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徐华丽;曲绍春;于小风;陈明侠;睢大筼
目的 通过对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研究,探讨芍药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和离体培养的方法对芍药种子种皮、胚乳中抑制物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证实了芍药种子胚乳、种皮中含有一定活性的抑制物质,且两者对白菜幼根生长的抑制活性均高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胚乳乙醚萃取液纸色谱Rf值为0·5区段对白菜幼根生长抑制活性强(根长相对百分率36.36%);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离体胚均能生根,但未加GA3培养基上的胚上胚轴不能伸长生长.说明离体胚也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或存在抑制物质.结论 芍药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荣荣;王康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为有效控制生漆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结果 液相色谱共分离出11个组分,经离子阱质谱分析确定9个漆酚类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分析鉴别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
作者:李林;魏朔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化学素中的重要类别,其膳食摄入对人体心脑血管保护和健康维护具有特殊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促氧化作用和细胞毒性.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黄酮类化物促氧化作用与细菌毒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黄酮在天然药物和功能食品领域的靶向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龚金炎;洪辉;吴晓琴;张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D6亚型(CYP2D6)的影响.方法 利用探针药物右美沙芬(DM),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实验组(对照组,红花注射液0.9、1.8、3.6 mL/kg组)大鼠体内尿液中与体外肝微粒体温孵系统中DM的代谢率,考察红花注射液对大鼠CYP2 D6活性的影响.结果 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中,红花注射液1.8和3.6 mL/kg组DM的代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抑制实验中,体外肝微粒体温孵系统中红花注射液组和西咪替丁组DM的代谢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含红花生药量为30 mg/mL时红花注射液组DM的代谢率与西咪替丁(0.6 mg/mL)时DM的代谢率相近.抑制能力相当;红花注射液的IC50为10.64 mg/mL.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CYP2D6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高峰;郭兴蕾;黄丽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总丹参酮不同的纯化工艺,以期寻找到一种有效部位质量分数大于50%,方便可行,适于大生产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质量分数作为考察指标,对水沉和大孔树脂纯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 水沉后上大孔树脂再纯化及直接上大孔树脂纯化所得总丹参酮质量分数与直接醇提水沉所得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醇提水沉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总丹参酮.
作者:吴婉莹;杨洲;侯晋军;果德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Ⅱ)、脲嘧啶核苷(uridin,Ⅲ)、β-甲基-吡喃葡萄糖苷(methyl-α-L-glucopyranoside,Ⅳ)、芹菜素(apigenin,Ⅴ)、苜蓿素(tricin,Ⅵ)、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何春年;高微微;徐文燕;佟建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综述当今面临的核辐射主要来源、辐射的致伤机制与临床症状,以及近年来中药在抗辐射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应用于辐射伤害的防治及保护在放射性环境下工作的人员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抗辐射药物的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史国兵;安晔;赵庆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人工栽培条件下水分和氮素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生物量和皂苷量的影响.方法 对野生绞股蓝扦插苗进行水分和氮素控制实验.结果 在干旱和缺氮逆境下,整株植株生物量减少,但由于β-糖苷酶活性降低,导致单位干质量叶片中绞股蓝皂苷的量增加.由于干旱使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大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干旱使总皂苷产量降低,与之相反,缺氮对生物量减少的速率小于对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但是氮素浓度过低也不利于皂苷积累.结论 这意味着在人工种植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适度的氮肥供应才有利于绞股蓝生长,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
作者:龙云;杨睿;钟章成;谈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萝卜秦艽Phlomis medicin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萝卜秦艽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1-去羟基山栀素甲酯(1-dehydroxy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Ⅰ)、钩萼草素A(notohamosin A,Ⅱ)、洋丁香苷(verbascoside,Ⅲ),3,4-二羟基苯乙醇(Ⅳ)、琥珀酸(Ⅴ)、蔗糖(Ⅵ)、2,6-二聚果糖(Ⅶ)、果糖吡喃丁苷(Ⅷ)、D-葡萄糖(IX)和D-果糖(X).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
作者:余振喜;王钢力;林瑞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并在裸小鼠人肺癌模型上观察20(S)-原人参二醇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20(S)-原人参二醇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并且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均出现典型凋亡峰,24小时凋亡率分别为32.47%、32.75%、33.51%.荷瘤裸小鼠动物实验表明,20(S)-原人参二醇对裸小鼠的肿瘤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8.78%、34.37%、50.02%.结论 20(S)-原人参二醇对A549细胞的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锐;徐华丽;曲绍春;于小风;陈明侠;睢大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介绍了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针对11种中药中微量元素量的数据,以该方法就中药与微量元素之间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对应分析能揭示出中药和微量元素之间量的内在联系.并用该分析结果进行中药功效归类,结果表明对应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中药功效分析研究方法.
