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450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

丁俊;章秋;孙俊英

关键词:P450, 基因, 骨质疏松
摘要: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P450基因的特点、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做了综述.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管状胃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食管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6例食管癌、下咽癌和食管胃交界癌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胃出血1例,左胸腔积液2例,心律失常3例,吻合口狭窄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吻合口瘘、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及胸胃排空障碍发生.随访33例,随访时间10~24月,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制作简单、安全;解剖上与生理食管更相似;有更长的替代长度;保证了更好的血运;大限度切除了胃的泌酸面积,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赵璐;王衡;胡少辉;施开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灯盏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灯盏花中总黄酮的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选择提取乙醇用量、提取时间、醇提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灯盏花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灯盏花中的总黄酮的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7.78%,RSD为0.65%.结论 优选的灯盏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何双英;陈京;胡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消糜栓中苦参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消糜栓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天津兰博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45:55:0.27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线性范围80~400 mg·L-1(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7%(n=6),RSD为1.2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汪秀月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脂质异常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

    目的 探讨脂质异常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5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 (结石组)与30例对照组空腹静脉血血脂进行测定,同时收集新鲜胆囊胆汁化学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CHD),胆汁酸(TBA)及磷脂(PL)的含量并计算胆固醇饱和指数(CSI),评价各指标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在50例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壁 (结石组)和30例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TC、TG、LDL值及胆汁中胆固醇、CSI、PL较对照组高,而HDL和胆汁中胆汁酸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质异常与胆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尹纯林;杨文奇;孟翔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莫匹罗星软膏对拔甲术后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对拔甲术后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50例(共计52趾)拔甲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拔甲术后换药中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甲床创面,并覆盖雷弗奴尔湿纱条,对照组在术后换药中不涂莫匹罗星软膏,直接用雷弗奴尔湿纱条覆盖甲床创面,直到伤口愈合.观察两组患者换药时去除伤口敷料时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观察组去除伤口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拔甲术后伤口换药中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可有效地减轻换药疼痛,减少粘贴、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减少换药次数.

    作者:史瑾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双胎妊娠一胎死亡后期待治疗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1998年1月~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双胎妊娠一胎死亡的病例共12例.结果 双胎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3.3%,期待治疗时间长为66 d,短为数小时,平均保胎时间为10.1 d,分娩平均孕周为34 w.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无一例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先兆子痫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分别为33.3 %和26.7%.结论 双胎妊娠一胎死亡后可采取期待治疗,在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安危,积极处理母体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条件下,尽量延长存活胎儿在宫内生长的时间,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英;杨媛媛;王颜;吕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盘龙参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研究盘龙的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盘龙参药理及临床应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盘龙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伟;金传山;周亚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P450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P450基因的特点、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做了综述.

    作者:丁俊;章秋;孙俊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研究进展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国内外的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其中,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且陆续出现的长期随访资料证明其远期预后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在某些指标上优于结肠癌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具有严格的适应证,是否优于开腹手术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未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方征;梁伟;朱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患者的中医症候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量表来判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从治疗第2周开始HAMA、CGI总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为78.21%.经调整方剂和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副反应轻.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林跃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符合RE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43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43例.治疗8周后分别作出症状评价及胃镜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RE的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颜兆寰;李庭赞;周烨;朱传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在ABC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业与时间相结合的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成本计量模型,为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作者:方增华;张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筛选

    目的 确定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方法 优选仙鹤草中降糖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工艺,用优选的工艺提取仙鹤草得浸膏,浸膏分成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四部位,通过药效学实验确定降糖活性部位.结果 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降糖活性,正丁醇及水部位降糖活性不明显.结论 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为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

    作者:陈优生;张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上皮样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搜集7例上皮样血管瘤病例,从其病理形态、发病高峰年龄、发病常见部位及男女两性之间发病率的差异对其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上皮样血管瘤有4例发生于女性,有5例发生于头面部,1例有随访资料,5个月后复发.结论 上皮样血管瘤容易发生于成年女性,头面部高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若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

    作者:李传应;邢晓皖;王晓秋;顾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07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认为Ems的患者,术中留取新鲜组织,对照组80例,取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区域-1082、-819、-592位点多态性.结果 Ems组与对照组的IL-10启动子区域-1082、-819、-592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多态性与Ems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未能够证实IL-10等位基因与Ems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作者:李玉娟;谢静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关于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探讨

    目的 呼吁高校医院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方法 借鉴社会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和方法,结合高校医院药学服务的现状,探索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可行性措施和办法.结果 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可行性措施和办法有多种.结论 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是必要的、迫切的,但需领导重视并结合高校医院自身特点,创造条件,有选择地逐步开展.

    作者:殷光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 建立替硝唑胶囊含量测定中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的数学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替硝唑胶囊含量测定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9%;扩展不确定度为1.8%;测定结果为(99.1±1.8)%.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HPLC法测定该制剂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孙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该院199例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分为UDCA治疗组与常规保肝药对照组,比较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 UDCA组显效63例,有效4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1.02%;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7.74%.熊去氧胆酸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其中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观察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熊去氧胆酸在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疗效较满意,安全性良好.

    作者:许镇;许建明;丁玮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8例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8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中西医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0%和92.9%.明显好于西医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1.4%及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中西医组血清心肌酶、心电图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情况也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好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茂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AF)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选择该科2005年2月~2008年2月的70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在AF转复后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口服胺碘酮,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ACEI和ARB类药物),治疗组35例给予包括坎地沙坦的降压药物,观察12个月.结果 治疗组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AF,可在降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作者:张士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