,单张处方药物品种多,药量大,金额高,特别是结核病辅助用药金额占比高;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低;门诊处方不合理现象普遍,不规范处方比率较高,应加强监督,针对性干预,进一步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提高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洪健;潮蓉;张云玲;李影;贺思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石斛枸杞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石斛枸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7.5 g/kg BW、5.0 g/kg BW、2.5 g/kg BW),每组40只,连续灌胃30 d,每日1次.采用耳肿胀法观察其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血清溶血素水平、抗体生成细胞数观察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观察其对小鼠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观察其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石斛枸杞颗粒中、低剂量组能明显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P<0.05)、高剂量组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P<0.05);但各剂量组对小鼠体质量、胸腺/体质量比值、脾脏/体质量比值、抗体生成细胞数、血清溶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石斛枸杞颗粒小鼠的细胞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 NK 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
作者:邱涵;吕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以急性坏死性肠炎收入院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以急性坏死性肠炎收入院的4例CMPA患儿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4例临床表现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其中2例伴有中重度脱水,1例曾罹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血牛奶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2例血IgE阴性;4例血常规白细胞(27.9±3.2)×109/L,血小板(563±48)×109/L;血白细胞介素-6(IL-6)0.43~34.67μg/L,C反应蛋白(CRP)21~165 mg/L;1例便常规镜检阴性,3例便常规潜血呈阳性或弱阳性,镜检:红细胞(0~5)个/高倍视野,白细胞(3~6)个/高倍视野;4例培便养均为阴性,其中2例粪便钙卫蛋白<50μg/g(正常值范围),另外2例粪便钙卫蛋白为65~231.1μg/g.4例均予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粉喂养,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腹部影像学检查及各项炎症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MPA可能会被误诊为急性坏死性肠炎,应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口服液的高剂量组与注射液的中、高剂量组都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组比较,P<0.05,其中口服液高剂量组P=0.006、注射液中剂量组P=0.004、注射液高剂量组P=0.010).但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口服液与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差异不明显.
作者:贾佳;张平;王银娟;苏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对11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病人进行钢板固定治疗,男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年龄范围18~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3例,合并伤:合并腓骨小头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获12~31个月的随访,平均17.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腓总神经损伤、无手术切口感染、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有效显露手术区域,内固定方便、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单独胫骨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作者:张逸飞;周业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工破膜时机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仪征市人民医院住院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17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取出球囊时宫颈评分均≥4分,均未破膜且临产后予人工破膜,根据不同破膜时机分为两组.A组90例,球囊取出后如无明显宫缩予缩宫素试产,试产2 h后即人工破膜;B组80例,球囊取出后即刻予人工破膜,破膜后0.5 h如宫缩乏力再予缩宫素试产,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影响和分娩结局.结果 A、B两组第一产程时间[(4.12±0.38)h比(12.12±1.27)h]、剖宫产率(14.4%比27.5%)、剖宫产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39.42±7.49)h比(70.42±5.31)h],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顺产产后低热度数低于B组、新生儿轻度窒息例数A组7例高于B组5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子宫破裂、宫颈裂伤、羊水栓塞、宫内感染以及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结论 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晚期宫颈成熟,如取出水囊2 h后再予人工破膜可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无需过早干涉产程进展.
作者:朱红云;赵囡囡;周洪英;田桂锁;秦秀英;石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51例基底细胞癌初诊误诊情况,提高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基底细胞癌初步诊断误诊病人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51例病人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待查3例,包块性质待查29例,皮肤溃疡5例,误诊色素痣4例,鳞状细胞癌3例,脂溢性角化症2例,血管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皮脂腺囊肿1例.临床分型:结节溃疡型37例,色素型11例,纤维上皮瘤型2例,浅表型1例.病理分型:实体型31例,色素型14例,浅表型1例,硬化型2例,囊样型2例,腺样型1例.结论 基底细胞癌皮损多样,易误诊.积累临床经验,仔细查体,结合皮肤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确诊需要行组织病理检查.
作者:孙振燕;秦晓明;章婧;郑建峰;周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并研究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岛叶胶质瘤病人38例,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侧裂入路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岛叶肿瘤切除术,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记录病人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0±0.5)h明显少于对照组(5.2±0.6)h(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72±62)mL显著低于对照组(528±89)mL(P<0.05);两组病人肿瘤均已切除,且病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观察组病人肿瘤切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通过住院观察和随访,两组病人均有术后残腔出血、偏瘫、语言障碍的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病人三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能较大程度上切除肿瘤,同时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时间、改善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优点,可作为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的首选.
作者:刘宏斌;吴涛;周厚杰;郭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