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中期单纯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周娟;侯雯雯;朱烨;仲丹;周雪;翟永宁

关键词:妊娠中期,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妊娠中晚期的患病率及滴度的变化特点,探讨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和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产前门诊接受孕期检查的孕20~27周妊娠妇女2 300例,作为TPOAb阴性( -)组,用于制定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2 075例,作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妊娠中期TPOAb阳性孕妇167例,作为TPOAb阳性( +)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于孕20~27周、孕30~34周及孕36~40周序贯检测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甲状腺素(FT4)、TPOAb,追踪记录孕期病情变化直至分娩.结果 妊娠中期FT4的参考值为9. 82~16. 77 pmol·L-1、TSH的参考值为0. 60~4. 88 mIU·L-1;TPOAb( +)组亚临床甲减发病率较TPOAb( -)组高(7. 7% vs. 2. 48% ,P<0. 05);与孕20~27周组相比较,孕30~34周组和孕36~40周组TPOAb阳性发病率均明显下降(P<0. 01);以孕20~27周组的111例TPOAb阳性者为观察对象,三个时期TPOAb滴度呈进行性下降;单纯性TPOAb( +)者149例,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者111例,单纯性TPOAb( +)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位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妊娠丢失、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有指征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性低T4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为P<0. 01、P<0. 05、P<0. 01),余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POAb阳性率及滴度随孕周增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单纯性低T4血症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升高有关.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18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与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结果与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对慢性肝病临床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11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的218例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行肝脏病变处穿刺活检术,常规做苏木精—伊红( HE)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加做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分析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 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与病理诊断分级的符合率分别为74. 3% 、78. 7% 、73. 3% 、80. 6%和67. 9%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小军;张国梁;刘永华;刘丽丽;侯勇;李艳;韩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型硫化氢供体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GYY4137组( C组). B组和C组大鼠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在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GYY4137(100 μmol·kg-1).方法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的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可见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表现,经GYY4137 治疗后明显改善;A组,B组和C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 58 ± 0. 43)% 、(23. 52 ± 1.87)%、(10.86 ±0.87)%,SOD活性分别为(235.43 ±5.94)、(115.38 ±3.79)、(162.39 ±3.92) U·mg-1,MDA含量分别为(1.27±0.28)、(3.64±0.53)、(2.33±0.57) nmol·mg-1,Scr分别为(63.26±5.21)、(287.64±10.32)、(106.47±6.29) μmol·L-1,BUN分别为(7.46 ±1.26)、(13.65 ±1.04)、(9.65 ±1.35) mmol·L-1;与A组比较,B组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P<0. 05).和B组比较,C组中Bcl-2表达水平增高和Bax、caspase-3表达减低(P<0. 05).结论 GYY4137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凋亡,从而在肾脏组织IRI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胡丽;饶婷;段丹;段菲;黄焱琼;蒋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单孔与两孔法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比较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1例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 两孔组手术时间(164. 8 ± 65. 7) min、失血量(84.1 ±16.9)mL、胸管留置时间(4.2 ±1.8)d、前3 d总引流量(660.8 ±232.7)mL、术后住院时间(8.2 ±2.3)d、住院费用(59. 9 ± 12. 3)千元,两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孔组(t=3. 698,P<0. 05);组间胸管留置与术后住院时间、失血量、前3 d总引流量及手术费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84、0. 273、0. 837、0. 528、1. 155,P>0. 05).两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例(11. 26% ),显著低于单孔组18例(25. 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9,P<0. 05);两孔组淋巴清扫数(15. 6 ± 4. 3)个,显著低于单孔组(20. 4 ± 6. 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466,P<0. 05);两孔组术后3 d疼痛评分(24. 4 ± 5. 9)分、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15. 0 ± 3. 2)分、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5. 1 ± 2. 5)分、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2. 9 ± 0. 6)分,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10、1. 061、0. 212、0. 451,P>0. 05).结论 临床予以肺癌患者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相较于单孔法而言,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伤害,且并发症率更少和更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洪英财;周海榆;杨泓;陈怀生;饶展鹏;彭彬;胡泓;廖碧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青海省交通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缺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同体积的PRP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分析两组患者骨融合情况,并通过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对两组患者情感、感觉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复查X片、CT,两组骨融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227,P=0. 040;χ2=23. 404,P=0. 000;χ2=16. 895,P=0. 001;χ2=11. 407,P=0. 002),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感觉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45 ± 3. 57)分vs. (17. 61 ± 3. 69)分,t=7. 785,P=0. 001;(9. 27 ± 2. 61)分 vs. (10. 21 ± 1. 76)分,t=2. 313,P=0. 023],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情感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5 ± 0. 52)分vs. (7. 43 ± 0. 63)分,t=11. 190,P=0. 001].结论 PRP治疗骨缺损能促进患者骨融合,缓解患者感觉疼痛.

