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膨出的CT表现

潘广松

关键词:腰椎间盘膨出, 真性与假性鉴别,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摘要:目的:分析真性腰椎间盘膨出和假性腰椎间盘膨出的CT表现.方法:随机抽取150例CT轴位表现腰椎间盘膨出的150例进行分析.结果:124例CT表现为真性椎间盘膨出,36例CT表现为假性膨出且无腰椎间盘的半随征象.结论:CT诊断腰椎间盘膨出时应注意与假性椎间盘膨出鉴别.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支气管肺炎伴心衰77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时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确诊为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77例患儿(观察组),在接受专业化治疗的同时,给予优化护理流程,积极的护理干预,同时回顾性分析上一年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28例患儿病例(回顾性对照组),观察两组平均心衰纠正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心衰纠正时间分别为35.8h和47.5h;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9d和8.6d;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护理流程、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挽救患儿生命、降低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吴铁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作者:王冬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中西药保守治疗宫外孕3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案联合应用中西药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将30例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甲氨堞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62.8%;观察组治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5.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宫外孕既安全又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竹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的含量

    目的:探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含量的具体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三乙胺磷酸缓冲液(体积比21:14:6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6nm,测定盐酸氟西汀的含量.结果:盐酸氟西汀在3684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0%,n=9),精密度(RSD)为0.6%(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素平;王昌锭;林丽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及外科处理策略的探讨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microcareinoma.TMC)的临床因素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106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研究.结果:106例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4.5%(26/106),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以肿瘤大直径≥0.7cm和甲状腺被膜侵犯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MC分类分期及治疗原则尚未达成一致,对于肿瘤大直径≥0.7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等高危因素患者.术中的细致探查及择区性淋巴结清扫对TMC复发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屈良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46例的临床分析

    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又叫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导致的良性乳腺疾病.其病程较长且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和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旨在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治要点.

    作者:谭达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硫酸铵加量对菌丝形态及效价的影响

    通过调整头孢菌素C发酵基础料中硫酸铵的浓度,对比不同时期的菌丝形态及发酵单位来确定在4%的硫酸铵加量时菌丝形态分化均匀快速,并且效价达到高水平、CPC含量高.

    作者:王娟;张汝玲;王红红;李雪冬;魏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苯丙胺类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症状在治疗结束后的48 h内均得到了控制(24 h内病情恢复的有27例),且均在24h~72h后出院(但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纳差、肌肉痛、虚弱状态等症状).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属于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身体中毒.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措施.

    作者:沈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研究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时吸人羊水量过多或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刺激新生儿胃黏膜,导致胃酸和粘液分泌亢进而引起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

    作者:梁敏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剂预防恒牙窝沟龋的疗效观察

    青少年龋病的预防是口腔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寻找佳的防龋措施一直是口腔科医生关注的课题.本院口腔科采取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剂预防六龄齿100颗,并实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法预防窝沟龋的效果.

    作者:何洁;魏学武;王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关于呼吸机在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中佳脱机时机的探讨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支持通气时的佳脱机时机.方法对有创使用呼吸机的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呼吸衰竭病人,根据病人意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患者清醒,有咳嗽能力,病人表示要拔管脱机时脱机;治疗组选择患者清醒,有咳嗽能力,氧合指教>400,阿托品用量<1mg/h,血胆碱酯酶(CHE)>30%,呼气中允许有少量有机磷农药气味时脱机.结果对照组一次脱机成功率16.67%,治疗组一次脱机成功率94.1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佳脱机时机不应以患者是否清醒,有无咳嗽能力为指证.而应充分考虑氧合指数,阿托品用量和CHE活力.

    作者:王胜文;李莉红;王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门体分流术治疗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护理1例

    肝小静脉闭塞症(veno-occlusive disease,VOD)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急性阶段出现肝肿大、黄疸和腹水,轻症者可康复,部分转入亚急性期,重症者多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少数发展为充血性肝硬化.该病常见病因有:1)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放化疗;2)肝移植;3)服用含野百合碱草药,如:野百合、千里光、土三七等.因此类草药含吡咯烷生物碱,可损伤血管内皮及周围肝细胞,致VOD发生.目前VOD以护肝、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禁服含野百合碱药物.

    作者:杨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豨莶草近五年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整理,总结了豨莶草的近五年来研究进展,为豨莶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作者:张荣强;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误诊中老年甲亢25例的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甲亢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5例以心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甲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老年甲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结论:系统问诊、体格检查,正确分析病情,检测血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沈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科;结果:有脑血管病组9例,占28.13%,无脑血管病组23例,占71.88%.两组病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体温、头痛率、晕倒宰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白细胞、血小板、ESR、CRP、凝血因子Ⅷ活性、凝血因子Ⅸ活性、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IgG(g/L)、IgA(g/L)、IgM(g/L)、C3(g/L)、C4(g/L)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蛋白定量、细胞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免疫抑制剂应用例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泼尼松用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对系统性血管炎的白细胞、血小板、ESR、CRP、凝血因子Ⅷ活性、凝血因子Ⅸ活性、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IgG(g/L)、IgA(g/L)、IgM(g/L)、C3(g/L)、C4(g/L)指标进行严密观察.

    作者:刘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谈如何通过检验前管理来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通过总结我院检验科的工作经验来探寻提高危急值报告准确性的方法.

    作者:俞海燕;徐创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时机放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开始放射治疗的好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1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把术后5周内接受放疗的79例患者归为治疗组,把术后13周接受放疗的5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两组放疗范围均为:同侧锁骨上野、同侧腋下及患侧胸壁.对两组病人3年、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胸壁复发率为0.09%.对照组为19.6%%,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13.9%,对照组为25.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开始放射治疗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率.

    作者:袁细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酵联合阿斯匹林用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性不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分成两组,15例应用戊酸雌二醇治疗,15例应用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治疗,观察两组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动脉阻力指数(RI)以及妊娠情况.结果: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子宫内膜厚度,两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用药前增厚,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比单独应用戊酸雌二醇组厚;HCG日和HCG日后第7天RI值,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用药后RI值均低于用药前及戊酸雌二醇组.戊酸雌二醇加阿斯匹林组有9例获得妊娠,而戊酸雌二醇组有7例获得妊娠,两组妊娠率均较用药前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戊酸雌二醇合用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性不孕患者有治疗效果,能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提高妊娠率.

    作者:梁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略谈用科发展观推动疾控中心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时代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科学的、精神文明的载体.随着卫生体制的转换,实践证明疾病预控制中心的工作越来越重要,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疾控中心文化建设并将其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促进疾控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作者: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蛙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特性相关问题的研究

    微循环是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国内医学资料记载,微循环的血液状况与大血管的血流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生理实验动物方面对于微循环血流特性研究的内容较少.笔者结合了现有的实验条件,利用在显微镜下直接和滴加药物相结合的方式,对蛙肠系膜微循环血流情况及时观察.得到的结果是观察到明显的在某段血管中血液往复流动,即血流摆动和在毛细血管中血流时断时续的间隙性血流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马晓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