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珏华
目的:调查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患者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苯溴马隆治疗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4年来该院治疗的19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84例非结核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84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样本血尿酸水平的差异;观察肺结核患者接受吡嗪酰胺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以及苯溴马隆干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人群入院时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 =0.280);入院时三组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 =0.041);197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0例初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对187例正常尿酸水平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治疗后140例(74.87%)患者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65,P <0.001);对其中血尿酸持续性增高的31例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后26例(83.87%)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1,P =0.0024)。结论肺结核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增高明显,但不影响多数患者继续治疗。对于持续性增高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
作者:杨江华;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该文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水平(WBC)及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能否作为评价 ACS 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及发生心脏终点事件(MACE)的预测指标,并判断其有无统计学意义,论证 WBC 及 NLR 究竟有无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37例 ACS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术(CAG)明确血管病变并植入支架1~3枚,患者出院后均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调脂类等药物,平均随访(6.32±1.21)个月,根据临床资料,比较心肌梗死(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之间 WBC、NLR 有无差异,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彩超提示室壁运动异常组与无室壁运动异常组之间 WBC、NLR 有无差异;分析 WBC、NLR 与 MI 标记物如肌钙蛋白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和血管造影结果有无相关性;再根据出院半年内发生 MACE 的有无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判断 WBC、NLR 与MACE 的发生有无相关性,且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MI 组的 WBC、NLR 明显高于 UAP 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WBC、NLR 与 cTnT、CK -MB、血管造影结果的相关性,证实 WBC 与 cTnT、CK -MB、血管造影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而 NLR 与cTnT、CK -MB 正相关,与血管造影结果无显著相关;而去除其他因素干扰,出院后半年内 MACE 阳性组的 WBC、NLR 亦明显高于阴性组,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BC、NLR 作为容易检测且价格便宜的炎性指标,对于 ACS 患者的危险分层有着重要的提示价值,为临床医生对于高危患者的识别提供依据;而其亦可作为判断 ACS 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为临床医生针对高危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王凯;胡广全;盛建龙;方玉;吴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 MCA 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 MCA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收缩期血管内径(Ds)、CCA 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并记录 CCA 及颈内动脉(ICA)斑块的回声强度、数目及斑块累及的血管数。结果脑梗死组 CTA 双侧 CCA -Ds、CCA -IM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脑梗死组双侧 MCA -RI、MCA -PI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 MCA 粥样硬化性狭窄。
作者:侍艳;张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 -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为 AMI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为 UAP 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为 SAP 组,同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 CAG 检查单支血管狭窄<50%或者无狭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 IL -18、MMP -9浓度,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 Fib 含量,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结果(1)AMI 组、UAP 组患者血清 IL -18、MMP -9、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血浆 Fib 较对照组、SAP 组明显增高(P <0.05)。相比 UAP组,AMI 组患者血清 IL -18、血浆 Fib 水平明显增高(P <0.05);(2)三支病变组血清 IL -18、MMP -9、血浆 Fib 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 <0.05),且双支病变组血浆 Fib 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3)极重度病变组血清 IL -18、MMP -9、血浆Fib 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P <0.05)。重度病变组血清 IL -18、MMP -9、血浆 Fib 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且血浆Fib 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P <0.05);(4)血清 IL -18、MMP -9、hs -CRP、血浆 Fib 与 Gensini 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 <0.01)。结论血清 IL -18、MMP -9、血浆 Fib 的增加与 ACS 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许涛;刘和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 -21)监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糖耐量受损患者85例和健康对照80例,收集所有入选对象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利用 ELISA 法对血浆中 FGF -21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 FGF -21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TG)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均高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 -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患者血浆 FGF -21水平和 FBG 水平均高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和对照组,且糖耐量受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 -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高于糖耐量异常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及所有研究对象血浆 FGF -21水平均与 TG 呈正相关(r =0.316和0.381,均 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 -ISI 和 HOMA -IR 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浆 FGF -2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 =0.294和0.366,r2=0.105,均 P <0.05),TG 和 HOMA -ISI 是影响所有研究对象血浆 FGF -2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 =0.483和0.352,r2=0.184,均 P <0.05)。结论FGF -21在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出现升高,且与 TG 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可能能预测糖尿病风险。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 EX527特异性下调胰腺癌细胞 PANC1中 SIRT1的去乙酰化活性,观察其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 EX527处理 PANC1细胞,下调 SIRT1乙酰化转移酶活性,通过 transwell 侵袭及划痕实验,观察 EX527对 PANC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应用 Western blot 方法观察其对侵袭转移相关因子 MMP -2和 MMP -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X527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去乙酰化转移酶活性,但对 SIRT1蛋白表达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经 EX527处理后的 PANC1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呈现明显抑制作用,且细胞 MMP -2和 MMP -9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EX527可以下调胰腺癌细胞 SIRT1去乙酰化活性,明显抑制胰腺癌 PANC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 MMP -2和 MMP -9表达相关。
