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军;施长杲;秦汉林;朱先海;谢韬;周磊;费一鹏;王伟昱
目的 制定宣肺祛风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前胡、钩藤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中麻黄碱类成分含量,Supelco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 %磷酸水溶液(3∶97);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流速:1.0 mg·L-1.结果 前胡、 钩藤TLC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可作为定性鉴别;HPLC测定盐酸麻黄碱在 0.843 75~54.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Y=19.48X + 12.554,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 98.2%,RSD=2.4% (n=5);盐酸伪麻黄碱在0.781 25~50.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9.816X+12.468 (r2=0.999 9) ,平回收率均为 97.9%,RSD=1.7% (n=5).结论 TLC鉴别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凌晓颖;周琴妹;刘顺;管敏;邹凯平;陈晓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病人152例,根据病人入院时是否体温≥37.5 ℃,将病人分为不伴发热组(n=35)和伴发热组(n=117),不伴发热组均排除细菌感染,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抗生素治疗有效,将伴发热组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组(n=37)和非细菌感染组(n=80),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PCT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 伴发热组病人伴发高血压比例和痛风石破溃比例分别为47.9%、61.5%,均高于不伴发热组的25.7%、34.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P=0.041,χ2 =9.528、P=0.023);伴发热组病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1.37±0.50)μg·L-1、(13.24±4.45)mg·L-1、(0.84±0.08),均高于不伴发热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病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时,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25~0.916),当血清PCT取界值1.56 μg·L-1时,灵敏度70.3%,特异度90.0%;CRP、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95%CI:0.554~0.769)、0.597(95%CI:0.479~0.714)和0.676(95%CI:0.566~0.787),灵敏度分别为51.4%、59.5%和73.0%,特异度分别为80.0%、70.0%和63.7%.结论 痛风急性发作不伴发热病人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伴发热病人,且低于细菌感染者,血清PCT可作为鉴别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的有效的血清学标志物.
作者:吕颖;张永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317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317例中男性占64.7%,女性占35.3%;分离出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4.1%,其余分别为引流液占6.6%,全血占4.1%,尿占3.8%,胆囊胆汁占2.9%,导管占2.9%,胸腹水占2.2%,分泌物占1.6%,脑脊液及咽刷各占0.6%,皮屑及肺泡灌洗液分别占0.3%;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科室主要是呼吸科,占40.1%,其次是重症监护室(ICU),占32.2%;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低的是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分别为7.4%和41.2%,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而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替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率则达到100%.结论 目前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不断增加,研究显示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已居第3位.临床治疗中可选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等药物.
作者:万小旭;刘丹;王佳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地桃花提取物中杨梅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Kromasiol-C18(250 mm×4.6 mm,5 μm),乙腈-0.25%醋酸水(31∶69)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51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 ℃.结果 杨梅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素分别在6.97~278.80 mg·L-1、7.29~291.50 mg·L-1和2.96~118.4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98.53%和97.41%.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地桃花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标准.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时间长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手术病人分成镇静A组 (50例)、镇静B组 (50例)和未镇静组(50例),镇静A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6 h,镇静B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24 h,未镇静组未予以镇静,监测、记录三组病人术后6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部感染及再出血情况,记录病人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后6 h,镇静A组、镇静B组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未镇静组(均为P<0.05);镇静B组术后6 h的舒张压低于未镇静组(P<0.05).镇静A组的术后再出血率(8.0%)低于未镇静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镇静B组的术后再出血率(6.0%)低于未镇静组(24.0%) (χ2=6.353,P=0.012);镇静A组的肺部感染率(18.0%)低于镇静B组(36.0%) (χ2=4.110,P=0.043);术后6个月时镇静A组的预后良好率(84.0%)高于镇静B组(66.0%)(χ2=4.320,P=0.038),更高于未镇静组(56.0%)(χ2=9.333,P=0.002).镇静A组的预后不良率(16.0%)低于镇静B组(34.0%)(χ2=4.320,P=0.038),更低于未镇静组(44.0%)(χ2=9.333,P=0.00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予以异丙酚镇静6 h能够减少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减少肺部感染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朱敏;印五岳;李继武;李英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通过问卷调查,针对目前医药院校药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即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教材内容落后等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探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药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李文娟;王涛;李瑞燕;田海英;何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从结肠的胚胎发育解剖学角度指导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可减少出血量和术中肿瘤播散,增加清扫淋巴结的数量,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预后,降低局部复发率.结肠癌手术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发展的趋势,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符合精细外科的要求在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规范化手术.为了解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操作要点、适应证及其在腹腔镜下手术等研究进展,该研究收集国内外有关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陆明;胡孔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口腔速溶膜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口腔黏膜吸收固体速释制剂,具有释药迅速、给药方便、病人顺应性好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吞咽不便的儿童.目前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开发成此剂型并推向市场.该研究介绍了口腔速溶膜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评价及与其它新剂型结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此类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倩;苏峰;刘为中;何广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在全激光经角膜上皮的角膜切削术(TransPRK)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行TransPRK手术60例病人(120只眼),采用硬币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用药频次为4次每天,1次1滴,时间为持续1周),对照组常规用药.术后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评价疼痛、异物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残余等效球镜度(MRSE)指标.结果 除Haze指标外,其它指标的时间点观察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疼痛、角膜上皮愈合在第2天、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α'=0.05/6=0.008 3),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裸眼视力指标在第2天、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α'=0.008 3),且观察组评分(4.40±0.12)、(4.83±0.12)均高于对照组评分(4.33±0.12)、(4.76±0.14);其它观察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能够改善TransPRK术后病人的早期部分疼痛症状,能够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提高早期视力,对异物感、Haze、MRSE均无影响.
