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溶血实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冷毅伦;刘建莉;徐佳奇;马佳凤;曾如梦;林恒秀

关键词:血液学试验, 分光光度法, 紫外线, 吸光度测定法, 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
摘要:对现阶段多种药物溶血实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依据红细胞破坏量、红细胞内容物释放等进行分类,发现干化学法替代氰化高铁法、4-氨基安替比林法替代甲联苯胺法等进行溶血试验可提高结果的精确度,更加便利和高效.由此,为药物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和依据.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桃花提取物中杨梅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地桃花提取物中杨梅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Kromasiol-C18(250 mm×4.6 mm,5 μm),乙腈-0.25%醋酸水(31∶69)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51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 ℃.结果 杨梅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素分别在6.97~278.80 mg·L-1、7.29~291.50 mg·L-1和2.96~118.4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98.53%和97.41%.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地桃花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标准.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少阳病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小柴胡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治疗5周以后,对比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疾病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T细胞1型/2型(Th1/Th2)、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经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总有效率(75.0%)与对照组(45.8%)相比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组尿蛋白24 h定量(1.33±0.90) g较对照组(1.83±0.96)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IFN-γ、IL-4、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治疗组(0.73±0.49)较对照组(1.96±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两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肾小球率过率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可以通过调节病人免疫状态,改善炎性反应,从而起到减轻尿蛋白,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

    随着生活质量和审美观念的提高,病人对于前牙区所展现的美学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全冠等其他修复方式,超薄瓷贴面具有不磨牙、强度高、生物相容性优及美观性好等优点,被临床医生和病人广泛接受.但超薄瓷贴面终的美学修复效果还受病例的选择、牙齿的处理、黏结剂的选择、医生的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该研究对超薄贴面的应用现状、材料、黏结、临床操作要点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谢小婷;唐旭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低钙透析液与普通透析对尿毒症病人皮肤瘙痒评分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比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低钙透析液与普通透析对合并皮肤瘙痒尿毒症病人皮肤瘙痒评分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尿毒症病人75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A给予病人HFHD联合低钙透析治疗,观察组B给予病人HFHD治疗,对照组给予病人普通透析治疗;对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病人的皮肤瘙痒程度、分布范围、睡眠干扰、血钙、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白蛋白(AL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的病人皮肤瘙痒程度(2.43±0.82)分、分布范围(1.32±0.28)分以及睡眠干扰评分(0.34±0.18)分均优于观察组B[(4.56±1.13)分、(1.62±0.22)分、(0.78±0.28)分][检验值分别为F=140.205、33.199、102.357,均P<0.01];观察组A在治疗后病人的皮肤瘙痒程度(t=19.039,P<0.01)、分布范围(t=6.811,P<0.01)、睡眠干扰(t=19.106,P<0.01)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在治疗后病人的皮肤瘙痒程度(t=12.073,P

    作者:温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 为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应用品管圈活动改进护理质量,观察其成效.方法 选择2016年3-4月行剖宫产手术产妇55例为活动前对照组,按照剖宫产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选择2016年6-7月份组织实施品管圈活动并在同一家医院剖宫产手术产妇55例为活动后观察组.观察活动前和活动后剖宫产产妇麻醉前、麻醉后、胎儿娩出后及出室前的体温,比较活动前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 活动前与活动后产妇的年龄、手术时间和基础体温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对照组产妇低体温发生率为21.8%,活动后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81,P=0.031).结论 运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作者:方小莉;章翠萍;胡玉清;潘兴华;程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从精准医学看肿瘤学教育

    精准医学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以个人基因组、蛋白质组信息为基础,应用现代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疾病进行精准分型和诊断,为病人制订佳的疾病防治的个体化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大化和不良反应小化的一种医疗模式.肿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类基因性疾病,多数肿瘤都隐藏有一系列突变或变异的原癌基因.因此,精准肿瘤学无疑将成为精准医学的领头羊.要实践肿瘤精准医学,必须把握精准医学的内涵,必须从肿瘤学的教育抓起.精准医学对肿瘤学临床医师、研究者和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肿瘤学教育带来新的启示和挑战.未来肿瘤学的教育将着重增加对基因组学、疾病分类体系、生物信息学知识、个体化治疗几个方面的教育.

