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桃;蒋廷波
目的 对丹参(叶、茎、花、根)不同部位中的可利用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与分析.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法对丹参(叶、茎、花、根)中酚酸类、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丹参中不同部位中丹酚酸类、黄酮类含量差异较大,丹参地上部分(叶、茎、花)中除了含有大量丹酚酸类成分外,相对根而言,还富含以芦丁为主的黄酮类成分,叶、茎、花中分别含有芦丁的质量分数为3. 53、0. 56、0. 66 mg·g-1.结论 丹参叶、茎、花中含有大量的丹参酚酸类、黄酮类等资源性化学成分,对丹参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以及扩大丹参新药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开发前景.
作者:陈旭青;陈醒;吴苏亚;骆雨璇;王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120例住院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平均得分(59. 44 ± 17. 98)分,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平均得分为(50. 59 ± 4. 64)分.家庭月收入、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是否转移和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放疗鼻咽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 05);患者正面应对方式与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正相关(P<0. 05),回避应对方式与情感功能呈正相关(P<0. 05),屈服应对方式与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 05).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患者采用正面应对方式,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正面、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作者:石文娟;徐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 649、4. 232、3. 028、2. 879、2. 799、2. 256,P<0. 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 12% )及用药结束后30 min 内(34. 58% ),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 67% ),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高(36. 04%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 08% ).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作者:李田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药师开展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儿童散瞳验光用药教育的方法,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性,为药师职能转变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方法 选取门诊75例患儿家长,针对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验光散瞳的用法用量、眼用制剂规范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上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药师在用药咨询中心开展多模式(现场讲解、视频演示、微信收听语音、宣教材料自行学习)用药教育,2~3周后进行回访,用相同的问卷再次调查,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知晓率及问卷整体正确率,收集不良反应并评价.结果 药师耐心细致的用药教育使得问卷中5道题的知晓率和整体正确率比例均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75例患儿用药过程中,出现1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20. 00% .通过用药宣教,所有出现的不良反应家长均合理应对,未造成恐慌.结论 药师开展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儿童散瞳验光用药教育保障了用药安全,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在减轻眼科医生工作强度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药师价值,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
作者:梁楠;肖宁;龚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对术后单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单发性小肝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微血管侵犯的35例为观察组,无微血管侵犯的4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乙肝感染、是否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和肿瘤直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60. 00% vs. 75. 56% )和总生存率(65. 71% vs. 77. 78% )均略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 05).观察组患者3年内的复发率为34. 29%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3. 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956,P=0. 026).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微血管侵犯和肿瘤直径大小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单发性小肝癌术后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可能增加患者复发概率,降低患者生存率,应在临床治疗中慎重对待.
作者:邹国华;代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大学生运动员中有饮用碳酸饮料习惯群体的牙本质敏感流行情况,干预原来的饮用习惯,并且定期检查其牙本质敏感情况的变化,分析不同的饮用碳酸饮料方式对牙本质敏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开学时为大一到大三的合肥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先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600例大学生运动员进行相关牙本质敏感的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临床检查,终确定实验对象.将294例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A组和B、C两个研究组,其中B组为每次饮后用清水立即漱口,C组为饮用方式改为吸管饮用,分别在0、3、6个月检查并记录牙本质敏感的情况,用SPSS 19. 0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牙本质敏感的症状有变化的为:第3个月末时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A组6例敏感加重、1例减轻;B组4例加重、2例减轻;C组2例加重、3例减轻、1例消失,B组与A组比较(Z= -0. 835,P=0. 404),C组与A组比较(Z=-1. 946,P=0. 05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个月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A组21例加重、2例减轻;B组17例加重、6例减轻、1例消失;C组3例加重、27例减轻、5例消失,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 966,P=0. 334),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 335,P=0. 000).结论 吸管饮用碳酸饮料较直接饮用能有效改善牙本质敏感,而饮后用清水漱口不能改善牙本质敏感情况.
作者:徐亚男;张开润;余扬洋;阚诗怡;周安乐;蒋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家属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家庭治疗照护中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遂宁市中医院心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研究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 3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36% (χ2=9. 189,P<0. 05),研究组干预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 52% vs. 18. 68% ,χ2=6. 155,P<0. 05),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再梗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家属干预前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分(8. 24 ± 5. 01)分明显高于干预后评分(3. 97 ± 2. 68)分(t=5. 368,P<0. 05),对照组家属干预前后FCT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再者研究组干预后FCTI评分(3. 97 ± 2. 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6. 52 ± 3. 25)分(t=3. 257,P<0. 05),研究组干预前FCT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干预前一般健康问卷-28量表(CHQ-28)评分为(6. 01 ±2. 33)分明显低于干预后评分(9. 25 ±1. 43)分(t=4. 825,P<0. 05),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CHQ-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CHQ-28评分(9. 25 ± 1. 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5. 16 ± 2. 10)分(t=2. 684,P<0. 05),但干预前研究组CHQ-28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家属的护理技能和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并发症.
