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罗在胜;刘弋

关键词: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间经手术或术前内镜病理证实的8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资料.结果病理:腺癌58例,恶性间质瘤17例,腺瘤局部癌变1例,腺瘤2例,神经内分泌瘤1例,未分化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部位:十二指肠 55例(67.9%),空肠19例(23.5%),回肠7例(8.6%).常见临床表现:腹痛,黄疸,腹部包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 .内镜、X线钡餐、B超、CT、MRCP、ERCP、血管造影是主要检查方法.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影像学可增加疾病检出率,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突发性聋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突发性聋是耳科常见急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很高,已成为严重危害正常人群听力的耳科疾病.由于本病病理机制不清,现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但临床治疗效果皆不理想,本文就突发性聋现阶段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范瑞;邱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前列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前列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ODS-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线性范围为0.275~1.650 μg,回归方程为Y=2182.3460X-8.7753,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0.37%.结论该方法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前列泰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永军;代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快速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Triage诊断仪检测心衰组(106例)和对照组(32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各组血浆BNP(ng·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P<0.01).血浆BNP与超声指标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6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5,P<0.01).房颤组血浆BNP水平(929.65±240.60)ng·L-1,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465.98±169.28)ng·L-1(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海学;胡泽平;骆志刚;刘敏;陈大年;刘和俊;王邦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药香青兰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香青兰的化学成分、临床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香青兰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对香青兰进行深入研究,将会有很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作者:宋睿;金传山;周亚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置管联合白介素Ⅱ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前后患者腹水量的变化及症状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腹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宁宁;卜金钟;李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坏血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剂量抗坏血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60例,分为抗坏血酸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0例,治疗组每次透析开始给予抗坏血酸持续静脉滴注至透析结束,治疗3月.非治疗组30例未给予抗坏血酸静脉滴注.2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测定MHD患者透析前后及治疗前后血浆丙二醛含量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血浆抗坏血酸含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MHD组血浆MDA含量、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MDA 含量、血清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SOD、抗坏血酸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P<0.01).3月后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血浆MDA 含量、血清HsCRP降低(P<0.05,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而SOD、抗坏血酸含量升高(P<0.01).结论 MHD患者体内存在OS、微炎症状态,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能有效改善MHD患者OS及微炎症状态.

    作者:丁琼;陈雷;阚明;吴永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5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PD组及46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结果 PD组患者和对照组CIMT分别是(0.84±0.12)mm和(0.53±0.04)mm,PD组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PD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是36%和13%,PD患者组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和斑块发生率与下列因素相关:分别是年龄(r=0.46,P < 0.001),CRP(r=0.51,P <0.05),ALB(r=-0.29,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除传统的人危险因素外,我们认为尿毒症内环境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也是加速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利娜;石永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气质联用分析铁筷子的挥发油成分

    目的 研究铁筷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为铁筷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4%,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桉树脑(33.67%)、龙脑(13.98%)、氧化石竹烯(10.15%)、莰烯(9.8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铁筷子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作者:娄方明;李群芳;张倩茹;钱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治疗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指组织的甲状腺激素(TH)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 [1].是以基础代谢率降低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常见畏寒肢冷、疲乏、出汗减少、动作缓慢、精神萎靡、嗜睡、智力、记忆力减退、食纳欠佳、体重增加、性功能减退、便秘、粘液性水肿等症状.

    作者:牛云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博弈的过程,而显性癌基因激活和隐性抑癌基因失活又是这些因素重要部分.在分子水平上分析肿瘤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热点,多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来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相关基因KLK4、MDM2、EZH2、RUNX3、CHFR、Maspin在子宫内膜癌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真理;陈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40~179 mmHg,舒张压(DBP)90~109 mmHg]口服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4周后应用ABPM评价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 h内SBP增加≥23 mmHg,DBP>15 mmHg为晨峰阳性(MBPS)(+)组,低于以上值为MBPS(一)组.结果 (1)入选60例患者,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治疗4周末,24 h SBP/DBP降低(10.8±1.7)/(8.6±0.8)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入选60例患者治疗后,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不仅有效降低24 h血压,还能够遏制血压晨峰的发生,并降低晨峰程度.

    作者:孙中泽;王付本;邹尔斌;张时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小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SCI后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形成的髓鞘的变化.方法选用成年Wister大鼠,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大鼠SCI模型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观察大鼠SCI后1、3、7和14 d的损伤脊髓及其周围区ED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SCI后ED1阳性细胞向损伤脊髓募集,细胞数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3d时达高峰期,此后ED1阳性细胞数目逐步下降;损伤脊髓MBP染色较正常浅、分布不均匀,显示白质疏松,髓鞘结构紊乱,细胞肿胀,有空泡,反映髓鞘MBP缺失.结论实验性大鼠急性SCI后,在损伤脊髓可引起ED1炎性吞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的断裂和肿胀.

    作者: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65眼)术前眼压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在显微镜下施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采用前房穿刺的方法缓慢降低眼压,并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3眼,视力不变19眼,视力下降3眼.眼压稳定60眼,辅助用药后控制5眼;功能性滤泡占84.6%(55/6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部分眼压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应及时实施手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文超;刘钢生;侯正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集的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见,有16例,占29.1%;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脑部病变[1~4],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无特殊疗法,临床上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住HIE患者102例,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美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54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27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比对照组血流动力平稳,且比观察组苏醒时间快,拔管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王先锋;姜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转染p21基因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目的 探讨转染p21基因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的影响,以探讨转染p21基因实现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p21基因转染HASMC株;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p21基因后,其编码蛋白在HASMCs的表达情况;描绘p21基因转染后HASMCs的增殖曲线;WST-1法测定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转染对HA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p21基因成功转入HASMCs后,其编码的蛋白能在细胞质内进行高表达;转染p21基因的HASMCs在体外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WST-1法显示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凋亡率达40%以上,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将p21基因转入HASMCs,其编码蛋白可能参与了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提示p21基因转染HASMCs技术有可能为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防治策略与手段.

    作者:姜兰兰;方五旺;林丙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8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间经手术或术前内镜病理证实的8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资料.结果病理:腺癌58例,恶性间质瘤17例,腺瘤局部癌变1例,腺瘤2例,神经内分泌瘤1例,未分化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部位:十二指肠 55例(67.9%),空肠19例(23.5%),回肠7例(8.6%).常见临床表现:腹痛,黄疸,腹部包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 .内镜、X线钡餐、B超、CT、MRCP、ERCP、血管造影是主要检查方法.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影像学可增加疾病检出率,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罗在胜;刘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目的 分析茵栀黄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19例(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191例(20.49%),胃肠系统损害64例(6.87%),心率及心律紊乱30例(3.22%),呼吸系统损害13例(1.39%)等.其中过敏性休克8例(0.85%).对新生儿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存在新生儿使用成人剂量的茵栀黄注射液的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腹泻(35.48%),皮肤及附件损害(35.48%),发热(12.90%).结论应加强对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不超量使用,特别是关注新生儿的应用.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作者:居靖;黄萍;汪海孙;张承绪;杨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酞栓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酚酞栓中酚酞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0: 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线性关系为Y=15.8649X+3.8656,r=0.9999,线性范围在10.035~401.400 μg,平均回收率104.99%(n=9),RSD=1.0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酚酞栓中酚酞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董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