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水分和氮素条件对栽培绞股蓝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

龙云;杨睿;钟章成;谈锋

关键词:绞股蓝, 水分胁迫, 氮素, 生物量, 皂苷
摘要:目的 研究人工栽培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方法 对野生绞股蓝扦插苗进行水分和氮素控制实验.结果 在干旱和缺氮逆境下,整株植株生物量减少,但由于β-糖苷酶活性降低,导致单位干质量叶片中绞股蓝皂苷的量增加.由于干旱使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大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干旱使总皂苷产量降低,与之相反,缺氮对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小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但是氮素浓度过低也不利于皂苷积累.结论 这意味着在人工种植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适度的氮肥供应才有利于绞股蓝生长,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研究,探讨芍药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和离体培养的方法对芍药种子种皮、胚乳中抑制物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证实了芍药种子胚乳、种皮中含有一定活性的抑制物质,且两者对白菜幼根生长的抑制活性均高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胚乳乙醚萃取液纸色谱Rf值为0·5区段对白菜幼根生长抑制活性强(根长相对百分率36.36%);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离体胚均能生根,但未加GA3培养基上的胚上胚轴不能伸长生长.说明离体胚也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或存在抑制物质.结论 芍药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荣荣;王康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RP-HPLC法测定山茱萸生品和酒制品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素

    目的 建立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和酒制品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素的方法,同时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用水煎煮和甲醇超声两种方法提取山茱萸生、制品,用RP-HPLC法测定4种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甲醇超声提取液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的量分别上升了250%、1 200%,莫诺苷、马钱素的量分别下降了27.7%、9.9%;水煎提取液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的量分别上升了222%、250%,莫诺苷、马钱素的量分别下降了24.5%、11.7%.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和酒制品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素的量;山茱萸经酒蒸制后,4种有效成分的变化很大.

    作者:杜伟锋;蔡皓;丁霞;蔡宝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对动物药GAP的关键技术如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优良品种选育、养殖地选择及仿野生养殖基地建设、专用饲料研制、病虫害防治、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GAP关键技术是动物类中药的安全有效以及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薇;梁倩影;喻良文;徐鸿华;赖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当归中有效成分阿魏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

    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当归的有效成分之一,含阿魏酸量的高低是决定当归品质的重要指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提高当归品质提供了可能,这需要对阿魏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有详细的了解.综述阿魏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机制及生物调控研究现状,为提高当归品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刘敬;李文建;王春明;颉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目的 研究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方法 天花粉用超声波振荡提取、乙醇沉淀分离出多糖,并用重结晶、色谱柱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天花粉多糖的Mr及其分布.结果 天花粉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经色谱柱纯化得到的天花粉多糖与未经纯化的天花粉粗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同,但质量分数有所差别;天花粉多糖的GPC图有两个多糖峰,天花粉粗多糖的两个GPC峰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分别为1.8×105和1 460,天花粉多糖的两个GPC峰的Mn分别为1.60×105和4 554.结论 两种天花粉多糖的Mr及单糖组成的质量分数有区别.

    作者:黄晓兰;吴惠勤;王蔚;黄芳;林晓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高脂血症早期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山楂叶总黄酮(FHL)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发病早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测每组大鼠体质量、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FHL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的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量,并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显著降低.FHL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纤维蛋白原的量,降低全血比黏度、RBC聚集指数和RBC压积.FHL可明显抑制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FHL具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其作用机制应与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作者:杨宇杰;林静;王春民;郭金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冠心苏合丸中土木香替代青木香的比较药动学研究

    目的 比较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含土木香的冠心苏合丸及不含木香的冠心苏合丸)灌胃比格犬后,其有效成分肉桂酸药动学过程的差异.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比格犬血浆中肉桂酸的方法;采集比格犬灌服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后0~8 h的血浆,测定血药浓度;用DAS2.1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含肉桂酸的血浆样品在0.031 25~32 mg/L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6);低检测限为31.25 μg/L;提取回收率在90%以上;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含青木香、含土木香以及不含木香的3种冠心苏合丸中有效成分肉桂酸在犬体内均符合一级吸收双室模型;含土木香冠心苏合丸以及不含木香冠心苏合丸组的肉桂酸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有大于含青木香冠心苏合丸组的趋势,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比格犬灌服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后,血浆中有效成分肉桂酸的药动学过程大体一致,原方中的青木香被土木香替换或者去掉青木香,对该药主要有效成分肉桂酸的药动学过程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金艳;李贻奎;李连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泽泻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干燥块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泽泻干燥块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泻醇A24-乙酸酯(alisol A 24-acetate,Ⅰ)、16,23-氧化泽泻醇B(16,23-oxidoalisol B,Ⅱ)、11-去氧泽泻醇B 23-乙酸酯(11-deoxy-alisol B 23-acetate,Ⅲ)、11-去氧泽泻醇C23-乙酸酯(11-deoxy-alisol C 23-acetate,Ⅳ)、alismol(Ⅴ)、阿曼托黄素(amentoflavone,Ⅵ)、2,2',4-三羟基查耳酮(2,2',4-trihydroxy chalcon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Ⅵ和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胡雪艳;陈海霞;高文远;刘新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杭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研究(Ⅱ)

