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李媛;张洪泉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09年7月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14例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对手汗及合并的足汗、腋汗治疗效果,代偿性多汗、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手汗均消失,合并足汗增多的13例中足汗消失10例,足汗减轻2例,无效1例.合并腋汗增多4例均消失,发生代偿性多汗1例,术后一月消失,无霍纳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马冬春;徐世斌;柳常青;魏大中;朱晓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醒脑静乳剂镇痛、抗炎、解热、抗菌作用及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观察醒脑静乳剂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醒脑静乳剂的抗炎作用;以细菌内毒素为致热源,观察醒脑静乳剂对家兔的解热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醒脑静乳剂的低抑菌浓度(MIC)以观察体外抗菌作用;通过检测小鼠自由活动次数,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的睡眠时间以及士的宁诱发小鼠惊厥的发生率观察醒脑静乳剂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 醒脑静乳剂可减少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并可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显著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程度,降低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的升高,且对球菌和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的醒脑静乳剂(205.5、102.75、51.4 mg·kg-1)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自由活动数,并呈剂量依赖性,而高剂量的醒脑静乳剂(685 mg·kg-1)则使小鼠自由活动数明显减少(P<0.01);另外,小剂量的醒脑静乳剂(205.5、102.75、51.4 mg·kg-1)能拮抗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的睡眠时间(P<0.01),而高剂量的醒脑静乳剂(685 mg·kg-1)则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的睡眠时间(P<0.01).在士的宁致惊厥模型上发现小剂量的醒脑静乳剂(205.5、102.75、51.4 mg·kg-1)能明显提高小鼠惊厥的发生率,而高剂量的醒脑静乳剂(685 mg·kg-1)则对士的宁惊厥有拮抗作用,并能显著抑制惊厥的发生(P<0.05).结论 醒脑静乳剂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解热、抗菌作用.另外,醒脑静乳剂对中枢神经起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并对抗惊厥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秦峰;魏倩;董六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假药信息核查是查处假药[1]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有些执法人员由于不够重视,常常出现信息核查不及时、不准确、方法不对路等现象,给查处工作造成困难.本文就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如何做好假药信息[2]核查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秀玲;王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卡莫司汀注射液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检测波长为20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卡莫司汀在4.697~46.97 mg·L-1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精密度和重现性都较好.结论 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卡莫司汀注射液中卡莫司汀的含量.
作者:谢宏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清肺饮的质量控制方法.用HPLC法测定清肺饮中哈巴俄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SinochromODS C18柱,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 哈巴俄苷在12.37~61.8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为1.23 %(n=5).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王跃茹;王利;陈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9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方法 对 9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率之比1∶ 1.3,发病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岁.90例患者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1次/日(早),有48例联合雷尼替丁150 mg,2次/日,同时酮替芬1 mg,1次/日(晚)联合治疗.其中1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加用复方头孢克洛胶囊治疗,治疗效果以左西替利嗪联合酮替芬、雷尼替丁三联治疗疗效佳.结论 皮肤划痕症病因复杂,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城镇患者发病率高于农村,病程超过五年者少,治疗以联合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魏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经验.方法 从2001 年12月至2009年4月,对108 例14至52周岁成人法洛四联症患者实施根治术.全组室间隔缺损均以Dacron补片修补.右室流出道狭窄均以Dacron与心包复合补片行扩大成形术.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6例(5.6 %).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4例(13%)、胸内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7例(6.5%)、肺部感染11例(10.2 %).结论 成人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有其自身特点,通过加强心肌保护,改进手术技术,可以获得满意手术效果.
