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松;汪文渊;蔡晓林
目的 观察和探讨超声刀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第一组37例为常规手术组,第二组40例为超声刀手术组,第一组病人采用电刀作为手术主要器械,第二组采用超声刀为主要手术器械,两组均采用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 应用超声刀与常规手术中使用电刀进行手术操作相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也明显降低.结论 与电刀相比,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行全结肠系膜切除及根治过程中,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星;施祖群;董明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 (prostaglandin E1,PGE1)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健康Wistar大鼠72只,建立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胆总管结扎组(OJ组)、胆总管结扎+前列腺素E1给药组 (PGE1组),分别于手术后3、7、10 d各组测定胆红素 (TBil,DBil)和转氨酶(ALT,AST),同时取肝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肝细胞凋亡采用TUNEL法检测,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和iNOS蛋白在各组肝脏中的表达.结果 与OJ组比较,PGE1组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下降(P<0.05).TUNEL结果显示,与OJ组相比,PGE1组细胞凋亡有所减轻(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OJ组相比,PGE1组的大鼠肝细胞iNOS蛋白表达降低,NF-κB表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可以减轻阻塞性黄疸大鼠的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下调促凋亡蛋白iNOS、上调抗凋亡蛋白NF-κB的表达有关.
作者:花香;余宏铸;许业传;方德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Th1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IP-10(IFN-γ-inducible protein,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TARC(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在实验性矽肺大鼠染尘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7只.模型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注入1 ml生理盐水二氧化硅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1 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染尘后第1、7、14、21、28、35、77、106、126天处死两组大鼠各3只,结扎右肺,对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收集其肺泡灌洗液并用ELISA法检测IP-10和TARC含量;免疫组化S-P法分析右肺组织中IP-10和TARC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矽肺模型;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P-10在第1、7、14、21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RC在第1、7、14、21、28、35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染尘后第1、7、14、21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IP-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后第1、7、14、21、28、35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TAR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募集Th1及Th2细胞到肺组织中参与大鼠矽肺病变的免疫调节过程.
作者:夏丹;唐婷婷;王璐;沙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测定美司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 (665:335,V/V),用稀释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2.3±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采用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美司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 美司钠在浓度为1.07~10.58 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美司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测和含量测定.
作者:李辉;陈鸣;伍伟聪;靳贵英;董凤祥;张东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AMP-PKA-CREB 信号通路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乙醛不同时间间隔干预肝星状细胞(HSC),建立体外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HSC增殖,确定造模浓度及时间;RT-PCR法检测HSC活化指标α-SMA mRNA表达情况;125I-cAMP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正常组与模型组HSC内cAMP含量;RT-PCR法测定PKA,CREB mRNA表达情况.结果 采用浓度为200 μmol·L-1乙醛刺激HSC 48 h可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模型组α-SMA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模型组cAM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 PKA,CREB mRNA表达也较正常组明显增强.结论 乙醛可刺激HSC增殖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HSC 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杨万枝;吕雄文;余世春;管文婕;翟丹丹;王和;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ARVC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MRI及电生理检查等,评价ARVC的检查手段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有心悸,其中13例有晕厥,有右室扩大及明确右室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者7例.5例静息心电图出现Epsilon波,10例表现为平均QRS时程延长(≥110 ms),13例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1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右室受累.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者2例,1例患者植入ICD.结论 ARVC临床表现隐匿,典型者常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部分呈家族遗传倾向.Epsilon波、右胸导联QRS波时限≥110 ms及T波倒置是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较为可行.
作者:王彩虹;杨向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42~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低流量组(A组)和常流量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氧流量1.0 L·min-1,B组氧流量3.0 L·min-1,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T1)及单肺通气15 min (T2)、30 min (T3) 、45 min (T4) 、60 min (T5)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作者:徐银秀;李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为宣城市药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将要开展的麻醉药品统一管理进行摸底,为各家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市5家二级综合性医院2009~2011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用量(DDDs)逐年上升;其中芬太尼用量稳居第一,吗啡用量各年较为稳定,哌替啶2011年用量有较大下降;个别医院存在可待因用量过大及哌替啶片用于晚期癌症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该市二级综合医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规范,个别医院需加强管理,进一步强化无创给药的理念,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作者:凌艺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病人早期使用呼吸机对吸入性损伤病人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病人60例,按照入院后使用呼吸机进行干预治疗起始时间的差异分为两组,A组为2005~2007年入院患者,共25例,B组为2008~2010年入院的患者,共有35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的起始时间较B组患者晚(P<0.05),A组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时间为伤后(25.92±6.47)h,B组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时间为伤后(15.77±5.24)h.根据两组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的起始时间上的差异,对低氧血症纠正效果、VAP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48 h PaO2、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呼吸机通气治疗吸入性损伤治疗效果满意,VAP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缩短吸入性损伤治疗时间.
