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熊锋;朱志德;刘文德

关键词:胸腺肽, 重症肺炎, 脓毒血症,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归时间、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活性药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和机械通气停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除体温外其他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腺肽运用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紫花地丁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紫花地丁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芸香糖苷(2)、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苷(3)、6,7-二羟基香豆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6)、柚皮素(7)、木犀草素(8)。结论化合物1、3和6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柳航;胡巍;方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与临床指标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与临床指标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61例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59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将RA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RA组患者L2-4、Ward区、前壁、大转子骨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HAQ、AKP以及激素使用例数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握力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握力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影响RA患者发生骨折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对照,而高龄、握力低和激素使用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红;陶丽红;钱科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归时间、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活性药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和机械通气停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除体温外其他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腺肽运用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熊锋;朱志德;刘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茶多酚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足爪组织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Ⅱ型胶原乳化剂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对照组(2 mg·kg-1·d-1)和茶多酚治疗组(200 mg·kg-1·d-1),采用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法(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记录大鼠足趾体积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PGE2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足爪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P<0.05),大鼠血清IL-Iβ、PEG2水平明显降低(P<0.05),足爪组织细胞中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茶多酚对CIA大鼠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IL-1β、PEG2,下调MMP-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永顺;李静;蒋建平;梁建梅;贾晓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靶向survivin的shRNA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的RNAi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分为3组,不转染的定为空白对比组,转染NC-GFP-LV的定为阴性对比组,转染survivin-RNAi-LV的定为阳性观察组,将其经慢病毒载体进行转染并观察效果,对 surviv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实时定量PCR检测survivin-mRNA的表达。结果survivin-siRNA慢病毒载体得到成功设计与构建,经转染3 d,转染率>80%,转染survivin-siRNA的阳性观察组survivin-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比组(P<0.05),其中阳性观察组survivin-mRNA的表达抑制率达59.82%;阳性观察组sur-vivin-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比组(P<0.05)。结论靶向survivin的shRNA可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survivin基因的表达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徐薇;杨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引产方法在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引产方法在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该院接诊的120例中晚期妊娠的瘢痕子宫的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卡孕栓组、利凡诺组、冰水囊组三组。三组患者分别在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配伍使用卡孕栓、利凡诺及冰水囊进行引产。比较三组产妇的产程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引产后,发现卡孕栓组产妇的药物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引产总时间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宫颈成熟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产后总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对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产妇实施引产,效果良好。

    作者:张小燕;宋青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3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共发生术后并发症55例,总发生率为17.19%,其中肺部感染与切口感染、裂开及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2)合并症≥3种、BMI>25 kg· m-2、即刻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200 mL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合并症<3种、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择期手术、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200 mL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分期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A期、B 期、C期、D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Dukes分期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Dukes分期是关键影响因素。

    作者:张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化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生化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n=80)、非增殖期DR组(n=97)和增殖期DR组(n=29)三组,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指标等。结果与无DR组相比,非增殖期DR组与增殖期DR组患者高血压病程较长、糖尿病病程较长、血脂蛋白a较高,增殖期DR组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较高(P<0.05);与非增殖期DR组相比,增殖期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血脂蛋白a、Cr、BUN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脂蛋白a(OR=1.014,95%CI=1.004~1.024)、糖尿病病程(OR=1.306,95%CI=1.179~1.446)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论生化检测指标脂蛋白a和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对其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唐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NSURE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INSURE技术(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7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36例患儿采用INSURE技术治疗呼吸窘迫。对照组36例患儿采用常频通气(CMV)。比较两组患儿在呼吸功能、用氧时间上机后合并症及转归的情况。结果治疗后48 h 实验组患儿氧合指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儿氧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发生气胸、颅内出血、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INSURE 技术能够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呼吸氧合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缩短了用氧时间,较CMV效果更好。

    作者:李毅;贺元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安徽医药》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查实验室调研报告分析

    目的:旨在掌握安徽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查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方法采取现场检查配合书面汇总的形式。结果无菌检查实验室实际运行中在菌种及培养基的管理、设施设备验证、无菌试验复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多数被调研的企业基本能够按照药品GMP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无菌药品进行无菌检查。

