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张华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12 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前B超和血β-HCG联合检查能显著减少CSP 患者的误诊率(P<0.05).12例CSP中2例行病灶楔形切除+瘢痕修补术;6例行瘢痕处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治疗;4例行药物治疗+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结论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应该早期诊断和早期采取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B超和血β-HCG联合检查可以作为诊断此病的主要方法.
作者:唐小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心脑通口服液处方制备的合理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干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石菖蒲、川芎两味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相当于药材2倍量的馏出液,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黄芪等其余五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1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结论 该制备工艺操作可行、质量可控,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孙舒;吴新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促进其推广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血液灌流(HP)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予以积极的内科治疗(洗胃、氯磷定、阿托品和机械通气等).对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人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行HP组清醒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阿托品及氯磷定用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HP能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明显缩短病程,提高重度AOPP抢救的成功率,应加强宣教及推广.
作者:朱小生;方长太;白兆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肺结核病人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1日在我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的188例肺结核病人,采取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病人规律服药率为61.7%,病人化疗依从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依次为医生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病人年龄、实施DOTS督导管理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各级医院医生加强与结核病人沟通及防痨宣教,提高结核病的知晓率,重视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提高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作者:米志奎;陈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股骨解剖型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2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人,采用股骨解剖型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获得平均16个月的随访.结果 本组术后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无切口感染和畸形愈合,关节功能优8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结论 股骨远端钢板符合股骨远端外形,固定牢靠,能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作者:朱正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分析其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318例老年人群进行全面调查后,分为MS组63例、一项代谢异常组135例、二项代谢异常组51例及对照组67例进行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S的影响.结果 (1)MS组的腰围(WL)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体质指数(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MS组的吸烟史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一项代谢异常组(P<0.01),饮酒史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或P<0.01),运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MS组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腌制食品摄入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脂肪食品、油炸熏制食品、甜食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MS患者腰围较大,嗜好烟酒,饮食偏油腻,运动量少,其生活行为方式改善对MS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仲卿;黄珊;赵文穗;徐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膨胀海绵(Merocel)和速即纱(Surgicel)两种止血材料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鼻窦填塞的止血效果.方法 对267例鼻内镜术后的患者,分别采用膨胀海绵和速即纱填塞鼻腔,前者72 h后抽出膨胀海绵,后者乃可吸收材料免抽出,观寨患者填塞期间及抽出鼻腔填塞物时出血量及全身和局部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速即纱组填塞期间及抽出鼻腔填塞物时出血量较膨胀海绵组少,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速即纱组填塞期间患者全身和局部临床不适程度较膨胀海绵组轻微.结论 应用速即纱行鼻内镜术后止血,组织相容性好,使用方便,安全,止血效果可靠.
作者:刘朝军;高潮兵;王节;李其庆;黄蓓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较每位死亡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压、贫血程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35例死亡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1例.其中死亡于心血管疾病16例、脑出血11例、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放弃治疗2例,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分别为45.7%、31.5%、14.2%、2.9%、5.7%.结论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感染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目的.
作者:汪宏;姚永兴;方靖;刘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采用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途径,对现行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进行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曹雨诞;张丽;文红梅;单鸣秋;包贝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清创植骨及皮瓣转移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7月,对16例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及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清创植骨,选择腓肠肌皮瓣10例、足背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例、交腿皮瓣2例一期修复创面,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骨髓炎治愈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9个月.骨愈合时间6~13个月,平均7.5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15例,良1例.功能评定结果为优良13例,中2例,差1例.13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1例窦道形成.结论 创伤性骨髓炎通过彻底清创、松质骨粒植骨、选择合适的邻近皮瓣转移修复等可以一期治愈.且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简单易行等特点.
作者:王秉璞;王明新;李强;马方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炎症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人群sIL-2R、CRP、TGF-β1和IL-6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四种指标水平均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5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四种指标水平高,随着患者病情加重,sIL-2R、CRP、TGF-β1和IL-6水平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 sIL-2R、CRP、TGF-β1和IL-6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进行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金希萍;胡友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80例ANLL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DA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用DA化疗方案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 CD+8♂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CD+4♂、CD+4♂/ 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方伟;张榜硕;牟庆云;钟晖;陈永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野菊花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Chrysanthemum indicum,TFC)对酒精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用TFC(125、250、500 mg·kg-1)连续给小鼠灌胃7 d,末次给药后1 h,一次性灌胃酒精(50%,6 g·kg-1)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TFC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甘油三酯(TG)含量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肝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FC能显著降低酒精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TG值,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增强SOD、GSH、GSH-PX活性,使TNF-α和IL-1β表达降低,并减轻酒精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TFC对酒精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玲;李俊;黄艳;姜辉;王建青;靳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老年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328例老年胃癌手术的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性胃癌病人具有病程长、晚期比例多、往往合并发症多的特点.围手术期及手术处理不当,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 重视老年胃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合理的手术方式,手术规范操作可降低老年胃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
作者:李磊;张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血清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就近年来白蛋白药物偶联物、白蛋白载体及白蛋白复合载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吴开智;汤继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520例CLBBB入住六安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患者资料,对比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统计学相关方法分析找出CLBBB患者中与冠心病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520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者分别占50.3%、42.3%和27.7%,合并各类型心律失常者29.9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6 岁(P< 0.01,B=2.753,95%CI:1.736~4.003)、高血压(P=0.022,B=1.522,95%CI:1.062-1.640)、2型糖尿病(P<0.001,B=2.469,95%CI:1.325~3.756)、高脂血症(P=0.8013,B=1.057,95%CI:0.602~1.630)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扩张型心肌病(P<0.001,B=0.062,95%CI:0.05~0.137)、心脏瓣膜病(P=0.027,B=0.0296,95%CI:0.065~0.803)、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P=0.0225,B=0.514,95%CI:0.303~0.920)、其他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P<0.001,B=0.408,95%CI:0.259~0.605)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 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年龄≥66、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冠心病;而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在未合并冠心病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更常见.
作者:黄海涛;郭飞;李胜友;钱福东;章美华;甄彤;孙召金;李峰云;余世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9年7月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每天一次,服药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结果 58例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R 1例(1.72%),PR 19例(32.76%),SD 24例(41.38%),PD 14例(24.14%),RR为34.48%,DCR为75.86%;腺癌的有效率高于鳞癌(P=0.041);女性的有效率高于男性(P=0.032);不吸烟者有效率高于吸烟者(P=0.036);接受过化疗和Ⅳ期患者有效率稍高,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生存时间10.6个月,1年生存率为43.6%,主要的不良反应中皮疹发生多为39例(67.24%),腹泻14例(24.14%),肝功能轻度损害2例(3.4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可以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毒副反应较小,安全易耐受.
作者:靳凤娟;颜敏;宋文华;张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抗妇炎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抗妇炎软胶囊中连翘、黄柏、苦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成分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连翘、黄柏、苦参所含有效成分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苦参碱在0.52~2.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 =835 294C-74 818(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48%,RSD=1.18%(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准确,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抗妇炎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李蔚;朱捷;张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护理.方法 收集92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导致出血的诱因,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经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及时治疗,预见性观察及针对性护理,81例止血成功,达到佳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占88.04%,6例自动出院,占6.52%,5例死亡,占5.43%.结论 识别诱因,加强临床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德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52例)、B(34例)两组.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药物根除治疗.B组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疗效果,24周时疣状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4周和24周疣状病变治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作者:程桐花;朱贞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