作者:孔祥;林敏;葛建军;葛圣林;周汝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药品抽验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药品稽查工作的技术支撑,如何加强抽验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提高抽样效能,是当前药品抽验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两年来,我省药品监督抽验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如省、市均成立联合抽样工作组,地市间实行交叉抽样等,使整个药品抽样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特别是药品检测车自试运行以来,在药品快速筛查、靶向抽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使整个抽验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基层药监部门在实施抽样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笔者对此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作者:杨东风;陈文;徐庆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保守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前进行阴道超声确诊,然后临床应用氨甲喋呤75 mg单次肌注一次同时加服米非司酮100 mg每天一次,共3 d.分别在用药后3 d、1、2、4、8周进行超声监测了解异位妊娠附件区包块的图像变化情况,判断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 阴道超声能早期确诊异位妊娠,在动态监测中异位妊娠包块明显增大的13例均保守治疗失败、包块逐渐变小并消失者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的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珉;颜玉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鸡骨草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rus carltorliensis Hance.,TFA)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制备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MDA含量、SOD、GSH-Px活性.同时计算肝脏系数和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分.结果 TFA 100,80 mg·kg-1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P<0.05),肝组织中MDA的生成和肝脏系数(P<0.05);升高组织中SOD、GSH-Px活性(P<0.05).亦可明显改善肝脏的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TFA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作者:江生周;江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9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7例不良反应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不良反应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任心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临床退血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减少血液报废率,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方法 统计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临床退血情况,对导致临床退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临床退血的原因涉及到患者疾病因素、患者及家属心理因素、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等,因临床退血而导致的血液报废占退血总量的72.0%,占同期出库血的0.24%.结论 临床医生对于输血患者的病情应充分了解,完善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医患沟通,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操作,使输血疗法朝着更安全、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作者:程越;杨鹏;卞茂红;张循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时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对于甲酰四氢叶酸钙(CF)个体化解救的临床意义.方法 140例ALL患儿按照ALL危险度分组,标危组接受3.0 g·m-2 MTX治疗,高危组接受5.0 g·m-2 MTX治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给药后固定时间点(24、44、68 h)的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结果调整CF解救方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标危组24、44、68 h MTX血药浓度分别为29.80±15.07、0.47±0.41、0.09±0.07 μmol·L-1 ,高危组24、44、68 h MTX血药浓度分别为57.17±16.65、1.22±1.86、0.53±0.54 μmol·L-1,MTX血药浓度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不同剂量组CF解救剂量有显著差异;高危组中MTX排泄延迟的发生率较高(28/99);所有病例无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MTX化疗时的血药浓度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CF解救的个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善堂;唐丽琴;王宁玲;方焱;刘洪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从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入手,对体内药物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在中药药动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对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中药药动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刘斌;杨昭毅;魏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抗血小板、脑保护等治疗,治疗组予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予曲克芦丁1.0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均每天一次,连用14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灯盏花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并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朱启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为人类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就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海洋生物作一概述.
作者:刘春亮;焦吉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73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取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结果 ( 1)非手术治疗26例:平均住院时间32 d(1周内出院15例)原内科病加重者15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周,发生髋内翻8例.26例关节功能正常者15例,轻度受限、跛行者8例,不能下地活动者3例.(2)手术内固定治疗(动力髋固定30例,解剖钢板固定9例,锁定钢板4例)43例:伤口感染1例,原内科疾病无加重,平均住院时间21 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关节功能正常35例,轻度跛行7例(均为解剖钢板),活动差1例.(3)放弃治疗4例:1例死亡,3例跛行.结论 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全身状况允许下,首选手术内固定治疗(如DHS、锁定板、解剖板);在身体条件不适合于做相对大的手术时,可选择简单、住院牵引治疗.
作者:杨美中;胡承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寰枢关节是构成头颅倾斜和水平旋转运动的重要结构,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本身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及位于齿状突后方横韧带和翼状韧带的连续性.寰枢关节由4个关节组成.两个是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两个上关节面组成,寰椎前弓正中后面有一凹形关节面,与齿状突相关节,称为寰齿关节.齿突与寰椎横韧带形成又一关节,也有人称为滑囊.
作者:许新忠;荆珏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医院信息系统(HIS)从功能上分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目前各家医院运行的HIS系统,多数是以门急诊挂号、收费、药品管理、护士站医嘱执行和经济统计为主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新的医改方案提出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今后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必然要转向临床信息系统.
作者:颜雨春;洪建;周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方法 39例被确诊为中晚期肝癌,随机双盲服用沙利度胺或纤维素片100 mg口服,早晚各一次,两周后200 mg口服,早晚各一次,每两周加量200 mg,至患者不能耐受,并联合TACE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服用沙利度胺)半年生存率为77.8 %,一年生存率为33.3% ,AFP降低指数为1.50±0.86, 对照组(服用纤维素片)分别为61.9%,28.6%,1.43±1.03,与治疗组对应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TACE治疗晚期肝癌较单用TACE提高半年、一年生存率不显著,有较多副作用出现.
作者:袁孝兵;胡兴龙;孙祥;殷世武;李成发;孟曼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