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雪武;王卫友;杨益民

关键词:骨关节炎, 糖尿病, 玻璃酸钠, 曲安奈德, 血糖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血糖变化。方法4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曲安奈德(第1周),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每周一次,5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停药4周膝关节症状的改善及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停药4周Lequesne 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 <0.05);两组间停药4周 Lequesne 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停药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两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第4天、第5天血糖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更优于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而无血糖明显升高造成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对于直径≤2.5 cm 肾下盏结石的佳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该科收治的单侧肾下盏结石81例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的患者为33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患者为4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RIRS 组患者的结石直径为(18.9±3.4)mm,PCNL 组患者的结石直径为(19.1±3.2)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IRS 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2例,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PCNL 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7例,术中术后明显出血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一期清石率 PCNL 组为86.0%,RIRS 组为8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NL 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6.9±8.9)g·L -1,RIRS 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4.7±1.6) g·L -1,手术时间分别为(94.0±17.1)、(117.9±25.1)min,住院天数分别为(9.6±2.4)d、(6.3±1.4)d,住院费用分别为(20214±3436.2)、(16414±2572.6)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直径≤2.5 cm 的肾脏下盏结石,RIRS 与 PCNL 疗效相近,而 RIRS 具有创伤小、住院天数少、并发症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仰光;诸禹平;肖峻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比值对大肠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白细胞/血小板(WBC /PLT)比值对大肠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年龄≥18岁的大肠杆菌感染血流感染等(BSI)患者75例。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64例)以及治疗失败组(11例)。收集临床考虑血流感染及经治疗结束时外周血常规样本,统计 WBC、PLT 以及 WBC /PLT 比值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 Fisher 确切概率法等方法,评估各项指标在不同预后中有无统计学差别。结果好转组和失败组的 WBC 在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预后组的 PLT、WBC /PLT 比值在治疗前后数据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动态监测 PLT、WBC /PLT 比值在对大肠杆菌血流感染的预后预测研究具有意义。

    作者:董琳;桂淑玉;杨庆斌;吴桂平;程志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维吾尔药铁力木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铁力木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 Vc 为对照,通过测定铁力木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沸程60~90℃)、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各萃取物对 Fe3+的还原能力、对 DPPH 自由基(DPP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铁力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铁力木各部位对 Fe3+均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对DPPH·及 O·-2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作用均弱于 VC。其中水层及正丁醇层对 Fe3+的还原能力较强,而其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还原能力较弱;水层和水提取物对 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石油醚层及水提取物清除 O·-2的作用较强。结论铁力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马俊鹏;王新玲;李芸;胡君萍;王小青;丁燕楠;王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药用植物中鲨烯环氧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鲨烯环氧酶(SE)存在于内质网的微粒体中,在鲨烯转变为环氧化鲨烯的生物过程中作为生物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而环氧化鲨烯是从鲨烯生成环阿屯醇、香树素、羊毛甾醇等的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SE 的活性决定了环氧化鲨烯的生物合成的效率,继而,以环氧化鲨烯作为前体的各类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甾醇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也随之受其影响,后续产物的产量取决于它的含量和活性。因此 SE 被认为是甾体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控酶,已在多种植物中克隆出并进行了初步功能鉴定。该文概述几个重要药用植物的 SE 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为从其他药用植物中克隆 SE 基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及方法思路。