    目的 研究杭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 杭白芷鲜药材用乙醇冷浸,反复正、反相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Ⅷ,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光谱数据确定结构.结果 从杭白芷鲜药材中分离鉴定了5个香豆素苷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别异欧前胡素(Ⅰ)、氧化前胡素(Ⅱ)、佛手柑内酯(Ⅲ)、marmesin 4'-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Ⅳ)、β-D-glucosyl-6'-(β-D-apiosyl)columbianetin(Ⅴ)、哥伦比亚狭缝芹素(columbianin,Ⅵ)、8-O-β-D-glucopyranosyl xanthotoxol(Ⅶ)、tert-O-β-D-glucopyranosyl(R)-heraclenol(Ⅶ).结论 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贾晓东;赵兴增;冯煦;王鸣;孙浩;董云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黄芪多糖,观察两组治疗后6个月、1年、2年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1年及2年时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总例数分别为22例(59.46%)和15例(65.22%),对照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总例数分别为13例(41.94%)和5例(3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及2年的7项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药物.

    作者:马莹;李润琴;贾建伟;苗静;王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蒲葵籽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蒲葵籽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对有活性粗提物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细胞毒性、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和HIV-1 p24抗原测定等实验对蒲葵籽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进行筛选和确认;采用重组HIV-1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实验,融合阻断实验初步探讨活性粗提物的作用机制.结果 蒲葵籽的醋酸乙酯(P3)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P3抑制HIV-1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EC50为5.64 pg/mL,对C8166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大于200 μg/mL,治疗指数(T1)大于35.46;P3抑制HIV-1急性感染中p24抗原表达的EC50为23.04 μg/mL,抑制正常C8166细胞与慢性感染细胞Hg/HIV-1-B融合的EC50为8.00 μg/mL;P3在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率为28.86%;P3抑制重组HIV-1蛋白酶活性的EC50为1.77μg/mL.结论 蒲葵籽的醋酸乙酯提取物(P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为阻断病毒进入和抑制HIV-1蛋白酶活性.

    作者:李春艳;曾艳渡;彭芳;戴好富;郑永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豆腐果苷在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豆腐果苷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对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豆腐果苷质量浓度,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研究吸收过程.结果 4.464、13.393、40.179μg/mL不同质量浓度豆腐果苷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O.059 7、0.057 7、0.058 3 h-1;加入促进剂0.5%牛胆盐、1.0%牛胆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冰片时,豆腐果苷小肠(ka)分别为0.113、0.163、0.060 2、0.124、0.072 5 h-1.结论 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豆腐果苷大鼠小肠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豆腐果苷在大鼠肠道吸收较差,吸收促进剂促吸收能力为:1.0%牛胆盐>卡波姆>0.5%的牛胆盐>冰片>十二烷基硫酸钠.

    作者:陈卓;蒋学华;任静;刘太明;李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总丹参酮不同纯化工艺的比较

    目的 比较总丹参酮不同的纯化工艺,以期寻找到一种有效部位质量分数大于50%,方便可行,适于大生产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质量分数作为考察指标,对水沉和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 水沉后上大孔树脂再纯化及直接上大孔树脂纯化所得总丹参酮质量分数与直接醇提水沉所得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醇提水沉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总丹参酮.

