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孔与两孔法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比较

洪英财;周海榆;杨泓;陈怀生;饶展鹏;彭彬;胡泓;廖碧红

关键词:近距离两孔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肺癌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1例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 两孔组手术时间(164. 8 ± 65. 7) min、失血量(84.1 ±16.9)mL、胸管留置时间(4.2 ±1.8)d、前3 d总引流量(660.8 ±232.7)mL、术后住院时间(8.2 ±2.3)d、住院费用(59. 9 ± 12. 3)千元,两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孔组(t=3. 698,P<0. 05);组间胸管留置与术后住院时间、失血量、前3 d总引流量及手术费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84、0. 273、0. 837、0. 528、1. 155,P>0. 05).两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例(11. 26% ),显著低于单孔组18例(25. 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9,P<0. 05);两孔组淋巴清扫数(15. 6 ± 4. 3)个,显著低于单孔组(20. 4 ± 6. 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466,P<0. 05);两孔组术后3 d疼痛评分(24. 4 ± 5. 9)分、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15. 0 ± 3. 2)分、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5. 1 ± 2. 5)分、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2. 9 ± 0. 6)分,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10、1. 061、0. 212、0. 451,P>0. 05).结论 临床予以肺癌患者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相较于单孔法而言,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伤害,且并发症率更少和更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子痫前期血清指标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影响孕产妇及胎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与子痫前期相关的免疫细胞因子、系统炎性指标备受关注,故该文将对免疫因子、系统炎性指标与子痫前期的关系予以综述,为子痫前期的病因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曹丽;冯卫红;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输注在老年患者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50例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利多卡因+小剂量氯胺酮组(L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25例. L组:检查开始时静脉注射0. 4 mg·kg-1氯胺酮+2%利多卡因1. 5 mg·kg-1后,然后持续泵注氯胺酮5 μg·kg-1·min-1+利多卡因1 mg·kg-1·h-1. P组:检查开始时静脉注射丙泊酚2 ~3 mg· kg-1,然后以6~10 mg·kg-1·h-1持续泵注.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膀胱镜检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记录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术中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低值分别为每分钟(69.3 ±7.7)次、(68.6 ±8.5)mmHg,较P组患者每分钟(64.6 ±7.1)次、(64.1 ±6.7)mmHg明显降低(P=0. 03,0. 04);L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注射痛及术后头晕、尿道疼痛的发生例数较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在老年患者无痛膀胱镜检查中具有良好效果,并可明显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魏本忠;曹小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 US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SP4和MMP2的表达.结果 USP4和MMP2 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 4% ,44. 3% ,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 0% , 4. 3% .它们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 0% ,90. 7%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7. 5% ,56. 1% .在浸润深度≥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2. 2% ,83. 8% ,在<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9. 2% ,37. 5% ,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 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 05).且USP4和M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5).结论 USP4和MMP2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周林艳;罗居东;严菊芳;万美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改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也相对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POCD,然而目前关于POCD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因此,该文总结了POCD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其可能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方案的实施和POCD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刘欢;顾小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在心源性休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可以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紊乱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确保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实现有效再灌注治疗,故其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该文旨在讨论不同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在心源性休克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而为临床中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的选择提供相关依据.血流动力学支持设备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临床中应用多且相对成熟的;Tandem Heart及Impella设备在逆转心源性休克的代谢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且其创伤小无需体外循环;而体外膜氧合器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循证医学依据尚不充足,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临床作用.

    作者:方瑾;黄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胃癌MG7抗原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人胃癌MG7抗原(MG7-Ag)是一种中性糖脂类肿瘤相关抗原,其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早期胃癌中的特异性高表达让其有可能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预警分子.从普通胃炎到胃癌,MG7-Ag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故针对MG7-Ag过表达肿瘤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成为可能.该文现对MG7-Ag在胃癌早期诊断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华;石振旺;王志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Aps-2氨基柱(4. 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 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35∶65),流速1. 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 盐酸丙酰左卡尼汀在0.505 0~5.050 2 g·L-1(r=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1% .结论 该文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肖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碳酸饮料饮用方式对大学生运动员牙本质敏感的影响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大学生运动员中有饮用碳酸饮料习惯群体的牙本质敏感流行情况,干预原来的饮用习惯,并且定期检查其牙本质敏感情况的变化,分析不同的饮用碳酸饮料方式对牙本质敏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开学时为大一到大三的合肥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先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600例大学生运动员进行相关牙本质敏感的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临床检查,终确定实验对象.将294例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A组和B、C两个研究组,其中B组为每次饮后用清水立即漱口,C组为饮用方式改为吸管饮用,分别在0、3、6个月检查并记录牙本质敏感的情况,用SPSS 19. 0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牙本质敏感的症状有变化的为:第3个月末时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A组6例敏感加重、1例减轻;B组4例加重、2例减轻;C组2例加重、3例减轻、1例消失,B组与A组比较(Z= -0. 835,P=0. 404),C组与A组比较(Z=-1. 946,P=0. 05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个月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A组21例加重、2例减轻;B组17例加重、6例减轻、1例消失;C组3例加重、27例减轻、5例消失,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 966,P=0. 334),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 335,P=0. 000).结论 吸管饮用碳酸饮料较直接饮用能有效改善牙本质敏感,而饮后用清水漱口不能改善牙本质敏感情况.

