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持续镇静时间对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朱敏;印五岳;李继武;李英斌

关键词:颅内出血, 破裂, 自发性, 二异丙酚,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时间长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手术病人分成镇静A组 (50例)、镇静B组 (50例)和未镇静组(50例),镇静A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6 h,镇静B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24 h,未镇静组未予以镇静,监测、记录三组病人术后6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部感染及再出血情况,记录病人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后6 h,镇静A组、镇静B组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未镇静组(均为P<0.05);镇静B组术后6 h的舒张压低于未镇静组(P<0.05).镇静A组的术后再出血率(8.0%)低于未镇静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镇静B组的术后再出血率(6.0%)低于未镇静组(24.0%) (χ2=6.353,P=0.012);镇静A组的肺部感染率(18.0%)低于镇静B组(36.0%) (χ2=4.110,P=0.043);术后6个月时镇静A组的预后良好率(84.0%)高于镇静B组(66.0%)(χ2=4.320,P=0.038),更高于未镇静组(56.0%)(χ2=9.333,P=0.002).镇静A组的预后不良率(16.0%)低于镇静B组(34.0%)(χ2=4.320,P=0.038),更低于未镇静组(44.0%)(χ2=9.333,P=0.00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予以异丙酚镇静6 h能够减少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减少肺部感染率,并改善预后.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

    随着生活质量和审美观念的提高,病人对于前牙区所展现的美学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全冠等其他修复方式,超薄瓷贴面具有不磨牙、强度高、生物相容性优及美观性好等优点,被临床医生和病人广泛接受.但超薄瓷贴面终的美学修复效果还受病例的选择、牙齿的处理、黏结剂的选择、医生的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该研究对超薄贴面的应用现状、材料、黏结、临床操作要点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谢小婷;唐旭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面罩与鼻导管在极早产儿稳定期辅助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面罩和鼻导管在极早产儿稳定期辅助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辅助通气治疗的极早产儿80例,采用序贯入组的方法分为鼻导管组与面罩组,各40例.鼻导管组患儿出生后使用单侧鼻导管进行辅助通气,面罩组患儿出生后使用面罩进行辅助通气,采用呼吸监测仪对患儿的辅助通气压力峰值(PIP)、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潮气量、辅助通气呼吸次数、漏气量、大量漏气次数、气道阻塞次数进行测量,并记录出生后第1、5 分钟Apgar 评分、气管插管患儿数、住院期间死亡患儿数,出生第5 分钟心率和氧饱和度.结果 鼻导管组与面罩组患儿呼吸指标比较,PIP,PEEP,平均辅助通气呼吸次数,出生后第1、5 分钟Apgar评分,气管插管患儿数,住院期间患儿死亡率,出生后第1、5 分钟的心率与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导管组患儿平均大量漏气次数为425.11±20.92显著高于面罩组的321.67±17.26,平均漏气量百分比(30.58±9.26)%显著高于面罩组的(14.15±6.76)%,平均气道阻塞次数112.53±13.91显著高于面罩组的46.62±13.04,鼻导管组患儿的平均实际呼气潮气量为(4.62±2.40)mL·kg-1显著低于面罩组的(7.31±2.76)mL·kg-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面罩进行辅助通气比鼻导管能获得更好的辅助通气指标.其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晓珍;陈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海藻盐敷料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重度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海藻盐敷料应用于血液病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重度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 血液科PICC置管发生穿刺点重度感染病人127例,其中,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海藻盐敷料的病人81例为观察组,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普通敷料的46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穿刺点护理.结果 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例,观察组无一例非计划性拔管;观察组病人穿刺点愈合时间(8.15±2.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6±3.85)d(t=7.536,P<0.05),而观察组的SAS评分(32.78±4.80)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8.86±6.35)分(t=6.148,P<0.001),并且换药次数及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海藻盐敷料在血液病病人PICC穿刺点重度感染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加速愈合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降低病人焦虑情绪以及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邬祖霞;左琼;朱小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高血压应用降压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病人并发高血压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探讨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5年1-3月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用药的电子处方,对各类药物的用药频率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含有高血压药物的处方中,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抗高血压药应用频率高为硝苯地平控释片,处方中采用单一用药进行降压的占44.00%,二联占30.00%,三联及其以上占26.00%.结论 某医院血液透析病人并发高血压降压用药基本符合当前高血压治疗原则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无滥用药物情况,但仍需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谈超;张升申;钱芳芳;张慜媛;程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治疗人类癌症的研究进展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单克隆抗体阻碍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途径(PD途径)来治疗癌症,尤其是晚期实体瘤.笔者简要回顾PD抗体治疗的历史和发展进程,从初的实验工作到新的临床结果,并举例阐述PD抗体应用的主要癌症类型及其代表性实验.重点讨论PD抗体治疗所涉及的三大重要原理,并指出该疗法与其他免疫治疗相比有何独到之处.这些基本的原理将为未来的免疫疗法设立标准,指导进一步开发更有效、毒性更低的抗肿瘤疗法.

