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监测足部皮肤温度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的价值分析

王云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 皮肤温度差, 预测
摘要:目的 探讨监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在预测糖尿病足溃疡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门诊部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及护理的86例患者,采用红外皮肤测温仪对所有参与者足部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然后比较足部皮肤温度差.所有参与者随访2 年,依据Wagner分级标准判断糖尿病足溃疡病例.结果 足部皮肤温度差≥2 ℃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为77. 6% ,明显高于足部皮肤温度差<2 ℃患者的51.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475,P=0. 011).足部皮肤温度差与糖尿病足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差异越大,则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能性越大,溃疡严重程度也越大,这为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猝灭法研究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 研究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 运用荧光光谱法结合Stern-Volmer方程和Line 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计算出BSA与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通过反应前后热力学参数如焓变ΔH和熵变ΔS的大小对作用力类别进行判断.结果 测得二氢槲皮素与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293 K为2. 27×104L·mol-1,298 K为2. 06×104L·mol-1,303 K为1. 89×104L·mol-1,二氢杨梅素与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293 K为2. 43×104L·mol-1,298 K为2. 39×104L·mol-1,303 K为2. 13×104L·mol-1.确定其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的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其结合力主要为疏水作用.结论 应用荧光猝灭法了解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结合反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作者:樊超;钟艺青;粟芸;李会娟;吴方评;金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Aps-2氨基柱(4. 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 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35∶65),流速1. 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 盐酸丙酰左卡尼汀在0.505 0~5.050 2 g·L-1(r=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1% .结论 该文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肖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华法林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构建及运用研究

    目的 建立华法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用于评价华法林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华法林药品说明书、国内外华法林临床应用指南及专家共识,并按照DUE标准基本框架的构建原则,构建华法林DUE标准基本框架,结合专家咨询法,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建立华法林DUE标准.设计调查表,按照排除和纳入标准收集使用的华法林病例资料,评估华法林使用情况.结果 建立的华法林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不良反应及处理等4个方面及11个二级指标.应用结果显示某三甲医院使用华法林适应证选择基本合理,住院患者华法林给药频次较合理,为每天一次给药(用法、用量符合标准),未出现配伍禁忌.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初始剂量的选择较少个体化给药(基因型检测占比仅为6.67%),服用华法林2 ~3 d后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患者比例为41. 67% ,以及INR值基本达到目标范围(2~3 d)比例36. 67% .结论 建立的华法林DUE标准,在实践中可用于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为华法林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冯晓俊;邓明影;李宇;汪国玉;赵晓晓;张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鼻腔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目的 分析鼻腔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16例患者中10例仅接受CT扫描,其中5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接受CT平扫;4例仅接受磁共振(MR)扫描,其中3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MR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MR平扫及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单侧肿瘤8例,双侧肿瘤8例.病灶局限性于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3例,弥漫分布于整个鼻腔7例. 1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10例出现轻度骨质吸收,骨质改变轻微.肿瘤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或邻近面部软组织11例.病灶与鼻中隔、鼻甲或鼻窦壁间存有小气泡11例. 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 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轻中度强化.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杨金晶;韦炜;刘影;邓克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 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名ICU规培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名学员.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CPR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的成绩,并调查两组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90. 50 ± 3. 42)分vs. (85. 47 ± 4. 66)分,t=4. 769,P<0. 001),研究组学员操作考试成绩也高于对照组[(90. 17 ± 2. 79)分vs. (86. 33 ± 3. 12)分,t=5. 012,P<0. 001],学员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模式(93. 3% vs. 73. 3% ,χ2=4. 320,P=0. 038).结论 在ICU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可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云林;王毅;潘鹏飞;白林林;杜欣欣;于湘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改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也相对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POCD,然而目前关于POCD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因此,该文总结了POCD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其可能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方案的实施和POCD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刘欢;顾小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药师开展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儿童散瞳验光用药教育的方法探索

    目的 探讨药师开展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儿童散瞳验光用药教育的方法,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性,为药师职能转变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方法 选取门诊75例患儿家长,针对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验光散瞳的用法用量、眼用制剂规范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上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药师在用药咨询中心开展多模式(现场讲解、视频演示、微信收听语音、宣教材料自行学习)用药教育,2~3周后进行回访,用相同的问卷再次调查,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知晓率及问卷整体正确率,收集不良反应并评价.结果 药师耐心细致的用药教育使得问卷中5道题的知晓率和整体正确率比例均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75例患儿用药过程中,出现1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20. 00% .通过用药宣教,所有出现的不良反应家长均合理应对,未造成恐慌.结论 药师开展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儿童散瞳验光用药教育保障了用药安全,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在减轻眼科医生工作强度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药师价值,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