    作者:徐亚男;张开润;余扬洋;阚诗怡;周安乐;蒋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 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名ICU规培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名学员.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CPR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的成绩,并调查两组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90. 50 ± 3. 42)分vs. (85. 47 ± 4. 66)分,t=4. 769,P<0. 001),研究组学员操作考试成绩也高于对照组[(90. 17 ± 2. 79)分vs. (86. 33 ± 3. 12)分,t=5. 012,P<0. 001],学员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模式(93. 3% vs. 73. 3% ,χ2=4. 320,P=0. 038).结论 在ICU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可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云林;王毅;潘鹏飞;白林林;杜欣欣;于湘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和持续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复发与术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病毒载量、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HR-HPV检查的191例宫颈癌及521例CIN患者资料,给予治疗并定期随访,分析不同病毒载量术后转阴的差异,探讨HR-HPV持续阳性、术前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术后2 年HR-HPV转阴率为97. 3% ,CIN患者术后2 年HR-HPV转阴率为91. 1% ;宫颈癌及CIN患者病毒载量与术后HR-HPV转阴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 -0. 107,P>0. 05;r= -0. 399,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癌及CIN术后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P>0. 05;OR=1,P>0. 05);宫颈癌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相关联(OR=6. 631,P=0. 000);CIN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OR=18. 926,P=0. 000).结论 宫颈病变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无明显关联,而与术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如术后HR-HPV持续阳性需警惕宫颈病变的复发.

    作者:刘渝;郑秀惠;王婉;罗世福;汪利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经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病理活检确诊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B7H4蛋白水平、生活质量(以KPS评分为标准)、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 +、CD4 +百分比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9,P=0. 02).治疗组治疗前后B7H4蛋白水平分别为(61.08 ±9.52)、(55.86 ±7.80) 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为88. 3%和71. 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208,P=0. 039);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113,P=0. 008).结论 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可能通过降低B7H4蛋白水平,提高了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周美玉;许国发;王泽新;刘如燕;龙艺;李艳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家属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家庭治疗照护中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遂宁市中医院心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研究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 3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36% (χ2=9. 189,P<0. 05),研究组干预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 52% vs. 18. 68% ,χ2=6. 155,P<0. 05),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再梗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家属干预前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分(8. 24 ± 5. 01)分明显高于干预后评分(3. 97 ± 2. 68)分(t=5. 368,P<0. 05),对照组家属干预前后FCT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再者研究组干预后FCTI评分(3. 97 ± 2. 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6. 52 ± 3. 25)分(t=3. 257,P<0. 05),研究组干预前FCT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干预前一般健康问卷-28量表(CHQ-28)评分为(6. 01 ±2. 33)分明显低于干预后评分(9. 25 ±1. 43)分(t=4. 825,P<0. 05),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CHQ-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CHQ-28评分(9. 25 ± 1. 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5. 16 ± 2. 10)分(t=2. 684,P<0. 05),但干预前研究组CHQ-28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家属的护理技能和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并发症.

