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克痤隐酮凝胶治疗Ⅰ、Ⅱ级寻常痤疮34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伶;郭中华;张琴

关键词:寻常痤疮, 克痤隐酮凝胶, 维胺酯乳膏
摘要:目的 探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Ⅰ、Ⅱ级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Ⅰ、Ⅱ级痤疮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克痤隐酮凝胶外用,对照组予维胺酯乳膏外用.结果 观察组非炎性皮损减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炎性皮损减少率相当;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克痤隐酮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和维胺酯乳膏疗效相当,对非炎性皮损疗效优于维胺酯乳膏.适用于Ⅰ、Ⅱ级寻常痤疮患者.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旋转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使用飞利浦V5000数字减影系统,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其中2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脑动脉瘤16枚,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3例),动脉瘤、AVM及血管狭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使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的重叠.结论 旋转DSA能够显示颅内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胡章明;姚宜斌;陈节;胡再虎;孙宏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宫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嵌顿/断裂/异位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应用于宫内节育器嵌顿/断裂/异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6例宫内节育器嵌顿/断裂/异位的诊治过程.结果 16例嵌顿节育器经宫腔镜检查定位后直接取出;2例嵌顿于宫腔经宫腔镜电切后取出;5例嵌顿于浆肌层、2例断裂节育器经腹腔镜电切取出;1例异位于腹腔经腹腔镜检查取出.结论 采用宫、腹腔镜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断裂具有创伤小、直视下诊断明确、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义红;卫兵;蒋莉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药学、中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试卷分析与思考

    为了比较、评价药学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情况,采用难度(P)、区分度(D)、标准差(S)等试卷分析评价指标,对西安医学院药学、中药学2009级239名学生的分析化学试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卷的难度为0.65,区分度为0.34,标准差为13.41,学生总体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药学专业平均成绩低于中药学专业;该套试卷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王黎;扈本荃;王燕;贺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学医必通三理,其中一理即指药理,由此可见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1].药理学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兼顾知识积累与素质养成,让学生爱上学习又会学习、既能动脑又勤于动手,根本的出路就在于改革课堂教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效率之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2].对每节新课的导入犹如一场精彩的演出,先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及时切入主题、进入情境.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郭岩;陈志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三种方法检验盐酸左旋咪唑片剂含量的方法比较

    目的 筛选比较各国药典中盐酸左旋咪唑片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异.方法 利用重现实验和回收实验重点考查<中国药典>和<印度药典>所采用的高氯酸非水滴定方法和<美国药典>采用的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方法.结果 <中国药典>方法回收率为100.09%(RSD=3.66%);<印度药典>方法回收率为96.13%(RSD=0.86%);<美国药典>方法回收率为99.67%(RSD=0.43%).结论 <美国药典>收录的高效液相方法稳定而可靠,<印度药典>收录的方法因多次反复提取,回收率偏低,<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因取样量偏少,实验易受干扰.

    作者:郭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研究进展

    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事件屡有发生,给用药安全带来极大危害,长此以往,会导致医患双方使用中成药治病疗伤信心逐步丧失,并严重阻碍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近十年以来非法添加基本情况、添加化学药物变化趋势、非法添加检测技术应用及筛查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后对如何打击非法添加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王荭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法安明皮下注射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法安明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病人7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以患者脐部为界,左侧皮下注射法安明,注射完毕后以干棉签轻压注射点(皮肤下陷1 cm左右)3~5 min,右侧注射完毕后仅用干棉签覆盖注射点,不予按压.结果 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皮下注射法安明拔针后可以不予按压,干棉签覆盖即可.