    作者:梁楠;肖宁;龚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活髓切断术在成人不可复性牙髓炎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活髓切断术在由龋病所致的成人不可复性牙髓炎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符合标准的牙髓炎患者,局部麻醉下使用牙科手机去尽患牙龋损,用生理盐水冲洗暴露牙髓直至牙髓停止出血,再使用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作为盖髓剂,进而观察患者术后牙髓状况及X线片表现.结果 经过活髓切断术后,符合要求的24例成人24颗恒磨牙不可复性牙髓炎中,21例患者活髓保存成功,活髓保存成功率较高,达到87. 5% .结论 与乳牙和年轻恒牙相比,活髓切断术在牙根发育完全的成人不可复性牙髓炎中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马晓楠;韩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为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后偏瘫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项目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程度的偏瘫患者心理障碍筛查阳性率以及SCL-90 各因子均分的差异.结果 女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恐怖、躯体化、抑郁等因子均分均高于男性;离异或丧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等因子均分均高于已婚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严重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均高于较轻组.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文化程度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各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心理障碍筛查阳性检出率87. 5%,以女性,年龄≥60岁的离异或丧偶且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障碍筛查阳性检出率高(均P < 0. 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差,以女性、年龄≥60岁,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较低,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更容易出现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等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牟杨;邓北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展

    随着烧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因烧伤休克和感染而死亡的患者逐渐减少,脏器功能衰竭成为当前烧伤的主要死因,而吸入性损伤所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是脏器功能衰竭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作为烧伤治疗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对烧伤患者整体救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研究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一直是烧伤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突破点.近年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理念也有所改变.该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新研究,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郝擎宇;葛乃航;徐建;张林林;温从吉;严晓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温阳解毒消瘿方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联用对高碘地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 研究自拟温阳解毒消瘿方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 LST)对高碘地区结节性甲状腺肿( NG)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黄骅市人民医院接受救治的200 例NG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LST 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温阳解毒消瘿方联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甲状腺肿症状与甲状腺大直径肿物、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12. 00% (12/100),总有效率89. 00% (8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4. 00%(4/100),77. 00%(7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状腺肿症状与甲状腺肿物的大直径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均P <0. 05);治疗前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T3、FT4 指标均显著升高,且TSH 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TPOAb 及TGAb 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 < 0. 05).结论 自拟温阳解毒消瘿方联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高碘地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效果显著,对有效控制甲状腺肿症状与甲状腺大直径肿物,改善患者FT3、FT4、TSH 及TPOAb和TGAb指标效果明显,同时还具有相对优越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邓晓辉;高福兰;杨艳丽;王世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单孔与两孔法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比较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1例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 两孔组手术时间(164. 8 ± 65. 7) min、失血量(84.1 ±16.9)mL、胸管留置时间(4.2 ±1.8)d、前3 d总引流量(660.8 ±232.7)mL、术后住院时间(8.2 ±2.3)d、住院费用(59. 9 ± 12. 3)千元,两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孔组(t=3. 698,P<0. 05);组间胸管留置与术后住院时间、失血量、前3 d总引流量及手术费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84、0. 273、0. 837、0. 528、1. 155,P>0. 05).两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例(11. 26% ),显著低于单孔组18例(25. 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9,P<0. 05);两孔组淋巴清扫数(15. 6 ± 4. 3)个,显著低于单孔组(20. 4 ± 6. 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466,P<0. 05);两孔组术后3 d疼痛评分(24. 4 ± 5. 9)分、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15. 0 ± 3. 2)分、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5. 1 ± 2. 5)分、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2. 9 ± 0. 6)分,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10、1. 061、0. 212、0. 451,P>0. 05).结论 临床予以肺癌患者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相较于单孔法而言,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伤害,且并发症率更少和更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洪英财;周海榆;杨泓;陈怀生;饶展鹏;彭彬;胡泓;廖碧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型硫化氢供体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GYY4137组( C组). B组和C组大鼠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在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GYY4137(100 μmol·kg-1).方法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的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可见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表现,经GYY4137 治疗后明显改善;A组,B组和C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 58 ± 0. 43)% 、(23. 52 ± 1.87)%、(10.86 ±0.87)%,SOD活性分别为(235.43 ±5.94)、(115.38 ±3.79)、(162.39 ±3.92) U·mg-1,MDA含量分别为(1.27±0.28)、(3.64±0.53)、(2.33±0.57) nmol·mg-1,Scr分别为(63.26±5.21)、(287.64±10.32)、(106.47±6.29) μmol·L-1,BUN分别为(7.46 ±1.26)、(13.65 ±1.04)、(9.65 ±1.35) mmol·L-1;与A组比较,B组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P<0. 05).和B组比较,C组中Bcl-2表达水平增高和Bax、caspase-3表达减低(P<0. 05).结论 GYY4137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凋亡,从而在肾脏组织IRI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胡丽;饶婷;段丹;段菲;黄焱琼;蒋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HBV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联合TACE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及Child Pugh评分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相关指标ALT、HBV-DNA水平及Child 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514 5、5. 005 8、5. 346 8,P=0. 005、0. 007、0. 000 6);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6. 67% ,对照组为20. 00%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0. 00% ,对照组为50. 00% ,两组ORR和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00、5. 934,P=0. 028、0. 015).结论 对HBV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进行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并减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锋;延学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术后随访及相关并发症等分析,以期为髁突骨折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髁突骨折病例22例(共24侧),术中采用耳屏前切口,颌后切口,应用长螺钉,微型钛板固定或直接游离摘除脱位的髁突头,行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拍摄X线片或CT,对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开口功能恢复、颞下颌关节及面神经症状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面部对称性、咬合功能及解剖结构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患者术前平均张口度(18.1 ±3.31) mm,术后复查张口度(37.4 ±2.89) 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16, P<0. 001);(3)5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高位骨折出现1例颧支功能障碍;中位骨折3例(颧支2例,颊支+颧支1例);低位骨折1例,为下颌缘支;5例患者面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通过口服药物,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针对不同髁突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堵梦雨;宋飞翔;张令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5例因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STEMI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38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16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相比,年龄[(70. 08 ± 10. 19)岁 vs. (61. 09 ± 14. 79)岁],女性比例(28. 9% vs. 13.2%),白蛋白[(37.36±4.61) ×109L-1vs.(39.49±4.29) ×109L-1]、肌酐清除率[(66.26±28.96)mL·min·1.73m-2 vs.(91.52±26.79)mL·min·1.73m-2)、纤维蛋白原[(3.81±1.03)g·L-1vs.(3.47±0.82)g·L-1]、尿酸[(384.07±137.00) μmol·L-1vs.(337.24±111.43)μmol·L-1]、血肌酐(98.5 μmol·L-1vs.78.0 μmol·L-1)、三酰甘油(1.0 mmol·L-1vs.1.31 mmol·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3. 57 g·L-1vs. 6. 29 g·L-1)、心功能凯氏分级3~4级(18. 4% vs. 6. 6%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0 ~1(89. 5% vs. 74. 1%)、病变支数[三支(23. 7% vs. 11. 7%)]、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7. 9% vs. 29.9%)、血压[(113.39±23.66)/(68.18±14.21)mmHg vs.(124.92±18.83)/(75.66±12.25)mmHg]、血红蛋白[(121.97± 15.78)g·L-1vs.(131.37±18.75)g·L-1)等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hs-CRP是STE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 314、1. 152,P<0. 05).结论 STE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RCA、hs-CRP可能是STEMI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史云桃;蒋廷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和持续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复发与术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病毒载量、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HR-HPV检查的191例宫颈癌及521例CIN患者资料,给予治疗并定期随访,分析不同病毒载量术后转阴的差异,探讨HR-HPV持续阳性、术前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术后2 年HR-HPV转阴率为97. 3% ,CIN患者术后2 年HR-HPV转阴率为91. 1% ;宫颈癌及CIN患者病毒载量与术后HR-HPV转阴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 -0. 107,P>0. 05;r= -0. 399,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癌及CIN术后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P>0. 05;OR=1,P>0. 05);宫颈癌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相关联(OR=6. 631,P=0. 000);CIN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OR=18. 926,P=0. 000).结论 宫颈病变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无明显关联,而与术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如术后HR-HPV持续阳性需警惕宫颈病变的复发.

