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汪元元;张帆

关键词:宫颈癌, 青年, 中老年, 对比, 预防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青年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基本特征与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156例青年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其中年龄≤35岁的为青年组131例,另外选取127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为老年组,两组在基本特征与病理特征方面做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史(χ2=28.54)、初产年龄(χ2=5.62)、孕次(χ2=10.84)、产次(χ2=6.57)、首发症状(χ2=22.87)、治疗方式(χ2=13.6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例分期方面青年组以Ⅰa和Ⅰb+Ⅱa为主,占81.68%(107/131),而中老年组以Ⅰb+Ⅱa≥Ⅱb为主,占91.33%(116/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8,P<0.05),两组患者在盆腔淋巴结转移(χ2=50.66)、肿瘤类型(χ2=23.65)、浸润深度(χ2=14.4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宫颈癌患者病理分期以早期为主,加强宫颈癌的知识宣传,对年轻女性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32在不同分期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比较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2(IL-32)在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165例哮喘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期65例、慢性持续期42例及稳定期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32.测定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分析IL-32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 IL-32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慢性持续期组、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是(53.87 ±20.07)、(43.48 ±7.17)、(29.55 ±6.26)、(13.68 ±4.16)ng· L-1,随着病情从急渐缓,IL-32水平也逐渐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和大呼气峰流速指数(PEF)随病情的缓解而升高;EOS和ECP随病情的缓解而下降;ACT评分随病情的缓解越来越高.血清中IL32的含量与FEV1/FVC、PEF、EOS、ECP和ACT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EOS和ECP相关性强;血清中IL32的含量与FEV1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IL-32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患者血清中IL-32的含量可为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张东伟;蓝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夫妻双方因素对孕妇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索夫、妻两方面因素对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孕妇子痫前期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两家三甲医院子痫前期孕妇及其配偶和正常孕妇及其配偶人群,共计1721对,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法,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妻子方面,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前高血压、孕妇父母高血压、家庭居住地、教育水平、孕期产检次数是子痫前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居住大城市、孕妇有较高教育水平、孕期较多产检次数是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丈夫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孕妇罹患子痫前期的风险降低,吸烟则增加孕妇罹患子痫前期的风险.结论 夫、妻两个方面因素对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雷帝;范翠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

    目的 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248 例行单膝TKA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KA 治疗,对照组120 例术中切除滑膜,观察组128 例术中保留滑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感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 ±26.35) min、术中出血量(472.42 ±86.18) mL、术后24 h 引流量(685.25 ±92.68)mL 及术后输血率29.17%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1.25 ±21.58) min、(198.56 ±48.52) mL、(354.26 ±75.28) mL、10.94%](均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 周关节活动范围、住院时间基本相近(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术后1 d、术后7 d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于术后14 d 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WBC、CRP、血沉水平在术前、术后1、7、14 d、术后6、12 周、术后6月、术后1 年8 个不同时间段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t 检验均P >0.05;观察组术后12 周HSS 评分表中功能评分(19.65 ±2.46) 分和总评分(86.06 ±1.68) 分均高于对照组[(18.92 ±2.36)、(85.06 ±1.58) 分](均P <0.05),其他项评分两组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术后1 年HSS 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 <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进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在TKA 手术中广泛开展.

    作者:孙相祥;马建兵;肖琳;姚舒馨;贺强;赵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荧光示踪法与染料法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有效性研究

    目的 比较荧光示踪法与染料法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有效性,为临床开展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实验兔共计60侧甲状腺,每侧甲状腺分别注射600 μmol· L-1的吲哚菁绿(ICG)和5 g· L-1的亚甲蓝0.02 mL.切除所探测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检测的淋巴结数量,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和检出率.结果 荧光探测法和亚甲蓝染料法检出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分别为92.7%和70.8%,检出率分别为91.7%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方面荧光示踪法优于亚甲蓝染料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作者:金昌国;胡浩;魏小军;艾向南;易文;欧阳才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药历讨论与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是药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中运用药历讨论与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种接近真实临床实际的教学环境,以学生讨论为主,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药学思维.

