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化钾缓释片制备工艺研究

章丽;金玉

关键词:氯化钾, 缓释片, 释放度
摘要:目的 制备理想释药性能的氯化钾缓释片.方法 以Eudragit RS100及Eudragit RL100为缓释包衣材料,包覆在氯化钾普通片芯上,制备氯化钾缓释片.结果 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2、4、8 h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0%~35%、30%~70%、80%以上.结论 水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钾可单纯通过膜衣控制达到缓释目的 ,且体外释药效果较好,较采取骨架和膜衣双重控制方法,此法简单,易操作,更适合于大生产.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器械子宫复位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金属宫颈扩张棒在人工流产吸宫术中纠正子宫位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把2007年1月1日~2007 年2月28日自愿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吸宫术的74例子宫前屈位或后屈位的育龄妇女作为实验组,利用宫颈扩张棒边扩张宫颈边旋转下压或上翘,使子宫暂时保持平位,而把2006 年1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手法复位的77例育龄妇女则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流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器械复位法可节省人工流产的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思路探析

    社区医疗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社区医疗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建议.

    作者:蔡亚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乳癖康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

    目的 优选乳癖康巴布剂基质佳配方.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配方中聚丙烯酸钠、卡波姆、增稠(黏)剂、甘油为因素,以用量为水平,设计L9(34)正交表,以巴布剂基质的剥离强度和内聚力为量化指标,综合感观评分为综合考察指标,通过数据分析,优选出佳的基质配比.结果 巴布剂基质佳配方为聚丙烯酸钠:卡波姆:增稠(黏)剂(聚乙烯醇:CMC-Na:明胶):甘油配比为0.5:0.5:0.3(0.12:0.10:0.08):6.5.配方中各因素对剥离强度作用大小依次为聚丙烯酸钠、卡波姆、增稠(黏)剂(聚乙烯醇、CMC-Na、明胶)、甘油,对内聚力作用大小依次卡波姆、增稠(黏)剂(聚乙烯醇、CMC-Na、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结论 采用优化后配方巴布剂剥离性能优良,内聚力适中、涂展性良好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外用贴敷要求.

    作者:陈永财;周斌;鲍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鉴别延胡索药材多种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两次展开薄层色谱法.结果 薄层板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供试品中延胡索乙素,小檗碱,巴马汀3种有效成分被检识.结论 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为鉴别延胡索药材提供了更为有效薄层色谱方法.

    作者:孙爱萍;谢晓梅;周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凝药物使用的观察和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PCI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1,2].但使用抗凝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发生率,故减轻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目标.

    作者:何茉莉;杨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5 05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 对5 05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前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生素使用总体上存在盲目使用,使用频繁,品种多的问题,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比例高,较多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但不少家长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时抗生素使用已有了谨慎的态度,抗病毒药物使用增多.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前抗生素盲目使用甚至滥用问题依然令人担心,但目前大众对合理用药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求临床医师深入重视这些问题,自身合理用药的同时帮助家属进一步了解抗生素使用知识,减少不合理使用.

    作者:黄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1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 总结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21例阑尾类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21例CgA,Syn和NSE染色均为阳性,其中CgA的强阳性率高于Syn和NSE(P<0.05).17例患者仅行阑尾单纯切除术.1例患者术后1月再行回盲部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1~2月再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1月~27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强调术中对阑尾的仔细检查和快速活检是正确诊断的两个关键.CgA是较好的阑尾类癌的肿瘤标记物,对阑尾类癌的确诊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决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

    作者:范树养;刘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TXA2/PGI2的失衡及乌司他丁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第一肝门阻断前20 min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加入UTI 每kg 1.2万U.分别在肝门阻断前、肝门阻断末及肝门再开放60 min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浓度均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 min后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已降到或低于肝门阻断前水平(P<0.05).结论 血浆TXA2/PGI2比值升高,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抑制TXA2/PGI2比值升高有关.

    作者:蔡焕友;吴海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茶多酚化学改性制备的脂溶性茶多酚抗氧化性能研究

    目的 对茶多酚不同改性方法制备的脂溶性茶多酚(LTP)的抗氧化性能研究并与其他抗氧化剂比较.方法 以紫外分析、薄层层析、化学发光、氧化还原滴定等方法分别考察了两种改性方法制备的LTP及其他抗氧化剂的紫外表征、脂溶性、抗自由基、抗超氧负离子及抗油脂脂质过氧化性能.结果 两种改性方法制备的LTP具有不同的紫外表征及抗氧化特性,且碳酰化LTP性能更优于氧酰化LTP.这两种LTP都具有与TBHQ相近的抗氧化能力,都优于除TBHQ外的其他抗氧化剂.结论 两种改性方法制备的LTP都可作为脂相系统抗氧化剂.