作者:张秋莲;张晓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 GH 和组织 GHR 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 GH 水平(5.98±3.48)μg·L -1明显高于对照组(2.39±1.63)μg·L -1,并且 GH 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 TNM分期密切相关(P =0.017,P <0.001,P =0.005);其中血清实验组0+Ⅰ+Ⅱ/TNM分期 GH 水平(5.07±3.44)μg·L -1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2.39±1.63)μg·L -1;实验组组织 GHR 表达(79.2%)明显高于对照组(61.1%),并且 GHR 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 TNM分期密切相关(P =0.019,P =0.015,P =0.035)。结论GH -GHR 轴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有望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郑立平;钟征翔;王晓光;宋政炜;倪全法;费建国;姚元春;刘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鼻咽癌和26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MT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中MTSS1的阳性表达率为66.7%(40/60),低于慢性鼻咽炎中的92.3%(2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高于慢性鼻咽炎中的34.6%(9/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鼻咽癌中MTSS1和MMP-9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鼻咽癌中MTSS1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8,P<0.05)。结论MT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高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及转移方面可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蛋白的表达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转移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关键词:鼻咽癌;转移抑制基因1;基质金属蛋白酶-9;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陈应超;李泽文;周洁;肖兰;刘汉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白内障在全球致盲性疾病中始终占居首位,给全球带来了巨大负担。白内障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辐射、糖尿病等。临床上有些药物的使用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该文回顾了近年来一些药物性白内障的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与白内障相关的多种药物和其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以期望可以对临床医师和不同类型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姜波;吴章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别建立气相色谱法和旋光度测定法测定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的含量,并将两种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采用 DB -WAX (30 m ×0.25 mm ×0.25μm)色谱柱,柱温初始温度120℃,保持12 min;进样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汽化温度为250℃,流速为1.0 mL·min -1,按外标法计算结果;旋光度测定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结果气相色谱法测定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含量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500~1500 mg·L -1(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13%, RSD =0.34%(n =9);旋光法测定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含量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 1 0~30 g·L -1(r =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 =0.85%(n =9)。结论气相色谱法与旋光度法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均可用于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略优于旋光度测定法。
作者:刘俊丽;段松冷;曾蔚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泌尿外科收治的复杂性尿路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同期组42例、分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组采用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同期进行治疗肾结石。分期组先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7 d 后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记录三组患者取石情况及结石残留情况,并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分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同期组;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幅度高于同期组和分期组。三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在术前和术后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同期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88.1%,分期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92.9%,对照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76.7%。与对照组相比,同期组和分期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残留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期组相比,分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分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组,P<0.05,对照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同期组和分期组。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浩;陈松宁;杨水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骨关节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关节性病变。目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治疗方法仍存较多争议。该文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发病机制及透明质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详细全面阐述透明质酸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杨骁;周建林;彭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 EnCor 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患者的445个良性肿块运用 EnCor 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病例资料。结果445个肿块中433个完全切除,12个可见残留肿块,长径3~6 mm。32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320例患者中局部血肿发生 1 0例,发生率3.13%,3个月后复查均消失。320例患者术侧乳腺形态未见改变,皮肤切口处瘢痕隐蔽。