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花银背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常小龙;李军;吴立军;屠鹏飞

关键词:白花银背藤, 旋花科, 银背藤属
摘要:目的研究白花银背藤Argyreia seguin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银背藤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东莨菪亭(Ⅳ)、邻羟基苯甲酸(Ⅴ)、3,4-二羟基苯甲醛(Ⅵ),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l coumaramine,Ⅶ)、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l ferolamine,Ⅷ)、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di-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di-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Ⅹ)、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di-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

    棘豆属(Oxytropis DC.)是多年生草本、半灌或灌木豆科植物,全世界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寒带及其干旱和高山地区.在我国棘豆属植物约有150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南等地[1].

    作者:姜华;胡君茹;刘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蜂胶总黄酮抗心肌缺血作用

    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幼芽中的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及蜂蜡加工而成的天然物质.笔者从蜂胶中分离纯化出蜂胶总黄酮,总黄酮以白杨素计为51.2%.已证明蜂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本实验继续研究其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杨明;隋殿军;孙红;于德伟;崔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四物汤中糖类物质对辐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四物汤中糖类物质与四物汤补血作用的关系.方法四物汤部位分离采用醇沉法、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用辐射小鼠血虚证模型考察活性.结果将前期发现的具有提高辐射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的四物汤部位C2(正丁醇部位),用吸附树脂法分离为C2-1(糖部分)和C2-2(非糖部分)两个部位.活性研究表明部位C2-1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部位C2-2仅显示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按照部位C2中糖类的组成和质量分数,将D-果糖、D-葡萄糖和蔗糖混合,活性研究表明混合糖具有促进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对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不显著.结论单、双糖类物质对四物汤促进辐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有一定贡献.

    作者:梁乾德;朱力军;谭洪玲;马百平;高月;王升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豆总异黄酮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大豆植物药材异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大豆品种内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25个不同品种大豆的异黄酮类提取物,并用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调pH为3.2)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61 nm,柱温为室温.测定了25个不同品种大豆,运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该方法重现性好,不同品种大豆提取的异黄酮类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出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化学成分间的差异,为大豆品种内在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石荣;王少云;姜维林;聂磊;侯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蚓激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蚓激酶作为中药地龙(即蚯蚓)的主要抗凝、溶栓成分,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具有良好的纤溶、抗凝、溶栓和改善血流变等药理作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与同类药物比较,蚓激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疗效较显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国内外的学者对蚓激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蚓激酶基本的理化性质、生化方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综述,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前景作出展望,以期能有助于今后对蚓激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作者:闫峻;汤立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国薏苡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薏苡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及食用价值.现对我国近20年来薏苡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整理、分布变化及相关的遗传、种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由于经济和环境变化等原因,我国薏苡的分布地区发生很大变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迫切需要加强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并尽快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品质、抗病、抗逆性等方面的鉴定与评价,以加速优异种质生产上的应用.另外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命名也应统一.

    作者:高微微;赵杨景;何春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疲劳口含片对疲劳的缓解作用

    抗疲劳口含片是以红景天、刺五加、茺蔚子等为主,根据中医药理论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研制而成的口含片,具有增加机体耐缺氧时间、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和抗应激的功能及抗疲劳作用.

    作者:王洪志;李棣华;常艳敏;刘俊红;伍孝先;林文森;陈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太白米的研究进展

    太白米为百合科假百合属植物假百合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rn的干燥小鳞茎.其作为陕西、四川等地的民间用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太白米具有宽胸理气、健胃止呕、镇痛止咳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腹胀等病症,并对胃癌、食道癌及肝癌有一定的疗效.由于太白米的疗效显著,药材价格高涨,导致太自米采挖过渡,其资源分布由20世纪70年代的海拔1800余米迁移至目前海拔2500~3500 m的中高山地区,其野生资源量也日渐减少,商品药材市面上难得一见[1~13].其价格由过去80元/kg,涨至目前400元/kg.由于人为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致使原本稀少的野生太白米资源濒临灭绝,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该品种就被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作者:胡本祥;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海洋来源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作为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特异的化合物,其中一些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现主要介绍近5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新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抗肿瘤活性.

    作者:赵文英;顾谦群;朱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筛选草珊瑚黄酮高产细胞克隆系的研究

    植物单细胞克隆的研究,国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其原因是,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细胞工程的研究,特别是植物次级代谢工业化生产的兴起,推动了单细胞克隆研究的发展[1,2].笔者在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已研究报道了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愈伤组织启动诱导、悬浮细胞培养系统[3~5]和建立了一套适合草珊瑚细胞克隆的平板培养技术[6].

