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杜临安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收集SAH(90例)与配对的健康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数据,并进行比较。将SAH患者分CVS组(32例)和非CVS组(58例),对两组间的血清25-羟维生素D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VS的危险因素。结果 SAH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4.7±10.1)μg·L-1,明显低于健康人群(37.4±9.9)μg·L-1(t=-8.472,P<0.001)。在SAH患者中,CVS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0.6±9.4)μg·L-1,明显低于非CVS组(27.0±9.9)μg·L-1(P=0.004)。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是CVS的保护因素(OR:0.921,95% CI:0.866~0.980)。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SAH和CVS患者是低的,25-羟维生素D可能是CVS的保护因素。
作者:黄永鹏;伍增龙;庞荣锋;马俊;范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出自溶性微针的处方工艺,并考察所制备的微针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穿刺试验考察其机械性能,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自溶性微针预处理皮肤,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其佳处方为:基质材料硫酸软骨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按照1∶1的比例混合,加入重量比60%的水;所制得的微针针形完整、机械强度良好,能够很好的穿刺铝箔和大鼠皮肤;体外透皮实验显示,自溶性微针使得盐酸青藤碱凝胶的累积渗透量增加了3.62倍。结论优选的自溶性微针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凝胶的透皮性能,为载药微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星星;曹英骥;桂双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CHD)严重程度及炎症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RDW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因胸痛、胸闷在该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3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CHD)组(n=66)和对照组(n=64)。选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探讨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Gensini积分、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RDW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探讨RDW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RDW水平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95.0% CI:1.093~2.325);(2)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显示RDW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r=0.372,P<0.001),RDW与炎症性指标Hs-CRP、WBC也存在正相关性(r=0.396(P<0.001)、r=0.199(P=0.023<0.05);(3)根据绘制的ROC曲线, RDW预测冠心病界点值为13.8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95%CI 0.610~0.789,P<0.050),诊断的特异性为79.7%,敏感度为51.5%。结论 RDW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RDW可能与冠脉病变中的炎症指标WBC、Hs-CRP有关;RDW>13.85%可以为作为诊断冠心病的界定指标。
作者:陈敏;许邦龙;吴继雄;王晓晨;胡广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硬膜外腔输注神经妥乐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消炎镇痛药组)40例与B组(消炎镇痛药复合神经妥乐平组)40例,均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A组药物配方:2%盐酸利多卡因5 mL +地塞米松1 mg+0.9%生理盐水共20 mL。B组药物配方:2%盐酸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1 mg+神经妥乐平7.2 U+0.9%生理盐水共20 mL。两组均用微量泵硬膜外腔给药,流速为10 mL·h-1,每日1次,连续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入院时、硬膜外腔给药结束后(即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疼痛、麻木变化情况,并采用MacNab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麻木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 B 组较 A 组显著性降低(P<0.05)。B 组有效率高于 A 组(P<0.05)。结论硬膜外腔输注消炎镇痛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缓解疼痛、麻木效果,复合应用神经妥乐平效果更明显,且使用安全。
作者:赵家贵;郭燕;朱本藩;陈家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旨在掌握安徽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查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方法采取现场检查配合书面汇总的形式。结果无菌检查实验室实际运行中在菌种及培养基的管理、设施设备验证、无菌试验复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多数被调研的企业基本能够按照药品GMP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无菌药品进行无菌检查。
作者:胡士高;罗京京;窦颖辉;杨士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归时间、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活性药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和机械通气停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除体温外其他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腺肽运用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熊锋;朱志德;刘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阿奇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柱(4.6 mm ×250 mm,5μm),以0.1 mol·L-1乙酸铵(用氨水调节pH值至8.6)—乙腈—甲醇(50∶3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8 nm,柱温60℃。结果阿奇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0~2000 mg·L-1,r=0.9998,平均回收率98.8%,RSD=0.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更适于控制注射用阿奇霉素的质量。
作者:李传响;汪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三种下鼻甲成形术的应用治疗效果,根据个性化特点,选择合适的下鼻甲手术处理方式。方法130例确诊的慢性鼻炎患者,其中女性88例,男性42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2.1岁。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直视下,根据临床症状和鼻窦CT检查的不同,分别对确诊患者进行了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并对三种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不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经3~6个月随访观察,所有患者鼻塞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显效117例(90%),有效13例(10%),无效0例。术后创面光滑平整,无结痂和黏连,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种术式的下鼻甲成形术均是治疗慢性鼻炎的有效方法。这三种下鼻甲成形术均具有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更加符合鼻腔生理功能。
作者:刘斌;胡国勤;刘诗敏;王琴;孙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3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共发生术后并发症55例,总发生率为17.19%,其中肺部感染与切口感染、裂开及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2)合并症≥3种、BMI>25 kg· m-2、即刻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200 mL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合并症<3种、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择期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200 mL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分期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A期、B 期、C期、D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Dukes分期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Dukes分期是关键影响因素。
