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种异基因肾移植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监测结果初步分析

童彤;唐丽琴;张善堂;吴颖其

关键词:肾移植, 环孢素A, 血药浓度,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摘要:目的 通过对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不同肾移植患者的全血中环孢素浓度监测结果的进行初步分析,以探讨影响其浓度的可能因素,为更好地开展CsA浓度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77例次肾移植患者的CsA血药浓度,分析术后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与CsA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 CsA血药浓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组CsA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CsA血药浓度在同一时间段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 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sA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乳糜胸4例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总结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4例乳糜胸患儿予脱脂奶喂养,分别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配合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入红霉素)以及奥曲肽持续滴入.结果 4例患儿中1例经多次胸腔穿刺治愈,3例加用化学胸膜固定术治疗后痊愈,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后痊愈.结论 对新生儿乳糜胸首先应选择保守治疗,使用一般治疗加用胸腔内注入红霉素有效,对于难治性的乳糜胸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闵红;张彦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黑豆馏油软膏中桉油精和冰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黑豆馏油软膏中桉油精和冰片的的定量方法,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采用Rtx-WAX毛细管柱(柱长30 m,内径0.25 mm,膜厚度为0.25 μm),以环己酮为内标,流速:1.5 mL·min-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0℃,持续7 min,以每分钟15℃的速率升温至140℃,保持5 min;FID检测器.结果气相色谱法测定,桉油精在0.320 6~8.015 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冰片在0.165 2~4.130 7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桉油精平均回收率(n=6)为98.7%,RSD=1.5%,冰片平均回收率(n=6)为98.9%,RSD=1.6%.结论 该方法能准确地进行桉油精和冰片的定量测定,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快速简便,可用于黑豆馏油软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莉;黄艳;刘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运用干预措施对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对比变化以及综合干预的效果,规范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通过制定规范、加强教育、分级管理、检查反馈等措施来干预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医院干预前(2012年1-4月份)和干预后(2012年5-8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 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6.90%下降至60.8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75.91DDD下降至62.93DDD,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100%下降至29.58%,微生物送检率由17.71%提高至30.62%,干预效果显著.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作者:武德廉;WU De-lian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预置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病变中的作用(附1500例体会)

    目的 总结输尿管硬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病变的经验及输尿管常见损伤因素,并探讨预置斑马导丝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统计1994-2012年期间经尿道输尿管硬镜手术共3 000余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病变1 500例,均为术前已确诊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或结石伴狭窄患者.其中男979例(65.27%),女521例(34.73%),平均年龄40.5(18~67)岁.结石平均长径约1.19(0.6~3.5)cm;单发结石1119例(74.60%),多发结石381例(25.40%).行气压弹道碎石652例(43.47%),钬激光碎石536例(35.73%),超声EMS清石312例(20.80%).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912例,60.80%)在碎石前先预置斑马导丝越过狭窄和结石旁间隙达肾盂内,将斑马导丝妥善固定于会阴部,再继续完成狭窄扩张和碎石操作.B组(588例,39.20%)不预置斑马导丝直接碎石并完成所有操作.结果 A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分别为873例(95.72%)和31.33(15~65)min,521例(88.61%)和46.15(18~115)min.两组发生输尿管各类损伤共63例(4.20%),文章对预置斑马导丝的8个优点及有效预防输尿管损伤的9个高危因素分别作了阐述.结论 预置斑马导丝法可提高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伴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减少输尿管损伤及二期后续治疗机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伟桂;郑奇传;储旭;蒋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生长抑素在结直肠术后肠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2例术后发生肠瘘的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16例患者采用禁食,补液,抗炎,胃肠减压或外引流等基础治疗作为对照组,1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 mg·d-1微量泵输入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瘘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漏出液时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漏出液血清淀粉酶及胆汁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瘘口闭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胆汁酸及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生长抑素治疗,可进一步减少消化液分泌,促进瘘口修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孙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红花黄色素与烧伤愈合

    红花黄色素(SY)做为中药红花中的主要成分,在许多器官和组织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起着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组织和细胞的作用.该文综述红花黄色素(SY)与烧伤愈合的关系.

    作者:张建标;方林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在儿童过敏性紫癜(AP)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65例A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治疗,观察治疗1周、2周及4周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1周及2周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周后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杨奕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高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周24例):实验组患者服用贝前列腺素钠20 μg每日三次及西洛他唑口服(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 bid);对照组仅给予均给予口服西洛他唑(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 bid);两组受试者均据病情予降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总疗程24周.观察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间隙性跛行、疼痛、麻木感及溃疡倾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其中实验组前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西洛他唑相比,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血清Galectin-3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Galectin-3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1SA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lectin-3蛋白、CA199和CEA水平,比较Galectin-3蛋白水平在6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变化.通过对60例胃癌患者术前Galectin-3水平与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lectin-3水平进行比较,分析Galectin-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Galectin-3、CA199和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正常组中Galectin-3浓度显著小于肿瘤组(P<0.01).肿瘤组血清中Galectin-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及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Galectin-3、CA199 和CEA三个指标联合检测胃癌效果佳.结论 Galectin-3蛋白可能成为诊断胃癌有价值的肿瘤指标.