    作者:余项华;马广泉;刘琥;鲁克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改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也相对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POCD,然而目前关于POCD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因此,该文总结了POCD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其可能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方案的实施和POCD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刘欢;顾小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120例住院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平均得分(59. 44 ± 17. 98)分,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平均得分为(50. 59 ± 4. 64)分.家庭月收入、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是否转移和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放疗鼻咽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 05);患者正面应对方式与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正相关(P<0. 05),回避应对方式与情感功能呈正相关(P<0. 05),屈服应对方式与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 05).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患者采用正面应对方式,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正面、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作者:石文娟;徐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碳酸饮料饮用方式对大学生运动员牙本质敏感的影响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大学生运动员中有饮用碳酸饮料习惯群体的牙本质敏感流行情况,干预原来的饮用习惯,并且定期检查其牙本质敏感情况的变化,分析不同的饮用碳酸饮料方式对牙本质敏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开学时为大一到大三的合肥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先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600例大学生运动员进行相关牙本质敏感的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临床检查,终确定实验对象.将294例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A组和B、C两个研究组,其中B组为每次饮后用清水立即漱口,C组为饮用方式改为吸管饮用,分别在0、3、6个月检查并记录牙本质敏感的情况,用SPSS 19. 0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牙本质敏感的症状有变化的为:第3个月末时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A组6例敏感加重、1例减轻;B组4例加重、2例减轻;C组2例加重、3例减轻、1例消失,B组与A组比较(Z= -0. 835,P=0. 404),C组与A组比较(Z=-1. 946,P=0. 05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个月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A组21例加重、2例减轻;B组17例加重、6例减轻、1例消失;C组3例加重、27例减轻、5例消失,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 966,P=0. 334),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 335,P=0. 000).结论 吸管饮用碳酸饮料较直接饮用能有效改善牙本质敏感,而饮后用清水漱口不能改善牙本质敏感情况.

    作者:徐亚男;张开润;余扬洋;阚诗怡;周安乐;蒋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妊娠中期单纯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妊娠中晚期的患病率及滴度的变化特点,探讨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和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产前门诊接受孕期检查的孕20~27周妊娠妇女2 300例,作为TPOAb阴性( -)组,用于制定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2 075例,作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妊娠中期TPOAb阳性孕妇167例,作为TPOAb阳性( +)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于孕20~27周、孕30~34周及孕36~40周序贯检测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甲状腺素(FT4)、TPOAb,追踪记录孕期病情变化直至分娩.结果 妊娠中期FT4的参考值为9. 82~16. 77 pmol·L-1、TSH的参考值为0. 60~4. 88 mIU·L-1;TPOAb( +)组亚临床甲减发病率较TPOAb( -)组高(7. 7% vs. 2. 48% ,P<0. 05);与孕20~27周组相比较,孕30~34周组和孕36~40周组TPOAb阳性发病率均明显下降(P<0. 01);以孕20~27周组的111例TPOAb阳性者为观察对象,三个时期TPOAb滴度呈进行性下降;单纯性TPOAb( +)者149例,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者111例,单纯性TPOAb( +)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位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妊娠丢失、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有指征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性低T4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为P<0. 01、P<0. 05、P<0. 01),余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POAb阳性率及滴度随孕周增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单纯性低T4血症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升高有关.

    作者:周娟;侯雯雯;朱烨;仲丹;周雪;翟永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用于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黄冈市中心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根据其入院检查时间编号并按单双号分作两组,其中单号60例为对照组采取电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治疗,双号60例为研究组采取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对比手术疗效差异及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08. 45 ± 5. 87) min、术中出血量(54.67±4.16) mL、淋巴结清扫数目(20.43 ±1.72)枚,平均住院时间(11.66 ±1.77) 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t =31. 805,33. 806,4. 832,13. 826,P<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357. 65 ± 18. 54) mL、引流管拔除时间(8. 48 ± 0. 65) 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t=29. 478,27. 581,P<0. 05).研究组患者术中副损伤0. 00% 、皮下积液3. 33% ,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χ2=4. 386,3. 927,P<0. 05);而两组术后再出血、游离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0,0. 000, P>0. 05).结论 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传统电刀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能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利于皮瓣愈合,安全、可行,值得推荐.

