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用柠檬酸三丁酯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赵国琴;许媛媛;陶芳标;刘飞;俞敏;储成顶

关键词:柠檬酸三丁酯, 增塑剂,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摘要:2005年,保鲜膜事件成为中国食品卫生监管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而保鲜膜的不合格指标正是增塑剂.增塑剂是食品及药用高分子材料中常用的添加助剂.传统的增塑剂是酞酸酯、偏苯三酸酯、磷丙酯等,以改善塑料材料的特性.但这类增塑剂若用于医药、食品包装、玩具等,有诱发致畸风险.而我国用于食品药品的新型无毒增塑剂,却至今没有出台任何规定和标准.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附子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附子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10-羟基乌头碱(2)、新乌头碱(3)、乌头原碱(4)和β-谷甾醇(5).结论 之前没有对附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首次从中分离的到了化合物1~5.

    作者:杨黎彬;赵宁;王军芳;王小库;刘少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旋转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使用飞利浦V5000数字减影系统,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其中2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脑动脉瘤16枚,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3例),动脉瘤、AVM及血管狭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使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的重叠.结论 旋转DSA能够显示颅内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胡章明;姚宜斌;陈节;胡再虎;孙宏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RP-HPLC同时测定附子地上部分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附子地上部分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Venusil ABS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乙腈-0.1% 乙二胺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 1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均得到较好分离,分别在12.5~1 200 mg·L-1、11.46~1 10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2%(RSD=0.69%),100.29%(RSD=1.07%).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作者:刘少静;王小库;朱改改;杨黎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夏枯草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夏枯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BIOSIL U546250-1型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三乙胺(84:16:0.05:0.03),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 建立了夏枯草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2个共有峰,各夏枯草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87以上,可用于夏枯草药材的定性鉴别.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叶萍;许道翠;吕美红;刘守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Barrett食管内镜下治疗进展

    在中国Barrett食管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并已经被认为是发生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子,食管腺癌的发生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内镜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Barrett食管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局限于黏膜层的癌变.该文就已开展的各种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郑晓敏;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评价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8例(A组),与同期传统单开门手术治疗的42例(B组)进行疗效分析比较,记录轴性症状、JOA评分及颈椎总活动度.结果 A组患者获随访13~54月,平均27.4月,B组患者获随访12~47月,平均25.7月.A组术前JOA评分(8.31±2.21)分,术后(14.00±1.90)分,改善率68.32%;B组术前JOA评分(8.00±2.41)分,术后(13.90±2.15)分,改善率67.63%,两组无明显差别.A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26.32%,B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50.00%,两组差异明显.A组颈椎总活动度为术前79.84%,B组颈椎总活动度为术前63.95%,两组差异明显.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术后轴性症状,更大限度保留颈椎活动度.

    作者:韩建邦;杨庆国;张银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PP放疗增敏放化疗同步与放化疗序贯治疗复发耐药肿瘤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索复发耐药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小剂量紫杉醇(Paclitaxel PTX,P)60~90 mg+顺铂(Cisplatin DDP,P)40 mg每周给药1次(即d1、8、15、22、29给药),为放疗增敏,连续放射治疗5天休2天∕周,连续4~5周完成同步放化疗.此22例作为同步组;另将复发耐药肿瘤患者未接受放化疗同步的给予放化疗序贯治疗者28例,作为对照组(序贯组).分别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近期疗效包括有效率(RR)、稳定(SD)间期、临床受益率(CBR),不良反应等;远期疗效包括生活质量(QOL)和生存期(OS).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各数字,对比优化出较好的治疗方法.结果 同步组较序贯组明显提高有效率,延长SD(P<0.05).不良反应不增加,甚至减轻.生活质量、生存率和生存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放化疗同步组较放化疗序贯组治疗复发进展期肿瘤疗效更优,不良反应较轻,且易于实践操作.

    作者:温海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整合素β1和β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和β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揭示胃癌发生和发展机制、进一步鉴定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未来胃癌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整合素β1和β3在45例胃癌及24例非典型增生、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2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整合素β1、整合素β3的阳性表达率,胃癌(88.9%、77.8%)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62.5%、54.2%)(P<0.05);非典型增生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0.0%、45.0%)(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32.0%、20.0%)(P<0.05);(2)胃癌整合素β1、整合素β3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胃癌整合素β1、整合素β3的阳性表达率,低分化组(100.0%、89.8%)明显高于高一中分化组(80.7%、69.2%)(P<0.05);浸润至浆膜外组(95.8%、91.7%)明显高于浸润至浆膜组(80.9%、61.9%)(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100.0%、90.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5.2%、73.5%)(P<0.05);III~Ⅳ期组(96.0%、88.8%)明显高于I~Ⅱ期组(80.0%、65.0%)(P<0.05);(3) 整合素β1、整合素β3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在胃癌中具一致性(KW=5.734,P>0.05).结论 整合素β1和β3表达升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两者的表达在胃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雷;刘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800例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与临床血液病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3~2006年该院门诊及住院部送检的800例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与组化染色,作出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 对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发现骨髓细胞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的疾病分别是:缺铁性贫血(IDA)占9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91.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83.2%.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对血液病的诊断及对原因不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价值,仍然是目前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便捷、基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丁浩;吴国林;杨会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辛伐他汀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辛伐他汀片中辛伐他汀含量的HPLC的测定方法.方法 选用Techsphere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0.02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4.5)(65:35)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 辛伐他汀在42.4~424.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RSD=1.2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易行,准确,适用于辛伐他汀的测定.