    作者:刘渝;郑秀惠;王婉;罗世福;汪利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监测足部皮肤温度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监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在预测糖尿病足溃疡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门诊部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及护理的86例患者,采用红外皮肤测温仪对所有参与者足部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然后比较足部皮肤温度差.所有参与者随访2 年,依据Wagner分级标准判断糖尿病足溃疡病例.结果 足部皮肤温度差≥2 ℃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为77. 6% ,明显高于足部皮肤温度差<2 ℃患者的51.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475,P=0. 011).足部皮肤温度差与糖尿病足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差异越大,则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能性越大,溃疡严重程度也越大,这为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胃癌MG7抗原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人胃癌MG7抗原(MG7-Ag)是一种中性糖脂类肿瘤相关抗原,其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早期胃癌中的特异性高表达让其有可能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预警分子.从普通胃炎到胃癌,MG7-Ag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故针对MG7-Ag过表达肿瘤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成为可能.该文现对MG7-Ag在胃癌早期诊断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华;石振旺;王志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家属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家庭治疗照护中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遂宁市中医院心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研究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 3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36% (χ2=9. 189,P<0. 05),研究组干预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 52% vs. 18. 68% ,χ2=6. 155,P<0. 05),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再梗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家属干预前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分(8. 24 ± 5. 01)分明显高于干预后评分(3. 97 ± 2. 68)分(t=5. 368,P<0. 05),对照组家属干预前后FCT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再者研究组干预后FCTI评分(3. 97 ± 2. 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6. 52 ± 3. 25)分(t=3. 257,P<0. 05),研究组干预前FCT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干预前一般健康问卷-28量表(CHQ-28)评分为(6. 01 ±2. 33)分明显低于干预后评分(9. 25 ±1. 43)分(t=4. 825,P<0. 05),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CHQ-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CHQ-28评分(9. 25 ± 1. 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5. 16 ± 2. 10)分(t=2. 684,P<0. 05),但干预前研究组CHQ-28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家属的护理技能和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并发症.

    作者:张溯;邓雪莲;文俊;刘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