作者:张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骨科的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骨科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效率,骨科临床教师一直致力于探索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出现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文将分组教学灵活地运用到骨科教学上,以提高骨科教学的课堂效率。
作者:钱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寻找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4月该院共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2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17例患者在终止妊娠前经阴道彩超诊断为CSP,分别通过超声引导下清宫、甲氨蝶呤肌注或局部注射,再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及开腹子宫局部病灶切除等治疗方法,无1例子宫切除;误诊的4例经手术或宫腔镜诊断,给予急诊手术、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及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全身化疗治疗,有1例子宫切除,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CSP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早期不易诊断,B超检查可能是CSP早期诊断的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不必要的子宫切除。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恐怖、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该院治疗4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流式细胞技术对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等方面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D+4,CD+4/CD+8较化疗前升高(P<0105),而CD+19,CD+16CD+56下降(P<0.05)。观察组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还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菁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药在认识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有整体性、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多层次的综合调节优势。该文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研究的进展,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现状及今后研究发展的方法。
作者:张癑;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近红外漫反射光纤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黑果小檗皮产地及真伪进行鉴别。方法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模型来鉴别黑果小檗皮。结果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将收集到的39份黑果小檗皮样本分为3大产区,所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对其余14份预测集样本进行鉴别,分析结果与实际所属基本一致。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黑果小檗皮进行产地及真伪鉴别可行(P<0.05)。结论该模型鉴定黑果小檗皮快速、准确可靠、测量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无需预处理且分析过程不破坏样品。
作者:王庆振;李莉;孙颖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要求分娩镇痛5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采取镇痛措施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镇痛效果、产程、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无统计学意义,但镇痛组活跃期相对对照组缩短,疼痛明显减轻,缩宫素使用率增加,剖宫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能加速活跃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轻产妇痛苦,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杜媛媛;张莉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19家药品生产企业间的实验比对,考察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检验记录的原始性,初步探讨药品生产企业检验能力评估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稳健统计法处理样本检验数据,并参照相关标准评价检验原始记录,综合评估分析药品生产企业检验能力。结果与结论药品生产企业检验能力评估分析方法全面、准确、可靠;方便、易行。
作者:刘业飞;郑正;陈扣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开展对肾功能不全重症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服务。方法以1例重症肺炎的诊治过程为例,临床药师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通过查房和会诊讨论,参与临床医师药物治疗方案的共同制定,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对患者进行具体化药学服务和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刘猛;高家荣;乐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水平的检测差异。方法选择20例从2007—2008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血清及肝组织进行实验分析,另取2份不含HBV感染的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作阴性对照组。将其中经或未经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处理的样本分别使用HBVc-ccDNA跨单缺口PCR和跨双缺口PCR检测。分析TaqMan探针跨单缺口PCR测定HBVcccDNA的结果,对比跨单、双缺口PCR测定结果以及不同荧光定量PCR的测定结果。分析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与HBVcccDNA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血清及肝组织经过DNase消化后的有关拷贝数显著低于未消化者。血清和肝组织跨双缺口PCR测定结果较跨单缺口PCR测定结果均显著降低。血清中的HBVDNA及cccDNA实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在肝组织中的测定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对照组经四种荧光定量PCR检测后均呈阴性。20例E抗原呈阳性的乙肝病人,其机体病毒载量总体趋势为血清HBVDNA的载量较肝组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DNase 可有效减少 HBVcccDNA 在检测过程中的假阳性情况,经DNase处理后的跨双缺口PCR检测特异性高。同时,血清中基本不含cccDNA。
作者:肖春花;张春兰;陈伟烈;魏绍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治疗牙周炎和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治疗牙周炎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择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该院接诊的牙周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CLA治疗;而对照组30例则使用MNZ进行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牙周炎根除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通过患者症状变化来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开始前,两组患者的BI (出血指数)、PD (牙周探诊深度)、AL (附着散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的BI、PD、AL均低于基线水平,同时观察组的的BI、PD、AL值也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综合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7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轻度头晕,对照组有6例患者恶心、呕吐。结论 CLA治疗牙周炎的效果较MNZ的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臧晓霞;朱晓茹;刘冰;黄粉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与临床指标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61例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59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将RA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RA组患者L2-4、Ward区、前壁、大转子骨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HAQ、AKP以及激素使用例数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握力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握力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影响RA患者发生骨折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对照,而高龄、握力低和激素使用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红;陶丽红;钱科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