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月;陈朝阳;谭毅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与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2例不同复发原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情况结合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结果 22眼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术与术中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13例,玻璃体切割术与术后1次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7例,2次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术后视力12眼≥0.02,10眼<0.02,视力提高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延长、屈光度和散光度向负值偏移.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玲月;陈朝阳;谭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形肋骨接骨板治疗无连枷胸的多发肋骨骨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自2009年3~2011年3月同期收治的109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主要观察患者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伤后两周手术治疗组肺功能稍好,但差异无显著性,血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肺功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血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虽然对伤后两周呼吸功能不能明显改善,但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呼吸功能.
作者:汪方清;胡卫建;陈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G1181C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相关性.方法 134名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病史分为正常对照组65名和ACS组69名.ELISA法测定入院时血清OPG水平.介质纯化法提取白细胞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包含OPG G1181C位点的DNA片段,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检测PCR产物,识别多态性位点.结果 在对照组和ACS组之间,OPG基因G1181C的各基因型频率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CS组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对照组和ACS组之间,G1181C各基因型血清OP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G基因SNPs G1181C各基因型及其血清浓度与ACS无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ACS的致病因子.
作者:洪慰麟;郭新贵;焦青萍;谈中茹;陈阳;邱朝晖;朱汉民;程群;甘洁民;缪应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Th1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IP-10(IFN-γ-inducible protein,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TARC(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在实验性矽肺大鼠染尘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7只.模型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注入1 ml生理盐水二氧化硅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1 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染尘后第1、7、14、21、28、35、77、106、126天处死两组大鼠各3只,结扎右肺,对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收集其肺泡灌洗液并用ELISA法检测IP-10和TARC含量;免疫组化S-P法分析右肺组织中IP-10和TARC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矽肺模型;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P-10在第1、7、14、21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RC在第1、7、14、21、28、35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染尘后第1、7、14、21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IP-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后第1、7、14、21、28、35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TAR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募集Th1及Th2细胞到肺组织中参与大鼠矽肺病变的免疫调节过程.
作者:夏丹;唐婷婷;王璐;沙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测定美司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 (665:335,V/V),用稀释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2.3±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采用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美司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 美司钠在浓度为1.07~10.58 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美司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测和含量测定.
作者:李辉;陈鸣;伍伟聪;靳贵英;董凤祥;张东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方法 分析1例扁桃体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中等大小、相对单一,星空图像可见,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CD20+,CD10+,PAX5+,Bcl-6+,MuM1-,Bcl-2-,C-Myc消化过度,Ki-67+(约100%).结论 对Burkitt淋巴瘤的诊断需结合镜下图像及免疫组化,必要时进行基因重排.
作者:王红群;王庆梅;蒋毅;汤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内镜十二指肠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9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EST+LC)和对照组(OC+OCHTD)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差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峻逵;刘芳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42~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低流量组(A组)和常流量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氧流量1.0 L·min-1,B组氧流量3.0 L·min-1,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T1)及单肺通气15 min (T2)、30 min (T3) 、45 min (T4) 、60 min (T5)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作者:徐银秀;李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前祖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具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功能.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体通过凋亡机制清除衰老及异常细胞,在维持细胞数量平衡及正常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和凋亡紊乱是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功能失衡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Th2细胞亚群功能亢进,导致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近期大量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对T细胞凋亡紊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源性通路(死亡受体途径)、内源性通路(线粒体途径)以及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e-aspartic proteases,Caspase)途径.本文对T淋巴细胞凋亡的经典通路和相关调控分子研究进展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潘云;王俐;李向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方法 采用干法直接压片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骨架材料,以十八醇和碳酸氢钠作助漂剂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缓释片.对影响释药的因素如骨架材料、碳酸氢钠含量、释放介质等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优处方.结果 片剂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药物释放时间可达6 h以上.优处方: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 60 mg,HPMC 108 mg,十八醇 10 mg,NaHCO3 5.2 mg,乙基纤维素 14 mg,聚乙二醇(PEG6000)0.1 mg.结论 药物通过扩散和凝胶骨架溶蚀共同作用释放,释药曲线较好地符合单指数加Higuchi平方根律方程.
