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报道)

许生;亓林;诸禹平;肖竣;吴心宽;王祺;陈运

关键词:肾盂旁囊肿, 诊断, 治疗, 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超、IVP、CT及MRI等检查方法与手术方式在诊治肾盂旁囊肿中的应用意义.结果 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5例行B超定位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术患者,复发2例.6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均无肾血管及肾盂损伤并发症,1例因不能理想暴露而改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1年时复发1例.结论 B超、IVP及CT是诊断肾盂旁囊肿常用的有效方法,B超与IVP结合可作为常规检查,CT对诊断该病准确率高,诊断困难时可行MRI检查.开放手术疗效确切,但微创手术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趋势.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一日留置针与钢针在静脉化疗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输液室静脉化疗患者中应用一日留置针与钢针的情况,观察比较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寻找合理的穿刺工具,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分成2组,57例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观察组,63例使用头皮针输液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输液室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进行统计分析,指导液体复苏,记录患者复苏结局等相应的临床情况.结果 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示,在TFC与氧合指数方面,复苏前与复苏后相比,TFC增加及氧合指数下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复苏后,HR、MAP、SV、CO、SVR以及剩余碱水平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仁德;汪文杰;程乐平;鲁厚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非介入性的诊断方法,胃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胃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逐渐有更多新的血清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该文从血清标志物的概念入手,介绍临床上常用的与胃癌相关的血清标志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标志物,并就未来血清标志物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

    作者:甘建春;白铁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分娩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1例报道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并引起高血压的少见肿瘤,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则更加少见,大约50 000个足月妊娠中有1例发生[1].临床上常出现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现笔者将所经治的1例分娩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的孕妇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以期能够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作者:张萍;潘天荣;杜益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肠源性内毒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肠源性内毒素与新诊断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度炎症的关系.方法 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60例)和非肥胖组(48例),检测血浆肠源性内毒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103例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新诊断T2DM组内毒素及hsCR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匹配血压、血糖和血脂后,新诊断T2DM组中,肥胖者的内毒素、hsCRP高于非肥胖者,两者在肥胖与非肥胖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血浆内毒素与BMI (r=0.931,P<0.001)、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548,P<0.001)等指标正相关;(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HOMA-IR是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肠源性内毒素在新诊断T2DM患者体内较正常人增高,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内毒素增高更为明显,超重或肥胖可能参与内毒素介导的T2DM早期炎症反应.

    作者:许敏;窦念涛;邓大同;孙小红;王佑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颏部Merkel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1例报道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其发生少见,伴有鳞状细胞分化的病例更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颏部Merkel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的临床诊治过程.

    作者:刘丽娜;牛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应用

    目的 通过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减少胺碘酮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所致的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将48例使用微电脑输液泵静脉泵入胺碘酮注射液的病例随机分为集束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集束护理组的病人双侧颈外静脉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并每隔12 h交替输注胺碘酮,浅静脉留置针的贴膜改为康慧尔透明贴,常规护理组在上肢粗直血管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浅静脉的贴膜为3 M的透明敷贴.结果 通过集束护理策略明显减少了胺碘酮在浅静脉输注过程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方便、易行、安全可以广泛用于临床输注胺碘酮,减少输注胺碘酮的并发症.

    作者:方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场景式CBL 教学法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普通外科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病种多,内容复杂,教学难度较大.场景式CBL 教学法是在真实医疗工作环境下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适合普通外科学临床教学实施.

    作者:宋文杰;郭恒;李霄;何勇;窦科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老年绝经妇女取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老年绝经妇女取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于该中心接受取环的老年绝经妇女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取环术前给予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取环.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7%(P<0.05).观察组患者取环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6%(P<0.05).结论 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老年绝经妇女取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万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ELSD法测定益心调脉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 用HPLC-ELSD法测定益心调脉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漂移管温度为60℃,流速1.0 mL·min-1.结果 黄芪甲苷在0.050 3~1.006 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lgA=1.609 4 lgC+6.218 0 (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1.2%.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益心调脉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倪艳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536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复习536例乳腺癌的档案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乳腺癌主要集中在30~59岁的年龄段(占75.3%),约8.6%的患者有乳腺良性疾病史,214例患者淋巴结无癌转移(占46.2%),ER、PR及CEA阳性率分别为57.3%、60.1%及62.4%,CEA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良性乳腺疾病史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和肿瘤大于5 cm的患者生存率低,ER及PR阳性患者生存率高.