    作者:孙远松;张长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23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急性阑尾炎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2例;术后病理检查: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15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对孕妇及胎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赵智毅;王晓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80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806份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9.1%(31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总例数的93%(749例);抗菌药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40.69%(328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伤常见,占总例数的39.2%(316例).结论 继续做好并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李杰;王儒强;张士勇;韩一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来源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过敏反应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的致敏性并比较不同来源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差别,遴选优质药品.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卵清蛋白)、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组,通过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SA)试验和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PCA)试验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的致敏性进行研究.结果 A厂家和C厂家ASA试验和PCA试验均为阴性,B厂家除两批样品PCA试验为阳性外,其余样品ASA试验和PCA试验为阴性.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由于生产条件不同等原因,其过敏反应存在差别,其鞣质的含量可能与PCA有关.

    作者:刘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2.69%,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4.90%,总有效率为78.43%,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2个疗程后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标本兼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佘秀梅;乔彦明;马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入院期待时间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入院期待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期待时间与母儿妊娠结局关系.方法 回顾观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分娩PPROM单胎产妇129例,按入院至分娩期待时间分成3组,T<12 h组(46例)、12h≤T≤72 h组(55例),T>72 h组(28例),观察各组临床特征及母儿预后.结果 (1)年龄、入院距破膜时间、体温、AFI、阴道分泌物培养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是否为经产妇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72 h组孕周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1);(2)T>72 h组入院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明显小于T<12 h组(P<0.01),T>72 h组CRP较前两组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3)T>72 h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其他两组(P<0.01),T>72 h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小于其他两组(P<0.05),其余各项妊娠结局三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PROM入院期待时间与孕周、是否为经产妇、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CRP等有关,而不同期待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有差异,其他母儿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作者:纪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进展

    超临界流体具有溶解性好、传质能力高、表面张力低及渗透性强等优点,使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粒径均匀可控、纯度高、无溶剂残留,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使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国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方法、原理,归纳总结各方法新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为该方面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张维;张志云;张志丽;黎秋媛;王立红;周丽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本研究对正常子宫颈及宫颈癌组织放疗前后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DWI在宫颈癌放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5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45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宫颈癌灶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700 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放疗前后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比较放疗前后宫颈癌灶与两侧臀大肌组织的ADC值.结果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1.762±0.119)×10-3 mm2·s-1]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891±0.130)×10-3mm2·s-1](t=20.199,P<0.05).放疗后子宫颈的ADC值[(1.670±0.120)×10-3mm2·s-1]较放疗前相应部位升高(t=25.889,P<0.05),但较正常子宫颈及放疗后两侧臀大肌组织ADC值降低.结论 DWI能够区分正常子宫颈和宫颈癌组织,显示放疗前后宫颈癌灶组织的改变,有利于监测及评价宫颈癌放疗疗效.

    作者:高玉;王凡;孔令玲;吴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9582例孕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9 582例孕妇剖宫产率及指征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2008年为49.2%,2009年为46.1%,2010年43.1%,2011年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指征表明:孕妇精神因素(29.47%~33.87%)居第一位,其中高龄初产及临界骨盆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异常从26.37%上升至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狭窄及瘢痕子宫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近4年精神因素占比大,加大宣传,仍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点,重视产前检查,控制孕期营养,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邹琴童;张文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测定香鳞毛蕨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的小抑菌浓度(MIC),探讨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对红色毛癣菌进行抑制性实验,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红色毛癣菌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浓度相关,生药的 MIC值为0.25 g·mL-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药物能够改变红色毛癣菌菌体形态,细胞质聚集明显,细胞壁模糊且部分缺失,菌体的膜性系统发生破坏.结论 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与破坏菌体的细胞壁结构相关.

    作者:吴洁莹;赵沁元;何宇愿;沈志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对压力负荷增加的大鼠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TNF-α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Tan II A组(Tan II A组,20 mg·kg-1·d-1)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1·d-1).除Sham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行肾上方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Sham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术后4 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 周.8 周后检测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TNF-α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Model组比较,Tan II A组能明显抑制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降低心肌肥厚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血清TNF-α蛋白浓度(P< 0.01).结论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清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表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an II A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蔡辉;蔡佳玉;张静;赵智明;赵凌杰;董晓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年来该院血液科诊治的1 38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系统疾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73%,其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高(18.16%),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16.66%)、淋巴瘤(13.88%);发生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为主共69例(42.59%),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有27株(占58.69%),其中多重耐药菌(MDRO)菌株有13株(占15.43%).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且易出现MDRO感染.结论 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要加强环境控制及感染源控制,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严红;赵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