    作者:许燕;赵爽;邸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和派丽奥在中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中的短期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凝胶和派丽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中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中的短期效果。方法共纳入80例诊断为中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派丽奥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凝胶联合派丽奥交替使用,比较两组疗效,留取唾液检测口腔内牙周致病菌,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D、BI、AL 下降越明显(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LP 活性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更明显(P <0.05)。组间比较: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 PD、BI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 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g),核梭杆菌(Fn),福塞氏类杆菌(Bf),伴放线放线杆菌(A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 ALP 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凝胶联合派丽奥治疗中重度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牙周指标,且降低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祖印;苏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体温与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的变化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体温与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的变化。方法43例 ASA 1~2级,分为吸烟组(n =22)与对照组(n =21组)。麻醉诱导: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异氟烷、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呼吸机行间歇正压肺通气(IPPV)。记录麻醉诱导前(T0)至诱导后180 min(T180)内的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与否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和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 >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食道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食道温、平均皮肤温度、食道—皮肤温度差和前臂—指尖温度差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变化与时间之间均无交互作用(P >0.05),而前臂—指尖温度差随着麻醉时间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且吸烟组的食道皮肤温度差在 T30、T60、T120、T150及 T180值均低于对照组,吸烟组的前臂—指尖温度差在 T120、T150以及 T180的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收缩阈值及其增益: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分别为(35.48±0.18)、(34.89±0.20)℃,吸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与吸烟组血管收缩阈值的增益分别为(6.57±2.31)、(6.83±1.6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吸烟病人核心温及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阈值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与长期吸烟致体温调节中枢受体与神经递质改变、周围血管功能障碍及压力感受器受损等有关。吸烟病人全身麻醉时更应加强体温管理。

    作者:刘勇;王朝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白细胞介素-17(IL -17)是新近发现的白介素成员,是 Th17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其在 RA 中有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 RA 的滑膜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在 RA 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干预 IL -17成为治疗 RA 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 IL -17靶向治疗药物、传统抗风湿药、中医中药对 IL -17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就 IL -17在 RA 发病及针对 IL -17治疗 RA 的相关研究进展简单综述如下。

    作者:张玉萍;姚茹冰;赵智明;蔡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 =52)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 =52)采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4 d 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 <0.05),而 ALD 评分明显增加(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 <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林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在小儿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该院接收的上肢手术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 组实施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B 组应用超声,C 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观察对比三组患儿臂丛神经的阻滞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 组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与 B、C 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成功率为96.67%,与 B 组的80.00%以及 C 组的76.67%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儿中喉返神经阻滞1例,霍纳氏综合征2例,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 B 组的30.00%与 C 组的33.3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单用超声引导与单用神经刺激仪,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麻醉的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完成时间、延长镇痛时间、且麻醉的用药剂量较小,对患儿术后麻醉苏醒十分有益。

    作者:麻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4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血糖变化。方法40例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曲安奈德(第1周),对照组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每周一次,5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停药4周膝关节症状的改善及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停药4周Lequesne 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 <0.05);两组间停药4周 Lequesne 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停药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两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第4天、第5天血糖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膝骨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更优于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而无血糖明显升高造成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雪武;王卫友;杨益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三甲医院2012-2014年麻醉药品的使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2012—2014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 HIS 系统提取收集2012—2014年度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各麻醉药品的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序值比等。结果该院麻醉药品销售额逐年上升,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注射液上升快,且序值比接近于1.00。结论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凡小燕;张燕娜;范鲁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避免严重 ADR 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依替米星”及其商品名称为题名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15年收录的有关硫酸依替米星引起 ADR 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 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 ADR 文献20篇,共20例。ADR 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多(30.00%);用药在30 min 内发生 ADR(65.00%),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72.73%)、泌尿系统损害(18.18%),临床主要表现形式为神经肌肉阻滞(36.36%)、过敏反应(31.82%)、肾功能异常(18.18%)。85.00%的患者痊愈,15.00%患者缓解。结论临床应警惕硫酸依替米星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和肾功能异常,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徐学君;程幼苗;徐德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髋臼横断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臼顶接触性研究

    目的:探究髋臼横断骨折四种内固定方式的臼顶接触性变化。方法采用成人男性半骨盆标本制作髋臼横断骨折模型16个,随机分成四组,予以 A 组:前柱重建接骨板,B 组:前柱锁定接骨板,C 组:骨盆缘下重建接骨板,D 组:骨盆缘下锁定接骨板。通过垂直加载至生理体质量600 N,维持1 min,用双页型压敏片依次测量完整髋臼 I 组和 A、B、C、D 四组的臼顶接触特性变化。结果生理体质量600N 下,A、B、C、D 组内固定后接触特性均不能恢复至正常,与 I 组比较,负重面积,接触压强及峰值压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 A、B、C、D 组之间比较,接触特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并且接触特性依次增强。结论在生理体重600N 下,对髋臼横断骨折予以四种不同内固定,接触特性均不能恢复至正常,且骨盆缘下接骨板优于前柱接骨板,能增加臼顶负重面积,降低臼顶平均压强及峰值压强,同时锁定接骨板的接触特性强于重建接骨板。

