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松;张长乐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镇静作用。方法 成功撤机> 12 h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8 例,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0 μg·kg-1,滴定维持剂量0.2~0.7 μg·kg-1·h-1,保持患者Ramsay 镇静深度评分3~4分,给药0、30 min、1、2 h监测INBP、HR、SpO2、PETCO2。结果 与0 min比较,30 min、1、2 h SBP明显下降(P<0.05),HR明显下降(P<0.05),完成实验的患者在任何时间点均SBP>90 mmHg,HR>60 mmHg,无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PETCO2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镇静未产生明显呼吸抑制,血压和心率轻度降低。
作者:商雄跃;储庆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乙肝前S1 抗原与乙肝五项阳性的相关性,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收集120例入住我院肝病科的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定量法对空腹抽取的肘静脉血进行乙肝前S1 抗原、乙肝五项及HBV-DNA检测,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下,乙肝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例HBcAb阳性患者中检出有部分患者乙肝前S1抗原阳性,表明HBeAg阴性的患者无论HBeAb阳性或阴性均有可能存在存在病毒的复制.在85例HBV-DNA阳性患者中乙肝前S1抗原检出率为82.4%,HBV-DNA与乙肝前S1抗原检出符合率为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前S1抗原可以比较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对HBeAg阴性的患者亦可以比较敏感的反映其是否存在病毒的复制,且与HBV-DNA相比操作简单而差异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L-选择素(L-selectin)与其配体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间相互作用与小鼠肝癌细胞Hepa1-6淋巴道转移潜能相关性.方法 构建含有L-selectin的重组载体pcDNA3.1,转染小鼠肝癌细胞 Hepa1-6,筛选稳定表达L-selectin的细胞株.采用免疫组化、RT-PCR、流式细胞、体外黏附试验技术研究小鼠肝癌细胞Hepa1-6中L-select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潜能的相关性.结果 1重组质粒为目的基因L-selectin.2 Hepa1-6细胞表面有L-selectin表达,阳性率20.2%.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epa1-6细胞表达L-selectin为19.9%.4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不具有转移特性的Hepa1-6表达L-selectin后可发生淋巴道转移,L-selectin能与MR结合(P<0.001),介导Hepa1-6的淋巴道转移.结论 Hepa1-6表达目的基因L-selectin后具有淋巴道转移潜能,并能与MR在体外结合,介导肿瘤细胞的淋巴道转移.
作者:刘芯宇;张嘉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冯俊;黄海涛;章美华;孙召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80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806份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9.1%(31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总例数的93%(749例);抗菌药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40.69%(328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伤常见,占总例数的39.2%(316例).结论 继续做好并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李杰;王儒强;张士勇;韩一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头孢克肟干混悬剂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pH7.2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以浆法,转速为50 r·min-1为溶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8 nm波长处测定头孢克肟干混悬剂的溶出度.结果头孢克肟在2.36~18.83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3批样品在30 min溶出量均在80%以上.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提供依据.
作者:方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抗癫痫药托吡酯中残留有机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气相色谱仪,采用DB-Wax(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150 ℃;柱温:初始温度45 ℃保持6 min,以25 ℃·min-1的速度升至150 ℃,保持4.5 min;FID检测器温度:275 ℃;载气:N2;载气流速:1.5 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 各残留溶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托吡酯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谦;王海坤;李含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照研究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对107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发现重度钙化、球囊无法充分扩张或支架无法通过的病变联合RA治疗,按介入径路不同,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n=59)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n=48),观察两组的有效性:旋磨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安全性: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一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随访结果.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RA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NS),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和97.9%,P=0.265)、旋磨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15.3%和18.2%,P=0.675)、支架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4.2%,P=0.833)、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7.9%和16.7%,P=0.156)和一年随访的MACE发生率(3.4%和6.0%,P=0.516)差异无显著性,但桡动脉组在穿刺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18.8%,P=0.009)、术后桡动脉组平均卧床时间(9.1±18.0)h和(38.4±25.8)h,P<0.001、平均住院天数(3.8±1.5)d和(5.3±1.7)d,P<0.001,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内旋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同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而病人耐受性更佳.
作者:尤威;叶飞;陈绍良;吴志明;张俊杰;田乃亮;林松;刘志忠;许田;王蓉;徐海梅;刘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测定兰索拉唑胶囊中兰索拉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2)(75:25),检测波长为285 nm.结果兰索拉唑在浓度为线性范围为8 ~ 160 mg·L-1,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1.1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兰索拉唑胶囊中兰索拉唑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志;吴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期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压及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和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脂指标和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而舒张压及脉压差的下降幅度对照组大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更显著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和血脂,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用药,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降压治疗方案.