    作者:王媛媛;杨琍琦;吕雄文;李丽莉;赵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118例NAS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依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予非药物干预.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3次/天,2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3次/天,2粒/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脂水平、肝功能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为7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和IL-6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SH疗效明显,且可抑制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

    作者: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外伤性手指创面112例

    目的 分析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24例手指外伤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应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对照组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手指创面.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皮瓣存活情况、外形特征、感觉功能和手指活动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皮瓣均全部成活.观察组成活良好率(93.80%)高于对照组(8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观察组皮瓣两点辨别觉(6.32 ± 1.14)mm,优于对照组(11.66 ±1.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8,P<0.001).观察组综合质地觉优良率(86.61%)优于对照组(7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5,P=0.004).观察组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93.75%)高于对照组(8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2,P=0.010).观察组中不同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后的手指活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2,P=0.982).结论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近期疗效好,可以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程卫东;牛磊;王微;张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热休克转录因子-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关系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术后或活检经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标本67例,既往收集的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71.64%(48/6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31.43%(11/35),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在高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6.96%高于中低分化组织的63.64%,浸润深度≤1/2肌层的阳性表达率87.50%高于≥1/2肌层的62.79%,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高于阳性组织的57.6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F-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董丽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兰索拉唑片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D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反酸、反食、烧心和胸部不适的RDQ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反酸、反食、烧心和胸部不适的RDQ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的各项数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2.773,2.189,2.617,P<0.05).两组治疗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2,0.083,P>0.05).两组治疗后的SAS和SDS均较治疗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9,7.285,3.142,5.256,P<0.001);且观察组的SAS(32.83 ±11.12)分和SDS(40.83 ±10.35)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9.91 ±10.40)、(45.76 ±1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1,2.124,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1, P=0.0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5).结论 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减轻反酸、反食、烧心和胸部不适感症状,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在小儿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腭裂修复手术治疗腭裂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22例,治疗组显效13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3.859,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消退时间(2.53 ±0.49)d较对照组(5.52 ±1.53)d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联合帕瑞昔布钠(PAX)对老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年龄66~83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DEX(D组)、DEX+PAX(DP组).D组在诱导前静脉泵入DEX负荷量0.2 μg· kg-1,输入时间10 min,接着以0.2 μg· kg -1· h-1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DP组泵入DEX(同D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和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C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评估术后1、4、12、24 h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前1 d(T0)、术后4 h(T1)、1 d(T2)、2 d(T3)、3 d(T4)时,评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在T0~T4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葡萄糖(Glu)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 在术后1~12 h各时点,D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5);在T1~T4时,DP组Glu[(6.6 ±0.1)、(6.7 ±0.4)、(5.6 ±0.5)、(5.4 ±0.2)mmol· L-1]和CRP[(11.5 ±3.1)、(28.3 ±4.2)、(24.8 ±4.0)、(253.3 ±5.2)mg· L-1]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5),DP组MMSE评分[(24.8 ±0.3)、(26.9 ±0.8)、(27.6 ±0.6)、(27.8 ±0.7)分]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小剂量DEX和PAX能更有效抑制老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炎症和应激,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杨伟伟;王楠;田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索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根据采用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心理认知行为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以及躯体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病性以及偏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96.74%明显优于对照组80.39%(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6个月,观察组在心理健康[(64.39 ±14.65)vs(53.47 ±11.62)分]、情感角色功能[(72.54 ±16.08)vs(51.82 ±15.34)分]、社会功能[(82.74 ±18.47)vs(67.23 ±14.75)分]、活力[(55.56 ±15.27)vs(41.64 ±14.26)分]、总体健康[(61.53 ±18.26)vs(45.72 ±16.24)分]、躯体疼痛[(76.37 ±21.43)vs (54.28 ±20.63)分]、躯体角色功能[(65.64 ±17.56)vs(54.53 ±15.42)分]、生理功能[(83.97 ±11.87)vs(72.62 ±12.23)分]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服务态度97.30%vs 80.56%、技术水平94.59%vs 81.94%、健康教育98.65%vs 86.11%、关爱患者100%vs 77.8%和心理支持100%vs 90.28%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前庭自旋转试验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与前庭自旋转试验对耳源性眩晕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确诊为耳源性眩晕疾病患者80例,其中梅尼埃病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4例、前庭神经炎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0例.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前庭自旋转试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中水平增益、相移,垂直增益、相移,水平非对称性的异常与耳源性眩晕疾病的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耳源性眩晕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耳源性眩晕疾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9.64 ±5.34)、17.43 ±4.53)、16.76 ±4.36)μmol· L-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78 ±5.43) μmol·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61.54%、50.00%、40.0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异常48例,非对称性异常8例,均与前庭损伤侧相符合,异常结果中垂直增益异常6例,且均为增益降低;水平增益升高2例、增益降低30例,相位异常40例,水平增益及垂直增益均异常5例,均表现为相位延迟,垂直相位异常6例,水平相位异常26例.结论 前庭自旋转试验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是定位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手段,是耳源性眩晕疾病中敏感筛查方法,也可为前庭功能检查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覃国勇;张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完全无管化与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适应证的探讨

    目的 探讨符合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适应证患者行完全无管化(不留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与部分无管化(不留置肾造瘘管,仅留置双J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122例,排除术中严重出血需输血等不适应无管化PCNL治疗患者20例,共102例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完全无管化PCNL组51例和部分无管化PCNL组51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实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完全无管化PCNL组手术时间(47.93 ±9.44)min短于部分无管化PCNL组(52.93 ±6.01)min(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无管化PCNL组术后发热、膀胱刺激发生率均为0,均显著低于部分无管化PCNL组(P<0.05);两组术后肾周积液、肾绞痛、尿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管化PCNL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但要恰当掌握其适应证,有条件的实施完全无管化PCNL则更加简便.