    作者:高烁;王雷;吴啸波;何全杰;徐凤松;刘弘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 测定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注射用奥沙利铂含量及有关物质的 HPLC 方法。方法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作为填充剂 Zorbax Rx -C18(4.6 mm ×250 mm)5μm,以磷酸溶液(取10%磷酸溶液0.6 mL,加水稀释至1000 mL,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磷酸调节 pH 值至3.0)—乙腈=99∶1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 -1,检测波长209 nm,进样量20μL。结果奥沙利铂在6~16×10-3 g·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2%,回收率为100.55%(RSD =0.46%),测定样品含量为99.8%,有关物质均小于0.5%。结论该方法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作者:陈传喜;杨志勇;袁红;王继平;王大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绝经女性胱抑素 C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85例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女性被纳入研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ysC 水平,从冠心病病情程度、病变支数和 Gensini 评分3方面探讨绝经女性血清 CysC 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1)病变组血清 CysC 水平高于对照组;(2)随着血清 CysC 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逐渐加重,病变支数和 Gensini 评分逐渐增加;(3)血清 Cys C 水平与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 =0.643,P <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HDL 等因素之后,CysC 与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β=0.266,P <0.05)仍然独立相关。结论在绝经女性中,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 水平升高,随着血清 CysC 升高,患者病情程度、冠脉病变程度也更加严重。

    作者:任朋;许邦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方法和疗效,分析与其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相关的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2例毒蛇咬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第5天复查的肝酶、心肌酶、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情况分为治愈组(151例)、好转组(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第5天,232例住院患者的肝酶、心肌酶、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明显下降,没有患者遗留有器官功能障碍。与治愈组患者比较,好转组患者入院24 h 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总胆红素(TIBL)、白细胞计数(WBC)(P <0.05)增高明显;进一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U·L -1)、肌酸激酶同工酶(>24 U·L -1)升高是影响毒蛇咬伤患者疗程及疗效的独立预报因子(均 P <0.05)。结论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可作为临床预判毒蛇咬伤患者病情轻重及疗程长短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刘莎;韩宁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法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采用 Mtwo 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探讨一次法和多次法用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0例在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于该院的牙髓炎或牙髓坏死的患者,共40例患牙。将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数据,采用统计软件 SPSS18.0的 t 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间疼痛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换牙疼痛分级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63);观察组患者(18.7%)与对照组患者(12.5%)术后疼痛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88);单根管2例(14.3%)和多根管4例(15.4%)牙术后疼痛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926)。结论采用 Mtwo 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情况并无显著性,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但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比多次完成根管治疗更加节省诊疗时间,临床效率比较高。

    作者:蒲兆雷;邢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替洛尔与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阿替洛尔与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方法纳入123例患儿,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其中阿替洛尔组63例,普萘洛尔组60例。初始治疗后2、4周,每月随访一次至半年。结果阿替洛尔组治疗反应率为53.9%,普萘洛尔组为60%,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68)。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阿替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安全有效,疗效不劣于普萘洛尔。

    作者:王冠杰;赵娅娟;李东繁;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尿路造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 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 -A)、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012年10月—2015年8月在该科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腹壁尿路造口的4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尿路造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中等水平,得分为(110.43±11.05)分;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为(76.67±17.28)分。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正确评估尿路造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金宗兰;丁萍;陈萍萍;杨巧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瘤变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的94例 CIN 及早期宫颈癌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种方法的病理结果。结果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比较相符合的65例(69.15%),加重的15例(15.96%),其中包括早期宫颈癌1例(1.06%),减轻的14例(14.89%),早期宫颈癌漏诊1例。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前及术后病理有差异,其应用于 CIN 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可弥补阴道镜多点活检的不足。

    作者:曹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