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742个周期临床分析

罗桂英;陈嫦娥;辛利红;陈媛;潘发明

关键词: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年龄, 不孕类型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合肥市某生殖中心进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1742例,查看IVF登记本,对不孕症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742个周期中共获卵母细胞25923个,受精19909个,受精率76.80%;卵裂19749个,卵裂率99.20%;临床妊娠623例,临床妊娠率35.76%。随着年龄增加,获卵数逐渐减少,各年龄组(≤35岁、36~40岁、>40岁三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妊娠率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40岁组的临床妊娠率为8.93%,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获卵数增加,临床妊娠率呈上升趋势(P<0.05);两种不孕类型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孕年限≤10年组相比,不孕年限>10年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孕年限及获卵数是影响女性IVF-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CEA、ADA联合检测及RO C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胸水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及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期间,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的148例患者,检测胸腔积液中的CEA及ADA含量,并加以ROC分析。结果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向上,ADA和CEA两种指标/方法,灵敏度分别为0.857和0.976,特异度均为1.000,诊断阈值分别为18 U·L-1和2.8μg·L-1,两种方法经配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胸水CEA及ADA对于鉴别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小伟;王飞;聂森;沈晓霞;吴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改良局部伤口护理在蛇咬伤救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局部护理在蛇咬伤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0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救护措施,治疗组为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局部针刺排毒。观察两组间局部症状恢复、临床疗效和留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肢肿胀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92.3%,对照组为76.9%;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留院时间则分别为(4.5±1.8)d和(7.1±2.3)d;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局部伤口护理在蛇咬伤急救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莲;邢翠萍;朱冬梅;丁霞;王九菊;程荣;傅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初产妇巨大儿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初产妇巨大儿的恰当处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初产妇分娩的251例出生体重≥4000 g的新生儿(初产妇巨大儿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初产妇分娩正常体重(2500~3999 g)的新生儿(初产妇正常体重儿组)比较。结果初产妇巨大儿母亲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腹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会阴撕裂伤、肩难产及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初产妇正常体重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显著增加了母儿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产前正确预测巨大儿,选择安全恰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和降低母儿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程冉;程义玲;谢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VSD在36例慢性创面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慢性创面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该科使用VSD治疗36例慢性创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疗效满意。结论 VSD安全简便,对慢性创面能促进伤口清洁、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缩小,控制感染,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攀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胃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5月-2013年11月间胃镜活检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仅1例维持术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其余18例均证实为腺癌,其中早期胃癌9例,进展期胃癌9例。结论胃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的概率极大,应采取积极的外科干预。

    作者:孙学工;束宽山;苏昭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药学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药学服务计划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作的次数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是每月(1.3±0.7)次,对照组为每月(3.2±1.4)次,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值分别为(2.55±0.77)L、(1.94±0.71) L、(78.57±12.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计划减少了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孙冬生;孔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种类、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Danan标准RUCAM简化评分系统对2002年4月-2012年4月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而入住该院的1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8例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共占62.12%,男性97例(48.99%),女性101例(51.01%);年龄3~88岁,中位年龄47岁;第一次服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潜伏期在4~180 d,中位时间26 d;肝细胞损伤型124例(62.63%),胆汁淤积型35例(17.68%),混合型39例(19.69%);3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19.19%),而有临床症状160例(80.81%),主要表现为乏力(65.66%)、纳差(52.02%)、眼黄尿黄(44.95%);经治疗后痊愈59例(29.80%),好转108例(54.55%),自动出院28例(14.14%),死亡3例(1.52%),预后较好。结论该院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临床特点与各类型急、慢性肝脏疾病相似,并无特异性,预后好。

    作者:江学富;汪凯;汪朝辉;温已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1对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载脂蛋白 A1(Apolipoprotein-A1, ApoA1)对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将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治疗30 d后的生存情况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1周内血清PAB、CRP、ApoA1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血清PAB入院后5 d,恶化组(165.47±33.79)mg·L-1,非恶化组(193.36±40.81)mg·L-1,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CRP水平入院后1 d开始,恶化组(27.13±7.64)mg·L-1,非恶化组(22.84±6.24)mg·L-1,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ApoA1水平从入院后3 d,恶化组(1.15±0.33)g·L-1,非恶化组(1.37±0.39)g·L-1,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PAB、CRP、ApoA1对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状况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可结合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李怀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小剂量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0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A组)和单用乐卡地平组(B组)和单用培哚普利组(C组)。A组服用培哚普利2 mg· d-1+乐卡地平5 mg·d-1;B组服用乐卡地平10 mg·d-1;C组服用培哚普利4 mg·d-1。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后4、8、12周后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第4周开始,血压达标率及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单药治疗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4例,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乐卡地平组7例,培哚普利组19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降压幅度和降压速度、提高降压有效率,两药小剂量联合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丁烨;张煜;顾向红;羊镇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参味合剂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参味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五味子、麦冬、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醇甲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5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58∶42);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五味子、麦冬和甘草,阴性对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3012~3.0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5%,RSD=1.05%(n=6)。结论所建立TLC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参味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管敏;王淼;达庆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临床和遗传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点。方法对该科收集的1个PSEK家系和1990年以来报道相关中国人PSEK的8个PSEK家系进行系统的临床和遗传学的总结分析。结果(1)PSEK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初发于掌跖的对称性、边界清楚的角化性红斑、部分患者皮损可扩展至其他部位,但多较为局限,多幼年发病,患者身体健康不受影响;(2)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同一家系内或不同家系间患者的表现度可存在明显差异;(4)多不伴发其他疾病;(5)部分家系的发病情况呈不规则显性;(6)近亲结婚家系中可见PSEK患者。结论 PSEK为一种少见的、有高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对称分布的、固定的红色角化性斑块为特征,但不同患者表现度可存在明显差异,近亲结婚患病的几率可能增加。