作者:张溯;邓雪莲;文俊;刘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妊娠中晚期的患病率及滴度的变化特点,探讨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和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产前门诊接受孕期检查的孕20~27周妊娠妇女2 300例,作为TPOAb阴性( -)组,用于制定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2 075例,作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妊娠中期TPOAb阳性孕妇167例,作为TPOAb阳性( +)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于孕20~27周、孕30~34周及孕36~40周序贯检测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甲状腺素(FT4)、TPOAb,追踪记录孕期病情变化直至分娩.结果 妊娠中期FT4的参考值为9. 82~16. 77 pmol·L-1、TSH的参考值为0. 60~4. 88 mIU·L-1;TPOAb( +)组亚临床甲减发病率较TPOAb( -)组高(7. 7% vs. 2. 48% ,P<0. 05);与孕20~27周组相比较,孕30~34周组和孕36~40周组TPOAb阳性发病率均明显下降(P<0. 01);以孕20~27周组的111例TPOAb阳性者为观察对象,三个时期TPOAb滴度呈进行性下降;单纯性TPOAb( +)者149例,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者111例,单纯性TPOAb( +)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位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妊娠丢失、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有指征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性低T4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为P<0. 01、P<0. 05、P<0. 01),余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POAb阳性率及滴度随孕周增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单纯性低T4血症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升高有关.
作者:周娟;侯雯雯;朱烨;仲丹;周雪;翟永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华法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用于评价华法林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华法林药品说明书、国内外华法林临床应用指南及专家共识,并按照DUE标准基本框架的构建原则,构建华法林DUE标准基本框架,结合专家咨询法,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建立华法林DUE标准.设计调查表,按照排除和纳入标准收集使用的华法林病例资料,评估华法林使用情况.结果 建立的华法林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不良反应及处理等4个方面及11个二级指标.应用结果显示某三甲医院使用华法林适应证选择基本合理,住院患者华法林给药频次较合理,为每天一次给药(用法、用量符合标准),未出现配伍禁忌.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初始剂量的选择较少个体化给药(基因型检测占比仅为6.67%),服用华法林2 ~3 d后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患者比例为41. 67% ,以及INR值基本达到目标范围(2~3 d)比例36. 67% .结论 建立的华法林DUE标准,在实践中可用于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为华法林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冯晓俊;邓明影;李宇;汪国玉;赵晓晓;张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监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在预测糖尿病足溃疡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门诊部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及护理的86例患者,采用红外皮肤测温仪对所有参与者足部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然后比较足部皮肤温度差.所有参与者随访2 年,依据Wagner分级标准判断糖尿病足溃疡病例.结果 足部皮肤温度差≥2 ℃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为77. 6% ,明显高于足部皮肤温度差<2 ℃患者的51.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475,P=0. 011).足部皮肤温度差与糖尿病足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差异越大,则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能性越大,溃疡严重程度也越大,这为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要点及其预后,期望能更好的了解其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66. 7% )以月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下腹痛、下腹部包块.妇科检查均有子宫增大表现,≥3个月妊娠子宫10例(47. 6% ),出现贫血7例(33. 3% ).超声提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18例(76. 2% ),2例不除外肌瘤恶性病变可能,1例提示性质不明的宫旁实性肿物,术前无一例诊断为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58. 8% (10/17),术后根据石蜡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行子宫切除和(或)附件切除者共17例(81. 0% ),单纯肌瘤剔除者4例(19. 0% ),在随访的病例中只有1例单纯肌瘤剔除者复发,再行彻底的手术切除治疗.结论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前误诊率高,具有侵袭、复发、转移等不良生物学行为,临床处理以彻底的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及时正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刘兆董;林丹玫;衣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Aps-2氨基柱(4. 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 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35∶65),流速1. 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 盐酸丙酰左卡尼汀在0.505 0~5.050 2 g·L-1(r=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1% .结论 该文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肖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三叶因子3(TEF3)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院内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EF3、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DN患者TEF3水平与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的TEF3、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分别为(15. 86 ± 2. 34)μg·L-1、(50. 16 ± 8.98)mg·L-1、(13.96 ±2.08)mg·L-1、(7.83 ±0.73)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8.608、-17.817、-21.374、-53.140,P<0.001);DN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2.46 ±0.51)、(4.95 ±1.03)、(2.46 ±0.55) mmol·L-1和(30.01 ±5.04)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t= -6. 613、-7. 692、-7. 924、-15. 331,P<0. 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3. 974,P<0. 001);DN患者的TEF3水平与 IL-18、IL-6、hs-CRP、TG、TC、LDL-C和 Hcy水平正相关(r=0. 465、0. 398、0. 413、0. 382、0. 402、0. 369、0. 352,P=0. 012、0. 027、0. 035、0. 019、0. 033、0. 041、0. 025),而与HDL-C水平负相关(r= -0. 422,P=0. 030).结论 DN患者的TEF3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等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霜;杨正国;杨波;郑金亮;贾伟;赵金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为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后偏瘫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项目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程度的偏瘫患者心理障碍筛查阳性率以及SCL-90 各因子均分的差异.