    作者:胡士高;罗京京;窦颖辉;杨士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经典1型糖尿病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 DM)与经典1型糖尿病(T1 DM)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分泌科2008年12月—2014年8月间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暴发型1型糖尿病患者9例(FT1DM组)和初诊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3例(T1 DM组)的临床特征,包括起病时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流感样症状、妊娠人数、腹痛、入院时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肌酐、血钾、动脉血pH、白细胞计数等,并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年龄较大,起病时间明显缩短,入院时血糖更高,糖化血红蛋白较低,胰岛功能更差,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妊娠期女性更多(P<0.05);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患者较经典1型糖尿病组患者入院时肌酐及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血钠水平降低,酸中毒明显(均P<0.05或P<0.01)。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更急,代谢紊乱更严重,熟悉其临床特征有利于早期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唐林海;钟兴;杜益君;潘天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瑞匹坦中同分异构体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瑞匹坦的同分异构体。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aters XBridgeTM Shield RP18(250 mm ×4.6 mm,5μm),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阿瑞匹坦的几个同分异构体均能很好的分离。结论该方法分离阿瑞匹坦的手性同分异构体的杂质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

    作者:邹贤将;张文建;廖结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国医药制造业大型企业R & D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关系的协整分析

    目的:得到我国医药制造业大型企业R&D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为政府及相关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协整理论,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7.2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医药制造业大型企业R&D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误差修正作用,且经济产出是R&D资金投入的格兰杰原因。结论我国医药制造业大型企业应保持R&D资金不断投入,努力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R&D资金的投入强度,增强资金管理以提高资金利用率。

    作者:刘强;王素;陈玉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穴位埋线合并补中益气汤对肛肠术后肛门坠胀的预防性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合并补中益气汤对肛肠术后肛门坠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肛肠病手术住院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前穴位埋线治疗加补中益气汤预防性治疗。结果观察组23例中,出现症状2例,无症状21例;对照组23例中,出现症状4例,无症状19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0%,对照组为82.61%,观察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合并补中益气汤对肛肠术后肛门坠胀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灿省;解伟华;石健;王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例重症肺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开展对肾功能不全重症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服务。方法以1例重症肺炎的诊治过程为例,临床药师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通过查房和会诊讨论,参与临床医师药物治疗方案的共同制定,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对患者进行具体化药学服务和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刘猛;高家荣;乐文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与单纯咪唑安定在慢诱导气管插管时对镇静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与单纯咪唑安定在慢诱导气管插管时对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咪唑安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其对镇静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和T3时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的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和T3时刻研究组患者对侵入性操作反应程度相对于对照组反应轻(均P<0.05),表现更为舒适。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较单用咪唑安定耐受性更佳,更适合于慢诱导气管插管。

    作者:郑吉卫;朱琼;柳德洪;别世杰;亢留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起搏器术后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病态窦房结患者起搏器术后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患者115例,分为他汀组(90例)及对照组(25例)。他汀组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根据服用他汀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每晚20 mg,30例),B组(每晚40 mg,30例)及C组(每晚80 mg,30例)。于术后1年程控起搏器,调出有关阵发性房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后,他汀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及房颤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减少阵发性房颤发生,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石增刚;胡茜;张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采用封闭式分段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3~1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平均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水肿和肛门狭窄等近期效果均明显好转(P<0.05或<0.01)。结论环状混合痔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奎;朱竞;张承岳;吕文辉;彭西兰;叶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冠心病及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CHD)严重程度及炎症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RDW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因胸痛、胸闷在该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3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CHD)组(n=66)和对照组(n=64)。选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探讨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Gensini积分、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RDW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探讨RDW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RDW水平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95.0% CI:1.093~2.325);(2)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显示RDW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r=0.372,P<0.001),RDW与炎症性指标Hs-CRP、WBC也存在正相关性(r=0.396(P<0.001)、r=0.199(P=0.023<0.05);(3)根据绘制的ROC曲线, RDW预测冠心病界点值为13.8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95%CI 0.610~0.789,P<0.050),诊断的特异性为79.7%,敏感度为51.5%。结论 RDW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RDW可能与冠脉病变中的炎症指标WBC、Hs-CRP有关;RDW>13.85%可以为作为诊断冠心病的界定指标。

    作者:陈敏;许邦龙;吴继雄;王晓晨;胡广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