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近红外漫反射光纤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黑果小檗皮产地及真伪进行鉴别。方法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模型来鉴别黑果小檗皮。结果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将收集到的39份黑果小檗皮样本分为3大产区,所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对其余14份预测集样本进行鉴别,分析结果与实际所属基本一致。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黑果小檗皮进行产地及真伪鉴别可行(P<0.05)。结论该模型鉴定黑果小檗皮快速、准确可靠、测量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无需预处理且分析过程不破坏样品。
作者:王庆振;李莉;孙颖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金纳米颗粒包覆的介孔硅二氧化硅(MSN@Au)的制备方法,合成后的MSN@Au纳米材料具有光热抗肿瘤作用。方法以材料对卵巢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自制的纳米材料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合成的MSN纳米颗粒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均匀吸附金纳米颗粒后的材料利用808 nm NIR照射3 min后,癌细胞存活率只有50%以下。结论制备出的MSN@Au纳米材料,利用NIR照射后,能在肿瘤细胞局部产热,杀伤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热疗作用。
作者:金勤玉;徐维平;吴亚东;董良;高怀岭;潘钊;徐婷娟;杨东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即肥胖及超体质量对肺炎儿童住院时间和总病程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70例2~9岁普通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儿童组(2~5岁)和高年龄儿童组(6~9岁),将每组肥胖及超体质量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总病程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学等指标与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分别进行对比。结果2~9岁肥胖及超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和总病程较正常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均延长1~1.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年龄组,肥胖、超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学指标及反复肺炎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年龄组,肥胖、超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及超体质量肺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CD4+T、CD4+T/CD8+T )及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均较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明显下降(P<0.05),且肥胖及超体质量儿童更易患反复肺炎(P<0.05)。结论2~9岁肥胖及超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和总病程较正常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更长;在6~9岁年龄组可能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但在低年龄儿童组并未提示。
作者:锐光;黄碧梅;刘新华;周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鼠的镇痛及镇静效果。方法选取ICR品系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n=10),10μg· kg-1右美托咪定组(DEX组)、0.3 mg· kg-1地佐辛组(D1组)、1.0 mg· kg-1地佐辛组(D2组)、3.0 mg· kg-1地佐辛组(D3组)以及10μg · kg-1右美托咪定分别复合0.3,1.0,3.0 mg· kg-1地佐辛(C1组、C2组、C3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腹腔注射各组药物15 min后,先采用热板实验观察镇痛效果,继而应用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记录小鼠的活动轨迹,根据小鼠用药后1 h的总路程推断其镇静程度。结果(1)热板实验:与NS组相比,DEX、D1组给药后热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组热痛阈均高于NS组(P<0.05);复合组热痛阈明显高于单用相应剂量地佐辛及DEX组(P<0.05)。(2)旷场试验:与NS组相比,单用地佐辛各组小鼠总路程无明显差异(P>0.05),DEX组明显短于NS组(P<0.05);复合组明显短于NS组(P<0.05),而与DE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相应剂量的地佐辛相比,总路程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镇痛效果增加,而镇静效果不叠加。
作者:刘兴慧;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47例肝血管瘤患者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47例肝血管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成功率100%,术后出现疼痛、发热、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伤,通过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均明显好转。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细致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曼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住院时间、出血量、再出血率指标,应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总出血量及再出血的发生率三个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观察组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在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维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敏;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设计与合成以去甲斑蝥素为骨架的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方法利用拼合原理,将去甲斑蝥素的活性结构片段,引入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中,探索性设计并合成了2个未经报道的全新化合物。结果目标化合物为全新未报道化合物,结构经质谱、氢谱和碳谱确认。结论设计思想合理,合成方法温和,简便,适合该类化合物的合成。
作者:张艳春;李家明;王杰;王刚;张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INSURE技术(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7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36例患儿采用INSURE技术治疗呼吸窘迫。对照组36例患儿采用常频通气(CMV)。比较两组患儿在呼吸功能、用氧时间上机后合并症及转归的情况。结果治疗后48 h 实验组患儿氧合指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儿氧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发生气胸、颅内出血、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INSURE 技术能够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呼吸氧合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缩短了用氧时间,较CMV效果更好。
作者:李毅;贺元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冠心Ⅴ号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冠心Ⅴ号颗粒的醇水双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制粒工艺研究。结果该颗粒的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75%乙醇,回流2 h,佳水提工艺为加6倍量水,煎煮1.5 h,煎煮2次。稠膏与糊精按1∶3混合,润湿剂为90%乙醇。结论优选的冠心Ⅴ号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夏崇才;周芙琼;顾宁;高运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恐怖、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该院治疗4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流式细胞技术对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等方面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D+4,CD+4/CD+8较化疗前升高(P<0105),而CD+19,CD+16CD+56下降(P<0.05)。观察组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还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菁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结果纳入12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含量所占的比重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WMD =-0.02,95%CI[-0.07,0.02],P=0.27;WMD =0.02,95%CI [0.03,0.08],P=0.41;WMD =-0.03,95%CI[-0.19,0.14],P=0.74),但CD4+/CD8+比值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中较健康组有明显增高(WMD =0.81,95%CI[0.74,0.89],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失衡可能是RA的发病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机制。