结果 女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恐怖、躯体化、抑郁等因子均分均高于男性;离异或丧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等因子均分均高于已婚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严重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均高于较轻组.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文化程度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各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心理障碍筛查阳性检出率87. 5%,以女性,年龄≥60岁的离异或丧偶且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障碍筛查阳性检出率高(均P < 0. 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差,以女性、年龄≥60岁,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较低,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更容易出现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等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牟杨;邓北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GYY4137组( C组). B组和C组大鼠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在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GYY4137(100 μmol·kg-1).方法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的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可见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表现,经GYY4137 治疗后明显改善;A组,B组和C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 58 ± 0. 43)% 、(23. 52 ± 1.87)%、(10.86 ±0.87)%,SOD活性分别为(235.43 ±5.94)、(115.38 ±3.79)、(162.39 ±3.92) U·mg-1,MDA含量分别为(1.27±0.28)、(3.64±0.53)、(2.33±0.57) nmol·mg-1,Scr分别为(63.26±5.21)、(287.64±10.32)、(106.47±6.29) μmol·L-1,BUN分别为(7.46 ±1.26)、(13.65 ±1.04)、(9.65 ±1.35) mmol·L-1;与A组比较,B组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P<0. 05).和B组比较,C组中Bcl-2表达水平增高和Bax、caspase-3表达减低(P<0. 05).结论 GYY4137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凋亡,从而在肾脏组织IRI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胡丽;饶婷;段丹;段菲;黄焱琼;蒋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持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6个月发放SF-36生存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生理职能[(61. 7 ± 19. 4)分]、一般健康状况[(64. 9 ± 7. 1)分]、精力[(67. 3 ± 7. 6)分]、社会功能[(83. 3 ± 11. 0)分]、情感职能[(78. 9 ± 22. 3)分]、精神健康[(81. 8 ± 7. 9)分]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与常规的健康教育相比,以健康信念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干预更能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熠婷;郭琳琳;方修娥;杨永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对误诊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3例,结合超声检查及临床表现总结超声图像特征及分型,并分析超声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原因.结果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根据超声图像分为宫壁型8例、宫腔型1例、宫壁及宫腔型2例及盆腔肿块型2例,超声图像特征性较差,误诊率较高.结论 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图像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帮助,降低误诊率.
作者:梁梅云;何年安;隋秀芳;程东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青海省交通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缺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同体积的PRP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分析两组患者骨融合情况,并通过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对两组患者情感、感觉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复查X片、CT,两组骨融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27,P=0. 040;χ2=23. 404,P=0. 000;χ2=16. 895,P=0. 001;χ2=11. 407,P=0. 002),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感觉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45 ± 3. 57)分vs. (17. 61 ± 3. 69)分,t=7. 785,P=0. 001;(9. 27 ± 2. 61)分 vs. (10. 21 ± 1. 76)分,t=2. 313,P=0. 023],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情感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5 ± 0. 52)分vs. (7. 43 ± 0. 63)分,t=11. 190,P=0. 001].结论 PRP治疗骨缺损能促进患者骨融合,缓解患者感觉疼痛.
作者:余项华;马广泉;刘琥;鲁克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 US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SP4和MMP2的表达.结果 USP4和MMP2 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 4% ,44. 3% ,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 0% , 4. 3% .它们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 0% ,90. 7%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7. 5% ,56. 1% .在浸润深度≥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2. 2% ,83. 8% ,在<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9. 2% ,37. 5% ,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 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 05).且USP4和M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5).结论 USP4和MMP2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周林艳;罗居东;严菊芳;万美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新员工对用药安全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用药安全入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就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合理输液、特殊人群用药、中药合理应用、用药错误及临床药师制方面对100名新员工进行认知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0% .新员工对涉及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合理输液、特殊人群用药概念的问题掌握较好,正确率均超过80. 0% ,对于涉及这些知识点的用药安全实践题正确率58. 0% ~99. 0% ;对于中药合理应用认知程度较好,选题正确率超过90. 0% ;对于用药错误、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认知程度低,选题正确率均未超过50. 0% .新员工用药安全认知程度与学历水平有关.结论 医院新员工在用药安全认知上存在短板,入职教育应向新员工,特别是低学历水平的新员工,传播非惩罚性用药安全文化、宣传临床药师制内涵、强化用药安全知识临床实践培训.
作者:吴亮;陈永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