    作者:郭碧蓉;方红芳;朱启明;潘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马鞍山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调查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情况,以探讨和分析该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症(OP)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方法选取820例自2012年起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并根据其体质量及年龄分别进行分组,根据体质量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年龄划分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年龄>70岁者合并为一个年龄段。对所有受试者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DPX 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每位受试者腰椎1-4(L1-4)、股骨颈、髋部进行骨密度值(BMD)和T值测量。结果判断:T≤-2.5为骨质疏松,-2.5~-1为低骨量,≥-1.0为正常。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不同体质量受试者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50岁年龄段,男性与女性在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骨骨密度的BMD及骨丢失率均无明显差异,但>50岁各年龄段,女性在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骨骨密度的BMD值及骨丢失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男性,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骨密度明显高于低体质量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机体相对体质量的增加,骨密度也随之升高。结论马鞍山地区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50岁的女性骨密度及骨丢失率显著,其与低体质量者均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防治。

    作者:朱俊;晏莲英;刘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方案在高危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方案在高危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高危早产儿,并随机分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组(n=40)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n=40),干预组的新生儿接受神经发育疗法干预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家庭常规干预,评价结果采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及两组患儿12个月中脑瘫儿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PDI和MDI评分在矫正年龄3、6、9、12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干预组在12个月中脑瘫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危早产儿的运动和感知能力,对临床应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小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护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内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麻醉护理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6月-2013年12月,开腹手术60例胆石症患者,气管内全麻(全麻组)30例,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组)30例两组均予术后采用镇痛泵,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12、24、48 h,视觉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给予的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咽痛,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较,硬膜外组术后12、24、48 h,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而全麻组术后,咽痛、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从护理学角度认为,胆石症患者手术时选用硬膜麻醉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呼吸道感染、咽痛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减轻护士工作量。

    作者:易云侠;凌梅;司先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09例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患者耐药情况及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针对109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培养阳性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指导临床选择根除Hp治疗的药物。方法对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将培养阳性和阴性的患者进行年龄和性别的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于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对城乡居民进行耐药率比较。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进行Hp根除治疗,对于培养阴性的患者根据阳性组药敏试验结果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进行根除Hp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根除治疗效果。结果109例患者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年龄组成、性别和疾病分布上相近(P>0.05),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对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7.70%、42.20%、33.94%、10.09%、9.17%、2.75%及2.75%。其中,在城市居民中耐药率为57.14%,在乡镇居民中耐药率79.01%,,有显著差异(P <0.05)。培养阳性组Hp根除率达到97.89%,阴性组的根除率也达到了82.96%,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但是均能达到根除率不低于80%的临床要求。结论 Hp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耐药情况分析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指导临床进行根除Hp治疗的药物选择。

    作者:杜军;汤海涛;刘晓燕;黄新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O PD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调查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营养风险及临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该院COPD患者的营养风险及临床营养支持进行调查。结果71.8%的 COPD住院患者处于中重度营养风险,但只有7.3%的COPD患者得到了营养支持。结论有必要加强对医护人员和COPD患者的培训和宣教,使之认识到营养支持对患者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徐丙发;秦侃;李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的排气时间、离床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不能完全的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作者:支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fQ RS波、T p-e间期及缺血性J波在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意义

    fQRS被视为心肌瘢痕的标记,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动作电位的缓慢和不均一。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代表心室复极化离散,被公认为反映跨室壁离散度的诊断性指标。缺血性J波是由心肌缺血损伤导致的瞬时外向钾离子流(Ito)增强引起。上述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高危预警指标。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飞燕;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安庆市螨诱发变应性鼻炎的人群和季节性特点

    目的:了解安庆市不同人群和季节中螨诱发变应性鼻炎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992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记录点刺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结果在不同季节中,秋季尘螨阳性率显著高于春季(χ2=21.63,P<0.01)、夏季(χ2=18.25,P<0.01)和冬季(χ2=6.93,P<0.01),而夏季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春季(χ2=137.13,P<0.01)、秋季(χ2=64.24,P<0.01)以及冬季(χ2=284.90,P<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人群中,少年、青年分别和童年(χ2=4.32,P<0.05;χ2=3.89,P<0.05)、中老年(χ2=24.01,P<0.001;χ2=27.57, P<0.001)相比,尘螨阳性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青年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童年(χ2=284.94,P<0.01)、少年(χ2=94.16,P<0.01)以及中老年人(χ2=62.24,P<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秋季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高的季节,但夏季为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少年和青年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的危险人群,青年人群的螨过敏性鼻炎比例高。

    作者:王保霞;梁素青;何凤;田华;王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150 mg·m-290 min静滴D1;雷替曲塞3 mg·m-215 min静滴D1;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23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和远期疗效,其中22例患者均可评价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4.54%,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95%CI:3.8~6.2月)。常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性呕吐、血小板减少、迟发性腹泻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谢晓素;顾康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