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斌;刘明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据报道,在住院治疗的溃疡病患者中,约25%的人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行之有效的溃疡病外科治疗方法是胃大部分切除术.由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术式和方法不同,患者在术后常会并发吻合口出血和炎症水肿等并发症.为此,本文特对胃大部切除手术程序及止血方法的改良进行论述.
作者:孙全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减轻鼻部手术后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舒适.方法:选取200例住院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冷敷的患者,将结成冰沙的10%酒精冰袋放置于手术后病人的鼻部,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结果:病人疼痛明显减轻,舒适感增加.结论:10%酒精冰袋用于鼻部术后病人局部冷敷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顾志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新生化冲剂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在药流的基础上服用新生化冲剂,对照组在药流的基础上服用益母草冲剂.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化冲剂是临床上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康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口服克拉霉素与静滴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1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A组(口服克拉霉素组)和B组(静滴红霉素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A组治愈4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B组治愈33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A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B组患儿出现食欲不振4例,恶心2例,呕吐1例.两组患儿症状均较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口服克拉霉素较静滴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效果理想,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秋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利用人工网片材料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专利定型产品Marlex Mesh Perfix Plug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7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6h即可下床,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万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3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何志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素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滤过程中用量.方法:选取了我院ICU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3例MODS患者,治疗过程中选用不同剂量的肝素对其进行连续性血滤过治疗.结果:有12患者生存的,11例患者死亡.结论:肝素在CVVH治疗MODS过程中平均用量为(2.9±1.5)mg/h,判断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可用CVVH治疗过程中肝素用量的大小,且肝素平均用量<1.5 mg/h的患者其预后均表现不良.
作者:赵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持续使用药物3周左右效果明显,持续5周使用药物或症状消除.经过2个月后,患儿到医院接受复查,结果显示血清T4均正常,整体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早期对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进行诊治,预后较好.
作者:宋富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成本.方法:我院收治的180例Hp阳性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分别使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三组用药方案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三组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相近,无统计学差异,小成本分析表明A组成本低.结论:我院Hp阳性感染患者首选奥美拉唑和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片联合使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成本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陈楚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产力异常分娩产妇30例,对其产力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均成功分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产力异常的孕产妇在围产期进行密切观测,有针对性地依据不同的产力异常类型进行护理干预,改善了母婴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金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无菌技术是外科护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技术.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无菌观念的淡薄,导致很多违规操作的出现.笔者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并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资探讨.
作者:杨春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对肠造口术后的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方法:针对肠造口术后的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护理,并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自我护理.结果及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护理的好坏,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清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磷酸钙骨水泥(CPC)强化穿透单侧椎体皮质椎体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6个,实验组磷酸钙骨水泥强化后椎体钉穿透单侧椎体皮质固定;对照组为无骨水泥强化,螺钉穿透双侧椎体皮质固定.应用螺钉拔出实验,记录螺钉大拔出力并观察椎体破坏形态.结果:拉力值 CPC组(1393.33±189.37)、对照组(957.42±71.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椎体中螺钉抽出占75%(6/8),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25%(2/8).CPC强化椎体中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87.5% (7/8),螺钉抽出占12.5%(1/8)..结论:CPC强化椎体钉后固定效果更好,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武明鑫;刘志彬;邹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内科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36例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内科治疗后,60例患者中57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95%,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98.3%,1例患者因治疗期间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1.7%.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以及引起其他器官脏器的损伤,因此该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综合应用营养支持,完善的监护、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抑制胰液分泌,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等措施.
作者:周孝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寻诊治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佳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在诊断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意识模糊4 h恢复,昏迷6 h意识恢复正常,血压下降者3 h血压恢复正常,10 h脱水纠正,18 h酸中毒全部纠正.所有患儿在治疗后期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是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加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发作性躯干性及双上下肢性软瘫,其中,为常见的为双下肢瘫痪,发作时血清钾均低于3.1mmol/L(正常值为3.5~5.5mmol/L).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好发人群,患者在接受补钾后治疗后症状可得到迅速缓解.另外要降低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甲亢.
作者:莫胜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2000~2006年,笔者对100例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行内科治疗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消化系统临床的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也越来越重视,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及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提供了更广泛治疗手段.只要选好治疗对象,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症和范围可以避免外科手术治疗引起的许多副损伤.为该病的内科治疗提供了更阔的前景.
作者:谢宁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后临床护理的关键.方法:对3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成人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3例患者的体温迅速降低.结论: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严密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陈慧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CT设备是诊断仪器设备的一次科学飞跃.其广泛运用对提高X 线检查的分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使临床分辨率以及X线诊断的准确率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CT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管理也是重要的保障方面,笔者多年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对于CT设备的维修管理具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作者:周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对待胆囊息肉样病变既不要盲目施行胆囊切除术,同时也不要放过那些可能为胆囊癌或有胆囊癌倾向的病变因不被手术而延误治疗.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时,临床医生应该认评估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的良、恶性特征.外科干预应该被用于那些有反复症的和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而对于那些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可不手术,但应定期作B超随访观察.
作者:蒋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