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余宏铸;许业传;方德宝
目的 对鬼针草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生产工艺路线,并进行中试生产初步试验,为工业生产打下基础.方法 先以70%乙醇提取,再通过HPD100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后用乙醇进行纯化;以提取物中总黄酮和金丝桃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鬼针草的提取工艺.结果 确定鬼针草总黄酮制备工艺路线,制得鬼针草总黄酮(总黄酮含量>50%),平均产率为1%.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许慧;陈飞虎;邵旭;汤文建;刘建军;张晨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成批烧伤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救治一批18例大面积烧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休克、感染、急性肾衰的致死原因.结果 18例中死亡9例,3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死于感染,死亡率50%.结论 及时抢救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的关键.
作者:余发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和阿奇霉素等耐药严重,对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的淋球菌株正在增加中,偶有大观霉素耐药的淋球菌株.淋球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介导的低度耐药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药.氟喹诺酮耐药主要是gyrA和parC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与ermF、ermB、ermC基因及mtrR基因突变有关.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主要由于penA、mtr等基因突变相关.淋球菌spe位点单步突变导致对大观霉素高度耐药.多重耐药主要与mtrR编码区内的基因突变或多位点突变相关.
作者:祝伦;蒋法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HP根除率及疗效.方法 经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方法确诊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共247例.予雷贝拉唑20 mg,2次/日+胶体果胶铋0.2,2次/日+克拉霉素0.5,2次/日+甲硝唑0.4,2次/日,口服一周,继而连服雷贝拉唑20 mg,一次/日共5周.疗程结束四周后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复查.结果 随访成功196例,HP总根除率81.6%,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根除率86%,胃溃疡根除率67.4%,溃疡病总有效率88.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89.3%,胃溃疡有效率8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含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及疗效优于HP阳性的胃溃疡.
作者:陈亚松;汪文渊;蔡晓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42~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低流量组(A组)和常流量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氧流量1.0 L·min-1,B组氧流量3.0 L·min-1,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T1)及单肺通气15 min (T2)、30 min (T3) 、45 min (T4) 、60 min (T5)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作者:徐银秀;李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十一味活血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冰片和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主药樟脑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制定了十一味活血酊中冰片和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樟脑的含量.结论 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十一味活血酊的质量.
作者:谢若男;杨满琴;徐玥玮;胡蝶;李文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与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2例不同复发原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情况结合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结果 22眼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术与术中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13例,玻璃体切割术与术后1次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7例,2次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术后视力12眼≥0.02,10眼<0.02,视力提高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延长、屈光度和散光度向负值偏移.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玲月;陈朝阳;谭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再生穿刺针类锐利器械保护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清洗后的再生穿刺针类器械40根,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塑料管保护(A组)和一次性头皮针塑料管加一次性压舌板,双重固定(B组),观察两组包装的完好性、尖端锐利面受损、刺伤工作人员等情况.结果 B组灭菌后,物品包装的完好性和物品的性能等整体合格率为100%,明显高于A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结论 再生穿刺针器械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塑料管、一次性压舌板,双重固定保护,能提高灭菌物品的供应质量,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宽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方法 分析1例扁桃体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中等大小、相对单一,星空图像可见,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CD20+,CD10+,PAX5+,Bcl-6+,MuM1-,Bcl-2-,C-Myc消化过度,Ki-67+(约100%).结论 对Burkitt淋巴瘤的诊断需结合镜下图像及免疫组化,必要时进行基因重排.
作者:王红群;王庆梅;蒋毅;汤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既往认为发病率较低,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2%,近年研究显示PA占所有高血压的 5%~10%[1].因PA患者较同年龄、同性别、相同血压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更高[2],故及时诊断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PA特点、诊断进展及诊治流程进行综述,以加深对此病认识,提高诊断率,避免漏诊.
作者:刘妮娜;潘天荣;杜益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鼠肺IL17和IL-8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每组10只.在体大鼠IR损伤模型制备完成后,阻断左肺门,终止血供及通气,造成左肺缺血,达预定时间后松开阻断带恢复血供及通气形成再灌注损伤.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穿阻断带而不结扎持续180 min;IR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IPostC组缺血60 min后给予重复三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后处理,继以恢复血供行再灌注90 min.三组实验结束后均留取左肺组织、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用于测定IL-17、IL-8的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 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PostC组;IPostC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 (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7、IL-8活性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害有关.