    作者:王彦志;刘亚光;刘鹏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解毒方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TACE手术为治疗组,共32例;单纯TACE手术为对照组,共30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病人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随访两组病人2年,对病人半年、1年、2年生存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组32例病人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8.1%与对照组的56.7%比较,Uc=1.936,P=0.053;治疗组病人治疗后时间段的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WBC) 、T细胞亚群(CD4 /CD8、CD+4 、CD+3)、自然杀伤细胞(NK) 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1、2 年生存率分别为67.65%、36.74%,高于对照组的37.38%、10.10%,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改善生活质量、保护肝功能及延长病人者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TACE.

    作者:许军;施长杲;秦汉林;朱先海;谢韬;周磊;费一鹏;王伟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原癌基因Pokemon、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脱γ-羧基凝血酶原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Pokemon、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在原发性肝癌(HCC)病人介入治疗前后表达量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30例HCC病人,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分析四者TACE前后表达量变化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TACE治疗后复发者与未复发者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变化进行探讨.结果 (1)TACE治疗有效组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分别为(50.09±4.91)μg·L-1、(322.67±64.53)μg·L-1、(10.26±1.08)μg·L-1、(42.66±9.43)AU·L-1,低于治疗前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103.10±7.65)μg·L-1、(807.36±113.55)μg·L-1、(27.42±3.00)μg·L-1、(93.39±4.70)AU·L-1;t=6.741、7.740、7.534、4.985;P=0.000、0.000、0.000、0.001.治疗无效组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分别为(87.71±5.73)μg·L-1、(503.20±132.01)μg·L-1、(20.31±2.66)μg·L-1、(73.11±8.36)AU·L-1,与治疗前四者的表达量相比(93.47±1.92)μg·L-1、(610.55±101.69)μg·L-1、(21.18±1.97)μg·L-1、(75.01±7.29)AU·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1、1.280、0.626、0.764;P=0.146、0.270、0.565、0.488).(2)按治疗后3个月是否复发将有效组分为复发者和未复发者,复发者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分别为(114.63±16.28)μg·L-1、(763.50±140.22)μg·L-1、(18.58±2.09)μg·L-1、(87.93±8.57)AU·L-1,与TACE治疗后1个月(复发前)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65.90±8.25)μg·L-1、(400.60±99.11)μg·L-1、(9.17±1.27)μg·L-1、(35.93±4.10)AU·L-1]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6.247、5.762、6.122;P=0.029、0.000、0.000、0.000).结论 TACE治疗有效者Pokemon、AFP、AFP-L3、DCP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复发者四种标志物的表达量再次升高,提示四者对监测HCC的治疗效果及预测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全乐;邢喜芝;张立英;刘三香;李风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芜湖市2011-2015年市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11-2015年对芜湖市直医疗机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医疗器材进行采样检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共采样1 977份,合格1 866份,总合格率为94.39%.2011-2015年合格率分别为97.03%、94.39%、94.83%、88.47%和97.20%,各年度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监测项目中,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高,为99.27%;其次是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医疗器材,合格率分别为98.08%、96.53%、89.82%和88.55%,不同监测项目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性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专科医院合格率分别为96.45%、94.06%和9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芜湖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很大提高,但仍有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和监测工作,提高消毒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仝飞;王斐;安洲;叶炬;王毅;潘发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317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317例中男性占64.7%,女性占35.3%;分离出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4.1%,其余分别为引流液占6.6%,全血占4.1%,尿占3.8%,胆囊胆汁占2.9%,导管占2.9%,胸腹水占2.2%,分泌物占1.6%,脑脊液及咽刷各占0.6%,皮屑及肺泡灌洗液分别占0.3%;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科室主要是呼吸科,占40.1%,其次是重症监护室(ICU),占32.2%;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低的是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分别为7.4%和41.2%,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而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替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率则达到100%.结论 目前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不断增加,研究显示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已居第3位.临床治疗中可选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等药物.