作者:邵校;王静;梁坤;刘担;陶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TACE手术为治疗组,共32例;单纯TACE手术为对照组,共30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病人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随访两组病人2年,对病人半年、1年、2年生存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组32例病人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8.1%与对照组的56.7%比较,Uc=1.936,P=0.053;治疗组病人治疗后时间段的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WBC) 、T细胞亚群(CD4 /CD8、CD+4 、CD+3)、自然杀伤细胞(NK) 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1、2 年生存率分别为67.65%、36.74%,高于对照组的37.38%、10.10%,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改善生活质量、保护肝功能及延长病人者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TACE.
作者:许军;施长杲;秦汉林;朱先海;谢韬;周磊;费一鹏;王伟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LVWM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诊行PCI治疗STEMI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102例,根据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再分为再通组(45例)和非再通组(57例),分别于病人入院时、PCI术后24 h、入院后1周测定其外周血BNP和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同时测定病人三个时间点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LVWMSI.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相应时间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影响因素,分析BNP与LVWMSI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诊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入院时再通组病人BNP和LVWMSI明显低于对照组,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CK、CK-MB、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在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及入院后1周再通组BNP[(5.014±1.843) ng·L-1、(4.621±1.137)ng·L-1]、CK[(1 912.35±468.32)U·L-1、(1 764.27±376.07) U·L-1]、CK-MB[(206.21±30.65)U·L-1、(191.23±24.09) U·L-1]、cTnI[(2.74±3.07)ng·L-1、(10.18±2.86)ng·L-1]和LVWMSI[(57.52±7.27)、(52.72±5.6)]均明显低于非再通组BNP[(5.732±1.207)ng·L-1、(5.462±1.329)ng·L-1],CK[(2 132.06±503.42)U·L-1、(1 924.37±426.68) U·L-1],CK-MB[(228.09±24.31)U·L-1、(213.45±23.17) U·L-1]、cTnI[(14.25±2.89)ng·L-1、(12.64±3.47) ng·L-1],LVWMSI[(63.49±6.87)、(56.17±6.14)];LVEF明显高于非再通组[(51.36±7.58)、(57.69±5.07)]/[(45.39±8.94)、(46.08±6.8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F、LVWMSI及CK、CK-MB、cTnI等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NP[(5.014±1.843) ng·L-1、(5.732±1.207) ng·L-1]和LVWMSI[(57.52±7.27)、(63.49±6.87)]在术后24 h水平高.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CK、CK-MB、cTnI、LVWMSI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外,BNP水平LVWMSI依然呈正相关(r=0.413,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NP (HR=1.550,P<0.05)和LVWMSI (HR=1.648,P<0.05)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生的风险显著相关.结论 STEMI病人急诊行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LVWMSI水平始终呈正相关,而且PCI治疗前两者已早于心肌损伤指标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两者均与病人术后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相关.
作者:金小芹;高潮;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如何在减少手术创伤的情况下修复肢体软组织伴大段骨组织缺损.方法 回顾分析3例行局部带蒂转移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Ilizarov技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肢体外形、功能及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转移皮瓣3例均成活,骨延长后断端骨性愈合,延长骨段矿化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与传统的游离皮瓣结合转移骨瓣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带蒂转移皮瓣结合Ilizarov技术的术式难度及创伤较小,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局部创面修复后,移植皮瓣弹性及耐磨性良好,感觉存在;延长骨质矿化良好,新生骨质强度良好,可承重;病人对手术方式可以接受,肢体功能恢复表示满意.
