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豆腐果苷在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陈卓;蒋学华;任静;刘太明;李夏

关键词:豆腐果苷, 肠吸收, 吸收促进剂
摘要:目的 研究豆腐果苷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对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豆腐果苷质量浓度,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研究吸收过程.结果 4.464、13.393、40.179μg/mL不同质量浓度豆腐果苷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O.059 7、0.057 7、0.058 3 h-1;加入促进剂0.5%牛胆盐、1.0%牛胆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冰片时,豆腐果苷小肠(ka)分别为0.113、0.163、0.060 2、0.124、0.072 5 h-1.结论 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豆腐果苷大鼠小肠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豆腐果苷在大鼠肠道吸收较差,吸收促进剂促吸收能力为:1.0%牛胆盐>卡波姆>0.5%的牛胆盐>冰片>十二烷基硫酸钠.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皮与关木通配伍对马兜铃酸Ⅰ的影响

    目的 研究马兜铃酸的热稳定性和配伍对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影响,探讨马兜铃酸Ⅰ的配伍减毒机制.方法 HPLC法测定关木通单煎液、关木通与丹皮共煎液、马兜铃酸Ⅰ对照品单煎液、关木通单煎后药渣和关木通与丹皮共煎后的关木通药渣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结果 马兜铃酸Ⅰ在纯水中煎煮后减少,并在其保留时间前又出现一个色谱峰,此峰同样出现在关木通煎煮液中.丹皮与关木通药对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低于关木通单煎液,并且共煎后的关木通残渣中的马兜铃酸Ⅰ也低于单煎后残渣.结论 马兜铃酸Ⅰ在加热的条件下不稳定,部分生成另外一种物质.丹皮与关木通配伍后没有抑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Ⅰ的溶出量,配伍减少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原因是后者溶出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作者:王勇;邓晓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壮药依肝达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尽管已有干扰素及核苷类等各种抗HBV药物,但其疗效均不理想.目前,中药抗HBV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壮药依肝达是通过长期的民间临床观察而拟定的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验方,主要由壮族民间草药饭汤子、田基黄、三姐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和促进肝功能恢复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本实验以2215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依肝达的体外抗HBV作用.

    作者:梁宁;邓家刚;韦松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预防与治疗核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综述当今面临的核辐射主要来源、辐射的致伤机制与临床症状,以及近年来中药在抗辐射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应用于辐射伤害的防治及保护在放射性环境下工作的人员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抗辐射药物的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史国兵;安晔;赵庆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S)-原人参二醇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并在裸小鼠人肺癌模型上观察20(S)-原人参二醇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20(S)-原人参二醇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并且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均出现典型凋亡峰,24小时凋亡率分别为32.47%、32.75%、33.51%.荷瘤裸小鼠动物实验表明,20(S)-原人参二醇对裸小鼠的肿瘤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8.78%、34.37%、50.02%.结论 20(S)-原人参二醇对A549细胞的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锐;徐华丽;曲绍春;于小风;陈明侠;睢大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轻身减肥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轻身减肥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建立防己、丹参、淫羊藿和黄芪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结果 大黄素进样量在10.54~210.80 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酚进样量在11.2~222.40 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的回收率分别为99.1%和100.3%.结论 制订了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定量方法和防己、丹参、淫羊藿和黄芪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较好地控制轻身减肥片的质量.