    作者:卢聪聪;邵卫梁;杭晓敏;张蔚;姚晓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15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报道同时行前列腺摘除并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体会.方法 15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在一次手术中同时完成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下腹部弧形切口完成疝修补及前列腺切除术,所有疝修补术均采用巴西尼方法完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同时行前列腺摘除并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毕满华;金能成;江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莲必治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2例

    莲必治注射液是常用中药注射剂,其成分为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临床使用取得相应疗效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现报道2例如下.

    作者:李颖;汪永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我院2004~2006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和用药变化趋势.方法 以DDDs为指标,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口服降糖药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甲双胍、格列齐特(达美康)DDDs排序位于前2位,格列美脲(亚莫利)的DDDs呈上升趋势.罗格列酮(文迪雅)用药金额几年内均居首位,但罗格列酮(文迪雅)、阿卡波糖(拜糖平)用药金额与DDDs的同步性不好.结论 该院用药基本合理,用药金额逐年上涨,新一代药品使用呈增长趋势.

    作者:叶爱琴;黄爱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的血糖,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原有糖尿病或入院后发现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较血糖正常者的预后差.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有关.

    作者:邵名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向药品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员的经验和今后工作探讨

    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药害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于2007年先后决定向高风险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工作.滁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滁州市局)根据国家局、省局的决策部署,自2007年4月起对辖区内9家药品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员,以强化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本文在初步总结派驻监督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作者:赵娟;陈军;刘言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56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采用丙泊酚1.5~2.5 mg·kg-1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组7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间苯三酚,即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 40 mg.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总用药剂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翁红飞;陈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老年CH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辅以心理、认知、行为和家庭支持等综合护理.结果 治疗3周后,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CHF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周亚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用于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7例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以咪哒唑仑0.05 mg·kg-1、丙泊酚1.5 mg·kg-1、瑞芬太尼1 靏·kg-1、维库溴铵0.1 mg·kg-1 或罗库溴铵1 mg·kg-1 诱导插管,以2%~4%七氟烷吸入、瑞芬太尼10~20 靏·kg-1·h-1泵注维持麻醉.术中PETCO2 维持在35~40 mmHg,控制CO2气腹压力在10~15 mmHg,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50~60.手术结束前约5 min停止七氟烷吸入,瑞芬太尼于手术结束时停止输入.结果 术中ECG、BP、HR相对稳定,气道压<30 cm H2O,SpO2 98%~100%,术毕5~10 min内完全清醒拔管.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及术中知晓.结论 七氟烷(2%~4%)复合瑞芬太尼(10~20 靏·kg-1·h-1)麻醉用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安全有效、可控性佳.

    作者:张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外孕Ⅱ号方加味防治持续性异位妊娠探讨

    目的 观察对比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与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辅助防治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疗效.方法 60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服用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对照组用MTX 40 mg于术中病灶注射.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PEP发生,术后第1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β-HCG)均有大幅度下降,且术后1、3、5、12 d血?HCG的下降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防治P-EP的疗效与MTX等同,但中药宫外孕Ⅱ号方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杨卫疆;许志芃;彭小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索拉非尼及其抗肿瘤作用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的口服抗肿瘤新药,它通过抑制多种激酶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血管新生.各期临床研究表明,索拉非尼能有效治疗肾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疾病,对其它肿瘤作用的临床试验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它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治疗前景.本文就索拉非尼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张小丽;王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目的 了解本院2003~2006年血培养中分离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方法 患者血标本经BACTEC-9120血培养仪培养,阳性者用MicroScanW/A-40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3~2006年血培养标本共8858例,分离菌株747株,阳性率8.4%.其中革兰阳性菌410株,分离率为410/8858(4.6%),革兰阴性菌257株,分离率为257/8858(2.9%),真菌34株,分离率为34/8858(0.4%).常见分离菌中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真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从2003年的53/115(46.1%)增至2006年的177/307(57.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从2003年49/115(42.6%)降至2006年86/307(28.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高度敏感.真菌有2003年的2/115(1.7%)增至2006年21/307(6.8%).结论 2003年~2006年血培养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增加,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降低明显;血培养中分离菌对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降低.

    作者:秦克秀;叶丽军;王中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