    作者:涂艺声;吴笑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七总苷对尿毒血清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分泌及降解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PNS)对尿毒血清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ECM)分泌及降解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PNS延缓慢性肾衰竭(CRF)的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40份尿毒症病人血清和20例正常人血清,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结合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组化鉴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消化法检测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水平,ELISA方法检测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纤连蛋白(FN)、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分泌量,RT-PCR方法检测MMP-1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10%尿毒血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K-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胶原蛋白和FN分泌量显著增高,MMP-1/TIMP-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比值降低,而PNS 400、600、800 mg/L可使尿毒血清增加的HK-2培养上清液胶原蛋白分泌量回降;200、400、600、800 mg/L可使FN分泌量回降;100、200、400、600、800mg/L可使尿毒血清降低的MMP-1/TIMP-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比值回升.结论在体外实验中,PNS可降低尿毒血清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蛋白及FN的分泌,升高MMP-1/TIMP-1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比值,促进ECM降解,从而有效延缓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刘海燕;陈孝文;刘华锋;梁东;唐德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达乌里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秦艽为常用中药,是众多祛风湿方剂的主要原药材.其来源于龙胆科龙胆属(Gentiana L.)秦艽组植物.该组植物全世界约20种,我国有17种,作为药用的有12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其中的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作者:杨婕;马骥;周东星;何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

    茸Agaricus blazei Murill又叫巴西蘑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兼用真菌[1],其子实体中含有多种具有高抗肿瘤活性[2~5]和刺激T细胞作用[6]的多糖.但热水浸提得到的是各种多糖组分的混合物,而

    作者:孙培龙;魏红福;杨开;吴学谦;何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枸杞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近年来,多糖由于其具有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的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多糖的药效是与其结构、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密切相关的[1],故准确而快速地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由于其迅速、正确和重现性好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测定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作者:易剑平;叶晓;钟儒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国中药企业的中药二次开发策略探讨

    随着化学药品开发逐渐趋难,以及采用天然药物的兴起,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关注逐渐增加.在中药企业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药二次开发当是我国医药企业面对国际医药市场竞争的一个较好选择.从中药二次开发的内涵型和外延型开发着手,提出了在中药二次开发中应采取的策略.如中药复方二类新药的开发;中药基础研究的深化;研制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的重要性;提高制剂和工艺水平的重要性等.着重强调了应用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作者:马明;马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微量热法对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品质的评价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以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为例,利用微量热法,测定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功率图,建立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分析热动力学参数、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年份黄连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热功率图不尽一致,呈现较明显的指纹特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均能不同程度地使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减小,传代时间延长,大产热功率降低,说明不同生长年份黄连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含总生物碱高的四年生黄连的抑制作用强.结论不同生长年份黄连作用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的部分热动力学参数与热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具有实时、在线、微量、高效、高通量、普适性好等特点的生物热力学方法和指标,既可以间接地反映黄连的生物活性,也可作为评价中药品质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代春美;肖小河;王迪;孙玉琦;金城;樊冬丽;赵艳玲;刘义;赵祥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种松果菊属植物的鉴别、活性成分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3种药用松果菊:狭叶松果菊Echinacea angustifolia、紫花松果菊E.purpurea和淡紫松果菊E.pallida的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3种药用松果菊的鉴别方法,并对松果菊属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药用松果菊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糖蛋白、咖啡酸衍生物和烷基酰胺类.松果菊制剂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感染等功效.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关松果菊属植物的首例转基因已在狭叶松果菊中取得成功.采用离体培养法已建立了松果菊的植株再生体系,实现了植株的离体快繁.

    作者:闫晓慧;谈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羊栖菜多糖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ell习称小叶海藻,其干燥藻体全体入药,称为海藻,具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羊栖菜有增强免疫功能、降胆固醇、抗肿瘤等作用[1],其中羊栖菜多糖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张华芳;金京顺;周来温;沈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川射干中射干苷的制备方法

    目的从川射干中制备射干苷.方法提取液经DM4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制备川射干总异黄酮,总异黄酮再经半制备型色谱分离制备射干苷.结果产品经熔点、薄层色谱、IR、UV、ESI-MS、NMR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为射干苷,质量分数>9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制备的射干苷纯度高.

    作者:柳伟;李路军;李宇;韩凤梅;陈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酸枣仁中的一种新羽扇豆烷型三萜

    目的研究酸枣仁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酸枣仁乙醇提取液中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dihydroxylup-20(29)-en-28-oci acidmethyl ester(Ⅰ)、β-谷甾醇(Ⅲ)、白桦酯醇(Ⅲ)、白桦酯酸(Ⅳ)、1-十六烷酸甘油酯(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罗珠子酸甲酯(alphitolic acid methyl ester),化合物Ⅴ为首次从酸枣仁中分离得到.

    作者:何峰;潘勤;闵知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