作者:夏清荣;张维博;李绪奇;何红波;姚日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在硬膜外及硬膜下应用超声定位,实时确定病灶的位置,选择皮层切口及手术路径,并实时判定病灶术中切除程度.结果 全部病灶术中超声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其中病灶全切32例,次全切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实时超声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术中定位,并判断手术切除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
作者:查正江;赵鹏;陈新生;方晖;杨友忠;李志宏;王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前后炎性指标、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的变化.方法 针对临床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给予大剂量IVIG,2 g·kg-1,分2 d给予,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与潘生丁口服,分别观测治疗前炎性指标[体温(T)、白细胞总数(WBC)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总数(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及治疗后7~10 d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的变化.结果 IVIG治疗前后WBC总数、CRP、ESR、PLT、N%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42例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患儿23例,其中CAD者19例(IKD组11例),CAA者4例(IKD组2例),治疗后6~10 d复查超声心动图,CAD组LCA较治疗前明显回缩(P<0.05),RCA内径无变化(P>0.05);CAA组LCA和RCA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IVIG可以明显控制全身炎性反应,表现为体温、WBC总数、N%、CRP明显降低;(2)在KD所引起的CAD中,LCA比RCA更易受累及,治疗后短期内LCA明显回缩.
作者:何绵宝;潘家华;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鼠肺IL17和IL-8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每组10只.在体大鼠IR损伤模型制备完成后,阻断左肺门,终止血供及通气,造成左肺缺血,达预定时间后松开阻断带恢复血供及通气形成再灌注损伤.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穿阻断带而不结扎持续180 min;IR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IPostC组缺血60 min后给予重复三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后处理,继以恢复血供行再灌注90 min.三组实验结束后均留取左肺组织、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用于测定IL-17、IL-8的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 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PostC组;IPostC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 (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7、IL-8活性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害有关.
作者:马明生;伍火志;陈鑫;刘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前不同的体质指数(BMI)和孕期体重的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08~2011年758例有完整的产检和妊娠结局记录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按孕前BMI的不同,将758例孕妇分为不同的组,A组(孕前消瘦组)共157例,B组(孕前正常体重组)共541例,C组(孕前超重肥胖组)共60例,A、B、C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分别为2.5%(4/157)、6.7%(36/541)、15%(9/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0.6%(1/157),3.0%(16/541),8.3%(5/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1.3%(2/157)、7.4%(40/541)、20%(12/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剖宫产率分别为31.8%(50/157)、31.2%(169/541)、51.7%(31/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而早产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2)按孕期体重增加的不同,将758例孕妇分为不同的组,D组(孕期增加过少)共61例,E组(孕期体重增加正常)共209例,F组(孕期体重增加过多)488例,D、E、F组GDM的发生率分别为14.8%(9/61)、5.7%(12/209)、5.7%(28/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3%(2/61)、2.9%(6/209)、9.4%(46/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高;剖宫产率分别为18.0%(11/61)、24.4%(51/209)、38.5%(188/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高,而子痫前期和早产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过少均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
作者:孟国花;周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在脑内形成的一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TrkB、P75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同时修复受损的神经元.BDNF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是通过下调钙离子浓度,减小Bax/Bcl-2比值,对抗NO毒性等途径实现的.该文介绍了BDNF的基本作用及其与脑缺血的相关作用研究,综述了BDNF的应用方法研究.
作者:付美红;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小儿肾穿刺术的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以配合穿刺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9例住院接受肾穿刺手术患儿,给予程序化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仅1例发生肉眼血尿,2例出现尿潴留,给予积极处理后得到有效解决.结论 肾穿刺是一项有创检查,术前的健康指导,患儿的配合,术后的密切观察是穿刺成功的保证.
作者:程桂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AMP-PKA-CREB 信号通路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乙醛不同时间间隔干预肝星状细胞(HSC),建立体外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HSC增殖,确定造模浓度及时间;RT-PCR法检测HSC活化指标α-SMA mRNA表达情况;125I-cAMP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正常组与模型组HSC内cAMP含量;RT-PCR法测定PKA,CREB mRNA表达情况.结果 采用浓度为200 μmol·L-1乙醛刺激HSC 48 h可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模型组α-SMA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模型组cAM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 PKA,CREB mRNA表达也较正常组明显增强.结论 乙醛可刺激HSC增殖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HSC 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杨万枝;吕雄文;余世春;管文婕;翟丹丹;王和;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压疮的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题,国内大量的研究表明将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伤口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的应用及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占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各种抗菌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总结有关抗菌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类型、机制和临床表现,并按照肾损害的类型特点进行举例分析,旨在提高药学专业知识,对抗菌药物相关性肾损伤提高警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徐迪;张荣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2.86%).术后随访6个月至5.5年均无心内膜炎复发,33例心功能Ⅰ~Ⅱ级,1例心功能Ⅲ级.结论 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作者:生伟;池一凡;侯文明;孙忠东;孙龙;牛兆倬;孙勇;林明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