    作者:翟玉章;孙峰;孙新成;颉亮;许衍超;马凰斌;史庆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期手法松解与延期关节镜下松解治疗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早期手法松解与延期关节镜下松解效果.方法 随访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因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术后出现关节屈曲受限的患者共22例.一组10例患者再次住院进行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手术,男7例,女3例,左侧6例,右侧4例,手术时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2.9 ±16.1)岁,两次手术间隔2~10个月,平均(5.4 ±2.5)个月,入院时屈膝角度40~90°,平均(66.5 ±19.7)°,所有患者膝关节抽屉试验(-),在交叉韧带重建术前Lysholm评分40~81分,平均(63.8 ±13.1)分,IKDC评分52.9~82.3分,平均(69.29 ±11.34)分.二组共12例患者,10例在门诊进行手法松解,2例再次住院进行手法松解.其中男6例,女6例,左侧7例,右侧5例,年龄25~52岁,平均(39.7 ± 8.0)岁,松解时距前次手术时间间隔3~6周,平均(4.3 ±0.8)周,屈膝角度30~70°,平均(51.3 ±11.3)°,所有患者膝关节抽屉试验(-),在交叉韧带重建术前Lysholm评分51~81分,平均(68.8 ±10.4)分,IKDC评分55.7~83.6分,平均(71.79 ± 9.49)分.结果 一组患者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1.3 ±2.7)个月,术后9个月时屈膝角度90~140°,平均(130.5 ± 5.5)°.稳定性检查:抽屉实验无阳性病例.膝关节Lyshlom评分83~100分,平均(93.4 ±5.0)分,膝关节IKDC评分85.1~98.8分,平均(92.75 ±4.73)分.二组患者随访9~20个月,平均(11.1 ±2.3)个月,术后9个月时屈膝角度120~140°,平均(136.3 ±5.7)°.稳定性检查:前抽屉试验1例一度阳性.膝关节Lyshlom评分90~100分,平均(96.2 ±3.3)分,膝关节IKDC评分93.2~99.3分,平均(96.77 ±1.82)分.两组患者经关节松解,膝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交叉韧带重建前显著提高.终两组患者之间膝关节稳定性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法松解治疗的患者比手术松解的患者术后IKDC评分和屈膝角度改善情况更好.结论 综合评估患者康复所需时间、所需费用、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手法松解治疗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临床性价比更高,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涂俊;徐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VAP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病死率、血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6.4%、7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H值、PaO2以及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PaO2以及PaCO2均明显改善,观察组PaO2和PaC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以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以及IL-6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老年VAP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

    作者:陈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YD88 L265P基因突变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的意义研究进展

    MYD88 L265P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3p22.2上的单个核苷酸的改变,该突变可以导致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促进细胞恶性增殖.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证实该突变广泛存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中,对WM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依鲁替尼的出现为WM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选择.

    作者:初文慧;于文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精细缝合与局部皮瓣在面部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缝合与局部皮瓣在修复面部外伤中的疗效,总结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面部外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精细缝合与局部皮瓣方式进行修复,对照组以传统缝合方式修复,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后瘢痕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区别.结果 术后3个月随诊患者满意度评分,观察组(89.21 ±5.45)分,对照组(64.84 ± 7.36)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6.83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瘢痕宽度[(0.68 ±0.47)vs(1.96 ±0.31)mm]、瘢痕评分[(0.72 ±0.63)vs(1.85 ±0.7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面部外伤采用精细缝合或应用局部皮瓣修复,能够有效减轻瘢痕形成,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作者:尹光迪;赵李平;汪凯;王明刚;杜晓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是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降低血管活性因子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的供养,终达到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易于到达靶部位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现在已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及抗血管新生治疗药物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鲁美钰;仲维兰;司春枫;刘青花;关淑贞;杨小平;徐茂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5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48周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48周末,观察组ALT复常率(93.10%)、AST复常率(96.55%)、HBsAg阴转率(10.34%)、HBeAg阴转率(51.72%)、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31.03%)、HBV DNA阴转率(82.76%)均高于对照组,其中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ST复常率、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恩替卡韦有较显著疗效,并且能提高慢乙肝患者HBeAg、HBV DNA阴转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利平;高有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