    作者:张溯;邓雪莲;文俊;刘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清糖蛋白-2α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 对血清糖蛋白-2α(GP-2α)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诊断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48例SAP患者,在入院第1、3、5、7、14天检测外周静脉血中GP-2α水平,并与同期4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 SAP患者的血清GP-2α水平在入院后第3天[(22. 70 ± 5. 92) U vs. (12. 91 ± 3. 78) U]、第5天[(25. 61 ± 11. 23) U vs. (13. 25 ± 7. 94) U]、第7天[(15. 60 ± 6. 22) U vs. (6. 69 ± 5. 53) U]、第14天[(14. 37 ± 6. 79) U vs. (3. 41 ± 1. 08) U]均显著高于MAP患者;治愈的SAP组患者入院后血清GP-2α水平逐渐升高,于第5天[(25. 61 ± 11. 23) U]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第14天[(14. 37 ± 6. 79) U]仍显著高于MAP组患者;死亡组的SAP患者GP-2α升高后不再降低.第3天的GP-2α水平[(38. 44 ± 16. 98)U]对于辨别SAP和MAP价值高于糖蛋白-2水平.结论 GP-2α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特异性高,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成;许东伟;高泽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是从胎儿脐带血中分离出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可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如何有效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一直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该文将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陈俊;杨自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5例因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STEMI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38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16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相比,年龄[(70. 08 ± 10. 19)岁 vs. (61. 09 ± 14. 79)岁],女性比例(28. 9% vs. 13.2%),白蛋白[(37.36±4.61) ×109L-1vs.(39.49±4.29) ×109L-1]、肌酐清除率[(66.26±28.96)mL·min·1.73m-2 vs.(91.52±26.79)mL·min·1.73m-2)、纤维蛋白原[(3.81±1.03)g·L-1vs.(3.47±0.82)g·L-1]、尿酸[(384.07±137.00) μmol·L-1vs.(337.24±111.43)μmol·L-1]、血肌酐(98.5 μmol·L-1vs.78.0 μmol·L-1)、三酰甘油(1.0 mmol·L-1vs.1.31 mmol·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3. 57 g·L-1vs. 6. 29 g·L-1)、心功能凯氏分级3~4级(18. 4% vs. 6. 6%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0 ~1(89. 5% vs. 74. 1%)、病变支数[三支(23. 7% vs. 11. 7%)]、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7. 9% vs. 29.9%)、血压[(113.39±23.66)/(68.18±14.21)mmHg vs.(124.92±18.83)/(75.66±12.25)mmHg]、血红蛋白[(121.97± 15.78)g·L-1vs.(131.37±18.75)g·L-1)等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hs-CRP是STE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 314、1. 152,P<0. 05).结论 STE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RCA、hs-CRP可能是STEMI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史云桃;蒋廷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探讨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联合血栓的19例患者资料,栓塞位置:右侧8例,左侧11例;足背动脉3例,胫后动脉8例,尺动脉2例,肱动脉2例,桡动脉4例.再植术后临床表现符合联合血栓的病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患者术中取仰卧位,先利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出动脉中的血栓,血管出现喷血(搏动性)即可,随后在动脉切口处留置Fogarty导管,注入尿激酶盐水、肝素盐水,将残留的血栓溶解.术后17例成活,观察患肢活动度、血运及感觉等指标.术后3. 5~9. 5 h, 2例再次出现联合血栓动脉危象,予以彩超定位血栓,应用切开探查术式处理,1例血管危象救治成功,1例足部坏死,行截肢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伤口感染、空气栓塞及血管穿孔等并发症,取出的血栓平均长度2. 7 cm(0. 4~4. 3 cm). 2例改行切开探查术式处理的患者,不纳入疗效评价,剩余17例患者均严格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0~32个月),患肢外形满意,皮肤颜色正常,肿胀度、活动度明显改善,血运显著改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4 s,皮肤温度较患肢低1~2℃或正常,感觉平均位于S3级(S1~S4级),两点辨别觉平均5 mm (4~9 mm).参照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差2例、良4例、优11例,优良率88. 2% .结论 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联合血栓,可避免血管吻合口区域二次损伤,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李小东;尹晶;于昌玉;王培;刘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 649、4. 232、3. 028、2. 879、2. 799、2. 256,P<0. 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 12% )及用药结束后30 min 内(34. 58% ),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 67% ),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高(36. 04%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 08% ).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作者:李田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奥卡西平致癫痫患儿皮疹12例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建议

    目的 分析12例奥卡西平引起皮疹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奥卡西平引起皮疹的患儿资料.对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奥卡西平的用法用量、皮疹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2例皮疹患儿,其中10例为轻度斑丘疹,2例为药物超敏综合征,未收到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例.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药物基因检测结果阳性, 11例为阴性. 12例皮疹患儿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针对皮疹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制定奥卡西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学监护建议,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红健;王婷婷;鲍思臣;孙岩;于鲁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鼻腔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目的 分析鼻腔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16例患者中10例仅接受CT扫描,其中5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接受CT平扫;4例仅接受磁共振(MR)扫描,其中3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MR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MR平扫及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单侧肿瘤8例,双侧肿瘤8例.病灶局限性于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3例,弥漫分布于整个鼻腔7例. 1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10例出现轻度骨质吸收,骨质改变轻微.肿瘤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或邻近面部软组织11例.病灶与鼻中隔、鼻甲或鼻窦壁间存有小气泡11例. 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 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轻中度强化.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杨金晶;韦炜;刘影;邓克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型硫化氢供体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GYY4137组( C组). B组和C组大鼠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在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GYY4137(100 μmol·kg-1).方法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的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可见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表现,经GYY4137 治疗后明显改善;A组,B组和C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 58 ± 0. 43)% 、(23. 52 ± 1.87)%、(10.86 ±0.87)%,SOD活性分别为(235.43 ±5.94)、(115.38 ±3.79)、(162.39 ±3.92) U·mg-1,MDA含量分别为(1.27±0.28)、(3.64±0.53)、(2.33±0.57) nmol·mg-1,Scr分别为(63.26±5.21)、(287.64±10.32)、(106.47±6.29) μmol·L-1,BUN分别为(7.46 ±1.26)、(13.65 ±1.04)、(9.65 ±1.35) mmol·L-1;与A组比较,B组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P<0. 05).和B组比较,C组中Bcl-2表达水平增高和Bax、caspase-3表达减低(P<0. 05).结论 GYY4137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凋亡,从而在肾脏组织IRI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胡丽;饶婷;段丹;段菲;黄焱琼;蒋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