作者:胡艳婷;丁宁;范大志;刘丽;蔡国旗;徐胜前;邹延峰;潘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介绍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1 g)存在可见异物的现状与原因浅析。方法利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1 g)存在可见异物不合格的现状,原因为该品种的处方设计存在缺陷,所含葡萄糖酸钙的量超出了葡萄糖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结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1 g)为遴选出的国家基本药物,却存在可见异物不合格的质量问题,各级监管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杨平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健康素养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对人民整体健康状况和国家卫生系统具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药师在鉴别和帮助低健康素养患者中发挥独特作用。目前由于我国临床药学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培养具备合理用药能力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在临床药学教育中融入健康素养的培养课程是当前药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建青;郝加虎;吕雄文;刘丽萍;陶芳标;杨琦;鲁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Toll样受体(TLRs)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特异性的Ⅰ型跨膜受体及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急性炎症反应、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TLRs通过选择性的识别病原体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保守结构及某些内源性配体,触发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导致基因编码的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激活,从而诱发局部的炎症,并通过上调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诱导T、B淋巴细胞分化,激动后继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类风湿关节炎(RA )主要表现为滑膜组织炎性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终导致组织破坏和功能障碍。与T细胞过度活化以及B细胞的过度刺激致大量自身抗体产生有关。研究发现,细胞表面的TLRs,尤其是TLR2和TLR4,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TLR2、TLR4在RA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后期药物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圆圆;姚茹冰;蔡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水平的检测差异。方法选择20例从2007—2008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血清及肝组织进行实验分析,另取2份不含HBV感染的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作阴性对照组。将其中经或未经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处理的样本分别使用HBVc-ccDNA跨单缺口PCR和跨双缺口PCR检测。分析TaqMan探针跨单缺口PCR测定HBVcccDNA的结果,对比跨单、双缺口PCR测定结果以及不同荧光定量PCR的测定结果。分析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与HBVcccDNA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血清及肝组织经过DNase消化后的有关拷贝数显著低于未消化者。血清和肝组织跨双缺口PCR测定结果较跨单缺口PCR测定结果均显著降低。血清中的HBVDNA及cccDNA实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在肝组织中的测定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对照组经四种荧光定量PCR检测后均呈阴性。20例E抗原呈阳性的乙肝病人,其机体病毒载量总体趋势为血清HBVDNA的载量较肝组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DNase 可有效减少 HBVcccDNA 在检测过程中的假阳性情况,经DNase处理后的跨双缺口PCR检测特异性高。同时,血清中基本不含cccDNA。
作者:肖春花;张春兰;陈伟烈;魏绍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三种下鼻甲成形术的应用治疗效果,根据个性化特点,选择合适的下鼻甲手术处理方式。方法130例确诊的慢性鼻炎患者,其中女性88例,男性42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2.1岁。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直视下,根据临床症状和鼻窦CT检查的不同,分别对确诊患者进行了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并对三种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不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经3~6个月随访观察,所有患者鼻塞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显效117例(90%),有效13例(10%),无效0例。术后创面光滑平整,无结痂和黏连,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种术式的下鼻甲成形术均是治疗慢性鼻炎的有效方法。这三种下鼻甲成形术均具有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更加符合鼻腔生理功能。
作者:刘斌;胡国勤;刘诗敏;王琴;孙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瑞匹坦的同分异构体。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aters XBridgeTM Shield RP18(250 mm ×4.6 mm,5μm),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阿瑞匹坦的几个同分异构体均能很好的分离。结论该方法分离阿瑞匹坦的手性同分异构体的杂质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
作者:邹贤将;张文建;廖结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引产方法在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该院接诊的120例中晚期妊娠的瘢痕子宫的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卡孕栓组、利凡诺组、冰水囊组三组。三组患者分别在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配伍使用卡孕栓、利凡诺及冰水囊进行引产。比较三组产妇的产程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引产后,发现卡孕栓组产妇的药物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引产总时间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宫颈成熟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产后总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对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产妇实施引产,效果良好。
作者:张小燕;宋青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患者30例,术后随访1个月~1年,术后6个月给予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其疗效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行手术疗效评定: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3%,术后1年有效率为91.3%。术后6个月PSG监测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根据腭、舌部解剖结构应用H-UPPP治疗中、重度OSAHS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后咽腔接近正常解剖形态,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蔡雪倩;方平;高潮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