结论EnCor 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的切除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在超声引导下可减少进针次数、减少组织损伤,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毕玉;姜凡;彭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30例患者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疗效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住院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尿管拔除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尿管拔除时间、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均优于传统腹腔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并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更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霞;丁萍;宋真;王敬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HD)的C肽、胰岛素水平与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完整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该院103例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8例临床资料,同时对HD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为A、B、C三组,对其血糖、胰岛素及C肽进行检测。结果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C肽在HD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而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及C肽两组间差异明显;按肝功能分级的HD的组间比较发现,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在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餐后2hC肽在B组、C组中较A组明显升高,而餐后2h胰岛素及餐后2hC肽在B组与C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的血糖较B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素抵抗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加剧,但也可能存在胰岛素相对缺乏。
作者:骆成林;马春涛;王少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月之汤饮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正常大鼠血栓抑制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月之汤饮低、中、高剂量(2.5、5.0、10.0 g·kg -1)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0.33 g·kg -1剂量灌服复方丹参片混悬液),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共7 d,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月之汤饮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正常大鼠同法给药,共7 d,手术测定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及抑制率影响,测定凝血时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月之汤饮5.0 g·kg -1剂量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 <0.05),月之汤饮2.5、5.0、10 g·kg -1剂量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 <0.05),月之汤饮2.5 g· kg -1剂量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5);月之汤饮5.0、10.0 g·kg -1剂量组的血栓干、湿重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 <0.05或 P <0.01)。月之汤饮2.5、5.0、10.0 g·kg -1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大鼠凝血时间(P <0.01),凝血时间分别为25.20、21.11、20.10 s。结论月之汤饮能够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参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钟宇富;刘国洪;杜英娟;林经翔;时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择期行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 =44)和丙泊酚组(n =41),麻醉诱导:七氟醚组所有患者吸入8%七氟醚,等意识丧失后,用0.2 mg·kg -1顺苯磺酸阿曲库胺和0.4μg·kg -1舒芬太尼静脉注射;丙泊酚组所有患者将1~2 mg·kg -1丙泊酚、0.2 mg·kg -1顺苯磺酸阿曲库胺和0.4μg·kg -1舒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维持:七氟醚组患者持续吸入2%~3%七氟醚,丙泊酚组患者将0.5~0.8 mg· kg -1·h -1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维持 BIS 值在40~60之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1 d(T2)、3 d(T3)和5 d(T4)时,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与 T0时相比,两组患者 T1~4时 ALT 升高, T1~3时 AST 升高,T2~4时 TBil 和 DBil 升高,T2时 ALB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患者 T2~4时 ALT、TBil和 DBil 均低于丙泊酚组,T2~3时 AST 低于丙泊酚组,T2时 ALB 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T0时相比,两组患者 T2~4时 Cystatin C 和24 h 尿微量白蛋白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患者 T2~4时 Cystatin C 和24 h 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丙泊酚复合麻醉,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更有利于减轻肝叶切除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小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过表达 SOCS2的 HMCs 细胞模型,检测各组 HMCs 中 JAK/STAT 信号通路的活性,观察 DN 炎性因子的表达,明确过表达 SOCS2对细胞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法使细胞模型中过表达 SOCS2,实验分为CG 组、CG +Ad -null 组、CG +Ad -SOCS2组、HG 组、HG +Ad -null 组、HG +Ad -SOCS2组。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模型中 JAK/STAT 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ELISA 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 IL -6、TNF -α的表达。结果与 CG 组相比,高糖诱导后的 HG 组、HG +Ad -null 组、HG +Ad -SOCS2组中 p -JAK2、P -STAT3、IL -6、TNF -α的表达量均升高(P <0.01);与 HG 组相比,HG +Ad -SOCS2组中这些指标均显著下降(P <0.01),而 HG +Ad -null 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SOCS2通过抑制 JAK/STAT 信号通路来降低细胞模型中炎性因子 IL -6、TNF -α的表达。
作者:周月宏;田坚;沈静雪;赵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状况,评估营养支持的使用合理性。方法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以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为对象,以 NRS 2002为工具,采用连续抽样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有效调查人数为1162例,营养不足者146例,占12.6%,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35.7%。各病种人群中存在营养风险者比例如下:结肠癌44.0%、胃癌40.0%、直肠癌33.3%、食道癌和肝癌分别为36.0%和33.0%。共453例(38.9%)接受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297例(71.6%),无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156例(20.9%)。结论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并且临床应用营养支持尚有不合理之处。
作者: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GLD(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与 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一线治疗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4月诊治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患者35例。17例采用 GLD 方案,18例采用 CHOP 方案。对比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GLD 组与 CHOP 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64.7%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NK/T 细胞淋巴瘤亚型的 ORR 分别为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LD 组与 CHOP 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2月 vs 4月)及2年生存率(73.2% vs 36.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LD 方案治疗外周 T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与 CHOP 方案相似(NK/T 细胞亚型疗效优于 CHOP 方案),远期疗效优于 CHOP 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是值得推广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张腾腾;顾康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