    作者:阮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术后持续镇静时间对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时间长短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自发性脑出血手术病人分成镇静A组 (50例)、镇静B组 (50例)和未镇静组(50例),镇静A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6 h,镇静B组病人术后予以异丙酚持续镇静24 h,未镇静组未予以镇静,监测、记录三组病人术后6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肺部感染及再出血情况,记录病人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后6 h,镇静A组、镇静B组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未镇静组(均为P<0.05);镇静B组术后6 h的舒张压低于未镇静组(P<0.05).镇静A组的术后再出血率(8.0%)低于未镇静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镇静B组的术后再出血率(6.0%)低于未镇静组(24.0%) (χ2=6.353,P=0.012);镇静A组的肺部感染率(18.0%)低于镇静B组(36.0%) (χ2=4.110,P=0.043);术后6个月时镇静A组的预后良好率(84.0%)高于镇静B组(66.0%)(χ2=4.320,P=0.038),更高于未镇静组(56.0%)(χ2=9.333,P=0.002).镇静A组的预后不良率(16.0%)低于镇静B组(34.0%)(χ2=4.320,P=0.038),更低于未镇静组(44.0%)(χ2=9.333,P=0.00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予以异丙酚镇静6 h能够减少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减少肺部感染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朱敏;印五岳;李继武;李英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在全激光经角膜上皮的角膜切削术术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在全激光经角膜上皮的角膜切削术(TransPRK)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行TransPRK手术60例病人(120只眼),采用硬币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用药频次为4次每天,1次1滴,时间为持续1周),对照组常规用药.术后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评价疼痛、异物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残余等效球镜度(MRSE)指标.结果 除Haze指标外,其它指标的时间点观察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疼痛、角膜上皮愈合在第2天、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α'=0.05/6=0.008 3),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裸眼视力指标在第2天、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α'=0.008 3),且观察组评分(4.40±0.12)、(4.83±0.12)均高于对照组评分(4.33±0.12)、(4.76±0.14);其它观察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能够改善TransPRK术后病人的早期部分疼痛症状,能够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提高早期视力,对异物感、Haze、MRSE均无影响.

    作者:邵校;王静;梁坤;刘担;陶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病人并发高血压应用降压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病人并发高血压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探讨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5年1-3月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用药的电子处方,对各类药物的用药频率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含有高血压药物的处方中,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抗高血压药应用频率高为硝苯地平控释片,处方中采用单一用药进行降压的占44.00%,二联占30.00%,三联及其以上占26.00%.结论 某医院血液透析病人并发高血压降压用药基本符合当前高血压治疗原则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无滥用药物情况,但仍需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谈超;张升申;钱芳芳;张慜媛;程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治疗人类癌症的研究进展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单克隆抗体阻碍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途径(PD途径)来治疗癌症,尤其是晚期实体瘤.笔者简要回顾PD抗体治疗的历史和发展进程,从初的实验工作到新的临床结果,并举例阐述PD抗体应用的主要癌症类型及其代表性实验.重点讨论PD抗体治疗所涉及的三大重要原理,并指出该疗法与其他免疫治疗相比有何独到之处.这些基本的原理将为未来的免疫疗法设立标准,指导进一步开发更有效、毒性更低的抗肿瘤疗法.

    作者:王彦志;刘亚光;刘鹏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川滇黔结合部四个地市城乡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川滇黔结合部城乡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川滇黔结合部4地市40岁以上居民1 768人进行肺功能检测,调查COPD患病率,同时用自行设计问卷探索COPD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出COPD病人145人,平均患病率为8.2%;在≥60~<70岁年龄段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1.3%和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P=0.042);年龄、吸烟、体质指数、相关疾病家族史、职业暴露等是COPD的重要影响因素,其OR分别为1.859、2.411、0.844、1.271和1.733.结论 川滇黔结合部地区COPD患病率与全国水平相当,老年人和男性是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控烟,加强职业防护是预防COPD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酸性含糖量多的蛋白类激素,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导致的贫血.但此前有研究发现,EPO还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心肌保护效应主要体现在各种组织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时.现就EPO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的可能信号转导机制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国科;刘达兴;容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左心耳封堵装置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新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后易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策略是消除心房颤动和预防脑卒中,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在传统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口服抗凝药之外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的新技术,帮助有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该研究就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思共;张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筛选头孢他啶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方案

    目的 依据头孢他啶药代药动学理论,筛选头孢他啶抗肺炎克雷伯杆菌(KP)感染的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设定游离药物浓度超过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比例超过40%和70%可分别获得大抑菌和杀菌速率,应用蒙特卡洛模拟对各种给药方案进行50 000次模拟,比较目标获得概率(PTA)、累积反应分数(CFR)和各参数敏感性.结果 MIC大于3.0、6.0、9.0 mg·L-1时,PTA和CFR均大于90%的给药方案分别有8、7、6种;CFR均大于90%的给药方案有8种;MIC和半衰期是模拟预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MIC>3.0 mg·L-1,剔除1.0 g每24小时给药方案,MIC>6.0 mg·L-1时,剔除1.0 g和2.0 g每24小时两种给药方案,MIC>9.0 mg·L-1时,剔除1.0 g、2.0 g和3.0 g每24小时三种给药方案.

    作者:胡秀萍;陈新贵;王小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317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317例中男性占64.7%,女性占35.3%;分离出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74.1%,其余分别为引流液占6.6%,全血占4.1%,尿占3.8%,胆囊胆汁占2.9%,导管占2.9%,胸腹水占2.2%,分泌物占1.6%,脑脊液及咽刷各占0.6%,皮屑及肺泡灌洗液分别占0.3%;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科室主要是呼吸科,占40.1%,其次是重症监护室(ICU),占32.2%;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低的是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分别为7.4%和41.2%,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而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替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率则达到100%.结论 目前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不断增加,研究显示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已居第3位.临床治疗中可选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等药物.