    作者:梅俊;易茂林;彭程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胃癌MG7抗原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人胃癌MG7抗原(MG7-Ag)是一种中性糖脂类肿瘤相关抗原,其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早期胃癌中的特异性高表达让其有可能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预警分子.从普通胃炎到胃癌,MG7-Ag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故针对MG7-Ag过表达肿瘤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成为可能.该文现对MG7-Ag在胃癌早期诊断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华;石振旺;王志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持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6个月发放SF-36生存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生理职能[(61. 7 ± 19. 4)分]、一般健康状况[(64. 9 ± 7. 1)分]、精力[(67. 3 ± 7. 6)分]、社会功能[(83. 3 ± 11. 0)分]、情感职能[(78. 9 ± 22. 3)分]、精神健康[(81. 8 ± 7. 9)分]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与常规的健康教育相比,以健康信念为框架的健康教育干预更能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熠婷;郭琳琳;方修娥;杨永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肾盏憩室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采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的16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3例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识别出肾盏憩室,6例通过输尿管导管注射亚甲蓝致覆盖在结石表面的肾实质变蓝而发现,7例注射亚甲蓝失败术中改用腹腔镜超声成功发现憩室位置.取尽结石后发现7例憩室颈部已闭塞,9例见憩室颈口,电灼颈口并缝合关闭憩室颈部,电灼憩室壁后均采用相邻的肾周脂肪填充憩室腔.平均手术时间为(129. 5 ± 32. 3) min,平均失血量为(76.0 ±28.5)mL,平均住院时间为5.2 d.血红蛋白[术前(138.6 ±2.0)g·L-1vs.术后 (129.8 ±2.1)g· L-1,P=0.85]、血肌酐[术前(43.3 ±3.9)μmol·L-1vs.术后 (46.6 ±2.7)μmol·L-1,P=0.50]等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腰痛、反复泌尿系感染和肉眼血尿等症状,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未发现患侧憩室和结石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对于靠近肾盏憩室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可以降低出血的风险,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能有效取尽结石和封闭憩室腔,它可作为经皮肾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失败后首选的替代方法,对肾脏憩室类结石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熊康林;胡云飞;刘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活髓切断术在成人不可复性牙髓炎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活髓切断术在由龋病所致的成人不可复性牙髓炎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符合标准的牙髓炎患者,局部麻醉下使用牙科手机去尽患牙龋损,用生理盐水冲洗暴露牙髓直至牙髓停止出血,再使用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作为盖髓剂,进而观察患者术后牙髓状况及X线片表现.结果 经过活髓切断术后,符合要求的24例成人24颗恒磨牙不可复性牙髓炎中,21例患者活髓保存成功,活髓保存成功率较高,达到87. 5% .结论 与乳牙和年轻恒牙相比,活髓切断术在牙根发育完全的成人不可复性牙髓炎中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马晓楠;韩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 649、4. 232、3. 028、2. 879、2. 799、2. 256,P<0. 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 12% )及用药结束后30 min 内(34. 58% ),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 67% ),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高(36. 04%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 08% ).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作者:李田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家属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家庭治疗照护中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遂宁市中医院心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研究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 3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36% (χ2=9. 189,P<0. 05),研究组干预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 52% vs. 18. 68% ,χ2=6. 155,P<0. 05),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再梗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家属干预前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分(8. 24 ± 5. 01)分明显高于干预后评分(3. 97 ± 2. 68)分(t=5. 368,P<0. 05),对照组家属干预前后FCT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再者研究组干预后FCTI评分(3. 97 ± 2. 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6. 52 ± 3. 25)分(t=3. 257,P<0. 05),研究组干预前FCT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干预前一般健康问卷-28量表(CHQ-28)评分为(6. 01 ±2. 33)分明显低于干预后评分(9. 25 ±1. 43)分(t=4. 825,P<0. 05),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CHQ-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CHQ-28评分(9. 25 ± 1. 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5. 16 ± 2. 10)分(t=2. 684,P<0. 05),但干预前研究组CHQ-28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家属的护理技能和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并发症.

