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明;李鹿玲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各种抗菌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总结有关抗菌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类型、机制和临床表现,并按照肾损害的类型特点进行举例分析,旨在提高药学专业知识,对抗菌药物相关性肾损伤提高警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徐迪;张荣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 ICU患者机械通气时更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法.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值、肺部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吸痰中SpO2值比吸痰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48 h后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影响小,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安全性强,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作者:王翠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增生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的、易复发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上无特效疗法.近几年经盐酸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学法(aminolaevulinic acid-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ALA-PDT的作用机制、治疗CA的方法及其与CO2激光治疗、冷冻治疗CA的疗效比较.
作者:汪洁;杨森;周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安徽医药>2001~2011年基金论文变化情况的分析,找出期刊11年间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对2001~2011年<安徽医药>基金论文比(率)、基金资助数量、基金论文在各栏目的 分布、基金论文资助机构、基金论文作者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刊基金论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两年获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提高.结论 随着<安徽医药>影响力的增大,期刊吸收前沿学科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增强,期刊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贾杰;官洪义;张瑞兴;叶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与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2例不同复发原因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情况结合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结果 22眼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术与术中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13例,玻璃体切割术与术后1次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7例,2次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术后视力12眼≥0.02,10眼<0.02,视力提高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延长、屈光度和散光度向负值偏移.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小量节段性巩膜外垫压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玲月;陈朝阳;谭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成批烧伤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救治一批18例大面积烧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休克、感染、急性肾衰的致死原因.结果 18例中死亡9例,3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死于感染,死亡率50%.结论 及时抢救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的关键.
作者:余发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鼠肺IL17和IL-8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每组10只.在体大鼠IR损伤模型制备完成后,阻断左肺门,终止血供及通气,造成左肺缺血,达预定时间后松开阻断带恢复血供及通气形成再灌注损伤.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穿阻断带而不结扎持续180 min;IR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IPostC组缺血60 min后给予重复三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后处理,继以恢复血供行再灌注90 min.三组实验结束后均留取左肺组织、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用于测定IL-17、IL-8的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 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PostC组;IPostC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 (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7、IL-8活性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害有关.
作者:马明生;伍火志;陈鑫;刘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点,进一步规范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近10年安徽省立医院住院UC患者资料,分别采用Turelove和Witts标准进行临床严重度分级;改良Mayo活动指数进行活动度量化评分;按2005蒙特利尔世界消化会议标准进行UC病变范围分类.结果 共有199例UC住院患者,病程类型以初发型79例(39.7%)和慢性复发型95(47.8%)为主;活动期为194例占97.5%;轻、中、重度病例数分别为72例(36.2%)、87例(43.7%)和40例(20.1%);病变分布直肠、左半结肠分别为38.2%和39.2%;治疗以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联合应用类固醇激素,临床缓解率96.9%.结论 该院UC住院患者病情严重度以轻中度为主,疾病类型以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为主,病期以活动期为主,病变主要累及直乙结肠,主要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或联合类固醇激素为主,多可获得临床缓解.
作者:王海浪;王巧民;宋继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在脑内形成的一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TrkB、P75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同时修复受损的神经元.BDNF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是通过下调钙离子浓度,减小Bax/Bcl-2比值,对抗NO毒性等途径实现的.该文介绍了BDNF的基本作用及其与脑缺血的相关作用研究,综述了BDNF的应用方法研究.
作者:付美红;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住院患者的病历418份,对所用抗菌药物的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限定的日剂量(DDD值)给予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头孢菌素为主,二代、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较高,少数抗菌药物利用指数(DUI)大于1,显示不合理应用.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郗颖;周泥泥;许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考查注射用灯盏花素与不同输液的配伍的稳定性因素.方法 取同一批号的灯盏花素,在不同的温度、pH条件下与不同的输液配伍成不同浓度,观察其颜色和澄明度.结果 灯盏花素与较低pH的输液配伍时,出现絮状沉淀.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与输液的pH有关.
作者:许新俊;俞亚静;倪祥浚;宋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两种氧疗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护理.方法 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实施氧疗时分别行高流量间断供氧和低流量持续供氧,采用定时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但两组患者在肺复张程度、肺复张时间和住院天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氧疗时观察组采用高流量间断供氧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鲍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该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该院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采用限定日剂量(DDD) 、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品种呈多样性,包括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中格列吡嗪、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的DDDs排名分别为1、2、3,在该院口服降糖药中占主导地位,各类药物DDDs逐年增长.结论 个别口服降糖药存在滥用倾向,但基本使用合理.
作者:胡童童;金昌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Th1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IP-10(IFN-γ-inducible protein,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TARC(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在实验性矽肺大鼠染尘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7只.模型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注入1 ml生理盐水二氧化硅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1 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染尘后第1、7、14、21、28、35、77、106、126天处死两组大鼠各3只,结扎右肺,对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收集其肺泡灌洗液并用ELISA法检测IP-10和TARC含量;免疫组化S-P法分析右肺组织中IP-10和TARC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矽肺模型;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P-10在第1、7、14、21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RC在第1、7、14、21、28、35天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染尘后第1、7、14、21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IP-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后第1、7、14、21、28、35天,模型组大鼠矽肺组织中TAR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和Th2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募集Th1及Th2细胞到肺组织中参与大鼠矽肺病变的免疫调节过程.
作者:夏丹;唐婷婷;王璐;沙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泡沫硬化疗法是通过泡沫硬化剂的作用,使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发生纤维条索状闭塞.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全身炎症反应低及疗效肯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国内、外有较多的应用报道.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泡沫硬化剂主要为聚桂醇注射液,其在血管性疾病中使用较多,在消化道出血、支气管胸膜瘘、囊肿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可使用.
作者:谭建福;赵云;周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为宣城市药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将要开展的麻醉药品统一管理进行摸底,为各家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市5家二级综合性医院2009~2011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用量(DDDs)逐年上升;其中芬太尼用量稳居第一,吗啡用量各年较为稳定,哌替啶2011年用量有较大下降;个别医院存在可待因用量过大及哌替啶片用于晚期癌症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该市二级综合医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规范,个别医院需加强管理,进一步强化无创给药的理念,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作者:凌艺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消渴灵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entury 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1∶49,每1 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磺酸钠1.7 g)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30℃,以外标法检测.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盐酸小檗碱在0.038~0.3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4 281 910 C+3 319 (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1.16%(n=6).结论 该方法样品分离度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蒋叔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盐酸益母草碱对缺糖/缺氧损伤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株(PC12)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缺糖建立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25 μmol·L-1盐酸益母草碱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结论 盐酸益母草碱对PC12 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楠;王训翠;李晓祥;李庆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42~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低流量组(A组)和常流量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氧流量1.0 L·min-1,B组氧流量3.0 L·min-1,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T1)及单肺通气15 min (T2)、30 min (T3) 、45 min (T4) 、60 min (T5)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作者:徐银秀;李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ky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以来应用Sky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40个椎体,按Genant分级一级19个椎体、二级9个椎体、三级12个椎体.有外伤史18例、无外伤史12例.对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脊柱的后突角度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8.4±2.1)分降低到术后(3.2±0.8)分;Cobb's角由27°±8.2°减小到8°±4.3°;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仅2例椎体周缘有少许骨水泥渗出.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或有明显减轻,VAS评分(1.8±0.9)分,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Sky椎体成形器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良好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具推广价值.
作者:尤涛;王福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