    作者:岳一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病人应用FEP-BY01型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机,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36例患者经高强度超声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63.8%,中位生存期为21月.结论 高强超声聚焦是无创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祥;甘晓青;王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介质处理方式研究

    目的 考察释放介质处理方式对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生产企业的三批布洛芬缓释胶囊,考察了煮沸、超声、减压抽滤三种不同脱气方式对释放度的影响;对煮沸法配制释放介质,考察了放置时间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释放介质脱气方式和放置时间,对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有较大影响.结论 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检查,释放介质应使用煮沸法脱气,快速降温.

    作者:邵超;沈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PLC-PDA法测定速效止泻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速效止泻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unfireTM C18(5 μm,4.6 mm×150 m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磷酸(3:2:95),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流速1.0 ml·min-1,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20.931~209.31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02%,RSD=1.5%(n=6).没食子酸在13.075~130.754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够较好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作者:何琳;孙银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胃癌伴结节病1例报道并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结节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报道1例胃癌合并结节病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结节病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包括18F-FDG-PET-CT难以区分结节病、恶性肿瘤及癌伴引流区淋巴结结节病样肉芽肿反应(SGR),活检仍是必须的,而18F-FMT-PET(18F标记甲基酪氨酸-PET)有助于结节病与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合并结节病国内尚无报道,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 该病例说明对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影像学提示淋巴结肿大,需考虑有合并结节病可能.

    作者:宁洁;焦洋;赵文娣;吴红阳;顾康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大学生极不健康减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安庆、巢湖两地大学生自我体像与实际体型的符合程度,探讨极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庆、巢湖两地两所大学的学生,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大学)>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体型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5.2%(143/2757),23.0%的女生和12.8%的男生认为自己超重或肥胖,大学生自我体像构成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5,P<0.001).极不健康减肥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有BMI分组、自我体像、性别、家庭居住地、性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生自我体像、自评相貌与极不健康减肥行为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联,而男生自我体像、自评相貌与极不健康减肥行为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学生未能正确评价自己体重,盲目减肥和漠视体重的行为同时存在,极不健康减肥行为在大学生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体像、自评相貌与极不健康减肥行为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联.

    作者:方长松;王庆生;郝加虎;黄朝辉;苏普玉;庞培;张家祥;张婉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上段食管癌超胸顶吻合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胸顶吻合法在中上段食管癌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该科自2006年8月以来,手术切除中上段食管癌82例.共分为A、B组.A组48例,采用超胸顶吻合;B组34例,采用颈部吻合.结果 喉返神经损伤 A组0例,B组6例;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3.8±0.8) h,t=6.15,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上切缘无一例阳性.结论 在中上段食管癌,采用超胸顶吻合,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彭康宁;张荣新;朱金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中位生存期及耐受性.方法 国产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 天;顺铂60~70 mg·m-2,静脉滴注,分3~ 4 d应用,28 d为一个周期,治疗39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 39 例患者共化疗112 周期,完全缓解0,部分缓解15例(38.5%),稳定14 例(35.6%),进展10例(25.6%),总有效率38.5%,疾病控制率(CR+ PR + SD)7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4 个月,中位生存期10.6 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肯定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彭文娟;方浩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肾脏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脏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诊断正确,行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肾脏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是罕见的特殊良性病变,综合分析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可以正确诊断,预后良好.

    作者:孙友文;宣强;周林玉;诸禹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损伤控制策略在ICU中的应用及其价值研究

    目的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及ICU在损伤控制策略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大于25分的42 例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应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救治.观察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并根据APACHE II评分法进行死亡危险性预测(预测死亡概率,Ps)与实际死亡率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使用机械通气,发生MODS 21例,经ICU治疗9例逆转;死亡12例(28.57%),而 APACHE II评分预测死亡概率22例(52.38%),病死率减少,χ2=4.94,P<0.05.结论 ICU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应树立损伤控制ICU的理念.

    作者:吴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肱骨近端骨折43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院治疗且获得随访的43例肱骨近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4~86岁,平均45.8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合并肩关节脱位5例.方法 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6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17例,锁定钢板内固定18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月(平均11.6月);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均骨愈合,但有4枚克氏针滑出;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患者16例骨愈合,近端松质骨螺丝钉松动7根,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吸收;锁定钢板内固定18例患者均一期骨愈合,尚未发现明显并发症;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尚可.按NEER评分系统:优24例,良13,可5例,差1例.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不能一概而论用某种内固定适合,根据患者年龄和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方法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俊涛;姚志保;杜锡明;方小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