    作者:万小旭;刘丹;王佳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胃癌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6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OTAIR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并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分析其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水平为(4.26±1.4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0.47±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OTAIR高表达组病人的预后不良.结论 HOTAIR在胃癌中呈高表达并与胃癌病人的预后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王凤琴;李洋;罗艳丽;徐秋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川滇黔结合部四个地市城乡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川滇黔结合部城乡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川滇黔结合部4地市40岁以上居民1 768人进行肺功能检测,调查COPD患病率,同时用自行设计问卷探索COPD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出COPD病人145人,平均患病率为8.2%;在≥60~<70岁年龄段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1.3%和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P=0.042);年龄、吸烟、体质指数、相关疾病家族史、职业暴露等是COPD的重要影响因素,其OR分别为1.859、2.411、0.844、1.271和1.733.结论 川滇黔结合部地区COPD患病率与全国水平相当,老年人和男性是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控烟,加强职业防护是预防COPD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和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研究进展

    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是指由于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腺样体慢性发炎,发生病理学增生且引起相应症状.多数儿童因其伴随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就诊,为耳鼻咽喉科门诊小儿多发病.目前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为多数近亲属权衡因素.孟鲁司特及鼻用糖皮质激素已被证实可缩小腺样体大小,缓解其伴随症状,因此,对孟鲁司特、鼻用糖皮质激素保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寻求手术之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南南;王文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局部带蒂转移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修复肢体软组织伴大段骨缺损

    目的 探讨如何在减少手术创伤的情况下修复肢体软组织伴大段骨组织缺损.方法 回顾分析3例行局部带蒂转移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Ilizarov技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肢体外形、功能及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转移皮瓣3例均成活,骨延长后断端骨性愈合,延长骨段矿化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与传统的游离皮瓣结合转移骨瓣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带蒂转移皮瓣结合Ilizarov技术的术式难度及创伤较小,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局部创面修复后,移植皮瓣弹性及耐磨性良好,感觉存在;延长骨质矿化良好,新生骨质强度良好,可承重;病人对手术方式可以接受,肢体功能恢复表示满意.

    作者:顾志明;王金华;孙旭东;沈祥;张翔海;王学志;崔庆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抑郁症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法,对照组病人仅采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措施.心理干预在入院时进行,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20 min,共7 d.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状况进行相关的综合临床疗效评分,不良反应指标评分评价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2±2.1)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0.2±2.1)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0.7±2.9)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中度10例(33.3%)、重度3例(10.0%)、总积分46和总不良反应率43.3%,对照组不良反应中度14例(46.7%)、重度5例(16.7%)、总积分54和总不良反应率63.3%.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保障常规药物对症处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同时能更好地辅助改善病人用药的不良反应,体现医学人文情怀.

    作者:刘星星;许勤伟;李赛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17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联性及其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在喉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喉癌病人50例和健康成人50例,使用ELISA法检测两组病人血清IL-17水平,并分析喉癌病人IL-17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与健康成人比较,喉癌病人IL-17水平显著升高[(63.16±19.60)ng·L-1比(46.34±15.38)ng·L-1,t=4.774,P<0.001)].喉癌病人术前IL-17水平显著较术后高[(63.16±19.60)ng·L-1比(51.16±15.71)ng·L-1,t=3.378,P<0.001)].不同性别和年龄病人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临床预后和术后复发与IL-17显著相关(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IL-17是喉癌病人3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IL-17水平与喉癌病人临床预后紧密相关,是诊断喉癌病人新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魏秀娟;崔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术后持续镇静时间对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时间长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手术病人分成镇静A组 (50例)、镇静B组 (50例)和未镇静组(50例),镇静A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6 h,镇静B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24 h,未镇静组未予以镇静,监测、记录三组病人术后6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部感染及再出血情况,记录病人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后6 h,镇静A组、镇静B组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未镇静组(均为P<0.05);镇静B组术后6 h的舒张压低于未镇静组(P<0.05).镇静A组的术后再出血率(8.0%)低于未镇静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镇静B组的术后再出血率(6.0%)低于未镇静组(24.0%) (χ2=6.353,P=0.012);镇静A组的肺部感染率(18.0%)低于镇静B组(36.0%) (χ2=4.110,P=0.043);术后6个月时镇静A组的预后良好率(84.0%)高于镇静B组(66.0%)(χ2=4.320,P=0.038),更高于未镇静组(56.0%)(χ2=9.333,P=0.002).镇静A组的预后不良率(16.0%)低于镇静B组(34.0%)(χ2=4.320,P=0.038),更低于未镇静组(44.0%)(χ2=9.333,P=0.00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予以异丙酚镇静6 h能够减少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减少肺部感染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朱敏;印五岳;李继武;李英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新藤黄酸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人鼻咽癌CNE-2Z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CNE-2Z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药物处理组的CNE-2Z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API染色和AV/PI 双染实验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RP78、CHOP和ATF4蛋白的表达.结果 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NA作用CNE-2Z细胞后,体积缩小变圆,细胞核发生典型核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变化.GNA可以抑制人鼻咽CNE-2Z细胞的增殖,并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V/PI染色后早凋细胞膜呈苹果绿色,晚凋或坏死细胞质呈不同程度的黄-红色.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GRP78蛋白表达总体呈现浓度依赖性下调,上调了CHOP蛋白和ATF4蛋白.结论 GNA可以影响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增殖,引发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和ATF4蛋白)有关.