    作者:万小旭;刘丹;王佳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芜湖市2011-2015年市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11-2015年对芜湖市直医疗机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医疗器材进行采样检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共采样1 977份,合格1 866份,总合格率为94.39%.2011-2015年合格率分别为97.03%、94.39%、94.83%、88.47%和97.20%,各年度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监测项目中,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高,为99.27%;其次是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医疗器材,合格率分别为98.08%、96.53%、89.82%和88.55%,不同监测项目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性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专科医院合格率分别为96.45%、94.06%和9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芜湖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很大提高,但仍有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和监测工作,提高消毒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仝飞;王斐;安洲;叶炬;王毅;潘发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宣肺祛风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宣肺祛风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前胡、钩藤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中麻黄碱类成分含量,Supelco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 %磷酸水溶液(3∶97);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流速:1.0 mg·L-1.结果 前胡、 钩藤TLC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可作为定性鉴别;HPLC测定盐酸麻黄碱在 0.843 75~54.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Y=19.48X + 12.554,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 98.2%,RSD=2.4% (n=5);盐酸伪麻黄碱在0.781 25~50.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9.816X+12.468 (r2=0.999 9) ,平回收率均为 97.9%,RSD=1.7% (n=5).结论 TLC鉴别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凌晓颖;周琴妹;刘顺;管敏;邹凯平;陈晓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的关系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LVWM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诊行PCI治疗STEMI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102例,根据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再分为再通组(45例)和非再通组(57例),分别于病人入院时、PCI术后24 h、入院后1周测定其外周血BNP和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同时测定病人三个时间点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LVWMSI.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相应时间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影响因素,分析BNP与LVWMSI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诊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入院时再通组病人BNP和LVWMSI明显低于对照组,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CK、CK-MB、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在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及入院后1周再通组BNP[(5.014±1.843) ng·L-1、(4.621±1.137)ng·L-1]、CK[(1 912.35±468.32)U·L-1、(1 764.27±376.07) U·L-1]、CK-MB[(206.21±30.65)U·L-1、(191.23±24.09) U·L-1]、cTnI[(2.74±3.07)ng·L-1、(10.18±2.86)ng·L-1]和LVWMSI[(57.52±7.27)、(52.72±5.6)]均明显低于非再通组BNP[(5.732±1.207)ng·L-1、(5.462±1.329)ng·L-1],CK[(2 132.06±503.42)U·L-1、(1 924.37±426.68) U·L-1],CK-MB[(228.09±24.31)U·L-1、(213.45±23.17) U·L-1]、cTnI[(14.25±2.89)ng·L-1、(12.64±3.47) ng·L-1],LVWMSI[(63.49±6.87)、(56.17±6.14)];LVEF明显高于非再通组[(51.36±7.58)、(57.69±5.07)]/[(45.39±8.94)、(46.08±6.8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F、LVWMSI及CK、CK-MB、cTnI等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NP[(5.014±1.843) ng·L-1、(5.732±1.207) ng·L-1]和LVWMSI[(57.52±7.27)、(63.49±6.87)]在术后24 h水平高.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CK、CK-MB、cTnI、LVWMSI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外,BNP水平LVWMSI依然呈正相关(r=0.413,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NP (HR=1.550,P<0.05)和LVWMSI (HR=1.648,P<0.05)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生的风险显著相关.结论 STEMI病人急诊行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LVWMSI水平始终呈正相关,而且PCI治疗前两者已早于心肌损伤指标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两者均与病人术后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相关.

    作者:金小芹;高潮;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难治性鼻出血63例内镜下临床特点及对策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内镜下临床特点,为精准治疗鼻出血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鼻内镜术下止血的难治性鼻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病人内镜下主要出血部位和出血类型.结果 63例病人中男性42例,高血压病史39例,有27例出血位于下鼻道,14例位于鼻中隔,8例位于中鼻道,7例位于嗅裂区,5例位于鼻腔前上区,鼻咽腔及部位不明各1例;动脉瘤样出血51例,黏膜下型出血11例,不明类型1例. 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部位主要位于下鼻道、鼻中隔和嗅裂区.动脉瘤样型为鼻出血的主要类型,该类型较易止血.鼻内镜技术对岀血部位准确电凝,疗效好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郑玉美;冯益进;徐永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解毒方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TACE手术为治疗组,共32例;单纯TACE手术为对照组,共30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病人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随访两组病人2年,对病人半年、1年、2年生存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组32例病人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8.1%与对照组的56.7%比较,Uc=1.936,P=0.053;治疗组病人治疗后时间段的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WBC) 、T细胞亚群(CD4 /CD8、CD+4 、CD+3)、自然杀伤细胞(NK) 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1、2 年生存率分别为67.65%、36.74%,高于对照组的37.38%、10.10%,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解毒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改善生活质量、保护肝功能及延长病人者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TACE.

    作者:许军;施长杲;秦汉林;朱先海;谢韬;周磊;费一鹏;王伟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