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英群;方朝晖
目的 探索制订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药品说明书和卫生部有关规定等,建立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然后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住院患者出院病历120例,进行评价,发现存在问题.结果 建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包括适应证、联合用药、管理指标、用法、用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临床疗效及疗效监测措施等内容.通过回顾性应用评价标准,发现某院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做得较好的方面有:联合用药、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给药途径、处方医师权限管理均符合标准;但存在用药疗程不足或偏长现象、不符合适应证标准比例占29.17%、14.17%、存在药物配伍禁忌、滴注时间在病例中无记录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建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在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够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蕾;史天陆;孙言才;苏汉中;姜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TNF-α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n=8),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Tan II A组(Tan II A组,20 mg·kg-1·d-1)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1·d-1).除Sham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行肾上方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化模型,Sham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术后4 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 周.8 周后检测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TNF-α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Model组比较,Tan II A组能明显抑制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降低心肌肥厚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血清TNF-α蛋白浓度(P< 0.01).结论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清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表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an II A对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蔡辉;蔡佳玉;张静;赵智明;赵凌杰;董晓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1]。脊髓损伤(SCI)是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尿储留、尿失禁、输尿管返流、肾积水等。传统观念认为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是调节膀胱尿道功能的主要神经,近年来,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对下尿路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近年来NANC信号调控在下尿路及SCI神经源性膀胱中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郑洁;郭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损伤、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DHS组与PFN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DHS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PFN手术损伤更小.PFN组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显著低于DHS组(P<0.05),而两组患者内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经PFN治疗的患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随着随访时间延长,Harris评分均有提高.术后同时间段比较,PFN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DHS组(P<0.05);而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FN组患者术后短期内患肢功能恢复较快,而两种治疗方式长期疗效相似.结论 相对于DHS,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内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炳怀;许松涛;王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将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由于妊娠期存在胎盘迁移现象,传统前置胎盘的确定必须在妊娠晚期,甚至临产时.如能了解影响胎盘迁移的因素,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胎盘的迁移情况,早期预测前置胎盘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准确、及时地诊断前置胎盘提供可靠依据,将更加有利于产前的处理,降低围产期风险.
作者:方明娣;姜凡;张新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4例乳糜胸患儿予脱脂奶喂养,分别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配合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入红霉素)以及奥曲肽持续滴入.结果 4例患儿中1例经多次胸腔穿刺治愈,3例加用化学胸膜固定术治疗后痊愈,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后痊愈.结论 对新生儿乳糜胸首先应选择保守治疗,使用一般治疗加用胸腔内注入红霉素有效,对于难治性的乳糜胸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闵红;张彦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乙肝前S1 抗原与乙肝五项阳性的相关性,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收集120例入住我院肝病科的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定量法对空腹抽取的肘静脉血进行乙肝前S1 抗原、乙肝五项及HBV-DNA检测,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下,乙肝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例HBcAb阳性患者中检出有部分患者乙肝前S1抗原阳性,表明HBeAg阴性的患者无论HBeAb阳性或阴性均有可能存在存在病毒的复制.在85例HBV-DNA阳性患者中乙肝前S1抗原检出率为82.4%,HBV-DNA与乙肝前S1抗原检出符合率为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前S1抗原可以比较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对HBeAg阴性的患者亦可以比较敏感的反映其是否存在病毒的复制,且与HBV-DNA相比操作简单而差异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2.69%,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4.90%,总有效率为78.43%,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2个疗程后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标本兼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佘秀梅;乔彦明;马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颈淋巴清扫术后拔除负压引流管的时机选择.方法 将107例行颈淋巴清扫手术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5例患者(Ⅰ组)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时即拔除负压引流管,其余52例患者(Ⅱ组)引流量小于25 mL时拔除,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颈部出现血肿、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及平均总引流量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Ⅰ组2例患者拔除引流管后颈部出现血肿、积液,发生率为3.6%,Ⅱ组也有2名患者拔管后发生血肿,发生率为3.8%;Ⅰ组平均总引流量378 mL,Ⅱ组平均总引流量为402 mL;Ⅰ组平均置管时间为3.1 d,Ⅱ组平均为4.8 d.结论颈淋巴清扫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在引流量小于50 mL即可达到有效地引流目的,同时可避免因放置引流管时间过长所引起的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作者:周瑜;叶茂昌;王来平;李容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80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806份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9.1%(31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总例数的93%(749例);抗菌药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40.69%(328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伤常见,占总例数的39.2%(316例).结论 继续做好并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李杰;王儒强;张士勇;韩一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冷侧方加压法(CLC)与热牙胶充填法(WVC)在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8例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采用CLC进行根管填充;B组46例采用WVC进行根管填充,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根管填充时间为(4.2±0.7)min,短于A组的(5.3±0.8)min(P<0.01);B组治疗成功率为93.48%,高于A组的76.19%(P<0.05);B组根管恰填率为91.30%,高于A组的73.81%(P<0.05).结论 对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时,采用WVC填充可有效缩短填充时间,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作者:谢红帼;彭澜;黎琼;张青;卢骁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L-选择素(L-selectin)与其配体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间相互作用与小鼠肝癌细胞Hepa1-6淋巴道转移潜能相关性.方法 构建含有L-selectin的重组载体pcDNA3.1,转染小鼠肝癌细胞 Hepa1-6,筛选稳定表达L-selectin的细胞株.采用免疫组化、RT-PCR、流式细胞、体外黏附试验技术研究小鼠肝癌细胞Hepa1-6中L-select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潜能的相关性.结果 1重组质粒为目的基因L-selectin.2 Hepa1-6细胞表面有L-selectin表达,阳性率20.2%.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epa1-6细胞表达L-selectin为19.9%.4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不具有转移特性的Hepa1-6表达L-selectin后可发生淋巴道转移,L-selectin能与MR结合(P<0.001),介导Hepa1-6的淋巴道转移.结论 Hepa1-6表达目的基因L-selectin后具有淋巴道转移潜能,并能与MR在体外结合,介导肿瘤细胞的淋巴道转移.