作者:陈春燕;张浩;张奋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27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特点、诊治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2年4月27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痛、腹胀、腹水、发热、乏力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腹水为渗出液,PPD多呈强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及CA125明显升高,27例中有18例行实验性抗痨治疗有效,结合随访确诊,一例行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确诊,有5例因合并肺结核通过正规抗痨治疗随访确诊,3例手术病理确诊,其中1例误诊急性阑尾炎并伴有肺结核,另2例为青少年患者因盆腔占位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实验性抗痨治疗有效而确诊,少数患者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完善辅助检查减少误诊.
作者:汪发勇;汤海涛;潘宏年;王宝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鼻内镜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鼻内镜手术只是整个治疗的一部分,术后认真的鼻腔冲洗对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和伤口愈合起到重要的作用,术后护理与手术同等重要,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预防复发.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内充满异常的分泌物,如痂皮、囊泡、肉芽组织及脓性分泌物等,严重影响着鼻腔的通气,而且易造成术腔及窭口的阻塞,使鼻腔炎手术治愈率下降,复发率升高,因此,术腔冲洗护理十分重要[1],冲洗出鼻腔的脓性分泌物,促进鼻粘膜损伤的修复和功能恢复为今后临床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术后进行更好的处理,对患者早日恢复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使其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进行本研究[2].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李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Galectin-3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1SA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lectin-3蛋白、CA199和CEA水平,比较Galectin-3蛋白水平在6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变化.通过对60例胃癌患者术前Galectin-3水平与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lectin-3水平进行比较,分析Galectin-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Galectin-3、CA199和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正常组中Galectin-3浓度显著小于肿瘤组(P<0.01).肿瘤组血清中Galectin-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及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Galectin-3、CA199 和CEA三个指标联合检测胃癌效果佳.结论 Galectin-3蛋白可能成为诊断胃癌有价值的肿瘤指标.
作者:孙远松;张长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对正常子宫颈及宫颈癌组织放疗前后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DWI在宫颈癌放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5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45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宫颈癌灶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700 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放疗前后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比较放疗前后宫颈癌灶与两侧臀大肌组织的ADC值.结果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1.762±0.119)×10-3 mm2·s-1]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891±0.130)×10-3mm2·s-1](t=20.199,P<0.05).放疗后子宫颈的ADC值[(1.670±0.120)×10-3mm2·s-1]较放疗前相应部位升高(t=25.889,P<0.05),但较正常子宫颈及放疗后两侧臀大肌组织ADC值降低.结论 DWI能够区分正常子宫颈和宫颈癌组织,显示放疗前后宫颈癌灶组织的改变,有利于监测及评价宫颈癌放疗疗效.
作者:高玉;王凡;孔令玲;吴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急性阑尾炎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2例;术后病理检查: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15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对孕妇及胎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赵智毅;王晓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11味活血酊醇提取工艺.方法 应用L9(34)正交试验,以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渗漉工艺中药材粉碎度、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三个主要因素,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渗漉工艺为:药材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80%的乙醇渗漉.结论优选的十一味活血酊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醇提取工艺.
作者:杨满琴;谢若男;刘德春;胡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4例乳糜胸患儿予脱脂奶喂养,分别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配合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入红霉素)以及奥曲肽持续滴入.结果 4例患儿中1例经多次胸腔穿刺治愈,3例加用化学胸膜固定术治疗后痊愈,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后痊愈.结论 对新生儿乳糜胸首先应选择保守治疗,使用一般治疗加用胸腔内注入红霉素有效,对于难治性的乳糜胸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闵红;张彦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将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由于妊娠期存在胎盘迁移现象,传统前置胎盘的确定必须在妊娠晚期,甚至临产时.如能了解影响胎盘迁移的因素,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胎盘的迁移情况,早期预测前置胎盘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准确、及时地诊断前置胎盘提供可靠依据,将更加有利于产前的处理,降低围产期风险.
作者:方明娣;姜凡;张新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损伤、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DHS组与PFN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DHS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PFN手术损伤更小.PFN组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显著低于DHS组(P<0.05),而两组患者内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经PFN治疗的患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随着随访时间延长,Harris评分均有提高.术后同时间段比较,PFN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DHS组(P<0.05);而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FN组患者术后短期内患肢功能恢复较快,而两种治疗方式长期疗效相似.结论 相对于DHS,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内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炳怀;许松涛;王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历复习和随访,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规律服药史(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血液生化指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规律服抗血小板药物、规律服降脂药物和Hcy与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受多种因素影响,高龄、既往病史多、未规律服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Hcy高表达预示着功能恢复较差.
作者:刁华海;陈建伟;徐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