    作者:王丽;李吾枝;王佩;杨晓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方法是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大,失血多,胃肠功能恢复慢.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得到了广泛地开展[1].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2008年6月~2010年9月,我们成功完成了35例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施车英;穆燕;王英;王爱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大连伊利特Hypersil ODS 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2:8),检测波长为367 nm,柱温为30℃,流速约为1.0 ml· min-1.结果 主峰能与相邻杂质峰较好地分离,ATPR浓度在0.5~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 99,n=6).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以用于ATPR原料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邓倩;陈飞虎;王祺;臧洪梅;汤继辉;石静波;吴繁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肾上腺腺瘤样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报道1例64岁男性肾上腺腺瘤样瘤,包括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肾上腺腺瘤样瘤多发生于左侧,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浸润周围组织、印戒样细胞,可能考虑侵袭性肿瘤,免疫表型calretinin、CK5/6、CK、EMA、Vim阳性.结论 肾上腺腺瘤样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仅靠CT和磁共振成像(MRI)很难与肾上腺常见肿瘤相鉴别,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陈金璋;胡怀远;宋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800例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与临床血液病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3~2006年该院门诊及住院部送检的800例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与组化染色,作出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 对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发现骨髓细胞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的疾病分别是:缺铁性贫血(IDA)占9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91.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83.2%.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对血液病的诊断及对原因不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价值,仍然是目前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便捷、基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丁浩;吴国林;杨会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苦参、山豆根植物中主要生物碱药学研究进展

    该文综述了药用植物苦参、山豆根主要生物碱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研究进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及归纳.现有文献多为苦参总碱的纯化,而涉及单体生物碱的分离较少;在含量测定方面多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为质控指标,不尽合理.应加强对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毒理及构效关系等研究,以扩大这类植物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可靠有效.

    作者:戴五好;钱利武;杨士友;周国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病人应用FEP-BY01型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机,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36例患者经高强度超声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63.8%,中位生存期为21月.结论 高强超声聚焦是无创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祥;甘晓青;王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剖胸术后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剖胸术后佳的雾化吸入方法.方法 将50例剖胸术后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氧气雾化和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咳痰量、排痰总量、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以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剖胸术后患者行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后在咳痰量、排痰总量、血氧饱和度等方面较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有显著提高.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是防治剖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更安全、有效、舒适的方法.

    作者:金正年;姚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的疗效比较和分析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诊断明确的98例TIA患者,50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治疗组,48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治疗组50例TIA发作在10 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48例,有效率96.00%(48/50),1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48例TIA发作完全控制28例,有效率81.25%(39/48),有9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TIA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附子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附子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10-羟基乌头碱(2)、新乌头碱(3)、乌头原碱(4)和β-谷甾醇(5).结论 之前没有对附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首次从中分离的到了化合物1~5.

    作者:杨黎彬;赵宁;王军芳;王小库;刘少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65例共78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由(22.17±3.31)mm恢复至(34.40±2.30)mm(P<0.05),Cobb角由(20.52±2.78)°降低至(10.48±2.68)°(P<0.05).VAS评分由术前(6.97±0.61)分下降至(2.32±0.38)分(P<0.05).骨水泥外渗率为7.7%;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魏力今;刘艺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含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通窍活血汤(TQHXD)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脂褐素(LPO)含量的影响,明确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的浓度.结果 模型对照组较假手术组相比,VD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通窍活血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VD大鼠脑皮质NO、ET-1、LPO的含量(P<0.05).结论 TQHXD具有明显降低VD大鼠的脑皮质中氧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葛朝亮;汪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损伤控制策略在ICU中的应用及其价值研究

    目的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及ICU在损伤控制策略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大于25分的42 例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应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救治.观察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并根据APACHE II评分法进行死亡危险性预测(预测死亡概率,Ps)与实际死亡率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使用机械通气,发生MODS 21例,经ICU治疗9例逆转;死亡12例(28.57%),而 APACHE II评分预测死亡概率22例(52.38%),病死率减少,χ2=4.94,P<0.05.结论 ICU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应树立损伤控制ICU的理念.

    作者:吴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学生极不健康减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安庆、巢湖两地大学生自我体像与实际体型的符合程度,探讨极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庆、巢湖两地两所大学的学生,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大学)>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体型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5.2%(143/2757),23.0%的女生和12.8%的男生认为自己超重或肥胖,大学生自我体像构成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5,P<0.001).极不健康减肥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有BMI分组、自我体像、性别、家庭居住地、性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生自我体像、自评相貌与极不健康减肥行为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联,而男生自我体像、自评相貌与极不健康减肥行为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学生未能正确评价自己体重,盲目减肥和漠视体重的行为同时存在,极不健康减肥行为在大学生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体像、自评相貌与极不健康减肥行为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联.

    作者:方长松;王庆生;郝加虎;黄朝辉;苏普玉;庞培;张家祥;张婉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