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托普利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鼠肺血管紧张

伍火志;张浩;袁茂溪;袁江

关键词:肺, 再灌注损伤, 药物后处理, 卡托普利
摘要: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肺血管内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只)和卡托普利后处理组(CAP组,n=8只).I/R组阻断左肺门1 h后,恢复通气再灌注1 h.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通气及灌注2 h.CAP组于再灌注前20 min腹腔注射卡托普利(10 mg·kg-1)行药物后处理,恢复通气再灌注1 h.留取静脉血及左侧肺组织,分别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ACE mRNA的表达量及静脉血中ET-1的含量,测肺湿/干重比(W/D)及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AP组肺组织MPO、MDA的含量及ACE mRNA的表达量、血清ET-1含量及肺W/D明显低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中SOD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形态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卡托普利后处理可以明显减轻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组织中ACE mRNA的表达有关.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ⅡA对压力负荷增加的大鼠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TNF-α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Tan II A组(Tan II A组,20 mg·kg-1·d-1)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1·d-1).除Sham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行肾上方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Sham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术后4 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 周.8 周后检测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TNF-α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Model组比较,Tan II A组能明显抑制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降低心肌肥厚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血清TNF-α蛋白浓度(P< 0.01).结论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清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表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an II A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蔡辉;蔡佳玉;张静;赵智明;赵凌杰;董晓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肼基苯磺酸特异性抑制SHP-2激活突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

    目的 研究4-肼基苯磺酸对SHP-2激活突变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为新型抗乳腺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些许参考.方法 不同浓度的4-肼基苯磺酸处理SHP-2激活突变的MDA-MB-231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4-肼基苯磺酸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对SHP-2低活性的对照组细胞无明显作用.结论 4-肼基苯磺酸可特异性地抑制SHP-2激活突变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增殖,这种抑制效果应是通过特异性抑制SHP-2异常增高的磷酸酶活性来实现的.

    作者:刘振邦;汪思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咽喉部癌患者术后鼻饲饮食的护理体会

    咽喉部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11%~22%[1],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周到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咽喉部癌手术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而营养支持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6-2012年共收治咽喉部癌患者40例,在规范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同时,对患者鼻饲饮食营养效果密切观察,合理鼻饲饮食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率达100%,对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收治的40例咽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鼻饲营养饮食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梁素青;王保霞;何凤;田华;王晶晶;谢宏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测定香鳞毛蕨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的小抑菌浓度(MIC),探讨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对红色毛癣菌进行抑制性实验,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红色毛癣菌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浓度相关,生药的 MIC值为0.25 g·mL-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药物能够改变红色毛癣菌菌体形态,细胞质聚集明显,细胞壁模糊且部分缺失,菌体的膜性系统发生破坏.结论 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与破坏菌体的细胞壁结构相关.

    作者:吴洁莹;赵沁元;何宇愿;沈志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肿瘤32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3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镜联合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50 mL,平均恢复半流饮食时间3 d,平均住院时间9 d.出现1例为吻合口漏.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均无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 对小肿瘤和术前肠镜不能通过癌肿者实施双镜联合治疗,可准确病灶定位和排除近端多原发癌.

    作者:汪泳;程云生;周连帮;于刚;万圣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iRNA与糖尿病血管内皮关系研究进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管内皮的再生与修复功能同样会受到极大地影响,对于这一分子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更好地揭示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背后的分子作用机制,以期改进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迫切.当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小核糖核酸(miRNA)与糖尿病血管内皮有密切的关系.该文就新近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倪英群;方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利伐沙班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优化利伐沙班的合成工艺.方法以N-苯基乙醇胺为起始原料,与氯乙酰氯环合、然后经硝化、还原、酰胺化、再经环合、脱保护、后经酰胺化制得利伐沙班.结果 合成的利伐沙班的总收率为41.7%.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结论工艺经改进后,操作简化,成本降低,收率提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符坚;朱小华;李强;陈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肩关节镜术治疗Bankart损伤20例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并总结肩关节Bankart损伤病人的肩关节镜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选择行肩关节镜探查加盂唇修补缝合术的肩关节Bankart损伤病人20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等.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所有病人进行肩关节ROWE氏评分系统,所有病例随访平均28.4个月(2~40个月),术前得分平均(49.35±9.58)分,术后得分平均(81.60±8.13)分,优良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云生;徐洪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LA)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2年12月在该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给予LA和甲钴胺联合治疗,B组42例给予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85.0%)高于B组(69.0%)(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可以推广应用临床治疗.

    作者:王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头孢克肟干混悬剂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目的 建立头孢克肟干混悬剂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pH7.2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以浆法,转速为50 r·min-1为溶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8 nm波长处测定头孢克肟干混悬剂的溶出度.结果头孢克肟在2.36~18.83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3批样品在30 min溶出量均在80%以上.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提供依据.