    作者:戚雁飞;龚青;鲁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高脂血症早期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山楂叶总黄酮(FHL)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发病早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测每组大鼠体质量、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FHL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的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量,并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显著降低.FHL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纤维蛋白原的量,降低全血比黏度、RBC聚集指数和RBC压积.FHL可明显抑制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FHL具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其作用机制应与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作者:杨宇杰;林静;王春民;郭金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亚麻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亚麻子始载于<本草图经>,为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别名为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是药食同源之品,主产于加拿大、北美、阿根廷、印度等国.我国也是其主要产地之一,分布于内蒙古、西北、东北、陕西、云南等地,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4位,并作为常用中药被<中国药典>收载.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亚麻子中分到3个腈苷类成分[1](linamarin,linustatin和neolinustatin),4个黄酮醇类化合物,2个木脂素类成分[2],2个苯丙烯酸酯类成分[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降血压、调血脂、抗癌、抗炎、抗过敏、降血糖、提高?忆力和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并用于治疗心血管、风湿、癌症、化学性肝损伤、疟疾等疾病.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对亚麻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司秉坤;赵余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豆腐果苷在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豆腐果苷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对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豆腐果苷质量浓度,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研究吸收过程.结果 4.464、13.393、40.179μg/mL不同质量浓度豆腐果苷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O.059 7、0.057 7、0.058 3 h-1;加入促进剂0.5%牛胆盐、1.0%牛胆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冰片时,豆腐果苷小肠(ka)分别为0.113、0.163、0.060 2、0.124、0.072 5 h-1.结论 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豆腐果苷大鼠小肠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豆腐果苷在大鼠肠道吸收较差,吸收促进剂促吸收能力为:1.0%牛胆盐>卡波姆>0.5%的牛胆盐>冰片>十二烷基硫酸钠.

    作者:陈卓;蒋学华;任静;刘太明;李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灯盏花素经鼻给药吸收特性研究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的离体、在体经鼻吸收特性,为灯盏花素的鼻腔给药制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C扩散池,以新鲜犬鼻黏膜为渗透屏障,以含灯盏花乙素0.25,0.50、1.25 mg/mL的灯盏花素PBS液(pH6.5)为释放液,以空白PBS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以1.01、1.70、4.48 mg/mL灯盏花素PBS溶液(pH6.5)作为鼻腔循环液,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进行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结果 灯盏花素高、中、低质量浓度组的犬鼻黏膜渗透系数分别为3.6×10-5、1.272×10-3、1.856×10-3 cm/min(n=3).随着灯盏花素的质量浓度增加,其渗透系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高、中、低质量浓度灯盏花素的大鼠在体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3、2.3×10-3、1.7×10-3 min-1,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鼻黏膜吸收量逐渐增加,但其吸收速度常数较小.结论 灯盏花索可经鼻吸收,质量浓度对其吸收的影响较大,适合制备成经鼻给药的新制剂.

    作者:石森林;徐莲英;毛展凯;张韩清;李万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对动物药GAP的关键技术如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优良品种选育、养殖地选择及仿野生养殖基地建设、专用饲料研制、病虫害防治、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GAP关键技术是动物类中药的安全有效以及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薇;梁倩影;喻良文;徐鸿华;赖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萝卜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目的 研究萝卜秦艽Phlomis medicin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萝卜秦艽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1-去羟基山栀素甲酯(1-dehydroxy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Ⅰ)、钩萼草素A(notohamosin A,Ⅱ)、洋丁香苷(verbascoside,Ⅲ),3,4-二羟基苯乙醇(Ⅳ)、琥珀酸(Ⅴ)、蔗糖(Ⅵ)、2,6-二聚果糖(Ⅶ)、果糖吡喃丁苷(Ⅷ)、D-葡萄糖(IX)和D-果糖(X).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

    作者:余振喜;王钢力;林瑞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水分和氮素条件对栽培绞股蓝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工栽培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方法 对野生绞股蓝扦插苗进行水分和氮素控制实验.结果 在干旱和缺氮逆境下,整株植株生物量减少,但由于β-糖苷酶活性降低,导致单位干质量叶片中绞股蓝皂苷的量增加.由于干旱使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大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干旱使总皂苷产量降低,与之相反,缺氮对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小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但是氮素浓度过低也不利于皂苷积累.结论 这意味着在人工种植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适度的氮肥供应才有利于绞股蓝生长,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

    作者:龙云;杨睿;钟章成;谈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银杏叶总提取物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银杏叶总提取物(GBE)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取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用H2O2损伤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GBE使其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阳性对照组加入异博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比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H活性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001),SOD则明显降低(P<0.01),而GBE各组能减少LDH和MDA的产生呈剂量依赖关系,SDH和CCO比活力在H2O2组明显下降(P<0.001).GBE组改变不明显;150 mg/L G.BE对细胞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细胞中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郭健;刘义;李延平;宋文东;梁伟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生漆漆酚类化合物的HPLC-ESI-MSn分析