    作者:张溯;邓雪莲;文俊;刘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5例因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STEMI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38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16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相比,年龄[(70. 08 ± 10. 19)岁 vs. (61. 09 ± 14. 79)岁],女性比例(28. 9% vs. 13.2%),白蛋白[(37.36±4.61) ×109L-1vs.(39.49±4.29) ×109L-1]、肌酐清除率[(66.26±28.96)mL·min·1.73m-2 vs.(91.52±26.79)mL·min·1.73m-2)、纤维蛋白原[(3.81±1.03)g·L-1vs.(3.47±0.82)g·L-1]、尿酸[(384.07±137.00) μmol·L-1vs.(337.24±111.43)μmol·L-1]、血肌酐(98.5 μmol·L-1vs.78.0 μmol·L-1)、三酰甘油(1.0 mmol·L-1vs.1.31 mmol·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3. 57 g·L-1vs. 6. 29 g·L-1)、心功能凯氏分级3~4级(18. 4% vs. 6. 6%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0 ~1(89. 5% vs. 74. 1%)、病变支数[三支(23. 7% vs. 11. 7%)]、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7. 9% vs. 29.9%)、血压[(113.39±23.66)/(68.18±14.21)mmHg vs.(124.92±18.83)/(75.66±12.25)mmHg]、血红蛋白[(121.97± 15.78)g·L-1vs.(131.37±18.75)g·L-1)等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hs-CRP是STE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 314、1. 152,P<0. 05).结论 STE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RCA、hs-CRP可能是STEMI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史云桃;蒋廷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清糖蛋白-2α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 对血清糖蛋白-2α(GP-2α)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诊断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48例SAP患者,在入院第1、3、5、7、14天检测外周静脉血中GP-2α水平,并与同期4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 SAP患者的血清GP-2α水平在入院后第3天[(22. 70 ± 5. 92) U vs. (12. 91 ± 3. 78) U]、第5天[(25. 61 ± 11. 23) U vs. (13. 25 ± 7. 94) U]、第7天[(15. 60 ± 6. 22) U vs. (6. 69 ± 5. 53) U]、第14天[(14. 37 ± 6. 79) U vs. (3. 41 ± 1. 08) U]均显著高于MAP患者;治愈的SAP组患者入院后血清GP-2α水平逐渐升高,于第5天[(25. 61 ± 11. 23) U]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第14天[(14. 37 ± 6. 79) U]仍显著高于MAP组患者;死亡组的SAP患者GP-2α升高后不再降低.第3天的GP-2α水平[(38. 44 ± 16. 98)U]对于辨别SAP和MAP价值高于糖蛋白-2水平.结论 GP-2α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特异性高,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成;许东伟;高泽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胸外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胸外伤后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太和县中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98例胸外伤患者,并同时选择同期9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6个月生命质量调研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生命质量状况,心理领域[(12. 56 ± 2. 45)分vs. (13. 78 ± 1. 78)分]、生理健康[(12. 01 ± 2. 31)分vs. (14. 98 ± 2. 10)分]和独立性领域[(11.29±2.67)分vs.(15.39±2.41)分]等方面对胸外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大(t= -3.64、-9.13、-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胸外伤患者以消极情绪[(12. 39 ± 2. 55)分vs. (8. 76 ± 2. 19)分]、疼痛感[(12. 97 ± 2. 10)分vs. (8. 90 ± 2. 42)分]和治疗依赖[(11. 59 ± 2. 65)分vs. (6. 84 ± 3. 25)分]方面差距更为明显(t=11. 52、14. 98、13.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影响胸外伤患者生命质量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伤原因、病情程度、受伤后病程、积极情绪、消极应对、医疗配合度等为影响胸外伤生命质量的显著意义因素(t=3. 01、0. 91、-0. 18、5. 97、-0. 94、2. 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胸伤后患者医疗诊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生理方面的改变,同时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的障碍也要得到及时疏导和纠正,并进行早期的干预,从而提高患者伤后的生命质量.

    作者:随涛;樊志伟;谢克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某医院新员工用药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院新员工对用药安全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用药安全入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就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合理输液、特殊人群用药、中药合理应用、用药错误及临床药师制方面对100名新员工进行认知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0% .新员工对涉及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合理输液、特殊人群用药概念的问题掌握较好,正确率均超过80. 0% ,对于涉及这些知识点的用药安全实践题正确率58. 0% ~99. 0% ;对于中药合理应用认知程度较好,选题正确率超过90. 0% ;对于用药错误、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认知程度低,选题正确率均未超过50. 0% .新员工用药安全认知程度与学历水平有关.结论 医院新员工在用药安全认知上存在短板,入职教育应向新员工,特别是低学历水平的新员工,传播非惩罚性用药安全文化、宣传临床药师制内涵、强化用药安全知识临床实践培训.

    作者:吴亮;陈永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 US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SP4和MMP2的表达.结果 USP4和MMP2 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 4% ,44. 3% ,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 0% , 4. 3% .它们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 0% ,90. 7%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7. 5% ,56. 1% .在浸润深度≥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2. 2% ,83. 8% ,在<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9. 2% ,37. 5% ,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 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 05).且USP4和M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5).结论 USP4和MMP2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周林艳;罗居东;严菊芳;万美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