    作者:方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同种异基因肾移植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监测结果初步分析

    目的 通过对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不同肾移植患者的全血中环孢素浓度监测结果的进行初步分析,以探讨影响其浓度的可能因素,为更好地开展CsA浓度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77例次肾移植患者的CsA血药浓度,分析术后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与CsA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 CsA血药浓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组CsA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CsA血药浓度在同一时间段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 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sA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童彤;唐丽琴;张善堂;吴颖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径路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照研究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对107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发现重度钙化、球囊无法充分扩张或支架无法通过的病变联合RA治疗,按介入径路不同,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n=59)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n=48),观察两组的有效性:旋磨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安全性: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一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随访结果.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RA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NS),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和97.9%,P=0.265)、旋磨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15.3%和18.2%,P=0.675)、支架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4.2%,P=0.833)、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7.9%和16.7%,P=0.156)和一年随访的MACE发生率(3.4%和6.0%,P=0.516)差异无显著性,但桡动脉组在穿刺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18.8%,P=0.009)、术后桡动脉组平均卧床时间(9.1±18.0)h和(38.4±25.8)h,P<0.001、平均住院天数(3.8±1.5)d和(5.3±1.7)d,P<0.001,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内旋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同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而病人耐受性更佳.

    作者:尤威;叶飞;陈绍良;吴志明;张俊杰;田乃亮;林松;刘志忠;许田;王蓉;徐海梅;刘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年来该院血液科诊治的1 38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系统疾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73%,其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高(18.16%),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16.66%)、淋巴瘤(13.88%);发生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为主共69例(42.59%),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有27株(占58.69%),其中多重耐药菌(MDRO)菌株有13株(占15.43%).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且易出现MDRO感染.结论 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要加强环境控制及感染源控制,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严红;赵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子宫捆绑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捆绑术(子宫B-Lynch缝合与子宫改良式缝合)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4例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捆绑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剖宫产病例50例分析比较.结果 有效率为99%,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子宫捆绑术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措施.子宫捆绑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基层医生应该掌握和使用.

    作者:刘和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历复习和随访,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规律服药史(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血液生化指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规律服抗血小板药物、规律服降脂药物和Hcy与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受多种因素影响,高龄、既往病史多、未规律服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Hcy高表达预示着功能恢复较差.

    作者:刁华海;陈建伟;徐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CIN)是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预后较差,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及预防是有效处理CIN的关键.有可能早期诊断CIN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胱抑索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白细胞介素18、肾损伤分子1、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该文对各种CIN早期诊断生物指标做一综述,探讨适合用于CIN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婷;吴继雄;许邦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在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在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对我院门诊确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使用常规甲硝唑口服及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组70例使用甲硝唑后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使用制霉菌阴道胶囊,治疗组56例使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后加乳酸菌阴道胶囊;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00例,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使用常规甲硝唑口服及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组48例使用甲硝唑后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并在下次月经干净后重复治疗一次,两组患者的配偶均给予甲硝唑2.0顿服,观察各组治疗2个周期后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所选患者均剔除混合感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或指导正确使用避孕套。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82.5%,治疗组91.4% 复发率对照组30.3%,治疗组9.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86.4%,治疗组92.9% 复发率对照组28.9%,治疗组7.7%;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84.6%,治疗组91.7% 复发率对照组29.5%,治疗组6.8%。结论 阴道炎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作者:苏倩;卫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预置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病变中的作用(附1500例体会)

    目的 总结输尿管硬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病变的经验及输尿管常见损伤因素,并探讨预置斑马导丝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统计1994-2012年期间经尿道输尿管硬镜手术共3 000余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病变1 500例,均为术前已确诊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或结石伴狭窄患者.其中男979例(65.27%),女521例(34.73%),平均年龄40.5(18~67)岁.结石平均长径约1.19(0.6~3.5)cm;单发结石1119例(74.60%),多发结石381例(25.40%).行气压弹道碎石652例(43.47%),钬激光碎石536例(35.73%),超声EMS清石312例(20.80%).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912例,60.80%)在碎石前先预置斑马导丝越过狭窄和结石旁间隙达肾盂内,将斑马导丝妥善固定于会阴部,再继续完成狭窄扩张和碎石操作.B组(588例,39.20%)不预置斑马导丝直接碎石并完成所有操作.结果 A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分别为873例(95.72%)和31.33(15~65)min,521例(88.61%)和46.15(18~115)min.两组发生输尿管各类损伤共63例(4.20%),文章对预置斑马导丝的8个优点及有效预防输尿管损伤的9个高危因素分别作了阐述.结论 预置斑马导丝法可提高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伴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减少输尿管损伤及二期后续治疗机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伟桂;郑奇传;储旭;蒋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析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损伤、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DHS组与PFN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DHS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PFN手术损伤更小.PFN组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显著低于DHS组(P<0.05),而两组患者内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经PFN治疗的患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随着随访时间延长,Harris评分均有提高.术后同时间段比较,PFN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DHS组(P<0.05);而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FN组患者术后短期内患肢功能恢复较快,而两种治疗方式长期疗效相似.结论 相对于DHS,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内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炳怀;许松涛;王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7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通过对27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特点、诊治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2年4月27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痛、腹胀、腹水、发热、乏力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腹水为渗出液,PPD多呈强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及CA125明显升高,27例中有18例行实验性抗痨治疗有效,结合随访确诊,一例行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确诊,有5例因合并肺结核通过正规抗痨治疗随访确诊,3例手术病理确诊,其中1例误诊急性阑尾炎并伴有肺结核,另2例为青少年患者因盆腔占位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实验性抗痨治疗有效而确诊,少数患者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完善辅助检查减少误诊.

    作者:汪发勇;汤海涛;潘宏年;王宝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