    作者:徐婷;李庆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脂蛋白(a)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脂蛋白(a)[Lp(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检测95例初诊T2DM病人(T2DM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NC组)血清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组Lp(a)为(1.78±0.35)低于NC组的(1.85±0.57)(t=2.574,P=0.020).相关分析显示:Lp(a)与胰岛素、HOMA-IR、三酰甘油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a)在NC组和T2DM组都与HOMA-IR相关(β=-0.003,P=0.001;β=-0.001,P=0.001).结论 Lp(a)在T2DM人群中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在两组中都与胰岛素抵抗呈独立的负相关性.

    作者:吕齐欢;马维青;叶启宝;何媛媛;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院中心药房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

    目的 提高医院中心药房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质量,保证使用安全.方法 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质量标准,对调剂流程、基数管理、批号追踪、处方编号、安全控制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化设置,开展常态化的质量检查.结果 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各项工作运行平稳、有序、安全,存在问题逐渐减少.结论 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院中心药房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质量,对减少安全隐患有实际意义.

    作者:耿魁魁;史天陆;刘圣;李民;陈辰;梁栋;刘洲;吴文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的关系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LVWM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诊行PCI治疗STEMI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102例,根据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再分为再通组(45例)和非再通组(57例),分别于病人入院时、PCI术后24 h、入院后1周测定其外周血BNP和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同时测定病人三个时间点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LVWMSI.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相应时间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影响因素,分析BNP与LVWMSI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诊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入院时再通组病人BNP和LVWMSI明显低于对照组,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CK、CK-MB、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在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及入院后1周再通组BNP[(5.014±1.843) ng·L-1、(4.621±1.137)ng·L-1]、CK[(1 912.35±468.32)U·L-1、(1 764.27±376.07) U·L-1]、CK-MB[(206.21±30.65)U·L-1、(191.23±24.09) U·L-1]、cTnI[(2.74±3.07)ng·L-1、(10.18±2.86)ng·L-1]和LVWMSI[(57.52±7.27)、(52.72±5.6)]均明显低于非再通组BNP[(5.732±1.207)ng·L-1、(5.462±1.329)ng·L-1],CK[(2 132.06±503.42)U·L-1、(1 924.37±426.68) U·L-1],CK-MB[(228.09±24.31)U·L-1、(213.45±23.17) U·L-1]、cTnI[(14.25±2.89)ng·L-1、(12.64±3.47) ng·L-1],LVWMSI[(63.49±6.87)、(56.17±6.14)];LVEF明显高于非再通组[(51.36±7.58)、(57.69±5.07)]/[(45.39±8.94)、(46.08±6.8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F、LVWMSI及CK、CK-MB、cTnI等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NP[(5.014±1.843) ng·L-1、(5.732±1.207) ng·L-1]和LVWMSI[(57.52±7.27)、(63.49±6.87)]在术后24 h水平高.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CK、CK-MB、cTnI、LVWMSI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外,BNP水平LVWMSI依然呈正相关(r=0.413,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NP (HR=1.550,P<0.05)和LVWMSI (HR=1.648,P<0.05)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生的风险显著相关.结论 STEMI病人急诊行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LVWMSI水平始终呈正相关,而且PCI治疗前两者已早于心肌损伤指标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两者均与病人术后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相关.

    作者:金小芹;高潮;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