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凤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反应.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给予α2b干扰素500mu/次,肌注二日一次,疗程一年.观察12周,一年及停药后一年的应答反应.结果:治疗早期、治疗结束时及随访一年时的总应答率分别是14%(7/50)、80%(40/50)、72%(36/50).结论: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答率高,复发率低,疗效好.
作者:祝斌华;吴细明;刘国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乳康片、维生素E和维生素B6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根据患者乳腺肿块缩小和疼痛情况,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结论:采用乳康片、维生素E和维生素B6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廖向宏;陈臻;陈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将粉刺分成肺胃郁热、湿热蕴结、痰湿瘀滞三型进行辨证论治,分别用自拟清肺汤、茵陈蒿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并外用自制5%硫磺霜剂,配合体针疗法,多法联合,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廖运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杀手.作为医务工作者,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求,保证老年人患者的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作者:王树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建立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研究冬凌草甲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抗凋亡作用.方法:MTT法选择冬凌草甲素药物作用浓度,激光共聚焦显微术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的结果显示经过2μM的H2O2诱导后的HUVEC,其坏死率达到33.64±1.33%,凋亡率达到20.62±2.11%;经过oridonin预保护的HUVEC坏死率和凋亡率明显得到改善,其中4μg/mloridonin作用尤为显著,达到坏死率4.87±2.52%和凋亡率5.1±3.09%;激光共聚焦显微术观察可见,冬凌草甲素明显抑制模型组的凋亡.结论: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赵燕娜;许健;邓同乐;沃兴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自愿终止妊娠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钳刮术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组于术前第1d、第2c服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孕妇的宫口有效扩张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宫口有效扩张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人流综合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宫口的软化和扩张作用较好,有利于人流患者减轻疼痛,方便可行.
作者:曾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16例贝尔面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评价贝尔面瘫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在病情稳定之后,按摩患侧面部,后,以活血通络为主,方剂可加用丹参、川芎等.辅以针灸理疗、微波透热、面肌训练.结果:16例患者,治愈10例,占62.5%;好转4例,占25%;无效3例,占18.75%.结论:贝尔面瘫应早期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剂及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治疗,患者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些患者求愈心切,过早采用电针、针灸等治疗方法,结果适得其反.
作者:陈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西帕依麦孜彼子胶囊联合哈乐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西帕依麦孜彼子胶囊联合哈乐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按评分系统(NIH-CPSI)评分改善的情况.结果:本组总有效率87.7%,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西帕依麦孜彼子胶囊联合哈乐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苏劲;谢进东;凌生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010年4年内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18例,予以手术加中药熏蒸治疗.结果:18例患者随访中经X线证实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7-12周.其中愈合达优者12例,良6例,无一例不愈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作者:唐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促使很多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逐渐被微创的方式所取代.自1996年Gagner在内镜下进行了第一例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又有更多的其他内镜技术及微创手术方法被应用于甲状旁腺的手术.传统的颈部双侧甲状旁腺探查手术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减少,术后不留瘢痕或仅留下微不足道瘢痕的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趋势.
作者:谢洪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脊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脊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结果:显微镜下全切69例,大部分切除9例(其中3例为哑铃形肿瘤).出院时痊愈42例,好转18例,无变化15例,恶化3例.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步骤和显微手术技巧是全切除脊膜瘤的关键.
作者:陈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57例,根据Apivatthakakul等采用的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带锁髓内针组41例患者,微创钢板组16例患者,两组比较指标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的出血量、骨折的痊愈时间以及肩关节的功能评分.结果:带锁髓内针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项指标均小于微创钢板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率以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针组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71±8.42个月,微微创钢板组的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24.86±6.81个月,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作者:申远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79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学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结果:有51例患者表现为颈椎生理弯曲改变,其中38例患者表现为颈椎生理弯曲变直,13例患者为反弓;12例患者颈椎失衡,其余为增生、钙化、退行性病变等相关情况.结论:X线影像学结果可以较好的显示青少年颈椎病的特征性表现,生理曲度的临床X线影像学表现对青少年颈椎病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永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怎样做好门诊患者的护理服务方面进行总结:管理上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改进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声誉,实现让病人和社会各方面满意.
作者:李莉;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中使用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来减少剖宫产出血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0min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且在胎儿娩出之后,在产妇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中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20U.收集产妇在术中及术后2小时的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合并妊娠高征产妇血压的变化,记录处理.结果:两组方法的术中和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出血发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方法在术中、术后监测记录的产妇血压、平均动脉压、脉搏等变化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使用较单用缩宫素使用,可以明显的减少剖宫产手术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林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生理、心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以及脑梗死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以心理干预和电子生物反馈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HAMD和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子生物反馈和心理干预能显着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能有效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常玉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伍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5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25例,A组给予丙泊酚2mg/kg+芬太尼1.0ug/kg;B组给予丙泊酚2mg/kg+芬太尼2.0ug/kg,对比观察两组效果.结果A组平均苏醒时间少于B组,呼吸抑制率、循环抑制率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流术时,其效果与大剂量相同,但更为安全,适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作者:代翠娇;白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主要是对中药材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通过对药材的来源、性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有效的鉴定.
作者:韩久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一药物不同治疗方法对同种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门诊支气管肺炎患儿,用3种相同成分药物不同治疗方法治疗:A组(头孢地嗪一日一次),B组(头孢地嗪一日二次),C组(在A组基础上加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疗程均为7~10d,运用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0.97%,B组总有率为72.41%,C组总有效率为85.29%,症状恢复时间C组相对较快.结论:C组用药方法值得在门诊的抗菌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阎豫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ADR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ADR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我院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敬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