作者:顾志明;王金华;孙旭东;沈祥;张翔海;王学志;崔庆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后易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策略是消除心房颤动和预防脑卒中,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在传统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口服抗凝药之外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的新技术,帮助有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该研究就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思共;张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少阳病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小柴胡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治疗5周以后,对比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疾病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T细胞1型/2型(Th1/Th2)、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经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总有效率(75.0%)与对照组(45.8%)相比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组尿蛋白24 h定量(1.33±0.90) g较对照组(1.83±0.96)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IFN-γ、IL-4、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治疗组(0.73±0.49)较对照组(1.96±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两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肾小球率过率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可以通过调节病人免疫状态,改善炎性反应,从而起到减轻尿蛋白,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海藻盐敷料应用于血液病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重度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 血液科PICC置管发生穿刺点重度感染病人127例,其中,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海藻盐敷料的病人81例为观察组,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普通敷料的46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穿刺点护理.结果 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例,观察组无一例非计划性拔管;观察组病人穿刺点愈合时间(8.15±2.09)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6±3.85)d(t=7.536,P<0.05),而观察组的SAS评分(32.78±4.80)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8.86±6.35)分(t=6.148,P<0.001),并且换药次数及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海藻盐敷料在血液病病人PICC穿刺点重度感染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加速愈合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降低病人焦虑情绪以及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邬祖霞;左琼;朱小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医院中心药房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质量,保证使用安全.方法 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质量标准,对调剂流程、基数管理、批号追踪、处方编号、安全控制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化设置,开展常态化的质量检查.结果 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各项工作运行平稳、有序、安全,存在问题逐渐减少.结论 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院中心药房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质量,对减少安全隐患有实际意义.
作者:耿魁魁;史天陆;刘圣;李民;陈辰;梁栋;刘洲;吴文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和评估橡皮筋挂线手术方式的大动物肛瘘模型.方法 选择15头猪(体质量35~42 kg)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实验组(8头)全麻下用橡皮筋挂线手术方法建立24个肛瘘瘘管管道,对照组(7头)全麻下用人工损伤方法建立21个管道.30 d后,所有动物进行MRI检查,实验组取出橡皮筋,两组接受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质量、性别、瘘管数量等一般特征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所有动物均存活.实验组24个瘘管中,瘘管不愈合者(符合临床肛瘘者)18个,经核磁共振证实在高信号状态下可清晰呈现典型瘘道结构形态者15个,经病理学确认固定的瘘管样结构者14个,临床造模成功率75.00%.对照组21个瘘管中,15个管道完全愈合,6个不愈合(符合临床肛瘘者),经核磁共振证实在高信号状态下可清晰呈现典型瘘道结构形态者5个,经病理学确认固定的瘘管样结构者4个,临床造模成功率28.57%. 造模成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橡皮筋挂线手术方法建立肛瘘模型稳定可靠,磁共振成像及组织学证实,实验组挂线手术方法建立的大动物瘘管具有出丰富的肉芽组织,大动物肛瘘模型可以进一步用于研究肛瘘的诊断与治疗领域.
作者: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陈慧;刘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目前唯一被国内外认可并广泛用于临床的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然而PSA在早期诊断、区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区别进展缓慢型前列腺癌和浸润性前列腺癌时表现不佳.相比于PSA,前列腺癌基因3、TMPRSS2-ETS融合基因、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和一些前列腺癌相关MicroRNA有着较高特异度,且能用非侵入性方式检测,易于临床的推广应用,有成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潜力.随着研究深入,还可能成为新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
作者:史振雷;张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已经成熟的应用于胸外科疾病的治疗,手术常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气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非气管插管麻醉VATS是指区域麻醉保留自主通气的状态下行胸腔镜手术,减少气管插管麻醉的并发症,促进病人术后康复.该研究对非气管插管麻醉在VATS治疗胸科疾病的应用及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作者:徐瑶;耿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内镜下临床特点,为精准治疗鼻出血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鼻内镜术下止血的难治性鼻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病人内镜下主要出血部位和出血类型.结果 63例病人中男性42例,高血压病史39例,有27例出血位于下鼻道,14例位于鼻中隔,8例位于中鼻道,7例位于嗅裂区,5例位于鼻腔前上区,鼻咽腔及部位不明各1例;动脉瘤样出血51例,黏膜下型出血11例,不明类型1例. 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部位主要位于下鼻道、鼻中隔和嗅裂区.动脉瘤样型为鼻出血的主要类型,该类型较易止血.鼻内镜技术对岀血部位准确电凝,疗效好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郑玉美;冯益进;徐永田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