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李卫东
目的:探索微波消融术(MWA)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单一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行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成功率、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联合应用于肝细胞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医疗器械临床分析报告是医疗器械注册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器械注册审评重点关注内容.如何写好各类医疗器械临床分析报告是做好医疗器械注册的重中之重.文章根据实际工作,结合法规要求,从结构形式、文件内容上面做举例、分析,以方便医疗器械企业注册人员做好该项工作,顺利通过医疗器械审评.
作者:吴郦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介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一体化农合结算平台的建设,推动医院与农合中心互联互通工作的进行,促使医院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切实了减轻患者资金垫付的压力.
作者:黎学武;郑海源;张德林;赵会;樊红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人流清宫术和宫腔镜引导下清宫术对完全流产情况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人流清宫术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超声辅助下人流清宫术,观察组行宫腔镜引导下清宫术,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宫颈口扩张度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8.39±3.52)min,对照组(6.52±3.18)min,两组差异显著(P<0.05);出血量观察组(8.62±2.94)mL,少于对照组(8.42±3.34)m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流清宫术辅助运用宫腔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人流清宫术中推广使用.
作者:吴平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通过对本院某年度报告的276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医院提取的风险信号实例,对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利用及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期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刘慧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系摸切除术创伤较小,将其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李圣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旨在探讨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3D-DSA)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患者均进行3D-DSA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比较3D-DSA及TCD检查对不同脑血管病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瘤45例共67个,颅内动静脉畸形36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19例.TCD检查对动脉瘤检出率为50.74%,颅内动静脉畸形检出率为83.33%;血管狭窄致脑缺血检出率为68.42%,明显小于3D-DSA检查97.01%、100.00%、9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164、6.545、4.378,P均<0.05).结论: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检出率高,可立体显示脑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作者:张宏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选出2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且术中切除组织重量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IPSS评分、QOL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大尿流量更大,P<0.05.结论:PKRP和PKERP两种术式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PKERP术式的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操作简单.
作者:徐青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比较SLIPA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并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研究组40例采用SLIPA喉罩麻醉,比较组间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后,组间除了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激素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采用SLIPA喉罩麻醉,不仅能够让其血流动力学维持在稳定状况,而且能够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鑫;张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5例胃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25例患者病变部分全部被切除,其中ESD完整切除病灶60例,ESD分片切除15例,EMR切除病灶50例.ESD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80.29±8.86)min;EMR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31±4.65)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胃息肉20例,胃早癌25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30例,结肠息肉50例.125例患者经ESD及EMR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7.60%(122/125),穿孔率为6.40%(8/125),出血率为8.00%(10/125),穿孔及出血患者经积极处理后,效果良好,患者可顺利出院.结论:在胃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施以EMR和ESD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对病理评估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使用的通用医疗设备共204台,每一种设备都按照1:1的比例划分成常规管理小组和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小组,并将不同设备的常规管理效果以及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效果进行综合统计,对质量控制前后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现状,提出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策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后,故障发生率3.9%明显小于质量控制前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策略加强管理,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
作者:杨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脑出血长期输液适宜置管方式.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长期输液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穿刺置管组(股静脉组)各60例,对比分析组间置管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内静脉组导管留置一次穿刺成功率(93.75%)与股静脉组(90.63%)相近,P>0.05,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颈内静脉组置管时间(22.85±7.93)d优于股静脉组(17.71±8.74)d,且并发症发生率(14.06%)少于股静脉组(23.44%),P<0.0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经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置管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建议在脑出血长期输液治疗中推广.
作者:张庆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对胃肠道较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6例胃肠道息肉(息肉大小1~2cm)患者展开临床实验,根据PEMS3.0软件包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氩离子组和高频组,分别实施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将消化道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频组消化道息肉一次性切除率远高于氩离子组(P<0.05),组间术后迟发出血、腹胀、穿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频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氩离子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一次性切除率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作者:李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两组分别有25例患者.甲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乙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乙组患者的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以及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明显优于甲组,黄体酮(P)水平、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窦状卵泡数以及卵巢截面积亦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能相对较好地保证患者卵巢功能.
作者:廖灿;吴杰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零医院普胸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28例,遵循随机原则采用抛硬币法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联合分段分段抽剥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8h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6±0.38)h、(0.42±0.1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03±4.36)mL、(14.84±2.28)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9.15±3.88)h、(14.14±0.43)h;术后48h VAS评分分别为(5.31±1.12)分、(2.36±0.62)分;观察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比对照组显著偏低,术后48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施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高建光;谭振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DNA测序技术即基因测序技术,它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将对妇产领域的进步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该技术现广泛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如21、18和13三体综合征筛查,精确排查流产的遗传学因素,用于胚胎植入前筛查与诊断,极大地提高了试管婴儿的移植率及妊娠率,日后必将在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及单基因病的产前遗传筛查方面具有更大价值体现.文章对DNA测序技术及其在妇产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产科应用尤其在产前诊断领域更好应用这一技术提供借鉴,并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提供更为合适的临床方案参考.
作者:王萌影;彭丽敏;苑程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研讨Narcotrend检测在老年无痛肠镜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状况.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中抽取82例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根据体征状况调节麻醉深度,研究组用Narcotrend监测调节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麻醉效果,研究组95.12%高于对照组87.8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药物用量,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老年患者接受无痛肠镜检查时可考虑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其效果明显,可降低丙泊酚药物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可缩短苏醒时间.
作者:李娟;李卫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研究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诊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入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患儿接受喉罩通气麻醉,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1~T3阶段SBP、DBP、HR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T1~T3阶段的SBP、DBP、HR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效果确切,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性高.
作者:蒋元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37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以及术后4个月、4个月的ODI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OD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近期与中期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长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本院收取的尿液标本共800份,对所有尿液标本都采用镜检法(A组)以及尿液分析仪(B组)进行检测.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对其尿蛋白、红细胞与白细胞阳性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A组的白细胞阳性率为29.25%,明显比B组的19.88%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红细胞阳性率为11.63%,明显比B组的15.7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管型检出率为1.13%,B组的尿蛋白阳性率为13.0%.结论:于尿液检测当中采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法,可有效发挥出两者所具备的优势,提高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陈少仪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