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生;陶孝池;朱华忠
目的 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前后患者腹水量的变化及症状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腹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宁宁;卜金钟;李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压、血脂及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 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78例,分为正常胆固醇组(NC)和高胆固醇组(HC)组,各39例.NC组和HC组再按随机数字表分别分为他汀治疗组(NCS,HCS)和对照组(NCC,HCC),他汀治疗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20 mg;对照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 mg,均为12周.20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压、血脂及IMT.结果 EH各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血压较前明显降低(P<0.05),以他汀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P<0.05);NCC、HCC组血脂改变不明显(P>0.05),NCS和HCS组,TC、TG、LDL-C下降明显,HDL-C明显增高(P<0.05);EH组内血压、IMT、IMT/D及颈动脉斑块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IMT及IMT/D均下降(P<0.05),治疗后各亚组内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动脉斑块较对照组斑块改善不明显(P>0.05),但治疗组中位数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合用使降压效果更明显,有辅助降压作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以使IMT/D改善明显,但短期内颈动脉斑块未见明显改善.
作者:马文学;方健;梁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甲氧苄啶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200: 799: 1(冰醋酸调pH至5.9);检测波长271 nm;流速1.0 ml·min-1.甲氧苄啶易溶于醋酸,用少量冰醋酸溶解甲氧苄啶,用水稀释后测定含量.结果甲氧苄啶质量浓度在5~7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0.36%(n=6).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甲氧苄啶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岳莉;赵万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杀伤受感染的细胞的方式保护不受侵入的病原体与微生物的侵害,而只对正常组织造成小程度的损害.为了维持这种平衡,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控制免疫应答与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这种T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的缺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增强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治疗措施已经被证明可以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梅杨;葛锐;潘发明;徐胜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茵栀黄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19例(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191例(20.49%),胃肠系统损害64例(6.87%),心率及心律紊乱30例(3.22%),呼吸系统损害13例(1.39%)等.其中过敏性休克8例(0.85%).对新生儿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存在新生儿使用成人剂量的茵栀黄注射液的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腹泻(35.48%),皮肤及附件损害(35.48%),发热(12.90%).结论应加强对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不超量使用,特别是关注新生儿的应用.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作者:居靖;黄萍;汪海孙;张承绪;杨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清凉巴布剂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考察清凉巴布剂的抗炎作用,试剂盒检测足肿胀大鼠炎性组织中SOD、MDA、IL-1的含量.结果清凉巴布剂中剂量和高剂量对小鼠耳肿胀及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炎性组织中IL-1、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清凉巴布剂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夏勤;郑雪平;张兴德;周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集的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见,有16例,占29.1%;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I级、年龄6月~5岁,行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Ⅰ组(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和Ⅱ组(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肌注氯胺酮后5 min,两组 MAP、HR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开始后10 min,Ⅰ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Ⅱ组苏醒期短,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其临床总体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
作者:徐忠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HPLC法测人血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试验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将血清酸化后用正戊烷提取,ɑ-溴苯乙酮和三乙胺衍生,然后用HPLC法进行测定,其中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ODSC18,流动相为甲醇:水 (65:35),柱温30℃,检测波长262 nm,流速为1.2 ml·min-1.结果丙戊酸钠浓度在 20~2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低监测浓度为7 mg·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6%,萃取回收率为96.6%,日内日间RSD均<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应用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快速检测,本院采用该方法监测了23例病人,效果良好.
作者:陈艳;袁君;王晓娟;岳一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前列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ODS-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线性范围为0.275~1.650 μg,回归方程为Y=2182.3460X-8.7753,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0.37%.结论该方法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前列泰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永军;代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使用管理水平,确保麻醉药品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严防麻醉药品由使用环节流入非法渠道.方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院院情的麻醉药品管理流程.结果对麻醉药品使用流程化管理后,使用情况井然有序.结论医院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办法主动管理麻醉药品.
作者:许岭;马力;李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优选功血饮颗粒的佳醇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和人参皂苷Rg1及浸出物为指标,对功血饮颗粒的醇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醇提工艺为:加饮片总量为18倍量的70%乙醇分3次回流提取,每次2 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陆元元;毛春芹;谈瑄忠;陆兔林;李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54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27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比对照组血流动力平稳,且比观察组苏醒时间快,拔管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王先锋;姜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铁筷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为铁筷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4%,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桉树脑(33.67%)、龙脑(13.98%)、氧化石竹烯(10.15%)、莰烯(9.8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铁筷子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作者:娄方明;李群芳;张倩茹;钱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中洛索洛芬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日本岛津VP-DO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600: 400: 1: 1);检测波长:222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5 ℃.结果洛索洛芬钠在30.18~110.66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0.4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中主药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甜;王成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颞叶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007年以来 21例颞叶血肿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以患者的GCS计分、瞳孔变化、CT显示中线移位及基底池变化为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结果按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颞叶血肿因解剖特点具有很高危险性,适度放宽手术指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霍小东;许晓波;左春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合并症,是围术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相对于无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监护难度大,病死率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明显增多,约占25%,有的资料报道高达15%~60%,其中发生严重呼吸衰竭占10%[1].因此,重视和加强呼吸道护理,对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霞;郑小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路路通中路路通酸的含量.方法路路通样品经过无水乙醇超声处理后,采用H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路路通中路路通酸的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0.7%醋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in-1,柱温30℃,漂移管温度45℃,载气为N2,流速3.5 min-1.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结果路路通酸在0.058~0.580 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25%.结论各产地路路通中路路通酸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湖北各地路路通有较高的路路通酸,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者:刘菁;李志浩;郑芳;朱雪松;孙新建;何婧;陈银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脑部病变[1~4],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无特殊疗法,临床上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住HIE患者102例,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美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安胎丸中阿魏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甲醇-1.5%冰醋酸(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6 nm.结果阿魏酸在1.251~15.012 mg·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84%(n=6).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品种中阿魏酸的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孙旌文;马洪涛;许世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