作者:虞耀华;徐庆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血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意义.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8例,分为目标组(平均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1,n=38例)和常规组(平均血糖控制在6.1~8.3 mmol·L-1,n=40例).观察第1、2、3、7、14天外周血中IL-6、IL-8、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后第1天血液中IL-6、IL-8、TNF-α含量显著升高,第3天血液中各检测指标降至低(P<0.05).目标组血液中IL-6、IL-8、TNF-α含量与常规组同时相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目标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6、IL-8、TNF-α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血液中IL-6、IL-8、TNF-α的水平,减轻颅脑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曹利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5~2010年间该院12例妊振中晚期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例中期妊娠患者行EST手术,待预产期剖宫产,母婴平安.10例晚期妊娠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外引流术+剖宫产终止妊娠术,1例母婴死亡,9例母婴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妊娠中晚期伴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类凶险度极高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同时终止妊娠,对母婴健康颇有裨益.
作者:雷星;刘涛;刘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G1181C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相关性.方法 134名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病史分为正常对照组65名和ACS组69名.ELISA法测定入院时血清OPG水平.介质纯化法提取白细胞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包含OPG G1181C位点的DNA片段,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检测PCR产物,识别多态性位点.结果 在对照组和ACS组之间,OPG基因G1181C的各基因型频率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CS组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对照组和ACS组之间,G1181C各基因型血清OP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G基因SNPs G1181C各基因型及其血清浓度与ACS无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ACS的致病因子.
作者:洪慰麟;郭新贵;焦青萍;谈中茹;陈阳;邱朝晖;朱汉民;程群;甘洁民;缪应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两种氧疗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护理.方法 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实施氧疗时分别行高流量间断供氧和低流量持续供氧,采用定时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但两组患者在肺复张程度、肺复张时间和住院天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氧疗时观察组采用高流量间断供氧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鲍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茯苓龟板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进展过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的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Sham) 组、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 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组及黄芪丹参茯苓龟板合剂(中药)组,术后第14天取大鼠肾组织进行常规HE、Masson染色及CD68、α-SMA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ACEI组及中药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CD68和α-SMA的表达均低于UUO组(P<0.05);(2)中药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CD68和α-SMA的表达低于ACEI组(P<0.05).结论 黄芪丹参茯苓龟板合剂具有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并阻止间质细胞发生转分化.
作者:江贤萍;韩新华;张秀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各种抗菌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总结有关抗菌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类型、机制和临床表现,并按照肾损害的类型特点进行举例分析,旨在提高药学专业知识,对抗菌药物相关性肾损伤提高警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徐迪;张荣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荡气颗粒中大黄结合蒽醌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 先采用三氯甲烷超声振荡提取除去游离蒽醌,残渣用盐酸水解得到结合蒽醌水解物;利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能与醋酸镁反应显色的原理,以显色剂为空白,测定样品溶液在517 nm波长处得吸收度.结果 对照品大黄素含量在2.1~16.8 mg·L-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1.2%(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荡气颗粒中结合蒽醌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丽君;刘永;田军;杨士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前祖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具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功能.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体通过凋亡机制清除衰老及异常细胞,在维持细胞数量平衡及正常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和凋亡紊乱是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功能失衡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Th2细胞亚群功能亢进,导致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近期大量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对T细胞凋亡紊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源性通路(死亡受体途径)、内源性通路(线粒体途径)以及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e-aspartic proteases,Caspase)途径.本文对T淋巴细胞凋亡的经典通路和相关调控分子研究进展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潘云;王俐;李向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前不同的体质指数(BMI)和孕期体重的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08~2011年758例有完整的产检和妊娠结局记录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按孕前BMI的不同,将758例孕妇分为不同的组,A组(孕前消瘦组)共157例,B组(孕前正常体重组)共541例,C组(孕前超重肥胖组)共60例,A、B、C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分别为2.5%(4/157)、6.7%(36/541)、15%(9/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0.6%(1/157),3.0%(16/541),8.3%(5/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1.3%(2/157)、7.4%(40/541)、20%(12/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剖宫产率分别为31.8%(50/157)、31.2%(169/541)、51.7%(31/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而早产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2)按孕期体重增加的不同,将758例孕妇分为不同的组,D组(孕期增加过少)共61例,E组(孕期体重增加正常)共209例,F组(孕期体重增加过多)488例,D、E、F组GDM的发生率分别为14.8%(9/61)、5.7%(12/209)、5.7%(28/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3%(2/61)、2.9%(6/209)、9.4%(46/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高;剖宫产率分别为18.0%(11/61)、24.4%(51/209)、38.5%(188/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高,而子痫前期和早产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过少均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
作者:孟国花;周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该文结合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循证医学出发对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的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临床实习、见习教学,达到既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职业道德,又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
作者:潘天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的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术后治疗、护理均按常规进行.对照组术前发放术前通知,实验组从术前开始,根据术前访视护理路径给与护理,比较两组术日紧张度、血压、心率及术后满意度和术后适应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紧张度下降,术后满意度提高,术后适应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标准的术前访视护理路径能有效地减轻手术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手术质量满意度,提高术后适应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惠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