作者:刘芯宇;张嘉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年来该院血液科诊治的1 38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系统疾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73%,其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高(18.16%),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16.66%)、淋巴瘤(13.88%);发生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为主共69例(42.59%),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有27株(占58.69%),其中多重耐药菌(MDRO)菌株有13株(占15.43%).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且易出现MDRO感染.结论 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要加强环境控制及感染源控制,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严红;赵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肺血管内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只)和卡托普利后处理组(CAP组,n=8只).I/R组阻断左肺门1 h后,恢复通气再灌注1 h.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通气及灌注2 h.CAP组于再灌注前20 min腹腔注射卡托普利(10 mg·kg-1)行药物后处理,恢复通气再灌注1 h.留取静脉血及左侧肺组织,分别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ACE mRNA的表达量及静脉血中ET-1的含量,测肺湿/干重比(W/D)及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AP组肺组织MPO、MDA的含量及ACE mRNA的表达量、血清ET-1含量及肺W/D明显低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中SOD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形态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卡托普利后处理可以明显减轻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组织中ACE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伍火志;张浩;袁茂溪;袁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镇静作用。方法 成功撤机> 12 h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8 例,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0 μg·kg-1,滴定维持剂量0.2~0.7 μg·kg-1·h-1,保持患者Ramsay 镇静深度评分3~4分,给药0、30 min、1、2 h监测INBP、HR、SpO2、PETCO2。结果 与0 min比较,30 min、1、2 h SBP明显下降(P<0.05),HR明显下降(P<0.05),完成实验的患者在任何时间点均SBP>90 mmHg,HR>60 mmHg,无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PETCO2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镇静未产生明显呼吸抑制,血压和心率轻度降低。
作者:商雄跃;储庆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对正常子宫颈及宫颈癌组织放疗前后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DWI在宫颈癌放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5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45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宫颈癌灶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700 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放疗前后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比较放疗前后宫颈癌灶与两侧臀大肌组织的ADC值.结果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1.762±0.119)×10-3 mm2·s-1]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891±0.130)×10-3mm2·s-1](t=20.199,P<0.05).放疗后子宫颈的ADC值[(1.670±0.120)×10-3mm2·s-1]较放疗前相应部位升高(t=25.889,P<0.05),但较正常子宫颈及放疗后两侧臀大肌组织ADC值降低.结论 DWI能够区分正常子宫颈和宫颈癌组织,显示放疗前后宫颈癌灶组织的改变,有利于监测及评价宫颈癌放疗疗效.
作者:高玉;王凡;孔令玲;吴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穿黄消炎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穿黄消炎胶囊中的穿心莲和一只黄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脱水穿心莲内酯在12.92~129.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0.6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穿黄消炎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陶善斌;汪电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抗癫痫药托吡酯中残留有机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气相色谱仪,采用DB-Wax(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150 ℃;柱温:初始温度45 ℃保持6 min,以25 ℃·min-1的速度升至150 ℃,保持4.5 min;FID检测器温度:275 ℃;载气:N2;载气流速:1.5 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 各残留溶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托吡酯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谦;王海坤;李含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Galectin-3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1SA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lectin-3蛋白、CA199和CEA水平,比较Galectin-3蛋白水平在6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变化.通过对60例胃癌患者术前Galectin-3水平与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alectin-3水平进行比较,分析Galectin-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Galectin-3、CA199和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正常组中Galectin-3浓度显著小于肿瘤组(P<0.01).肿瘤组血清中Galectin-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及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Galectin-3、CA199 和CEA三个指标联合检测胃癌效果佳.结论 Galectin-3蛋白可能成为诊断胃癌有价值的肿瘤指标.
作者:孙远松;张长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的致敏性并比较不同来源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差别,遴选优质药品.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卵清蛋白)、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组,通过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SA)试验和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PCA)试验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的致敏性进行研究.结果 A厂家和C厂家ASA试验和PCA试验均为阴性,B厂家除两批样品PCA试验为阳性外,其余样品ASA试验和PCA试验为阴性.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由于生产条件不同等原因,其过敏反应存在差别,其鞣质的含量可能与PCA有关.
作者:刘骅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