    作者:王红群;李道旺;吴正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SCLC辅助化疗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部分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并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组在遗传学上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导致了细胞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均相同的患者,对同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针对NSCLC患者的一些具有疗效预测性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这些分子标志物,笔者成功地将相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分成不同的亚型,从而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正华;魏大中;徐美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10-2012年某院年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2年门急诊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急诊的麻醉药品共13种,剂型有片剂、注射液和贴剂,总体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门急诊麻醉药品品种规格相对较齐全,使用量变化趋势和该院的实际院情相吻合,对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基本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的要求.

    作者:许岭;吕灵云;李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术式被用于临床.尽管存在着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但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现已逐渐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文对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机制、消融技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作者:沈启明;刘伏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现行药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Ames试验方法的比较分析

    Ames试验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的遗传毒性研究,是应用广泛的检测基因突变的体外试验.药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Ames试验方法有一定的差异,该文就药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Ames试验方法的主要异同点作一比较分析.

    作者:许雷鸣;胡燕平;武谷;宋捷;顾倩;廖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早期DN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降血糖、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5.71 %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明显降低UAER(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降低UAER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

    作者:周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安徽省宿州市2010-2012年基本药物抽验结果分析

    基本药物是指与公共卫生相关,从有效性和相对成本与效果角度遴选出的能满足重点卫生服务领域需要的药物.此概念在197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是一项全面惠及亿万人民生活水平的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作者:邱广仁;吕长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宣木瓜中五种有机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宣木瓜药材中五种有机酸(莽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咖啡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A:0.5%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2.40);流动相B: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柱温:30℃.结果 莽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咖啡酸五种有机酸和原儿茶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9 5~0.371 g·L-1(r=1.000 0),0.066 3~0.358 g·L-1(r= 0.988 9),0.067 5~0.352 g·L-1(r= 0.995 7),0.009 9~0.080 2 g·L-1 (r=0.991 0),0.008 81~0.062 2 g·L-1(r= 0.992 1),0.010 1~0.090 2 g·L-1 (r=0.993 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RSD=2.0%)、99.6%(RSD =4.1%)、101.0 %(RSD =1.6%)、98.4%(RSD =2.3%)、99.5%(RSD =2.1%)、101.0%(RSD =1.4%).结论 该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木瓜中五种有机酸和原儿茶酸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灵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宣木瓜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小娟;丁珊珊;吕凌;崔颖;王辉;张毅;陈师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帕瑞昔布钠和乌司他丁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时对肺分流的影响

    目的 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单肺通气期间应用帕瑞昔布钠、乌司他丁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36~46岁,ASA分级I ~Ⅱ级,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应用乌司他丁50 U,B组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加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测定麻醉诱导后(T1)、30 min (T2)、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均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 、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过程中应用乌司他丁与帕瑞昔布钠对肺内分流影响几乎相同.

    作者:吴博;夏晓琼;陶志国;宋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羊膜匀浆提取液与羊膜移植对大鼠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羊膜匀浆提取液和羊膜移植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使用3 mm直径圆形滤纸片浸入1 mol·L-1,NaOH溶液中60 s后放置于大鼠角膜中央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A组行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液点眼,B组行羊膜移植术,C组行AM(羊膜匀浆提取液)点眼.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三组的角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碱烧伤后11 d,三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49.12±2.05)、(35.17±1.95)、(34.04±1.37)mm2.B、C两组的新生血管面积比A组显著减少(qA、B=15.59,P A、B<0.001,qA、C=19.340 6,PA、C<0.001),而B、C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q=1.499 4,P>0.05).结论 新鲜人羊膜匀浆提取液与羊膜移植均能有效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蒋峰;丁莉莉;薛春燕;黄振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