作者:李吉锋;高锦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药用动物人工养殖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对动物药GAP的关键技术如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优良品种选育、养殖地选择及仿野生养殖基地建设、专用饲料研制、病虫害防治、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GAP关键技术是动物类中药的安全有效以及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薇;梁倩影;喻良文;徐鸿华;赖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青龙衣多糖对S180小鼠红细胞Ca2+,Mg2+-ATP酶活性及[Ca2+]i的影响.方法 青龙衣多糖对S180小鼠ip给药7 d,比色法结合试剂盒测定S180小鼠红细胞膜Ca2+,Mg2+-ATP酶的活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Fluo-3/AM荧光探针测定红细胞内[Ca2+]i.结果 青龙衣多糖能提高S180小鼠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P<0.05);降低S180小鼠红细胞[Ca2+]i(P<0.05),并且青龙衣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以高剂量组的作用佳(P<0.01).结论 青龙衣多糖通过提高S180小鼠红细胞膜Ca2+,Mg2+-ATP酶的活性,排除离子跨膜转运障碍,稳定其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有利于维持细胞内Ca2+的正常浓度.
作者:汲晨锋;肖凤;季宇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当归的有效成分之一,含阿魏酸量的高低是决定当归品质的重要指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提高当归品质提供了可能,这需要对阿魏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有详细的了解.综述阿魏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机制及生物调控研究现状,为提高当归品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刘敬;李文建;王春明;颉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尽管已有干扰素及核苷类等各种抗HBV药物,但其疗效均不理想.目前,中药抗HBV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壮药依肝达是通过长期的民间临床观察而拟定的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验方,主要由壮族民间草药饭汤子、田基黄、三姐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和促进肝功能恢复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本实验以2215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依肝达的体外抗HBV作用.
作者:梁宁;邓家刚;韦松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猴头菌对实验性小鼠和大鼠胃溃疡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水乙醇、醋酸致胃溃疡模型观察猴头菌对无水乙醇型、醋酸型溃疡及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的影响,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 猴头菌(2.5、5 g/kg)可降低无水乙醇致小鼠溃疡指数;猴头菌(1.25、2.5、5 g/kg)町降低醋酸致大鼠溃疡指数;其对大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MD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明显减轻胃黏膜的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减轻黏膜下炎细胞浸润.结论 猴头菌能促进溃疡愈合,但其作用机制可能不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发挥作用.
作者:林海鸣;许琼明;孙晓飞;刘艳丽;杨世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银杏叶总提取物(GBE)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取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用H2O2损伤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GBE使其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阳性对照组加入异博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比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H活性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001),SOD则明显降低(P<0.01),而GBE各组能减少LDH和MDA的产生呈剂量依赖关系,SDH和CCO比活力在H2O2组明显下降(P<0.001).GBE组改变不明显;150 mg/L G.BE对细胞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细胞中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郭健;刘义;李延平;宋文东;梁伟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干燥块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泽泻干燥块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泻醇A24-乙酸酯(alisol A 24-acetate,Ⅰ)、16,23-氧化泽泻醇B(16,23-oxidoalisol B,Ⅱ)、11-去氧泽泻醇B 23-乙酸酯(11-deoxy-alisol B 23-acetate,Ⅲ)、11-去氧泽泻醇C23-乙酸酯(11-deoxy-alisol C 23-acetate,Ⅳ)、alismol(Ⅴ)、阿曼托黄素(amentoflavone,Ⅵ)、2,2',4-三羟基查耳酮(2,2',4-trihydroxy chalcon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Ⅵ和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胡雪艳;陈海霞;高文远;刘新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和酒制品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素的方法,同时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用水煎煮和甲醇超声两种方法提取山茱萸生、制品,用RP-HPLC法测定4种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甲醇超声提取液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的量分别上升了250%、1 200%,莫诺苷、马钱素的量分别下降了27.7%、9.9%;水煎提取液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的量分别上升了222%、250%,莫诺苷、马钱素的量分别下降了24.5%、11.7%.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和酒制品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素的量;山茱萸经酒蒸制后,4种有效成分的变化很大.
作者:杜伟锋;蔡皓;丁霞;蔡宝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分布.方法 天花粉用超声波振荡提取、乙醇沉淀分离出多糖,并用重结晶、色谱柱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天花粉多糖的Mr及其分布.结果 天花粉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经色谱柱纯化得到的天花粉多糖与未经纯化的天花粉粗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同,但质量分数有所差别;天花粉多糖的GPC图有两个多糖峰,天花粉粗多糖的两个GPC峰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分别为1.8×105和1 460,天花粉多糖的两个GPC峰的Mn分别为1.60×105和4 554.结论 两种天花粉多糖的Mr及单糖组成的质量分数有区别.
作者:黄晓兰;吴惠勤;王蔚;黄芳;林晓珊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