    目的 为有效控制生漆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结果 液相色谱共分离出11个组分,经离子阱质谱分析确定9个漆酚类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分析鉴别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

    作者:李林;魏朔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肾降纤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复肾降纤宁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将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复肾降纤宁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复肾降纤宁组,同时取正常大鼠设对照组.各组大鼠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处理12周.常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免疫组化法榆测肾PKC和VEGF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PDGF-β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皮质PKC、VEGF和PDGF-β表达显著升高,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血糖、UAER、BUN、Scr、肾脏指数显著增高;复肾降纤宁组、厄贝沙坦组和厄贝沙坦+复肾降纤宁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改善;厄贝沙坦+复肾降纤宁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复肾降纤宁组和厄贝沙坦组(P<0.05),但未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复肾降纤宁对DN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中PKC、VEGF和PDGF-β的表达,减轻肾组织纤维化有关.

    作者:陈益山;曹文富;焦颖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目的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对广东产5个类群的栽培巴戟天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应用15种引物对64个个体进行检测,应用Popgen32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共得到224条带,其中多态位点112个,多态百分率为50.00%.种群内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7.05%~53.13%,平均为45.86%.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均反映出巴戟天各类群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变化.Shannon指数为0.287 6,各类群的Shannon指数在0.103 3~0.236 2,Nei指数为0.175 6,各类群的Nei指数在0.074 5~0.154 0.结论 目前栽培巴戟天居群间有一定的分化,并产生了多种农家类型,其中小叶巴戟天(POP2)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这些可能是导致目前栽培巴戟天质量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作者:丁平;刘瑾;仰铁锤;邱金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对应分析法在中药微量元素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了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针对11种中药中微量元素量的数据,以该方法就中药与微量元素之间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对应分析能揭示出中药和微量元素之间量的内在联系.并用该分析结果进行中药功效归类,结果表明对应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中药功效分析研究方法.

    作者:李吉锋;高锦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研究,探讨芍药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和离体培养的方法对芍药种子种皮、胚乳中抑制物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证实了芍药种子胚乳、种皮中含有一定活性的抑制物质,且两者对白菜幼根生长的抑制活性均高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胚乳乙醚萃取液纸色谱Rf值为0·5区段对白菜幼根生长抑制活性强(根长相对百分率36.36%);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离体胚均能生根,但未加GA3培养基上的胚上胚轴不能伸长生长.说明离体胚也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或存在抑制物质.结论 芍药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荣荣;王康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竭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竭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血脂及清道夫受体CD36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竭提取物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3只6~8周龄ApoE-/-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血竭提取物(450.5 mg/kg)组,辛伐他汀(9.01 mg/kg)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1只.继续高脂喂养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3周后,检测血脂,取主动脉根部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采用易损指数[(细胞外脂质成分+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成分)]综合评价药物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CD36 mRNA的表达.结果 给药13周后,血竭提取物组和辛伐他汀组的斑块易损指数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竭提取物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而主动脉内CD36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竭提取物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来稳定易损斑块,其机制与调节血脂、抑制清道夫受体CD36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明学;徐浩;潘琳;文川;温见燕;刘剑刚;陈可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目的 研究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方法 天花粉用超声波振荡提取、乙醇沉淀分离出多糖,并用重结晶、色谱柱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天花粉多糖的Mr及其分布.结果 天花粉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经色谱柱纯化得到的天花粉多糖与未经纯化的天花粉粗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同,但质量分数有所差别;天花粉多糖的GPC图有两个多糖峰,天花粉粗多糖的两个GPC峰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分别为1.8×105和1 460,天花粉多糖的两个GPC峰的Mn分别为1.60×105和4 554.结论 两种天花粉多糖的Mr及单糖组成的质量分数有区别.

    作者:黄晓兰;吴惠勤;王蔚;黄芳;林晓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