    作者:吴婉莹;杨洲;侯晋军;果德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灰色链霉菌对8个植物C21甾体的生物转化

    目的 研究灰色链霉菌对8个C21甾体的生物转化作用.方法 通过灰色链霉菌在YS培养基中发酵,对C21甾体进行转化.结果 告达亭(Ⅰ)和乙酰基告达亭(Ⅴ)的C-12位ikematic酯基发生羟基化,产生一个相同的新化合物4'-羟基告达亭(Ⅰα).而两个乙酰化的衍生物包括乙酰基告达亭(Ⅴ)和二乙酰基青阳参苷元(Ⅵ)发生去乙酰化.青阳参苷元(Ⅱ)、青阳参苷甲(Ⅲ)、青阳参苷乙(Ⅳ)、去乙酰基萝蘼苷元(Ⅶ)和3-乙酰基去乙酰基萝蘼苷元(Ⅶ)没有检测到明显的转化.结论 灰色链霉菌降低了所饲喂C21甾体的亲脂性而不是形成色霉素或C21甾体皂苷所具有的脱氧糖侧链.

    作者:范黎明;沈月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亚麻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亚麻子始载于<本草图经>,为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别名为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是药食同源之品,主产于加拿大、北美、阿根廷、印度等国.我国也是其主要产地之一,分布于内蒙古、西北、东北、陕西、云南等地,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4位,并作为常用中药被<中国药典>收载.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亚麻子中分到3个腈苷类成分[1](linamarin,linustatin和neolinustatin),4个黄酮醇类化合物,2个木脂素类成分[2],2个苯丙烯酸酯类成分[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降血压、调血脂、抗癌、抗炎、抗过敏、降血糖、提高?忆力和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并用于治疗心血管、风湿、癌症、化学性肝损伤、疟疾等疾病.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对亚麻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司秉坤;赵余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猴头菌抗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目的 考察猴头菌对实验性小鼠和大鼠胃溃疡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水乙醇、醋酸致胃溃疡模型观察猴头菌对无水乙醇型、醋酸型溃疡及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的影响,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 猴头菌(2.5、5 g/kg)可降低无水乙醇致小鼠溃疡指数;猴头菌(1.25、2.5、5 g/kg)町降低醋酸致大鼠溃疡指数;其对大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MD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明显减轻胃黏膜的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减轻黏膜下炎细胞浸润.结论 猴头菌能促进溃疡愈合,但其作用机制可能不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发挥作用.

    作者:林海鸣;许琼明;孙晓飞;刘艳丽;杨世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对广东产5个类群的栽培巴戟天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应用15种引物对64个个体进行检测,应用Popgen32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共得到224条带,其中多态位点112个,多态百分率为50.00%.种群内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7.05%~53.13%,平均为45.86%.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均反映出巴戟天各类群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变化.Shannon指数为0.287 6,各类群的Shannon指数在0.103 3~0.236 2,Nei指数为0.175 6,各类群的Nei指数在0.074 5~0.154 0.结论 目前栽培巴戟天居群间有一定的分化,并产生了多种农家类型,其中小叶巴戟天(POP2)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这些可能是导致目前栽培巴戟天质量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作者:丁平;刘瑾;仰铁锤;邱金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水分和氮素条件对栽培绞股蓝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工栽培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方法 对野生绞股蓝扦插苗进行水分和氮素控制实验.结果 在干旱和缺氮逆境下,整株植株生物量减少,但由于β-糖苷酶活性降低,导致单位干质量叶片中绞股蓝皂苷的量增加.由于干旱使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大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干旱使总皂苷产量降低,与之相反,缺氮对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小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但是氮素浓度过低也不利于皂苷积累.结论 这意味着在人工种植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适度的氮肥供应才有利于绞股蓝生长,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

    作者:龙云;杨睿;钟章成;谈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预防与治疗核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综述当今面临的核辐射主要来源、辐射的致伤机制与临床症状,以及近年来中药在抗辐射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应用于辐射伤害的防治及保护在放射性环境下工作的人员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抗辐射药物的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史国兵;安晔;赵庆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RP-HPLC法测定绵马贯众药材中绵马贯众素

    目的 分离纯化绵马贯众素,建立RP-HPLC法测定绵马贯众中绵马贯众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异丙醇-甲醇-氯仿-水-磷酸(102:20:12:24:0.1),检测波长283 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1.6 μg,r=0.995(n=5),平均回收率101.23%,RSD=2.11%(n=5).结论 绵马贯众素质量分数达到99.13%,可作为对照品.绵马贯众素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及其制剂中该成分的定量测定.

    作者:司云珊;徐暾海;韩冬;赵洪峰;解生旭;徐雅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