作者:马明生;伍火志;陈鑫;刘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Th1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IP-10(IFN-γ-inducible protein,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TARC(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在实验性矽肺大鼠染尘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7只.模型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注入1 ml生理盐水二氧化硅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1 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染尘后第1、7、14、21、28、35、77、106、126天处死两组大鼠各3只,结扎右肺,对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收集其肺泡灌洗液并用ELISA法检测IP-10和TARC含量;免疫组化S-P法分析右肺组织中IP-10和TARC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矽肺模型;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P-10在第1、7、14、21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RC在第1、7、14、21、28、35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染尘后第1、7、14、21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IP-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后第1、7、14、21、28、35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TAR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募集Th1及Th2细胞到肺组织中参与大鼠矽肺病变的免疫调节过程.
作者:夏丹;唐婷婷;王璐;沙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茯苓龟板合剂对肾间质纤维化进展过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的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Sham) 组、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 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组及黄芪丹参茯苓龟板合剂(中药)组,术后第14天取大鼠肾组织进行常规HE、Masson染色及CD68、α-SMA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ACEI组及中药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CD68和α-SMA的表达均低于UUO组(P<0.05);(2)中药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CD68和α-SMA的表达低于ACEI组(P<0.05).结论 黄芪丹参茯苓龟板合剂具有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并阻止间质细胞发生转分化.
作者:江贤萍;韩新华;张秀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7例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厄洛替尼150 mg·d-1,直到病情进展.结果 厄洛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ORR为57.1%,DCR为85.7%,中位OS为12月,1年生存率为42.9%,2年生存率为28.6%.结论 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老年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轻,可耐受.
作者:江再茂;丁江华;左新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和观察组(营养支持+化疗组),化疗前后第1天和第8天分别测量血清IgA、IgG、IgM、ALB,计算氮平衡变化,化疗期间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治疗结束后IgA、IgG、IgM、ALB均降低(P<0.05),而观察组上述指标不降低;氮平衡变化亦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的乏力感及情绪低落等观察组症状较轻(P<0.05).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能减轻化疗所引起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并显示出在化疗期间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爱华;汪剑;徐皖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JRA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JRA多见于男性患儿,年龄大多在学龄儿童.52例JRA中,全身型占65.5%,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占34.5%;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关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JRA诊断及评价疗效的重要辅助检查;治疗上加用激素治疗者较单纯NSAIDS治疗者临床症状缓解快,甲氨蝶呤(MTX)作用肯定且安全.结论 JRA的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关节痛为主,全身型多器官受损明显.治疗上首选NSAIDS,其次可加用激素.JRA的总体预后不乐观.
作者:马家明;李鹿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方法 采用干法直接压片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骨架材料,以十八醇和碳酸氢钠作助漂剂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缓释片.对影响释药的因素如骨架材料、碳酸氢钠含量、释放介质等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优处方.结果 片剂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药物释放时间可达6 h以上.优处方: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 60 mg,HPMC 108 mg,十八醇 10 mg,NaHCO3 5.2 mg,乙基纤维素 14 mg,聚乙二醇(PEG6000)0.1 mg.结论 药物通过扩散和凝胶骨架溶蚀共同作用释放,释药曲线较好地符合单指数加Higuchi平方根律方程.
作者:夏清荣;张维博;李绪奇;何红波;姚日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细胞色素P450 (CYP450s) 为肠道主要I相代谢酶,目前发现有CYP1A1、CYP2C9、CYP2C19、CYP2J2、CYP2D6、CYP3A4、CYP3A5 7种同工酶.肠道CYP在药物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基因多态性及个体差异均影响药物代谢,导致临床疗效差别.该文就肠道CYP各亚型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姚婷婷;章礼久;方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消渴灵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entury 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1:49,每1 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磺酸钠1.7 g)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30℃,以外标法检测.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盐酸小檗碱在0.038~0.3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4 281 910 C+3 319 (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1.16%(n=6).结论 该方法样品分离度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杨冬梅;张毅;刘俊;李珊;秦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两种氧疗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护理.方法 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实施氧疗时分别行高流量间断供氧和低流量持续供氧,采用定时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但两组患者在肺复张程度、肺复张时间和住院天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氧疗时观察组采用高流量间断供氧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鲍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